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證結果分析

第五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二節 實證結果分析

本研究使用資料包絡分析法實證坪林地區茶農經營效率,根據前述所選擇之四項 投入與一項產出,本研究採用產出導向,在固定規模報酬與變動規模假設下,以 DEAP Version 2.1 版應用軟體,來求得各樣本茶農經營的效率值,結果如表 5-2.2 與表 5-2.3 所示。

根據表 5-2.1,各茶農中以DMU2、DMU 、DMU 、DMU 2的績效表現最佳,為 其他茶農之參考同儕。其中,DMU2成為其他農戶參考同儕的次數有 6 次,DMU 成 為其他農戶參考同儕的次數有 24 次,DMU 成為其他農戶參考同儕的次數有 31 次,

DMU 2成為其他農戶參考同儕的次數有 28 次。顯示DMU 、DMU 2技術效率較好,

所以應以此農戶為改善的基準。

根據表 5-2.2,各茶農帄均的效率值為 0.481,顯示低於帄均效率時,還有很大的 進步空間,高於帄均效率時,還有 51.9%增加產值的進步空間。

根據表 5-2.3,規模報酬的結果觀察,可發現其中有 8 家茶園屬於規模報酬固定,

有 25 家茶園為規模報酬遞增,有 14 家為規模報酬遞減。由於規模報酬遞增代表茶園 的規模應擴大,規模報酬遞減的規模要縮小,規模報酬固定要繼續保持現況。此結果 顯示,大部分茶園為規模報酬遞增,說明應擴大規模。

自家工人 種植面積 雇工費用 農藥與肥料費用 總產值 (人) (公頃) (元) (元) (元)

帄均數 3.00 2.31 387,202 134,067 2,579,098 標準差 1.56 1.72 609,295 105,180 2,762,841 最大值 7.00 8.68 3,975,000 450,000 16,010,000 最小值 1.00 0.20 8,000 18,000 200,000

26

表5-2.1 變動規模報酬與參考同儕分析

DMU 技術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規模報酬 排名 參考同儕 1 0.840 0.842 0.988 遞增 7 13.32 2 1.000 1.000 1.000 - 1 2 3 0.122 0.138 0.887 遞減 46 31.32 4 0.551 0.671 0.821 遞減 17 2 5 0.578 0.579 0.998 遞減 16 13.32 6 0.333 0.333 0.998 遞減 30 13.32 7 0.735 0.793 0.926 遞增 9 31.32 8 0.865 0.867 0.998 遞增 6 13.32 9 0.669 0.671 0.996 遞增 12 13.32 10 0.415 0.420 0.988 遞減 24 2.13.32 11 0.261 0.292 0.897 遞增 38 31.32 12 0.960 1.000 0.960 遞增 5 2.13 13 1.000 1.000 1.000 - 1 13 14 0.706 0.785 0.900 遞減 10 31.32 15 0.387 0.401 0.964 遞增 27 31.32 16 0.476 0.478 0.997 遞減 20 13.31 17 0.097 0.175 0.550 遞增 47 31.32 18 0.392 0.392 0.999 - 26 13.31 19 0.620 0.625 0.993 遞減 14 13.31 20 0.289 0.317 0.913 遞增 31 31.32 21 0.701 0.709 0.989 遞增 11 13.32 22 0.213 0.219 0.977 遞增 41 31.32 23 0.279 0.293 0.950 遞增 33 31.32

27

24 0.466 0.524 0.890 遞增 21 31.32 25 0.278 0.278 0.999 - 35 13.31 26 0.271 0.360 0.753 遞減 36 13.31 27 0.176 0.186 0.944 遞增 44 13.32 28 0.530 0.530 1.000 - 18 13.31 29 0.643 0.685 0.939 遞增 13 31.32 30 0.369 0.371 0.995 遞減 28 13.31 31 1.000 1.000 1.000 - 1 31 32 1.000 1.000 1.000 - 1 32 33 0.235 0.236 0.996 遞增 40 31.32 34 0.743 0.750 0.990 遞增 8 31.32 35 0.253 1.000 0.253 遞增 39 2.13 36 0.197 1.000 0.197 遞增 43 2.13 37 0.266 0.474 0.561 遞減 37 31 38 0.202 0.203 0.997 遞增 42 31.32 39 0.168 0.177 0.948 遞減 45 13.31 40 0.481 0.492 0.978 遞增 19 31.32 41 0.440 0.448 0.983 遞增 23 13.32 42 0.602 0.603 0.998 遞減 15 13.31 43 0.415 1.000 0.415 遞增 24 31.32 44 0.465 0.472 0.985 遞增 22 31.32 45 0.279 0.288 0.968 遞增 33 31.32 46 0.369 0.369 0.999 - 28 13.31 47 0.289 0.289 0.998 遞減 31 13.31

28

表 5-2.2 技術、純技術與規模效率之敘述統計值

統計值 技術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帄均數 0.481 0.548 0.904 標準差 0.262 0.280 0.191 最大值 1.000 1.000 1.000

最小值 0.097 0.138 0.197

表5-2.3 規模報酬帄種植面積

遞增 固定 遞減

帄均數 1.352 2.757 3.906

樣本家數 25 8 14

接下來我們根據茶園之生產特性,包括是茶園負責人年齡、學歷與否加入產銷班,

以及所種植茶樹樹齡等,來加以探討其生產效率是否有差異。這些特性我們都以類別 變數來處理,其中,年齡以 35 歲以下為青壯年,36~49 歲之間為壯年,50 歲以上為 老年區分。;學歷以國中以下,高中及以上區分;茶樹樹齡以 10 年以下及 10 年以上 區分。

根據表 5-2.4,在加入產銷班的部分,我們可以得知技術效率帄均為 0.487,雖較 未加入產銷班者之 0.474 稍高。但由 T 檢定結果可發現,是否加入產銷班與非加入產 銷班,對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都無顯著差異影響。

10 年以下之茶樹技術效率為 0.497,10 年以上之茶樹技術效率 0.477,10 年以下 茶樹基術效率稍高,茶樹樹齡對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都無顯著差異影響。

茶農年齡青年型技術效率為 0.790,壯年型技術效率為 0.476,高齡型技術效率為 0.413,

整體來看青年型技術效率占有優勢,但對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都無顯著 差異之影響。

學歷大專及以上技術效率為 0.627,高中(職)技術效率為 0.471,國中及以下技術 效率為 0.466,表示學歷大專及以上技術效率占有優勢,但對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 與規模效率都無顯著差異之影響。

29

表 5-2.4 各變數生產效率帄均值與 T 檢定、ANOVA 檢定結果

技術效率 純技術效率 規模效率

產銷班

加入產銷班 0.487 0.546 0.912 非加入產銷班 0.474 0.549 0.894 T 檢定之 P 值 0.997 0.552 0.179 樹齡

10 年以下 0.497 0.568 0.884 10 年以上 0.477 0.536 0.896 T 檢定之 P 值 0.362 0.820 0.351 茶農年齡

青年型 0.790 0.793 0.995 壯年型 0.476 0.564 0.886 高齡型 0.413 0.430 0.932 F 檢定之 P 值 0.082 0.111 0.553 學歷

大專及以上 0.627 0.642 0.972 高中(職) 0.471 0.530 0.905 國中及以下 0.466 0.545 0.892 F 檢定之 P 值 0.520 0.778 0.74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