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序 言

在文檔中 2u@j|pev 94~peGi (頁 161-200)

人生活在世間必然佔有空間,因此,空間就是人類生命的舞臺;而人的一生 必然經歷時間,因此,時間是人類生命的過程。歷史學主要是記載人類過往的軌 跡,古今中外,討論人的生命歷程,不能脫離人的生存空間與時間。因此,討論 人的生命意義也不能不討論人的生存空間與時間。

中國的歷史學,史家對於人類歷史軌跡的描述,要求的是「左圖右史」的相 互結合,翔實的記載人生活的空間與時間以描繪人類的過往軌跡。116 司馬遷的

《史記》是中國最為人稱頌的一部史書,在其論述史事的過程中,經常藉著親歷 事件發生地,體驗其民情風俗,用以判斷史事資料記載的正確與否,由他的〈貨 殖列傳〉中,可以看出他對於地理環境與社會發展相互影響的體會:

夫山西饒材、竹、穀、纑、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 出楠、梓、薑、桂、金、錫、連、丹沙、犀、瑇瑁、珠璣、齒革;龍門、碣 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棊置:此其大較也。

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 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徵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

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 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117 西方史家對於歷史學的記載,也具有同樣的現象,諸如希羅多德(Herodotus,

B.C. 484-430/420)、修昔迪底斯( Thucydides,B.C. 455?-399/396? )在其重 要的歷史著作《歷史》(Historiae)118 與《伯羅奔尼撒戰爭》(History of The

116「歷史以地理為基礎,地理資圖本而明確。故『左圖右史』以相參,則『扣槃捫燭』可不誤。

是實測地圖者,治史最要之工具,亦即最客觀之資料也。」(常璩撰、任乃強校注,《華陽國志校 補圖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第一版〕,頁 24);又:「左圖右史,交互參證,為古今 學人所公認之重要治學方法。凡史地諸書,能條理明晰,鋪序秩然,可以反覆勘合而不亂者,其 撰定時大多先有圖籍依據,胸羅全局形勢,乃有可能。此馬、班之史所以能包萬象而無所牴牾也。」

頁 32。

117 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頁 3253-3254。

118 希羅多德人稱西方史學之父,他的《歷史》一書正如同司馬遷的《史記》是西方史學作品的 濫觴,他在《歷史》一書中,從民間吟遊詩人的史詩、官方的檔案文件、遺址、碑銘及自己親身 的訪詢體認,將關乎西方文化發展的關鍵戰役——三次波希戰爭的原因、經過細細述來,非常 生動地敍述了西亞、北非以及希臘等地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民族分 佈、經濟生活、政治制度、歷史往事、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名勝古迹等,例如 希羅多德提到波斯王剛比西斯要征伐埃及,便對埃及有了如下的說明:「當莫伊 利斯作國王的時候,河水(尼羅河)只要上升八佩巨斯,就會把孟斐斯以下的全 部埃及土地氾濫了,……在我看來,如果孟斐斯下方的土地繼續以和過去一樣的 速度增高,則既然那個地方沒有雨而河水又不能氾濫到他們的田地上去的時候,

Peloponnesian War)119 中,都仔細的描述歷史發展的空間環境,用以闡述歷史 發展過程所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可見所謂「史家」對於描述「人類生活的軌跡」

的概念與方法,無論東西,都對於歷史事件發生的環境有相當程度的重視,這是 因為時間與空間的結合,本來便是人類生命中必然具有的條件。然而在現今社 會,分科日細,經常將研究空間的學科稱作地理學,研究時間的學科稱作歷史學,

硬生生的將原本應該相互輝映的孿生子分隔開,造成生命教育上的不完整,在教 育的檢討過程中,經常發現學生無法將人類的生命立體化,不是單重地理造成扁 平化,就是失去了空間的理想化,本論文即討論應該如何在大學教育中,將歷史 地理作一結合,以完成大學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本文將自三個方向探討臺灣與海上絲路課程的設計:

1、 從歷史與地理的結合看臺灣海上絲路課程的設計

2、 從歐洲地中海與中國地中海的歷史發展看臺灣與海上絲路課程的設計 3、 從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的比較看臺灣與海上絲路課程的設計

貳、沿革地理與歷史地理──歷史地理學

有關時間與空間結合的研究法,在中國開始的很早,可以上溯自《尚書•禹 貢》對於地理環境的縷述,早期這種時間與空間結合的研究被稱為沿革地理,後 來逐漸加入其他的學科,不斷探索有關歷史地理發展的規律,因而轉變成為歷史 地理的研究,總稱之為「歷史地理學」,有關沿革地理的研究範疇,鄒逸麟教授 有簡單而清晰的論述:

那個地方的居民怎麼能夠不遭受飢饉呢?…現在必須承認,他們比世界上其他任 何民族,包括其他埃及人在內,都易於不費什麼勞力而取得大地的果實,因為他 們要取得收獲,並不需要用犁犁地,不需要用鋤掘地,也不需要做其他人所必須 的工作。那裡的農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氾濫出來,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後再退 回河床,然後每個人把種子灑在自己的土地上,叫豬上去踏進這些種子,此後便 指示等待收穫了。」見希羅多德著、王以鑄譯,《希羅多德歷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9 初版五刷),頁 112-113。

