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的相關研究

組織文化是成員互動及組織內外部運作過程之產物,具有影響組 織效能高低的因素,也是近年來教育改革重視的重要議題,追求卓越 提升教育品質、促進學校效能是學校致力之目標,以下將依據相關文 獻加以探討。

壹、組織文化相關研究

有關學校組織文化方面之研究,較多是屬於注重企業組織文化,

學校文化之研究。以下簡介國內、外有關組織文化的實徵研究為主題 之相關研究:

Robbins(1990)認為組織文化的要素共有以下十種:(一)個體的創 制性(individual initiative):組織成員所擁有的職責、自由、獨立 自主權及互相信賴的程度。(二)風險的容忍程度(risk tolerance):

鼓勵員工進取、創新及冒險的程度。(三)指導(direction):組織給予 成員清楚的目標和績效期望的程度。(四)整合(integration):鼓勵組 織 內 各 單 位 彼 此 協 調 運 作 的 程 度 。 ( 五 ) 管 理 的 支 持 (management support):管理者提供明確的溝通、援助及支持其部屬的程度。(六) 控制(control):利用規定、管制及人員直接監督來控制員工行為的程 度。(七)認同(identity):成員對整個組織的認同,而非對自己的工 作 類 型 或 所 屬 專 業 領 域 認 同 的 程 度 。 ( 八 ) 衝 突 容 忍 度 (conflict tolerance):組織允許成員公開表達衝突及公開批評的程度。(九)酬償 制度(reward system):組織酬償是根據員工的績效而不是年資、偏好

等。(十)溝通模式(communication patterns):組織溝通受到官僚及權 威限制的程度。

河野豐弘(1990)認為組織文化是組織中共通的價值觀、想法與行 為模式,其構成要素可細分為七點:(一)成員的價值觀:組織對於新 事物賦與的價值及成員對經營理念、組織規定的瞭解。(二)情報蒐集 的取向:組織成員間彼此的溝通以及情報蒐集與形成決策的態度或方 式。(三)構想的產生:新構想如何在組織成員之間產生。(四)評價與 實行的過程:成員對失敗的反應及組織對失敗的處理方式。(五)上下 成員相互的關係:組織成員上下距離及相互信賴的關係。(六)組織忠 誠度:組織成員願意在公司內長期任職的意願。(七)動機的型態:探 討成員對工作的責任感,是否全力以赴。

Cutler 有 關 學 校 組 織 文 化 方 面 之 研 究 以 Valley 社 區 學 院 與 0ceanview 社區學院為對象,指出:組織文化可由組織的重要象徵加 以洞悉、組織文化隨新院長的到任而有所改變,兩個學院的院長都以 多樣不 同的的領導策略以改變學校文化(引自陳吳政,2002)。

王淵智(1995)的研究是「屏東縣山地合併小學組織文化之研究」,

其結論為:(一)學校過去的組織文化,可能是新文化的包袱,也可能是 文化財;(二)領導者過去的經驗,形成對人性原貌的基本假定;(三)組 織新進人員,可以改變組織舊有的文化;(四)組織文化會影響組織內部 人員的相處,以及非理性行為的產生;(五)秩序及關懷的組織文化,是 成功教育的充分條件。

邱馨儀(1995)對於有關「國民小學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其結論為:(一)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得分為中上程度;(二) 組織文化得分愈高,教師組織承諾愈高;(三)不同的組織文化,其對教 師組織承諾有差異;(四)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具有因果關係;(五) 不同背景變項在組織文化有差異。

張品芬(1995)研究的是「高雄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文化知覺、學 校環境特性與教師組織承諾程度關係之研究」,其結論為:(一)國民小 學教師在組織文化各層面持正向看法,但學校實際情形與教師看法間 有差異存在;(二)學校教師之間對組織文化知覺的相似程度愈高,對組 織的承諾程度也愈高。

陳聖謨(1995)研究的是「高級中學組織文化與與教師教學承諾關係 之研究」,其結論為:(一)高級中學組織文化強度、組織價值觀及教師 教學承諾狀況頗佳;(二)各個不同背景屬性的高級中學,其組織文化強 度並無顯著差異;(三)組織文化強度、學校組織價值觀與教師教學承諾 有高顯著相關;(四)組織文化強度對「工作認同」、「關愛學生」及教師 整體教學承諾最具有預測力。

林志成(1997) 研究的是「陰陽權變組織文化」,其結論為:個案研 究之學校特色是開放的思想文化、典禮及溝通網路有效、識別系統有 效、氣氛和諧行政合理、多數教師仍有「陰陽權變、動靜平衡」的二 元並存價值觀。

陳慧芬(1997) 研究的是「國民小學組織文化之研究」,提出影響組 織文化之要素:(一)人造器物層次包括學區特性、校園物理特徵、共同 語言、領導者、典禮儀式;(二)價值與基本假定層次包括:教育目標、

外在環境、獎懲規準、學校氣氛、次級團體、對衝突持負向假定。

綜合以上學者可知有關學校組織文化的研究,探討的是組織文化 的要素、價值觀、想法與行為模式、組織文化強度、學校教師之間對 組織文化知覺等,對組織的影響以及組織承諾的相關。

