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地方官形象

劉肅對於地方官的描述,不若宰相一般常以較多篇幅敘寫,大都一人記一 事,以明該官吏的特殊表現,而又以正面讚賞為多,筆者於下分為德行與政能兩 部份,舉例闡述劉肅心目中理想的地方官形象。

一、德行

武德初,萬年縣法曹孫伏伽上表,以三事諫。其一曰:「陛下貴為天子,

富有天下,凡曰蒐狩,須順四時。陛下二十日龍飛,二十一日獻鷂雛者,

此乃前朝之弊風,少年之事務,何忽今日行之?……」其二曰:「百戲、

散樂,本非正聲,此謂淫風,不可不改。」其三曰:「太子諸王左右群寮,

不可不擇。願陛下納選賢才,以為僚友,則克崇磐石,永固維城矣。」高 祖覽之,悅,賜帛百匹,遂拜為侍書御史。(極諫 1)300

小小的萬年縣地方法曹,勇敢的以隋亡的前車之鑑勸諫高祖,一要屏棄隋朝弊 端,二是不要貪圖逸樂,三是要穩定皇室,件件皆是切合時勢的需求,難怪會令

「高祖覽之,悅,賜帛百匹,遂拜為侍書御史。」能夠勇於直言進諫,當是劉肅 最欣賞的德行之一。

李玄通刺定州,為劉黑闥所獲,重其才,欲以為將。歎曰:「吾荷朝恩,

作藩東夏,孤城無援,遂陷虜庭。常守臣節,以忠報國,豈能降志,輒受 賊官。」拒而不受。將吏有以酒食饋者,玄通曰:「諸君哀吾辱,故以酒 食寬慰。吾當為君一醉。」謂守者曰:「吾能舞劍,可借吾刀。」守者與 之。曲終,太息曰:「大丈夫受國恩,鎮撫方面,不能保全所守,亦何面 目視息哉!」以刀潰腹而死。高祖為之流涕,以其子為將軍。(忠烈 1)

301

300 《大唐新語》,頁 18。

此文寫來頗覺悲壯,李玄通面對敵方的招降,能堅定立場、嚴辭以拒,已屬不易,

而在故吏以酒食餽之時,除了感性的說出「大丈夫受國恩,鎮撫方面,不能保全 所守,亦何面目視息哉」之語外,更以實際行動展現其誓死盡忠的決心,李玄通 這種忠肝義膽的表現,不僅讓高祖為之流涕,旌表其子嗣,相信劉肅也為之嘆息,

而載之書冊。「忠貞」二字,正是劉肅對於為人臣者的第二個德行要求。

陸大同為雍州司田,時安樂公主、韋溫等侵百姓田業,大同盡斷還之。長 吏懼勢,謀出大同。……長吏益不悅,乃奏大同為河東令,尋復為雍州司 田。長吏新興王晉附會太平公主,故多阿黨。大同終不従。因謂大同曰:

「雍州判佐不是公官,公何為不別求好官?」大同曰:「某無身材,但守 公直,素無廊廟之望,唯以雍州判佐為好官。」晉不能屈。(剛正 13)302

此則文字記載名不見經傳的陸大同事蹟(陸大同於兩《唐書》中無傳),只因其 剛正不阿、不貪求功名富貴的高尚人品:陸大同因冒犯中宗之女安樂公主(684

-710),仕途頗不順遂,但大同不以為意:「某無身材,但守公直,素無廊廟之 望。」不希冀做大官,但求守公直,是令劉肅最為欽佩之處,所以特別記下此一 故事,並在文末補記:「大同闔門雍睦,四従同居。法言即大同伯祖也。」為歷 史上留下一個良好的地方官典範。

崔希高,以仁孝友悌,丁母憂,哀毀過禮。為鄴縣丞,芝草生所居堂,一 宿而葩,蓋盈尺,州以聞,遷監察御史,轉并州兵曹、馮翊令。貧乏徒荷 其仁恤。時有雲氣如蓋,當其廳事,須臾五色錯雜,遍于州郭。以狀聞,

敕編入史。其在并州,聽前叢葦,有小鳥如鷦鵪來巢,孕卵五色,旦如雞 子,數日鷇毀雛見,已大於母。月餘,五色成文,大如鵝,馴擾閒暇。頃 之飛翔,時歸舊所。人到於今,號為「兵曹鳥」。(孝行 8)303

