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3 後現代特徵的多元論後現代特徵的多元論後現代特徵的多元論後現代特徵的多元論

後現代主義的特徵是相當多元性,後現代主張反理 性、反原則、反二元對立,人類開始徹底反省過往的精神 歷史,從確定性、必然性,轉而偶然性、混雜、瘋癲的表 現。「後現代主義強調個體大於整體,主張萬物平等,反 對現代主義以人為主體思考的價值觀,重視人與自然相互 依存,強調多元多變,崇尚非制度化的標準,形成多樣化 的風貌表徵…」(黃秉富,2004)。而從 60 年代開始,後現 代主義學家哈桑(I. Hassan),專注於後現代主義的思想發 展,他在《後現代景觀中的多元論》中,概括了後現代主 義的 11 個特點,本研究將藉哈桑的論點,以更了解後現 代主義的種種面向。

1. 不確定性不確定性不確定性(不確定性(((Indeterminacy))) )

確定性是西方哲學思想一直追求,甚至是等同於追求 真理的使命;而後現代的「不確定性」成為第一個本質的 特點。其中包含了對於社會、知識、歷史感等,錯置、斷 裂、模糊性的表現,造成了整個精神世界、文本世界的衝 擊,形成反叛、消解中心、分裂的多元範疇,這一切滲透 人頪行為,進而建構後現代的社會模式。

2. 零亂性或片段性零亂性或片段性零亂性或片段性(零亂性或片段性(((Fragmentation))) )

後現代主義堅持片段的存在,反對整體性的嘗試;後 現代主義樂於組合拼貼、分割的文本,認為世界是由片段 所組成,但這些分裂的組合,卻無法構成完整的世界;選 擇並列的關係,反對主從的形式,並滿足於各式紛亂、邊 緣性、零亂性的一切可能。

3. 非原則化非原則化非原則化(非原則化(((De-canonization))) )

非原則化,又稱為非神聖、化非中心化,反對權威、

顛覆傳統,從宗教信仰、法律規範,到理性思考的科學精 神,後現代都企圖消解嚴肅的結構,推崇語言的遊戲,使 文化知識和人類的活動,不再圍繞唯一的中心原則,而是 隨機、隨性進行邊緣化的活動。

4. 無我性無我性無我性,無我性,,無深度性,無深度性無深度性無深度性((((Self-less-ness, s, s, Depth-less-ness)s, ))) 「自我」是傳統西方哲學一直追求的核心概念;但在 後現代主義中,企圖消解自我,打破傳統主體的定義,強 調沒有內容、沒有外在的虛假,是一種主體性的消解。「自 我」在大量的分割拼貼、文本的隨意覆蓋中逐漸被掏空,

因而無我性、表面化、無深度性是最大特點。

5. 卑鎖性卑鎖性卑鎖性,卑鎖性,,不可表現性,不可表現性不可表現性不可表現性((((The Un-presentableeee))) )

後現代主義者反對英雄偶像式崇拜,甚而躲避崇高,

因此許多的藝術家、作家,開始將創作轉而描繪一些人性 的卑微、醜陋、軟弱的一面,不再探求與世界之間的關聯,

而是開始關注於自身和文本的連結,追求一種極限狀態,

進而產生無法溝通的局面,沉默成為最終表現的方式。

6. 反諷反諷反諷(反諷((Irony)( )) )

隨著規範和原則的崩解,後現代的人類開始用反諷的 態度去面對世界,他們懷疑社會的規則、世界生存的定 律,追求自由更勝真理的關注。「反諷導致了對於存在的 懷疑、對生存意義的懷疑和對於真理的可能性的懷疑」張 國清,2000)。

7. 種類混雜種類混雜種類混雜(種類混雜(((Hybridization))))

「後現代主義者借助陳腐或剽竊的題材、拙劣的模仿 與拼湊、時序的交錯與顛倒、地點與空間的置換、高級話 語與低級話語的雜處、嚴肅題材與大眾題材的交彙,豐富 了創作的內涵和外延,增強原有文本(原著、原型)的生 命力」(張國清,2000)。使得傳統定義的高級文化,和通 俗的低級文化交雜混置在一起,像是後現代的文學創作、

藝術表現等領域,打破規則,使觀者陷入外在物理世界和 內在精神世界的錯亂中,卻因此呈現多元融合的景象。

8. 狂歡狂歡狂歡(狂歡((Carnivallization)( )) )

狂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後現代是一種類喜劇式的存 在,荒誕的精神、瘋癲的性格,所有參與者,無論是舞台 上下都進行交融、混同,不再有差距和限制,主體開始沉 淪,在反叛傳統的遊戲裡,利用狂歡吞噬所有的邏輯。

9. 行動參與行動參與行動參與(行動參與(((Performance, Participation))) )

傳統對於藝術的定義,是一種高格調、少數人參與的 活動;而後現代藝術卻是一種行動藝術,強調所有人參與 表演,打破高雅和通俗、專家和外行之間的隔閡,後現代 不再是單純的透過思考反省,而重視從參與中體驗,不重 視結果,整體過程的進行才是重點。

10. 建構主義建構主義建構主義(建構主義(((Constructionism))) )

世界的觀念由一元論、二元論,到後現代的多元論,

後現代主義充滿想像色彩,運用虛構的本質來建構世界。

建構主義重視感性精神的激發,甚於理性的科學發現,消

解了理性中心主義和以科學為中心的思考,但卻同時創造 了一個不同以往的多元的可能性。

11. 內在性內在性內在性(內在性((Immanence)( )) )

哈桑把內在性當成後現代主義的第二本質。後現代的 內在性將自然社會,和知識層面都符號化、擬人化,心靈 透過自身的能力、符碼、語言,依據自身情境建構邏輯,

實現自我擴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人類內在性的投 射,最終以符號化的方式呈現,把宇宙重建成符號,文化、

社會等都是人類內在性的符號系統。

由上述的各項特徵,了解後現代主義的多元性,而且 範圍涵蓋了哲學、藝術以及社會科學各個層面,影響後現 代人類的生活模式,改變了人類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在 充滿混亂、錯置的規則裡,創作自我獨特的邏輯,呈現一 種多元的文化面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