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地人的期待與看法

若以關山鎮公所做為核心,第二圈則是在公所附近的關山市街,第三圈則是環保 親水公園、環鎮自行車道附近一帶,第四圈則是最外圍的月眉、電光、德高這三個里,

這四圈皆位於關山鎮內,第五圈則是鄰鄉池上與鹿野,最後一圈則是不包含上述地區 的其他台灣各地(圖 4-6)。

圖 4-6 以關山鎮為核心之同心圓圖

本文擬以同心圓概念(圖 4-6),試圖透過實際訪察的過程,來瞭解住在關山這片 土地的居民,對於關山未來的發展是否有份藍圖?是否有所期待與想法?抑或只是滿 足於現狀的發展?從核心的地方行政階層、住在市街上的鎮民、在慢慢到關山鎮的外 圍,不同的位階、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距離,但是都同住在關山鎮的鎮民,筆者想瞭 解他們是否有不一樣的想法?

壹、地方行政階層的作為與期待 一、 黃瑞華鎮長

黃鎮長瑞華先生於九十五年三月一日上任,曾連續擔任第十五屆至第十七屆的鎮 民代表,對關山鎮的發展歷程非常瞭解與關心,在訪談中,他特別強調要以休閒農業 結合本地的觀光產業,與農會配合辦理各項活動,如「愛稻一生」米食活動。並向縱 管處爭取四千萬的經費,計畫將環鎮自行車道改道行經關山堤防,讓遊客能盡情觀覽

卑南溪、親水公園之景色。對於未來,除了帶領公所同仁繼續努力,更要結合代表會、

各級民意,以及各社區社團的所有力量,以順利推動鎮務。希望透過多方管道向上級 機關爭取經費,將關山打造成一個適合居住的觀光花園18

二、 楊玉雲代表19

楊代表玉雲女士連續擔任第十一屆至第十七屆之鎮民代表,在為民喉舌、監督公 所的這二十八年中見證關山的發展。從公有零售市場的催生、電光大橋的興築、到圖 書館的設置、親水公園及環鎮自行車道的用地取得等,從民國七 O 年代開始,她就是 關山地方建設很重要的推手。

楊代表非常強調,提案不用多,但要認真去追問每件提案的進度,在這二十八年 中,只有火葬場和外環道兩件提案到她卸任時沒有執行,這是她的缺憾。火葬場當初 已申請到經費,由於居民反對而作罷;而外環道則是由民國七十九年提案至今,是花 東縱谷最早向上級申請,但其他鄉鎮已陸續完成,歷經十六年的爭取卻仍只是在紙上 談兵。

對於未來,楊代表期許之後的代表會能繼續努力,為鎮民服務,一個小鎮要能發 展,是要靠大家一起來打拼,只要是為了地方好的事物就要來推動,過程中一定會遭 遇到很多難題,但只要有心去做,一定能克服!

三、 吳國靖(公園管理所)所長20

吳國靖先生曾擔任文化課課長,舉辦過五屆的關山親水音樂節,目前擔任公園管 理所所長,專責環保親水公園與環鎮自行車道的各項業務。吳所長認為一地之建設發 展,地方首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鎮長對內應與公所的課長做好溝通協調的工作,

對外應帶領公所的同仁一起建設關山。對於未來,吳所長希望腳踏車業者能同舟共 濟,自行車道雖然設有驗票收費亭,但應該讓遊客能不入園確有值回票價之感。若經 費許可,期待已辦理五屆之關山親水音樂節能復辦,藉以提升小鎮之文化水準。

貳、鎮民的期待與看法 一、市街鎮民的期待與看法

在實地訪察住在市街中心的幾位鎮民21,他們對於關山鎮這幾年的改變皆持肯定 的態度,在過去的農村社會沒有那麼多的休閒建設,現在多了親水公園和自行車道 後,鎮民多了可以休閒、運動的場所,來遊玩的觀光客也變多了。希望鎮公所能繼續 努力,以觀光、休閒農業讓更多鎮民受益,而不是只有靠近公園附近的業者獲利,市 區的街道可以再多一些巧思,可讓遊客進到市區帶動另一波商機。皆認為若當初臺東 大學願意到關山設立校區,除了可提升文化教育水準,也可因學生與教授的到來而促

