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孟子的說理技巧

在文檔中 初中經典選讀 (頁 44-49)

除了善用譬喻、說理形象生動以外,孟子在論辯時也多 因勢利導,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以便達成遊說的目的。

例如在「莊暴見孟子章」,便有以下的對話:

2.1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 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 俗之樂耳。」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由古之 樂也。」

曰:「可得聞與?」 44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眾。」

「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鍾鼓之 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

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 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 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 樂也。」

「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鍾鼓之聲、管籥之音,

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 能鼓樂也?』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 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 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 姓同樂,則王矣。」

45

莊暴以「齊王好樂」一事轉告孟子,孟子知之,以為 齊國近乎道矣。然而,當孟子見齊王時,言其知齊王 好樂;惟齊王知自己所好的僅為世俗音樂,與孟子所 言先王之樂有所不同,遂直言之。

由於齊王坦承相對,孟子遂因勢利導,借題發揮,轉 換內容,把「好樂」與治國聯繫在一起,「王之好樂 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引起齊宣王的興趣,緩和談 話的氣氛。

孟子目的在說服齊王要關懷人民,與民同樂,也就是 實行仁政。孟子要推行王道,欲齊王行仁政,自不能 放棄向齊王進諫的機會。能夠尋找適當的氛圍才加以 遊說,成功的機會自然更大。

《唐闕史》卷下「李可及戲三教」條﹕咸通中,

優人李可及者,滑稽諧戲,獨出輩流,雖不能 託諷匡正,然巧智敏捷,亦不可多得。嘗因延 慶節,緇黃講論畢,次及倡優為戲。可及乃儒 服險巾,褒衣博帶,攝齊以升崇座,自稱三教 論衡。其隅坐者問曰:「既言博通三教,釋迦 如來是何人?」對曰:「是婦人。」問者驚曰:

「何也?」對曰:「《金剛經》云:『敷座而

坐』。或非婦人,何煩夫坐然後兒坐也?」上

為之啟齒。

又問曰:「太上老君何人也?」對曰:「亦婦 人也。」問者益所不喻,乃曰:「《道德經》

云:『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及吾無身,吾復 何患!』倘非婦人,何患於有娠乎?」上大悅。

又曰:「文宣王何人也?」對曰:「婦人也。」

問者曰:「何以知之?」對曰:「《論語》云: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價者也。』向非婦人,

待嫁奚為?」上意極歡,寵錫甚厚。翌日,授

環衛之員外職。

在文檔中 初中經典選讀 (頁 44-4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