119 修西迪底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論述柯林斯時這樣說:「柯林斯位於地峽之上,自遠古 以來極為重要的商業中心,雖然古代的交通是在陸地上而不靠海道進行。住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上 的人和半島以外的人來往必然經過柯林斯的領土,所以科林斯因其財富而勢力增加;這一點,古 代詩人在科林斯的名字前面,常加一個「富庶的」形容詞可以看出來。當希臘的海上運輸事業更 發達的時候,科林斯人有了一個艦隊,鎮壓海盜;同時因為他能夠在陸地上和海上供給通商的便 利,從海陸交通上得來的收入使他富強起來了。」修昔底德(修西迪底斯)著、謝德風譯,《伯 羅奔尼撒戰爭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 初版一刷),頁 12。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變化及其規律的科學。……從中國傳統 的地理學發展史來看,歷史地理學的前身是沿革地理學,在中國淵源流長。

沿革地理學主要研究歷代疆域、政區、地名、河流的沿襲和變革。……沿革 地理學主要記述現象,很少涉及內在原因,更談不上探索其規律。長期以來 是歷史學的一門輔助學科,它的成果往往被視為為歷史學的研究提供一個空 間舞臺,所以我國傳統四部圖書分類法將地理著作列入史部目錄。120

根據鄒氏的說法,基本上可以將中國的沿革地理歸納為以下三個重點:

1. 地理學附屬於歷史學。

2. 地理學是研究歷代疆域與地方行政區劃的演變及消長。

3. 地理學在研究有人類作用時自然地理的沿襲和變革。

而沿革地理正是中國研究時空關係最主要的一種方式。中國人重視天人之際、古 今之變,體現這一切的便是「史」,由四部的逐漸分類,便可以看出,121 此,在 最初將一切的學問的操作面均歸之於「史」,沿革地理也是「治史」時重要的工 具之一。然而在長期的學術流變過程中,依附於「史部」之下的沿革地理終究還 是要面臨自身的發展問題,在受到西方地理學的研究影響後,中國的歷史學者開 始從新檢討中國地理學的發展,首先發難的,便是歷史學家侯仁之,他在 1962 年發表〈歷史地理學芻議〉提出:

其(歷史地理)內容不以歷代疆域的消長與地方政治區劃的演變為主,而以 不同時代地理環境的變遷為主,這樣應該從先史時期開始,舉凡每一時期中 自然和人文地理上的重要變遷,如人口的分佈、交通的狀況、都市的興衰等 等,凡是可能的都在討論的範圍之內。122

120 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與成就〉,《人文地理》第 11 卷增刊(1996:12),頁 44-48。

121 由四部分類的演進過程中,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對於學術流變的概念,一切的目的在統合的

「經」,操作技術在「史」,直至《文心雕龍》方將「文」自「史」中分出,但這也就是將「文」

與「載道」的範疇中分離出來,不負擔社會的責任,所以「史」的原始功能仍是統合型的、技術 上的、全面性的學術的基礎,因此,許多的學門基本上都從「史」發韌。

122 侯仁之,〈歷史地理學芻議〉,《北京大學學報》(1962:1);本文引自闕維民,〈現代中國歷史

侯先生的思想事實上受到英國歷史地理學者克里福特•達比(Klifford Darby) 影響,達比對於歷史地理的看法是:

歷史地理學的材料是歷史的,而研究的方法是地理的;歷史地理學的任務就 是重建過去的地理。正像現代地理學研究的是現代時段的地理一樣,歷史地 理學研究的是過去一段時間的地理。…歷史地理工作者列橫剖面的方法,通 過一系列橫剖面的復原,來恢復某一地區地理景觀的變化過程,從而為現代 地理景觀的特點做出「發生學」的解釋。123

由此,侯仁之將歷史地理與人類的生活結合,企圖尋找人地之間所發展出的演變 規律,這也就是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一種新的方向:

歷史地理學是現代地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對象是人類歷史時期 地理環境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由於人的活動和影響產生的。歷史地理學 的主要工作,不僅要「復原」過去時代的地理環境,而且還需尋找其發展演 變的規律,闡明當前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特點。124

根據侯仁之的理論,現代所謂歷史地理學應該有下面幾個重點:

1. 歷史地理學的材料是歷史的,而研究方法是地理的。

2. 歷史地理必須通過一系列橫剖面的復原來恢復某一地區地理景觀變化。

3. 歷史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4. 主要研究對象是人類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由於人的 活動和影響產生的。

5. 歷史地理不僅復原過去時代的地理環境,還需要尋找其發展的規律,闡 明當前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特點。

由上之內容可知,今日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尋找其發 展的規律,闡明當前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特點」,這也便是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 中心在執行教育部「提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中設計「海上絲路文化探索」課程 的重要原因。

地理學的建立與發展—兼論侯仁之《歷史地理學四論》〉,《北京大學學報》(1996:3),頁 19-25、

20。

123 侯仁之,〈歷史地理學芻議〉,《北京大學學報》(1962:1);本文引自鄧輝,〈論侯仁之歷史地 理學的「環境變遷」思想〉,《北京大學學報》39:3(2002,5),頁 137。

124 同注 21,頁 138。

在文檔中 2u@j|pev 94~peGi (頁 161-20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