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地盤改良之檢核方法與設計原則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地盤改良工法簡介

2.1.3 地盤改良之檢核方法與設計原則

根據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修訂之研究-地層改良(2004)指出 地層經改良後均應針對改良目的,以詳細、有效之現場或室內檢驗方 式檢核改良後地層之工程性質,以確認施工品質及改良效果,若改良 效果未能符合設計要求時,應予補強改良,或就改良後現況,選取適 當之土壤參數,修正原基礎或構造物之設計,其檢核之原則如下:

1. 灌漿或混合攪拌處理方式之改良,宜以現場試驗檢核,必要時,

得以現場取樣進行試驗,以檢討其成效。其改良範圍,得以挖掘 試坑或其他適當方法檢核之。

2. 表層夯實之檢核,宜以平鈑載重試驗或相對夯實度等檢驗方式。

3. 深層加密或防止液化為目的改良,應以現場貫入試驗為主,試驗 時間宜待夯實一週後進行。

4. 以預壓或排水固結法之改良,應定期監測土壤行為之變化,如孔 隙水壓與沉陷等,並藉工程學理研判改良之成效。

由以上的原則可得知規範內無硬性規定成效檢核方法之選定,其原因 就在於影響地盤改良之因素多且複雜,且大部分的情況均非單學理能 完全推估其成效,建議針對改良之目標選其適當之檢驗方法,不論是 直接或間接之方式均可。余明山等(2004)將台灣常用之地盤改良技術

13

匯集整理,將以上敘述整理自表 2.3,其對應的檢核方法如表2. 5,

深層攪拌工法與灌漿工法同樣是將硬化材柱入土壤中,而兩者的差別 在於有無利用機械於地層中攪拌土壤形成改良樁體,因此兩者成效檢 驗方式較為相似,同樣是依目的的不同要求檢驗土壤之強度、透水 性、密度及耐久性,透過開挖、取樣、貫入試驗等方式檢核而深層攪 拌工法還要求檢核成樁率、樁體連續性及樁徑等,細節參考表2. 6。

排水預壓工法成效檢驗著重於沉陷量的觀測以及改良前後剪力強 度、壓縮性等變化。震動擠壓工法改良之土壤,其強度有隨時間增長 而逐漸提高之特性,應靜置依一段時間後再進行效果檢驗。改良效果 檢驗要點是改良目的而定,一般以強度為主,變形性為輔。檢驗方式 包括現地試驗與試內試驗兩項,現地常以標準貫入試驗及圓錐貫入試 驗較為常用。

地盤改良之設計原則考量改良效果時效性及材料之耐久性、可能 之破壞模式或壓縮性,設計參數則需考量改良效果之不均勻性,做適 當且保守之選擇。另外也需考量地盤改良過程中對鄰近建物之影響以 及可能造成的環境汙染,其中若改良後之地層為複合地層,其受力作 用之力學機制將與未改良之機制不同,分析時應適度考慮改良土體與 未改良土體之互制作用,以合理之模式進行設計。

14

表 2. 5 台灣常用之檢核方法

表2. 6 攪拌工法之成效檢核方法

1.03~1.05 之皂土漿液取 代,完成後以超音波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