這一則文字充滿神異現象:「芝草生所居堂,一宿而葩,蓋盈尺。」「時有雲氣

301 《大唐新語》,頁 71。

302 《大唐新語》,頁 35-36。

303 《大唐新語》,頁 81。

如蓋,當其廳事,須臾五色錯雜,遍于州郭。」「有小鳥如鷦鵪來巢,孕卵五色,

旦如雞子,數日鷇毀雛見,已大於母。月餘,五色成文,大如鵝」等文字敘述,

讓人見識到崔希高特殊的高貴德行,充分反映天人感應的教化意義。故事主人翁 只是個地方縣丞,但因其「仁孝友悌」,且讓「貧乏徒荷其仁恤」,而被升任為 監察御史,甚至「敕編入史」,其孝心仁性足可為後世表率,正所謂「忠臣出於 孝子之門」,「孝悌」乃為劉肅所注重的第四個德行表現。

馮履謙,七歲讀書數萬言,九歲能屬文。自管城尉丁艱,補河北尉。有部 人張懷道任河陽尉,與謙疇舊,餉一鏡焉。謙集縣吏遍示之,咸曰:「維 揚之美者,甚嘉也。」謙謂縣吏曰:「此張公所致也。吾與之有舊,雖親 故不坐,著之章程。吾效官,但以俸祿自守,豈私受遺哉!」昌言曰:「清 水見底,明鏡照心。余之效官,必同於此。」復書於使者,乃歸之。聞者 莫不欽尚。官至駕部郎中。(清廉 8)304

為官清廉,不受餽贈,是本則記述的重點,即使是親朋好友贈送的一面小小銅鏡 也不例外,文中馮履謙自我勉勵之言:「清水見底,明鏡照心。余之效官,必同 於此。」相信亦正是劉肅對自己為官的自我要求。

玄宗嘗賜握兵都將郭知運等四人天軍節度,太原尹王皎獨不受,上表曰:

「臣事君,猶子事父。在三之義,寧有等差。豈有經侍宮闈多臣子敢當恩 貺?」以死自誓,固辭不受,優詔許之。(識量 10)305

王皎這種拒不接受賞賜的高尚精神實在令人佩服,「臣事君,猶子事父。在三之 義,寧有等差。」充分展現出為人臣者當為國效忠,不重己私的高度道德要求,

劉肅記下此事,除了表彰王皎不貪功求榮的風範之外,亦是對自我期許惕勵的表 現。

以上,筆者分別捻出勇於直諫、忠貞、剛正、孝悌、清廉、不貪功求榮等道 德表現,以明劉肅對於同樣身為地方官的德行要求,接下來,筆者擬著力梳理地

304 《大唐新語》,頁 51。

305 《大唐新語》,頁 103。

方官展現出哪些施政能力,能讓劉肅記載之以為勸善求鑒的典範。

二、政能

(一)獎掖農業、興建水利

尹思貞為青州刺史,勉百姓農桑,蠶有四登者。巡察使路敬潛屆於境,部 人以原蠶繭書旌。敬潛歎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此?」遂以聞,璽書 旌賞。(舉賢 20)306

中國自古以來以農立國,農民生活是否豐衣足食,當是身為地方父母官最重要的 施政方針之一,尹思貞能做到讓百姓安居樂業,進而為之書寫旌表表彰美政,確 實不容易,故劉肅特別記載下來,以供後人效法。

薛大鼎為滄州刺史,界內先有棣河,隋末填塞。大鼎奏聞開之,引魚鹽於 海。百姓歌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至滄海魚鹽至。昔日徒行今騁駟,

美哉薛公德滂被。」大鼎又決長盧及漳、衡等三河,分泄夏潦,境內無復 水害。(政能 3)307

作為一方之長,薛大鼎注意到水利建設對於農業的重要,於是上奏朝廷請求重新 開鑿已被填塞的棣河,這樣的措施,獲得轄內百姓一致的讚揚:「新河得通舟楫 利,直至滄海魚鹽至。昔日徒行今騁駟,美哉薛公德滂被。」深得民心的施政能 力,正是劉肅所看重的。而從這兩則故事中,可以得知「獎掖農業、興建水利」

