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流程與結果:

在文檔中 第 1 章 物 質 的 組 成 (頁 35-38)

二、進階題 (*多重選擇題)

3. 實驗流程與結果:

  《步驟一》

        

  《結果一》

5.0 mL 水溶有 KNO3的克數

100 克水中溶有 KNO3的克數

飽和溶液的溫度

(℃)

2.0 40 25

4.0 80 46

6.0 120 67

8.0 160 80

加熱約 300 mL 的水。 取 4 支裝有 5 mL 水的試管,分別加入 2.0 克、4.0 克、6.0 克及 8.0 克的 KNO3

取出澄清試管(1 號)溶液,冷卻 攪拌至出現白色固體碎

層,記錄此時溫度。

將 4 支試管放入熱水中,加熱至 內盛的 KNO3完全溶解。

隨後取出各試管依 步驟,記錄溫度。

  《步驟二》

  (1) 取約 10 克的 KNO3與NaCl 混合物,記錄其質量,置於 100 mL 燒杯中(KNO3與NaCl 重量比約 3:1)。

  (2) 由步驟一所得結果推算在 75 ℃時,能使 KNO3完全溶解 所需的最少水量。

  (3) 將水加入混合物中,並以熱水浴法加熱至 80 ℃左右。

  (4) 用無頸漏斗趁熱過濾(如右圖)。

  (5) 冷卻濾液(至常溫)作再結晶,再過濾,並以冰水洗滌 濾紙上的晶體。

  (6) 再以丙酮沖洗晶體,烘乾並稱重。

  《結果二》

  混合物質量=10 克,使用水量=5.5 克,結晶固體重=3.8 克,

  KNO3的收回率==50.67%。

4. 實驗問題討論:

 (1) 假設混合物中的氯化鈉在冷水及熱水中均可完全溶解,則再結晶前後,硝酸鉀的重量百分 率有何變化?

   █:由 75%提高到 100%,達到精製的目的。

 (2) 再結晶後,硝酸鉀的回收率為多少?未能達 100%的原因為何?

   █:×100%=50.67%

未能達100%的原因有:(1)過濾時留在濾紙上。(2)附著於瓶壁。(3)部分硝酸鉀尚溶於濾 液中。(4)部分硝酸鉀溶於冰水而流失。

一、基礎題 (*多重選擇題)

( B ) 1. 煮米前,須將米粒洗過,再分離米與洗米水,通常使用下列哪一種分離方式?

(A)過濾 (B)傾析 (C)萃取 (D)蒸餾

( A ) 2. 下列關於溶液熱過濾的敘述,哪一項錯誤?  ( 2. 漏斗要用熱水浸泡。)

(A)先用冷水泡漏斗,使其冷卻 (B)濾紙摺成波浪狀 (C)使用無莖幹漏斗 (D)溶液 流過濾紙的速率愈快愈好

( C ) 3. 硝酸鉀的再結晶實驗中,加熱溶液時,為何需搖動試管? ( 3. (C)加熱均勻防止突沸。)

(A)使 KNO3與水混合均勻 (B)習慣性動作 (C)使加熱均勻避免突沸 (D)使熱量不消 耗

( D ) 4. 下列反應所產生之氣體,何者要使用向上排氣法收集?

(A) N2(g)+3 H2(g)─→2 NH3(g)      (B) 2 NaCl()電解Cl2(g)+2 Na(s)

(C) 2 KClO3(s)MnO2(催化劑)3 O2+2 KCl(s) (D) H2SO4()+2 NaCl(s)─→2 HCl(g)+Na2SO4(s)

▲ 趁熱過濾

( 1. 米顆可沉於容器底部,故用傾析法倒出洗米水而 剩下米顆。)

( 4. 找生成氣體不易溶於水者。)

( A ) 5. 實驗室中可用氫氧化鈣和氯化銨在試管中加熱製備氨氣。其化學反應如下所示:

11. 參考下圖儀器自行組裝,以製備氣體,試回答下列問題:

(1) 當使用這組儀器時,表示學生要收集的氣體具有哪種性質?

(2) 利用此法收集之某氣體可使澄清石灰水變得渾濁,則此氣體最可能為何種氣體?

█:。

12. 有 A、B 兩種色素混合液,滴一小點於長條濾紙上,再將濾紙放入 C 溶液中作濾紙層析分離,

實驗結果見A 色素跑在較上層,由此可推論 B 色素與濾紙的附著力可能較 大  (填:大或 小),或是A 色素與 C 溶液的附著力可能較 大 (填:大或小)。

二、進階題 (*多重選擇題)

1. 右圖為一蒸餾裝置圖,試問圖中有哪幾處裝置錯誤?

應如何改善?

█:(1)冷凝器應旋轉 180°,冷水應由右下角流進,溫 水由左上角流出。(2)圓底燒瓶下方應加石綿心網

。(3)使用錐形瓶收集蒸餾液,不宜密閉,即不用 橡皮塞。(4)圓底燒瓶內加放沸石以防溶液突沸。

(11. (1)用到水槽可具可以排水集氣法收集 氣體難溶於水;

(2) CO2(g)+Ca(OH)2(aq) ─→ CaCO3+H2O(),此氣體可能為 CO2。)

(12. 跑在前面者,可能與濾紙附著力較小或是與移動相 附著力較大。)

在文檔中 第 1 章 物 質 的 組 成 (頁 35-3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