• 沒有找到結果。

一、八十二年版角的教材內容分析

八十二年版角的教材教學程序為:三年級上學期,從三角形及四邊形 的構成要素引出角形及角的命名;三年級下學期,建立張開角概念,進行 角度的直接與間接比較,介紹直角並察覺直角三角形、正方形與長方形上 角的特徵;四年級上學期,利用直角特徵引出直線的垂直與平行關係,進 行量角器上角度的報讀,角量的合成、個別單位的累積活動,並比較角的 大小,量角器上刻度意義的認識、角度的實測及畫指定度數的角;四年級 下學期,引出旋轉角概念,進行旋轉角量的比較,利用鐘面來介紹180度 與360度間的旋轉角量(劉好,1997)。

(一) 八十二年版課程標準中角概念的定義:

從生活上之應用與數學上的觀點來看,角的定義可以分成以下三種情 況(國立編譯館,1999;引自柯慶輝,2000):

(1)角是一種圖象的表徵,從某一方向轉至另一方向,如圖2-4-1(a)。

(2)角是自一端點射出的兩條射線間的差量,如圖2-4-1(b)。

(3)角是一射線繞其端點旋轉一個程度的量,如圖2-4-1(c)。

(a) (b) (c)

圖2-4-1 八十二年版角的定義下之角形 (二) 八十二年版角的教材分布:

八十二年版角的教材分布在三、四年級實施教學,其教材綱要如表 2-4-1(教育部,1993)。本表是依據民國八十二年教育部頒佈之「國民小 學課程標準」所編製,從表中可以發現一、二、五、六年級並未列入,一、

二年級主要在介紹基本的幾何圖形,在此階段的兒童具有具體角和圖形角 的經驗,但是在課程中並未正式介紹「角」,對於數學課程中所提到的「角」

是陌生而模糊的。到了三年級才進一步分析幾何圖形的構成要素而正式介 紹抽象的角,國小的角教材集中於中年級的數學課程中。

表2-4-1 八十二年版角的教材綱要

年級 教材綱要

三年級 ‧角度的認識

‧角的張開程度的直接比較

‧使用以度為刻度單位的工具

‧角的張開程度的間接比較 四年級 ‧角的旋轉程度的直接比較

‧角的旋轉程度的間接比較

‧認識角度的意義

‧以度為單位,進行實測及估測的活動

國立編譯館依據民國八十二年教育部頒佈之「國民小學課程標準」所 編寫的教材內容,分別見於三、四年級的教材中,角概念的相關教材地位 配置如表2-4-2。

表2-4-2 八十二年版國編版角概念相關教材地位配置 2-4-4(教育部,2001,2003):

表2-4-3 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角的教材綱要(90年版暫行綱要)

課程 指標 綱要

N-1-9

能透過感官活動感覺一個量,並能對兩個同類量作直接比較,進 而對一個量作複製活動(量:長度、容量、重量、角度、面積、

體積)。

N-1-10 能使用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刻度尺的方式,即不涉及其結 構),以一階普遍單位描述一個量(量:長度、容量、重量、角度、

面積、體積;普遍單位:米、厘米、分公升、千克、克、度、平 方厘米、立方厘米)。

N-2-9 能在保留概念形成後,進行兩個同類量的間接比較(利用完整複 製)及個別單位的比較(利用等量合成的複製)(量:長度、容量、

重量、角度、面積、體積)。

N-2-10 能認識各種量的普遍單位,應用在生活中的實測和估測活動,並 培養出量感(普遍單位:千米、毫米、公升、毫公升、時、分、

秒)

N-2-11 能理解生活中,各種量的測量工具上刻度間的結構,進而對以同 單位表達的量作形式計算。

S-1-5 能察覺在生活情境或形體中的角。

S-2-2 能依基本形體的組成要素之間的關係比較兩形體的異同。

S-2-5 能瞭解兩鉛垂直線及兩水平直線互相平行。

90 年版 暫行綱要

S-2-6 能瞭解張開程度、旋轉程度和角的關係。

表2-4-4 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角的教材綱要(92年版課程綱要)