正是身為地方官首要的政能。

(二)不畏權勢、辦案有方

崔皎為長安令,邠王守禮部曲數輩盜馬,承前以上長令不敢按問,奴輩愈 甚,府縣莫敢言者。皎設法擒捕,群奴潛匿王家,皎命就擒之。奴懼,盡 縊殺懸於街樹,境內肅然。出為懷州刺史。歷任內外,咸有聲稱也。(政

306 《大唐新語》,頁 94。

307 《大唐新語》,頁 64。

能 13)308

區區一位地方縣令,對於朝廷權貴的仗勢欺人常常只能睜隻眼閉隻眼,「府縣莫 敢言者」正是一般人的因應之道,但崔皎不然,展現出有力的鐵腕予以痛擊,文 末「歷任內外,咸有聲稱也。」正是對崔皎優異政能最佳的讚賞之詞。

此外,「政能」門還收錄了肥鄉縣令韋景駿以《孝經》感悟相告的母子二人,

309以及河南尹李傑明察秋毫,識破和道士相通而誣告孝子的母親之詭計,還給孝 子清白的故事。310因皆已於第二章中有所論述,故於此從略。然從中可見劉肅相 當注重地方官的辦案能力,故「不畏權勢、辦案有方」當為劉肅所看重的第二項 政能的表現。

(三)體察民情、為民解困

員半千,本名餘慶,與何彥光師事王義方。義方甚重之,嘗謂曰:「五百 年一賢,足下當之矣。」改名半千。……上元初,應六科舉,授武陟尉。

時屬旱歉,勸縣令開倉賑恤貧餒,縣令不従。俄縣令上府,半千悉發倉粟,

以給百姓。刺史鄭齊宗大怒,因而按之,將以上聞。時黃門侍郎薛元超為 河北存撫使,謂齊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歸一尉,豈不愧也!」

遽令釋之。又應岳牧舉,高宗御武成殿,召諸舉人,親問曰:「兵書所云 天陣、地陣、人陣,各何謂也?」半千越次對曰:「臣觀載籍多矣,……

夫師出以義,有若時雨,則天利,此天陣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戰,得地 之利,此地陣也。卒乘輕利,將帥和睦,此人陣也。若用兵者,使三者去,

其何以戰?」高宗深嗟賞,對策上第,擢拜左衛渭上參軍,仍充宣慰吐蕃 使。引辭,則天曰:「久聞卿,謂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境外小事,不 足煩卿,且留待制也。」前後賜絹千餘疋。累遷正諫大夫,封平涼郡公。

開元初卒。(政能 5)311

此則記載當可視為員半千的小傳,文章一開頭先說明員半千的得名由來,接下來

308 《大唐新語》,頁 69。

309 文見《大唐新語》(政能 9),頁 67。

310 文見《大唐新語》(政能 11),頁 68。

311 《大唐新語》,頁 64-65。

以一件事展現其體察民情、為民解憂的政能:「上元初,應六科舉,授武陟尉。

時屬旱歉,勸縣令開倉賑恤貧餒,縣令不従。俄縣令上府,半千悉發倉粟,以給 百姓。」員半千因為旱災歉收而開倉賑饑,此舉讓百姓活命,卻也令自己陷入丟 官甚至喪命的危險,幸而有司能明瞭他的仁德之舉而釋放了他。文章後半則寫員 半千參加考試時的優異表現,其剖析事理的能力令高宗讚賞不已,而「擢拜左衛 渭上參軍,仍充宣慰吐蕃使。」武則天亦對其頗為看重,而頻頻賞賜。劉肅於此

時屬旱歉,勸縣令開倉賑恤貧餒,縣令不従。俄縣令上府,半千悉發倉粟,以給 百姓。」員半千因為旱災歉收而開倉賑饑,此舉讓百姓活命,卻也令自己陷入丟 官甚至喪命的危險,幸而有司能明瞭他的仁德之舉而釋放了他。文章後半則寫員 半千參加考試時的優異表現,其剖析事理的能力令高宗讚賞不已,而「擢拜左衛 渭上參軍,仍充宣慰吐蕃使。」武則天亦對其頗為看重,而頻頻賞賜。劉肅於此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