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

3.1. 樣品製備

3.1.2. 基因位點追蹤的菌株

O. TCH3 (hupA-mturquoise::FRT::yjaH):

此菌株是先以 MG1655 的菌株植入雙色抑制子螢光融合蛋白系統序列 yciH::FRT::Ptet::tetR-yfp::TSAL2, PparABCb:: parBb-mcherry::B1006::osmB 形 成 YJL2 突變株。

再以 YJL2 作為奠基植入 hupA-mturquoise::FRT::kanR::FRT::yjaH 形成 TCH3K 添加類核標記的突變株。

- 22 -

再轉型 pCP20A 的質體將 kanR (康黴素 Kanamycin, Kan 的抗藥性蛋白的基 因)進行剃除,也就是說只保留 hupA-mturquoise::FRT::yjaH 的序列,最後再 將 pCP20A 剃除,便得到 TCH3 突變株。而此接下來的菌株都是奠基在 TCH3 進行下一步的基因改造。

I. MH2912KTCL (mazE::FRT::kan

R

::FRT::tetOx56::relA,

barA

1882-2757

::FRT::cm

R

::FRT::lacOx90::gudD

449-1341

):

此菌株是以 TCH3 的菌株在 relA 基因的下游植入康黴素的抗藥性蛋白的基 因及 56 個重複的操縱基因 tetO 序列,將原基因中 mazE::relA 的序列置換成 mazE::FRT::kanR::FRT::tetOx56::relA 形成 MH2909KT 突變株。

再以 MH2909KT 作為奠基在 relA 基因的上游植入氯黴素的抗藥性蛋白的基 因及 90 個重複的操縱基因 lacO 序列,原基因中 barA1882-2757:: gudD449-134的 序 列 置 換 成 barA1882-2757::FRT::cmR::FRT::lacOx90::gudD449-134 形 成 MH2912KTCL 突變株。

註:只要含有重複操縱基因序列的菌株,我們都沒有進行將抗藥性蛋白基因 剔除的工作,因為在這個操作進行的過程中,容易造成操縱基因序列的 縮短或丟失,使我們的基因位點成像無法有足夠好的對比度。

最後再轉型 pLT3-10 質體進入 MH2912KTCL,就完成我們觀察標定 relA 基 因上下游的菌株。

II. MH3210KTCL (ttdT::FRT::kan

R

::FRT::tetOx56::tsaD,

mug::ileX::FRT::cm

R

::FRT::lacOx90::yqjH):

此菌株是以 TCH3 的菌株在 rpoD 基因的上游植入康黴素的抗藥性蛋白的基 因及 56 個重複的操縱基因 tetO 序列,將原基因中 ttdT::tsaD 的序列置換成 ttdT::FRT::kanR::FRT::tetOx56::tsaD 形成 MH3207KT 突變株。

- 23 -

再以 MH3207KT 作為奠基在 rpoD 基因的下游植入氯黴素的抗藥性蛋白的基 因及 90 個重複的操縱基因 lacO 序列,原基因中 mug::yqjH 的序列置換成 mug::ileX::FRT::cmR::FRT::lacOx90::yqjH 形成 MH3210KTCL 突變株。

最後再轉型 pLT3-10 質體進入 MH3210KTCL,就完成我們觀察標定 rpoD 基 因上下游的菌株。

III. MH3424KTCL (yhdZ::FRT::kan

R

::FRT::tetOx56::rrfF::thRV, yrdA::FRT::cm

R

::FRT::lacOx90::yrdB):

此菌株是以 TCH3 的菌株在 rrnD 基因的下游植入康黴素的抗藥性蛋白的基 因及 56 個重複的操縱基因 tetO 序列,將原基因中 yhdZ::rrfF::thRV 的序列換 成 yhdZ::FRT::kanR::FRT::tetOx56::rrfF::thRV 形成 MH3421KT 突變株。

再以 MH3427KT 作為奠基在 rrnD 基因的上游植入氯黴素的抗藥性蛋白的基 因及 90 個重複的操縱基因 lacO 序列,原基因中 yrdA::yrdB 的序列置換成 yrdA::FRT::cmR::FRT::lacOx90::yrdB 形成 MH3424KTCL 突變株。

最後再轉型 pLT3-10 質體進入 MH3424KTCL,就完成我們觀察標定 rrnD 基 因上下游的菌株。

IV. MH3917CLKT (glmU::FRT::cm

R

::FRT::lacOx90::atpC, atpI::FRT::kan

R

::FRT::tetOx56::rsmG):

此菌株是以 TCH3 的菌株在 atp 基因的下游植入氯黴素的抗藥性蛋白的基因 及 90 個重複的操縱基因 lacO 序列,將原基因中 glmU::atpC 的序列換成 glmU::FRT::cmR::FRT::lacOx90::atpC 形成 MH3913CL 突變株。

再以 MH3913CL 作為奠基在 atp 基因的上游植入康黴素的抗藥性蛋白的基 因及 56 個重複的操縱基因 tetO 序列,原基因中 atpI::rsmG 的序列置換 atpI::FRT::kanR::FRT::tetOx56::rsmG 形成 MH3917CLKT 突變株。

最後再轉型 pLT3-10 質體進入 MH3917CLKT,就完成我們觀察標定 atp 基 因上下游的菌株。

- 24 -

V. MH3935CTKL (rbsR::FRT::cm

R

::FRT::tetOx56::hrsA,

aspT::trpT::FRT::kan

R

::FRT::lacOx90::hdfR):

此菌株是以 TCH3 的菌株在 rrnC 基因的上游植入氯黴素的抗藥性蛋白的基 因及 56 個重複的操縱基因 tetO 序列,將原基因中 rbsR::hrsA 的序列換成 rbsR::FRT::cmR::FRT::tetOx56::hrsA 形成 MH3931CT 突變株。

再以 MH3931CT 作為奠基在 rrnC 基因的下游植入康黴素的抗藥性蛋白的基 因及 90 個重複的操縱基因 lacO 序列,原基因中 aspT::hdfR 的序列置換成 aspT::trpT::FRT::kanR::FRT::lacOx90::hdfR 形成 MH3935CTKL 突變株。

最後再轉型 pLT3-10 質體進入 MH3935CTKL,就完成我們觀察標定 rrnC 基 因上下游的菌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