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證資料介紹(台灣鄉鎮市區分布)

第五章 實證分析

第一節 實證資料介紹(台灣鄉鎮市區分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第五章 實證分析

本文在第四章的電腦模擬,討論群集所占研究區域面積比例及群集的相對風 險,對一次性偵測的偵測結果上確實有影響,也探討在「多」個群集下,一次性 偵測與逐次分析的優缺點及限制。實證上,建議使用逐次分析的時機為群集相對 風險 1.6 以下最為有效,1.6 以上一次性偵測較不受多重群集影響,所以本章將 根據此準則,分析臺灣地區癌症死亡率,比較一次性偵測、逐次分析的分析結果,

群集偵測比較將包括研究區域中發生群集現象的位置。

本章使用的資料來自行政院衛生署民國 99 年的鄉鎮市區(Township)層級全 年齡組癌症標準化死亡率資料(以 2000 年 WHO 世界人口年齡結構為基準),在不 考慮個年齡組及特定癌症的情況下,分析總體癌症死亡率在研究區域中的群集現 象。由於鄉鎮市區形狀的劃分並不規則,計算每個鄉鎮市區的中心並不容易,本 文以鄉鎮市區公所的位置作為每個區塊的中心。

第一節 實證資料介紹(台灣鄉鎮市區分布)

自 2010 年 12 月 25 日起,新北市(臺北縣改制)、臺中市(臺中縣市合併改 制)、臺南市(臺南縣市合併改制)及高雄市(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等四直轄市 成立。原縣下轄之鄉鎮市改制為區,臺灣共有 368 個鄉鎮市區(153 鄉、41 鎮、

17 市、157 區)。本文在以民國 99 年鄉鎮市區層級全年齡組癌症標準化死亡率資 料作空間群集分析時,僅考慮台灣本島的鄉鎮市區,扣除外島金門縣、連江縣、

澎湖縣、綠島鄉、蘭嶼鄉、琉球鄉,臺灣本島共有 349 個鄉鎮市區(138 鄉、38 鎮、16 市、157 區,如圖 5-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圖 5-1、台灣各鄉鎮市區人口分佈

從圖 5-1 可看出,台灣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數鄉鎮市區,以台北市而言所占台 灣地區面積僅 0.76%,但人口卻高達 11.38%,而花蓮縣占台灣面積為 12.90%,

人口卻僅占 1.49%,在人口結構上各地區差異甚大。

由於台灣各鄉鎮市區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特性都不一樣,若直接以粗死亡率 作為當作死亡率高低的判斷標準,則老年人口比例較高的地區,死亡率通常比較 高。所以為了避免判讀的誤差,必須透過標準化的方法調整人口組成,使其具有 比較性。而所謂標準化死亡率(Standard Mortality Ratio, SMR),即在進行不同族 群的比較時,調整族群間的差異後所計算出來的數值(Lilienfeld and Stolley, 1994)。

所以本文為了防止判讀的誤差,資料採用衛生署民國 99 年的鄉鎮市區層級全年 齡組癌症標準化死亡率(以 2000 年 WHO 世界人口年齡結構為基準)。標準死亡率 及鄉鎮市區癌症死亡人數計算方式如下:

年齡別死亡率= 某年齡層癌症新診斷或死亡人數

某年齡層人口數 × 1000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標準化死亡率= ∑ (某特定年齡別死亡率 × 該年齡層標準人口數)

∑ 某特定年齡層標準人口數 × 100000 鄉鎮市區癌症死亡人數= 標準化死亡率 × 鄉鎮市區人口數 ÷ 100000

圖 5-2、標準化死亡率盒鬚圖

以圖 5-2 來看,無論是以台灣整體、男性及女性標準化死亡率,分配皆為右 偏,其中又以台灣男性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最為右偏,女性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最接 近對稱,所以在空間群集分析結果可能會包含相對風險大於 1 及相對風險小於 1 的群集。

在使用台灣的鄉鎮市區人口資料時,與第四章電腦模擬設定不同。以研究區 域而言,先前設定為四方形,且每一格點距離皆相同;而對照實證資料,台灣地 形狹長,鄉鎮市區集中分佈在西部。在人口數上,先前設定為每一格點皆為 1 萬人;而對照實證資料,台灣在人口結構上各鄉鎮市區差異甚大。以群集而言,

先前設定皆避免靠近邊緣,以免在群集偵測上造成檢定力下降,在空間統計為邊 緣效應(Edge Effect);而對照實證資料,群集有可能發生在本島邊緣,以上這些 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實證分析結果與模擬結果間差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