N-1-14 能對兩個同類量作直接比較。

N-1-15 能作兩個同類量的間接比較與個別單位的比較。

N-1-16 能使用日常測量工具進行實測活動,理解其單位和刻度結構,並 解決同單位量的比較、加減與簡單整數倍的問題。

N-1-17 能作量的估測。

N-2-15 能認識測量的普遍單位,並處理相關的計算問題。

N-2-16 能理解普遍單位間的關係,並在描述一個量時,作不同單位間的 換算。

S-1-01 能由物體的外觀,辨認、描述與分類簡單幾何形體。

S-1-02 能描繪或仿製簡單幾何形體。

S-1-03 能認識周遭物體中的角、直線和平面。

S-1-07 能認識生活周遭中水平、鉛直、平行與垂直的現象。

S-2-01 能運用簡單幾何形體的組成要素,作不同形體的分類。

S-2-02 能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意義。

S-2-03 能透過操作,認識簡單平面圖形的性質。

S-2-05 能理解旋轉角的意義。

S-3-01 能利用幾何形體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幾何問題。

92 年版 課程綱要

S-3-02 能認識平面圖形放大、縮小對長度、角度與面積的影響,並認識 比例尺。

依據民國92 年 11 月教育部(2003)修訂頒佈的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能 力指標,教育部同時訂定並公布各年級的分年細目,以確切掌握各年級進 階式的教學進度與目標。研究者將相關的分年細目整理如表2-4-5:

表2-4-5 九年一貫數學領域分年細目及對應指標

三年級的相關細目3-n-17「能認識角,並比較角的大小。(同 3-s-04)」

分別列於「數與量」(3-n-17)和「幾何」(3-s-04)兩大主題中,此時進 入平面幾何圖形的圖形角,並介紹角的構成要素,對角形成概念再作兩個 角的直觀比較,接者是直接比較、間接比較、個別單位比較,而常用單位 的比較則至四年級才介紹。

四年級的相關細目 4-s-01「能運用「角」與「邊」等構成要素,辨認 簡單平面圖形。」,一方面是針對前階段的檢查性細目,但也是後階段幾 何教學的開始,強調由構成要素來刻畫一簡單幾何圖形,例如:有一個直 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四個直角的四邊形是長方形。4-s-02「能運 用「角」與「邊」等構成要素,辨認簡單平面圖形。」本細目開始探討基 本三角形與四邊形的幾單性質,操作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圓規、模型

(圖板的或骨架的)、摺紙、剪裁等。其簡單性質如:正三角形三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4-s-04「能認識角度單位『度』,使用量角器實 測角度或畫出指定的角。(同4-n-14)」此細目分別列於「數與量」(4-n-14)

和「幾何」(4-s-04)兩大主題中,此時進入常用單位的比較,能夠使用 量角器作為測量角度的工具。4-s-05「能理解旋轉角的意義。」是從動態 的觀點來介紹角,並與鐘面上的指針旋轉作連結,認識順時針、逆時針的 意義,進而認識旋轉角度是沿著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的角度。4-S-06

「能理解平面上直角、垂直與平行的意義。」是讓學童從周遭物件中察覺 直角,並能以三角板來檢驗直角,利用三角板來輔助垂直的理解。例:透 過直角、垂直與平行的概念,認識直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

五年級的相關細目 5-s-01「能透過操作,理解三角形三內角和為 180 度。」是以測量、剪裁等方式進行來發現三角形三內角和為180 度。5-s-03

「能認識圓心角,理解 180 度、360 度的意義,並認識扇形。」是讓學童 認識圓心角、平角與周角的意義。

92 年版課程綱要的修訂增加了對立體角的察覺與認識(二年級),原 本暫行綱要三年級就出現的部分內容,延後至四年級出現,並將部分教材 列入五年級的教材內容。就角的課程內涵而言,整體來說教材內容和呈現 順序沒有大幅度的更動,只是部分延後出現。

(二) 九年一貫暫行綱要翰林版三年級角的教材內容分析

上述最新公布的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從九十四學年度才 開始正式實施,現行的教材乃是根據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暫行綱要中的 能力指標所編纂的,本研究對象(國小三年級學童)所使用的教科書版本 為翰林版,因此將翰林版(2004a,2004b,2004c)三年級有關角的教材內 容作分析,以瞭解教材重點及教學活動,整理如表2-4-6。

表2-4-6 九年一貫暫行綱要翰林版三年級角的教材內容分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