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吸收不良,降解速率快及高代謝率造成為,故為了增加薑黃素的利用率,於是開 發了一種奈米型藥物載體,如微脂粒(liposomes)[22]、微胞(micelles)、奈米微粒 (nanoparticle)、水膠 (hydrogel) 等藥物輸送系統。在此類的藥物輸送系統中發現 能增加薑黃素的溶解性,也提高了穩定性與生物利用度,而也改善細胞的攝取,

提高癌細胞的治療結果。

第三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

3-1 實驗材料

(1) 1,6-diisocyanatohexane ; Sigma-Aldrich (2) Triethanolamine,98% ;Panreac

(3) N,N-dimethylformamide(DMF) ; J.T.Baker (4) Ethyl ether,99.7% ;J.TBaker

(5) 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 ; Alfa (6) Ethyl isocyanatoacetate,98% ; Arcros Organics (7) Chlorform ; Sigma

(8) 1-Ethyl-3-(3-dimethyl aminopropyl)-carbodiimide(EDC) ; Alfa aesar (9) N-Hydroxysuccinimide(NHS) ; Alfa aesar

(10) 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 ; Sigma (11) Dimethyl sulfoxide(DMSO) ; Sigma (12) Dialysis membranes,3500MWCO ; (13) Dichloromethane ; J.T.Baker

(14) n-Hexane ; Macron-Chemical 3-2 實驗器材

(1) 電磁加熱攪拌器; Heidolph,MR-Hei-Standard,Germany (2) 微量電子天平;Sartorius,TE214S,Germany

5

(3) 離心機; HSIANGTAI

(4) 超音波震盪器;Prema,DC-400,Germany (5) 傅利葉紅外線光譜儀; PERKIN-ELMER-824 (6) 核磁共振光譜儀; Bruker 200 MHz NMR (7) 雙光束分光光譜儀; HITACHI U-2900 (8) 冷凍乾燥機; KINGMECH-FD2-6P (9) 透析膜; Cellu Sep

(10) 迴轉濃縮機; Buchi Rotavapor RE111,Switerland (11) 均質機; CHEMIST SCIENTIFIC CORP

3-3 實驗流程

合成 PUAD 合成 PUAD-PLGA

PEOH-FOL

偵測 PUAD-PLGA 結構:

a. IR b. NMR

PUAD-PLGA 包覆薑黃素能力測試:

細胞毒性測試-MTT 分析

PUAD-PLGA 包覆薑黃素 使用 UV 測其包覆率及包覆量

6

3-4 兩性共聚物合成

3-4.1 製備樹枝狀聚胺基甲酸酯 (PUAD) 高分子

第一步將反應物 Triethanolaminec 和 1,6-diisocyanatohexane 以莫耳數比 1:

8 及適量的 DMF 加入雙口反應瓶內,並通入氮氣,加熱到 60℃(±3℃)、250rpm 攪拌,反應時間為三小時,待反應時間到後,反應物由正己烷進行離心純化,分 離出透明的沉澱物為 G 0.5 。取樣測 FT-IR 確認產物是否已反應成功,再進行 下一個合成步驟。

N U

U U

NCO

NCO OCN

N

HO OH

HO

Triethanolamine

N N

O C

C O

1,6-Diisocyanatohexane

stirring for 3hrs at 60℃

U:Urethane group

R N H

C O

O R : -(CH2)2 -:-(CH2)6

-G0.5

圖 1、G0.5 PUAD 合成流程圖

7

第二步將反應物 G 0.5 及 Triethanolamine 以莫耳數比 1:8 及適量的 DMF 加入雙口反應瓶內,並通入氮氣,加熱到 60℃(±3℃)、250rpm 攪拌,反應時間 為三小時,待反應時間到後,反應物由乙醚進行離心純化,分離出透明的 G1.0 沉 澱物。取樣測 FT-IR 確認產物是否已反應成功,再進行下一個合成步驟。

N U

U U

NCO

NCO OCN

N

HO OH

HO

Triethanolamine G0.5

stirring for 3hrs at 60℃

N Ud

Ud Ud

N N

N

OH

OH

HO OH

HO

OH

U:Urethane group

R N H

C O

O R

Ud :U-(CH2)6-U : -(CH2)2

-G1.0

圖 2、G1.0 PUAD 合成流程圖

8

stirring for 3hrs at 60℃

U:Urethane group

R N OCN NCO

NCO

NCO NCO

OCN Ud :U-(CH2)6-U

圖 3 、G1.5 PUAD 合成流程圖

9

第四步將反應物 G 1.5 和 Triethanolamine 以莫耳數比 1:10 及適量的 DMF 加入雙口反應瓶內,並通入氮氣,加熱到 60℃(±3℃)、250rpm 攪拌,反應時間 為三小時,待反應時間到後,反應物由乙醚進行離心純化,分離出透明的 G 2.0 沉澱物。取樣測 FT-IR 確認產物是否已反應成功,再進行下一個合成步驟。