貳、學校效能相關研究

柯爾曼報告書(Coleman Report)在 1950 年提出,可謂是學校效能 研究之開端。已經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當初否認學校對學生成就有 影響力,並且把學校效能的指標窄化成學生的學術成就。

Purkey & Smith(1983)發現學校效能之差異,會對學生學業成就 產生影響;學校的文化、價值觀,對於學生學習氣氛之促進,以及學 習活動之進行有深遠之影響。

第一個重要的美國學校效能研究是由 Weber 在 1971 年所從事的研 究。他研究四種「有效教學(instructionally effective)」的市中心學校。

在考慮學生的入學程度之後,他發現依然有一些學校的學生,在閱讀 成就上高於其它學校。他指出主要是與領導(leadership)、資源分配

(resource distribution)、高度期望(high expectations)、以及校內的整 齊紀律(orderliness)最有關聯。

第二個研究是在 1974 年,紐約州教育改進部門(New York’s Office of Educational of Improvement)的研究發現,該研究指出,有兩個提供 給貧窮子弟教育的紐約市中心學校,結果發現其中有一所顯示高成 就,另一所則是低成就的學校,並發現有一些因素,在此兩所學校有 明顯的不同(引自王如哲,2003)。

Cameron(1985)曾進行大學文化和諧性、強勢性、類型與組織效能 關係之研究:結果發現文化和諧性、強勢性不同的大學的組織效能上 並無顯著差異,但是文化類型則與組織效能有密切關係。1.黨派型文 化:在成員士氣與人力資源關注兩層面的得分較高;2.應急系統型文 化:在外在環境及學術品質兩層面得分較高;3.市場型文化:在從外 部系統獲取資源的分數最高;4.階層型文化:在效能層面上則無一得 分最高。

陳培文(1985)的研究是「中部地區高職(中)工業類科組織文化與組 織效能之相關研究」,其結論為:學校成員在組織文化知覺上有顯著差 異; 學校成員在學校效能知覺上較為一致;行政人員之擔任職務與服 務年資變項、教師在教育背景變項、以及學生之性別、學業成績、家 庭收入、學校坐落等背景因素對組織效能之知覺有顯著差異存在;組 織文化與組織效能有顯著高相關存在。

吳清山(1989)在「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的研究」中,

其蒐集資料之量表為「學校效能量表」,研究結果發現:官僚模式、政 治模式對學校效能最有預測力;不同性別、學歷、年齡、職務、進修 情形、服務年資的教師,對學校效能的影響達到差異水準;不同地區 班級數與創校歷史對學校效能的影響亦達顯著水準。

吳璧如(1990)曾進行「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

結果發現:(一)組織文化一致性與教師人口變項、學校環境變項對組織 生產力、適應力有顯著交互作用存在;(二)組織文化差距與教師人口變 項對主要生活興趣有顯著交互作用存在;(三)在教師人口變項、學校環 境變項及組織文化對組織效能的預測力方面,以組織文化最具預測力。

游進年(1990)指出在 Plowden 的報告書,以及 Weber、Jencks 等人 的研究之後,才有正式展開一系列有關學校效能的研究。

吳清山(1992)對學校效能的看法,認為所謂有效能的學校是指一所 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包括:學生的學習成就、校長的領導、

學校的氣氛、教學技巧與策略、學校文化與價值,以及教職員發展等,

因而能達成學校所預定的目標。吳清山指出「追求卓越,提升品質」,

一直是教育努力的方向。因此,建立一所有效能的學校,提供每位受 教者最佳的學習機會,成為學校教育研究與改革的重點所在。因此很 多學者專家致力於「學校效能」(School effectiveness)研究,期能提 高教育效果,達成教育目標。

李咏吟、張新仁、許殷宏、潘慧玲等(1998)在「國民小學學校效能 縱貫研究」一文中,其研究的主要發現略述如下:(一)在學生的數學成 就表現上:發現不同效能的學校在整體趨勢分析上,呈現穩定且一致 的趨勢,高效能學校的表現與低效能學校雖有統計顯著差異,但有可

能 透 過 班 級 教 師 的 影 響 縮 小 差 鉅 ; ( 二 ) 在 學 生 情 意 表 現 上 : 各樣本學校趨於正向與積極,高低兩種效能學校的學生在情意測驗的

得分相近而中效能學校則有較不一致的表現、不同效能的學校情義表

現之差異分析結果只有學生的自我概念得分呈現顯著性差異;(三)教師 的教學觀察上:高/低效能學校教師和中上/中下班教師,在教學型態或 教學品質兩方面的差異不顯著。同時指出,過去學校效能研究有諸多 缺失:(一)僅重視學校的認知或是學業成果,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意或社 會性發展;(二)所蒐集的資料通常集中於學校層次,而未深入探討每天 教學實際在教室進行的層次;(三)忽略了在同一個國家裡,不同文化背 景之學校,其影響學生學習之因素可能不同。

林新發(1990)的研究:我國工業專科學校校長領導行為組織氣氛與 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卓秀冬(1991) 的研究:高級職業學校教學效能 影響因素及其極其評鑑之探索;卓秀冬(1995) 的研究:台灣省高級中 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鄭友超(1993) 的研究:我國 工業類科職業學校學校效能之探討。

綜合以上學校效能相關研究,可以歸納如下列數點:學校效能之

綜合以上學校效能相關研究,可以歸納如下列數點:學校效能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