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

5.1 奈米纖維形貌演變

5.1.1 溶劑對初紡纖維表面形貌之影響

本次研究中以兩種不同外加溶劑混合無水酒精作為混合溶劑,其外加溶 劑分別為去離子水(DI water)和 DMF。由於以無水酒精作為溶劑無法完全溶解 鹽類,其外加溶劑目的為溶解鹽類,在這裡比較兩種外加溶劑對纖維尺寸和 抽絲穩定度影響。

Figure 5. 1 FE-SEM images of the electrospun nanofiber with different extra solvent and diameter distributed histograms, with 3ml DI water (a) 3ml DMF (b) DI-systems Fibers diameter distributed histograms (c),

DMF-systems Fibers diameter distributed histograms.

67

從上圖(Figure 5.1)比較發現,外加溶劑由 DI water 替換成 DMF 之後,

初紡纖維尺寸更加均勻穩定,平均纖維尺寸也由 207nm 縮減至 146nm。由於 DMF 揮發性較低,能在抽絲過程使溶劑保持穩定揮發,使抽絲過程穩定,纖 維尺寸也就跟著均勻。

5.1.2 溫度對奈米纖維形貌與尺寸變化之影響

Figure 5. 2 FE-SEM images of the electrospun nanofiber after annealed and with the diameter distributed histograms, (a)750 oC ,(b)850oC, (c)950 oC, (d)1100 oC, (e)1250 oC, (f)1350 oC.

初紡奈米纖維(As-spun fibers),經由不同熱處理溫度並退火 1 小時後,纖 維表面形貌變化,由 Figure 5.2 觀察發現,熱處理溫度由 750 oC 到 950oC,纖 維由中空轉為實心結構,隨著溫度升高收縮,纖維平均直徑由 104nm 縮小至 75nm,然而熱處理溫度再由 950oC 到 1350oC,發現纖維不再連續且,由纖維 尺寸較細小部分開始收縮斷裂,最後呈現網狀多孔性的奈米結構(Net-like porous nanostructure),纖維平均直徑由 75nm 增加到 219nm。

68

Figure 5. 3 纖維尺寸隨不同熱處理溫度變化-趨勢圖

由 Figure 5.3 可以發現,此系統纖維尺寸以 950oC 為分界,熱處理溫度 750oC 至 950oC,纖維尺寸隨著熱處理溫度上升而減小,然而,由 950oC 至 1350oC,纖維尺寸隨溫度提升而增加。

69

5.1.3 熱重損失分析與纖維線徑尺寸

由 TGA 熱重損失分析曲線(Figure 5.4),結果表明初紡奈米纖維(As-spun nanofibers),以每分鐘 10 oC/min 升溫速率,升溫至 950 oC,最終殘留的重量 百分比約在 20%。比對奈米纖維平均尺寸(Table 5.4)可以發現,經過 950oC 熱 處理後初紡奈米纖維(As-spun nanofibers)平均線徑尺寸由 147nm 縮小至 75nm。

經由以下公式計算 :

利用奈米纖維體積百分比縮減來計算殘留氧化物之重量百分比,以二氧 化矽作為生成之氧化物計算,並帶入二氧化矽密度(𝜌 = 2.3g/cm3),可以得出 殘留氧化物之重量百分比的理論值約為 28%。

TGA 熱重損失分析結果殘留氧化物重量百分比為 20%,與計算出殘留氧 化物重量百分比 28%,其誤差值歸因於,以初訪奈米纖維做熱重損失分析有 溶劑揮發的誤差值產生,可以從 TGA 分析結果看出(Figure 5.4),前 5%為溶 劑重量損失,所以扣除後結果在誤差值範圍內。

70

Figure 5. 4 TGA curve of As-spun nanofibers.

Table 5-1 Nanofibers average diameter before and after heat treatment.

Fibers 750 oC 850 oC 950 oC 1100 oC 1250 oC 1350oC Avg.(nm) 147nm 104nm 76nm 75nm 97nm 138nm 219nm

71

5.1.4 結晶結構與纖維形貌影響

比較晶粒尺寸與纖維表面形貌差異,可以由相對的晶粒尺寸關係推出其 原因(Table 5-2),由於熱處理溫度由 750 oC 至 1250oC,2Theta = 29 o、32 兩個 主要結晶峰之晶粒尺寸的快速成長,由 5.77 nm 至 45.5 nm 和 8.83 nm 至 39.33 nm,晶粒在成長過程會與鄰近晶粒結合成更大尺寸晶粒,以至於纖維表形貌 呈現許多團狀結構和纖維斷裂收縮的現象產生。

由 2Theta = 29o、32 o兩個主要特徵峰和晶粒尺寸的變化,來與 FE-SEM 照

片比對,可以發現在 850 oC 之前晶體結晶程度不高和微小尺寸之晶粒,不影

響纖維樣貌,以至於讓纖維保持完整且中空的結構。熱處理溫度提升至 950 oC,

特徵峰逐漸明顯伴隨著晶粒成長,從表面樣貌可以看出纖維由顆粒狀結構所

組成。熱處理溫度在 950 oC 之後,纖維已無法維持原有連續樣貌,熱處理溫

度提高纖維收縮和斷裂也伴隨著晶體成長,鄰近的小晶粒開始結合,晶粒尺 寸逐漸變大,導致原本纖維結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大小顆粒所串連起來 的鏈狀結構,最後形成網狀多孔性的奈米結構(Net-like porous nanostructure),

(Figure 5.5)。

72

Figure 5. 5 FE-SEM images of electrospun nanofibers anneal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750 oC, (b)850oC, (c)950 oC, (d)1100 oC, (e)1250 oC, (f)1350 oC.

Table 5-2 不同熱處理溫度與角度之晶粒大小比較表 750oC 850oC 950oC 1100oC 1250oC 2Theta =22° 10.13 nm 13.84 nm 7.04 nm 4.46 nm 5.64 nm 2Theta =29° 5.77 nm 8.82 nm 21.58 nm 29.39 nm 45.5 nm 2Theta =32° 8.83 nm 20.14 nm 25.81 nm 28.48 nm 39.33 nm 2Theta =48° 20.21 nm 25.26 nm 34.76 nm 2Theta =58° 19.31 nm 22.14 nm 21.7 nm

73

如 Figure 5.6(d),最後高分子完全分解形成中空結構,如 Figure 5.6(f)。由 Figure 5.7(a)到(d) TEM 照片中可看出,中空形成過程中,內部產生之氣孔結合形成 中空結構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