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培養分辨是非的能力

九、實事求是

二、 培養分辨是非的能力

    因 孩子意志的自覺性還不強,爲 所以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

又由於不能分辨是非,

常常不加選擇地模仿他們的行 。爲

例如電視、電影中反面人物的動作、語言,

日常生活中許多色情暴力的東西,

應避免讓孩子看,

同時要教導孩子分辨這些事情的好與壞,

積極阻止不良行 的發生。 爲

三、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必需的

    學習中的“失敗”,是哪個孩子也不能避免的

關鍵是教他如何面對失敗。

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幫孩子冷靜分析其原因,

看看用什麽辦法才能克服困難,

切忌動不動就給予幫助和呵護。

這樣容易使孩子的意志品質不斷地被 “ 軟化 ”,

無法經受住暴風雨的襲擊。

這並不是鼓勵孩子去嘗試失敗的痛苦。

而是從平常失敗的積累中,

逐漸變成訓練控制其情感的經驗,

産生出一種抗挫折能力,

在考試時就不怯場、不緊張,

不容易犯意料之外的錯誤。

如果孩子始終成績好而失敗較少,

沒有經過這種“耐性”的磨煉,

很可能細微的刺激都會擾亂情緒。

所以對孩子不要嬌生慣養得像 “小皇帝 ” 這不利於培養其堅強的意志。

四、學習時要一心一意

五、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意志水平的高低

往往取決於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獨立思考、持之以恒、鍥而不捨、循序漸進等 都是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而一曝十寒、半途而廢、虎頭蛇尾、知難而退等,

都是些不良的學習習慣。

毅力乃成功之母 (陳安 2007-10-28 )

人們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

毅力更是成功之母。

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但如果沒有毅力,沒有堅強持久的意志,

還是不能不怕苦累、不怕寂寞、頑強不息、

持之以恆地把事情做下去,直至成功。

毅力是什麼?

毅力就是黑暗中看到光明,

在屈辱中保持信念,在困難中努力搏擊,

在挫折中堅持不怠,在寂寞中自得其樂。

學術研究、文學創作都需要極大的毅力。

歌德如果沒有《浮士德》,

在德國和世界文學史上的分量就輕多了,

這部詩劇的創作前後歷時近六十年。

六十個春秋!這要多強的意志,

多大的毅力才能堅持如此漫長的歲月!

他活到八十三歲,

而《浮士德》的殺青是他八十二歲那年。

先後將《浮士德》譯為中文的有

郭沫若、錢春綺、董問樵和綠原等譯者,

其中最難能可貴的也許是綠原。

在北京秦城監獄呆了七年之久。

懂英語、法文、又自學德語,出獄後潛心翻譯,

譯出頗受好評的《浮士德》。

有學者說,真要在學問上有所成就,

至少要坐「十年冷板凳」。

在獄中冷板凳、冷板床、冷地板和冷空氣,

一個可使人僵死的冷窖。

若沒有堅韌頑強的生存意志,

沒有毅然決然的奮鬥氣概,

沒有鍥而不捨的刻苦精神,

他會以「囚犯」身份自學一門新的外語,

進而能流暢、準確而雅致地 譯出歌德的那一萬兩千行詩麼?

鄭燮 :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弘一大師 : 「學道不難伶俐,難於慎重;

發心不難勇銳,難於堅久」,

宋書 : 「石雖可毀,堅不可銷;丹雖可磨,赤不可滅」。

「堅勁」、「堅久」、「堅不可銷」,

都是意志的表露和毅力的體現。

西方人給意志和毅力下的定義是:

「天地萬物的上帝」( the God of the universe ),

「信念和持久」( Faith and persistency ),

「活動中的勇氣」( Character in action )。

毅力的定義:堅定持久的意志和力量。

若是想在這個世界留下值得讓人懷念的事迹,

就非得有毅力不可。

毅力能夠決定在面對

困難、失敗、誘惑時的態度,

看看我們是倒下去還是屹立不動。

例如 : 想減輕體重、想重振事業、

想把任何事做到底,

單單靠著 “ 一時的熱勁 ” 是不成的,

一定得具備毅力方能成事,

因 那是産生行動的動力源頭,爲 能推向任何想追求的目標。

具備毅力的人,他的行動必然前後一致,

不達目標絕不罷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