18 根據 95 年 7 月 20 日黃瑞華先生報導。

19 根據 95 年 7 月 21 日楊玉雲女士報導。

20 根據 95 年 7 月 20 日吳國靖先生報導。

21 根據 94 年 7 月 12 日范遠郁先生、李宗霖先生、陳永賢先生報導、7 月 14 日龔博育先生報導。

進地方的繁榮。也都特別提到不歡迎工業來到關山破壞本地的自然環境,希望未來的

睹,才會選擇在此發展休閒產業。業者們均表示,若無環鎮自行車道與親水公園,這 些休閒產業均不可能在此出現。業者們致力於推廣其休閒事業的同時,也是在為關山 的發展而努力著。

業者們希望鎮公所能再度努力爭取大型建設如淡水生物博物館、原住民文化館等 設置關山,持續帶動觀光發展。由於關山鎮是座大公園,要讓遊客肯將駐足的時間延 長,勢必要在增加這座公園內的設施,再延伸自行車道的長度,將眾多景點整備串連,

讓自行車道能達到真正的「環鎮」遊玩。並希望鎮公所對於所舉辦的活動能以媒體、

平面廣告、利用各入口網站等事先廣告宣傳的方式,並在縱谷各段放置旗幟、布條等 加以宣傳,可效法鹿野鄉「想飛的季節」的宣傳方式,才不會讓旅客進到關山後才知 道有活動,或根本不知道有舉辦活動。

業者們對於縱谷沿線各鄉鎮近來的觀光發展深表肯定,每個鄉鎮都有其發展特 色,只要把關山的特色發展起來,讓人一提到台東,便想到關山,一想到關山,便想 到這裡可以騎腳踏車、可以玩賽車、可以試乘輕航機,可以體驗不同的休閒農園等多 樣化的特色,如此一來,便不怕遊客流失,相對地,還會讓遊客流連忘返。

三、 關山鎮外圍鎮民的期待與看法

位居關山最北境的德高里與最南境的月眉里與最東境的電光里,住在這些地區的 里民對於關山鎮這幾年的發展,明顯與較靠近市街中心或公園附近的里民感受不同。

由於地方的建設發展較集中於市街與公園附近,這些地區的居民較容易有被遺忘的感 受。對於居民來說,關山只是多了可以旅遊的景點,自行車道與公園對他們比較沒有 產生實質的幫助,有時遇到星期假日還得忍受塞車之苦,皆是這些地區鎮民的心聲。

但對於一些地方建設,鎮民仍是持予肯定,在這三個地區的堤防興建工程(表 4-3),對於農業的發展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海端四號堤防延建後,目前堤防旁之 大土田地皆歸於國有財產局所有,由農民向其承租耕作,整片荒野如今皆已成為良 田。德高堤防旁的河川浮覆地,當初若能爭取到設置師院分校,現在德高的發展應該 會比過去來的好。而月眉舊掩埋場的封場,也讓里民不再飽受惡臭之苦,但對於遲遲 未能進行之垃圾場復育工程,里民頗有微詞。電光是原住民部落,由於卑南溪阻隔,

在過去與卑南溪右岸的關山地區互動較少,反而與同位在卑南溪左岸之池上振興聚落 往來密切,在電光大橋完成後,才解決與關山各地往來不便的問題。由於電光仍保有 完整的阿美族原住民文化,里民認為可以將遊客帶入電光,讓遊客有不同的體驗,和 公園的遊憩資源連成一氣,建設成有特色的觀光景點。

總體來說,外圍的居民認為,在公園與自行車道興建後改變了關山,遊客增加、

車流量增加,讓他們也共同感受到地方的繁榮發展,但是對於居民本身來說,生活還 是與過去一樣,期盼關山的建設不要再集中於公園附近,如有大型建設可選擇設置在 外圍的這些地區,這樣大家才能均享繁榮景象。

表 4-3 戰後卑南溪沿岸堤防興建年代表

堤 防 名 稱 年(民國) 長 度 堤 防 名 稱 年(民國) 長 度 海 端 二 號 39 29.5 電 光 45 400 40 950 電 光 一 號 65 380 海 端 三 號 41 250 68 305 海 端 四 號 44 500 電 光 二 號 65 460

58 1000 68 160

59 200 電 光 三 號 65 210 62 1055 電 光 四 號 66 123 77 600 電 光 五 號 67 125 78 500 德 高 一 號 81 1040 79 850 德 高 二 號 81 1050 月 眉 68 500 德 高 三 號 83 970 71 230 關 山 堤 防 78 1450

76 1000 80 800

77 650 83 400

87 880 84 396

90 400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提供

四、 小結

從地方行政核心到外圍鎮民,皆努力以不同方式實踐地方,雖然因所在位置不 同,對地方之感受亦不同,並期許未來除以地方建設為主外,能持續加強休閒農業、

生態旅遊之發展,多一些旅遊配套措施,以吸引更多遊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