圖 4、G2.0 PUAD 流程圖

10

U:Urethane group

R N

stirring for 3hrs at 60℃

N NCO NCO

OCN

11

第六步將反應物 G 2.5 和 Triethanolamine 以莫耳數比 1:50 及適量的 DMF 加入雙口反應瓶內,並通入氮氣,加熱到 60℃(±3℃)、250rpm 攪拌,反應 時間為三小時,待反應時間到後,反應物由乙醚進行離心純化,分離出透明的 G 3.0 沉澱物。取樣測 FT-IR 確認產物是否已反應成功,再進行下一個合成步驟。

圖 6、G3.0 PUAD 合成流程圖

12

U:Urethane group

R N

stirring for 3hrs at 45℃

N

Ethyl isocyanatocetate

C

13

U:Urethane group

R N

stirring for 5hrs at 60℃

N

G3.0-NH2 N

14

於室溫下反應 24 小時,攪拌速度設 300 rpm ,使得 PLGA 之羧基脫去其 OH 基,PLGA 之 NH 基脫去一個 H 原子,使兩者結合形成醯胺鍵,後以透析的 方式將產物純化,使用透析膜 (MWCO:12000-14000) 透析 24 小時,將上清 液冷凍乾燥後,可得到最終產物 G 3.0 PUAD-PLGA 。

圖 9、PUAD-PLGA 合成示意圖 3.4-3 微胞的製備溶劑蒸發法

利用溶劑蒸發法來探討微胞對於 curcumin 包覆效率之研究。秤取不同比例 之材料 (mg) 與不同比例之 curcumin (mg) ,依序為 10 比 5、10 比 10、10 比 20 分別置於 20 mL 的樣品瓶內,共同溶於 1 ml 丙酮中,並震盪、攪拌至隔夜,

再緩慢滴入 5 倍 DI water ( MQ 水)中,於室溫緩慢攪拌六小時,並打開瓶蓋讓 丙酮揮發,再以迴轉濃縮儀抽三十分鐘左右,抽取剩下殘餘的丙酮溶劑,將樣品 移置到微量離心管中進行 9000rpm、十分鐘離心後,將上清液取 100μl 至樣品 瓶加入 900 μl 丙酮,稀釋 10 倍後,以 UV 測定未包覆的藥物濃度含量,設 426 nm 對樣品進行光吸收密度測量,數值對照標準曲線後,可得知未被包覆的 curcumin 藥物濃度,並探討在何種比例下材料包覆藥物的能力最佳。

Polymeric micelle PLGA-COOH

(Hydrophobic)

EDC/NHS

PUAD (Hydrophilic)

15

圖 10、薑黃素的標準曲線 利用以下兩個公式來測得藥物包覆效率與包覆藥物含量:

Eneapsulation rate (%) =

x 100%

Loading capacity (mg/mg) =

× 100%

3-4-4 FT-IR 結構分析

紅外線光譜儀的原理是分子中的官能基產生分子間振動或轉動時,會吸收適 當的紅外光能量而得到的光譜, FT-IR 的原理是利用干涉儀產生干涉光譜經傅 利葉轉換成 IR 的光譜。由 IR 光譜中可以得到共聚物官能基的振動光譜及定量 的分析。

紅外光運用在化學分析的領域上時,如將設定某一頻率範圍(通常在 4000 – 400 cm-1 之間)的紅外光通過代測樣品,偵測被吸收掉的紅外光頻率,來推測產 物的官能基是否正確。

偵測前會先將樣品溶於氯仿溶劑中,適當滴在 KBr 鹽片上,溶劑揮發後掃 瞄,判斷官能基的位置。

3-4-5 核磁共振光譜儀 (1H-NMR) 分析

觀測原子的方法是利用氫原子核磁共振光譜儀 (1H-NMR) ,來鑑定兩團聯 共聚物之化學結構。核自旋本身的磁場,在外加磁場下大多數核自旋會處於低能

y = 0.1488x - 0.0587 R² = 0.9994

-1 0 1 2 3 4 5 6 7 8

0 10 20 30 40 50 60

O.D.426

curcumin 濃度(µg/ml)

16

量。再額外施加電磁場來干涉低能態的核自旋轉向高能態,再回到平衡態,而釋 放出射頻,此射頻波的頻率即兩能階間的差異,這就是 NMR 訊號。利用這樣 的過程,可以進行分析分子結構。將少量樣品放置於直徑 5 mm 的玻璃管柱中,

以各種氘取代氫溶劑溶解後,於核磁共振儀進行氫譜掃描。

3-4-6 粒徑分析

粒徑分析是以 (DTS Malvern Nano-ZS) 使用一 5 Mw 之低功率氦氖雷射光 (波長 633 nm) 做分析。其原理是利用粒子在水中所產生布朗運動,當雷射光打 到粒子時,會造成散射光頻率的改變,此散射光頻率的改變跟粒子的大小有關,

粒子大的運動頻率較粒子小的慢,所引起的波動頻率的改變也因較小的粒子所造 成的變化較小;因此透過偵測光強度波動頻率改變的現象,來判定水溶液中粒子 的粒徑大小,以 Einstein-Stokes 方程式來計算出粒徑大小。

Einstein-Stokes equation:

RH = kT/6πηDAV

RH:水合半徑 η:黏度(poise)

k:波茲曼常數 T:絕對溫度(k)

DAV:Brownian Diffusivity

3-5 細胞試驗

3-5-1 細胞種類

COS-7 細胞株:為一種經 SV40 轉型 (transform) 的非洲綠猴子腎臟表皮 細胞,其為貼覆性細胞,ATCC細胞編號為:CRL-1651。

17

3-5-2 培養基配置

將兩瓶各 600 mL MQ 水滅菌備用。先將 DMEM 粉末 (13.4 g )溶於其中一 瓶 600 mL MQ水中,完全溶解後加入 2.2 g NaHCO3,攪拌使溶解。溶解後以 1 N NaOH 或 1 N HCL 調整 pH 值為 7.2 0.1。調整完後將水補至 1000 mL,

並以 0.22 μ 濾膜過濾到滅菌血清瓶中。細胞培養液需含 10% FBS 和 1%

penicillin、streptomycin、 amphotericin 抗生素,並保存於 4℃ 中。

3-5-3 細胞培養與繼代

培養於 flask 之細胞以顯微鏡觀察細胞生長的情況。當 flask 內之細胞達到 8 至 9 成滿,即可進行繼代。將 flask 中舊的培養基完全吸除後,以 5 mL 1X PBS 清洗整個培養區域,沖洗殘餘死去的細胞及廢棄物,再將 PBS 吸除,加入 1 mL Trypsin-EDTA,切起貼覆的細胞,將 flask 置於 37℃ 、5 % CO2 培養箱 5 分鐘,加入 4 mL 培養液終止 Trypsin-EDTA 作用,並和混合切除細胞混合均 勻。將溶液全部吸取放入 15 mL 離心管中,以 2000 rpm 離心 3 分鐘,直接吸 掉上層培養液,加入 5 mL 培養液並以微量吸管以抽取方式將底部的細胞團完 全打散,取 1 mL 細胞液加入 8 mL 新的培養液,放入 37℃、5 % CO2 培養箱 進行細胞培養。

3-6 MTT 分析細胞毒性測試

3-6-1 原理

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分 析 是 一 種生物學上常用以測定細胞存活率或增殖作用的方法;其主要依賴核細胞內粒線 體中的 dehydrogenase 之作用將 MTT 之 tetrazolium 轉為紫色不溶於水的產 物 MTT formazan,結晶於細胞的粒線體中。當加入 DMSO 將其溶解,則可利 用 ELISA reader 測 OD 值 570 有最高的吸收值,藉 OD 值得知細胞還原 MTT 的能力 (formazan 形成量),此讀值代表了粒線體的活性,亦間接代表活細

18

胞的數目,故 MTT assay 可用作細胞存活率的指標[23]

圖 11、MTT 與 NADH 的反應機制 3-6-2 實驗方法

將 COS-7 細胞種於 96 well 中,5000 顆細胞 / 100μl / well,培養於37℃、

5 % CO2 培養箱內至隔夜。隔天將舊的 medium 抽掉,換上不同濃度裝載藥物 的 Dendrimers 以及 Free 藥物 (1、5、10、25、50 μg/mL),裝載藥物的 Dendrimers 以 medium 當作溶劑配置各濃度,然而,薑黃素較不容於 medium , 故會由含有 1 % DMSO的 medium 配置,並培養 24、48 小時。時間到後抽掉 含有 Dendrimers 的 medium,用 1X PBS 洗一次。加入含有 0.5 mg/mL MTT 的 medium,培養 2 小時。時間到後抽掉 medium,加入 100 μl DMSO 以 ELISA 測 OD 570 nm。

1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