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4-1

3

He 極化率計算

本實驗每一組數據皆為每一小時或每兩小時擷取一次歷時 24 小 時的結果,前 12 個小時處於光激發(optical pumping)的狀態,第 12 個小時的數據擷取完後關掉雷射,後 12 個小時為(relaxation)狀態。

每一次的 3He 極化率實驗值是依照公式和 1H 比較計算得到的,

48 原子核間的自旋交換率(spin exchange rate);κse為自旋交換率係數 (spin exchange rate cofficient);Γ13He 的縱向鬆弛率(longitudinal relaxation rate),[Rb]為 Rb 之密度,其計算根據[26]

49

4-2 環境中均勻磁場最佳化後對 NMR 訊號影響之比較

一般實驗室環境中,會存在著一些磁性物質或是地磁影響,導致 環境背景會有梯度磁場,因此我們利用三個方向的梯度線圈來抵銷環 境中的背景磁場,達到窄線寬的效果。我們分別對 x、y 和 z 方向之 梯度磁場做了以下之校正,校正的方法如下,首先將極化 3He 光學腔 放入系統中,從程式依序輸入不同之電流,紀錄梯度線圈輸入不同電 流下所對應之線寬,以此疊加輸出 x、z 和 y 方向梯度磁場之線寬最 佳化,如圖 4-2(a)(b)(c)。

圖 4- 2

(a)對 x 方向梯度線圈施加電流,使其產生補償 x 方向之梯度

場,找到最低線寬(b)對 z 方向梯度線圈施加電流,使其產生 補償 y 方向之梯度場,找到最低線寬(c)對 y 方向梯度線圈施 加電流,使其產生補償 z 方向之梯度場,找到最低線寬。

50

我們以3He 光學腔量測其補償前後之 NMR 變化。實驗中主磁場 (B0)為 10 Gauss,光激發自旋交換 7 小時,實驗溫度維持在 200 度,

當未加任何梯度磁場 G = 0 時,FID 訊號的橫向鬆弛時間為 0.15 秒,

由 FFT 轉成頻譜圖時,線寬約為 4.39 Hz,訊雜比 SNR=112,但經由 三個維度的疊加梯度補償後,FID 訊號的橫向鬆弛時間增長為 1 秒,

線寬可降至最低約 0.9 Hz,並提高訊雜比 SNR=686,如圖 4-3 所示。

圖 4- 3 補償前和補償後的 NMR 訊號和橫向鬆弛比較

51

經由梯度線圈補償環境最佳化後,3He 氣體在 12 小時的極化過 程中,所感應到的主磁場(B0)更加均勻,減少極化過程中,磁矩互相 干擾的耗損,因此擷取到的頻率訊號更加一致,使線寬變窄訊號變強,

根據(2-4-8)式換算出來第十二小時的極化率由 13.28%提升到 20.88%。

之後的 12 小時的縱向鬆弛時間也由 4.46 小時,微幅增加為 4.5 小時,

如圖 4-4 所示。

圖 4- 4 補償前和補償後的極化率和縱向鬆弛比較

52

4-3 改變 B

1

pulse 大小和量測時間對 NMR 訊號影響之

比較

本實驗因為要觀測極化率的變化曲線,因此每小時量測一次,每 次測量時施加的交流脈衝磁場(B1),會使 3He 磁矩從主磁場方向偏移 18 0,之後產生進動,回到主磁場方向。每量測一次,就會造成磁矩 的耗損,以至於為了觀察極化率,反而造成極化率的下降,因此為了 解決此問題,實驗改為每兩小時觀次一次,每次測量偏移角度改為 9

0,因此極化率由 20.88%提升到 24.38%,根據(4-1-1)公式擬和出極化 率為 24.017%。之後的 12 小時的縱向鬆弛時間也由 4.13 小時,微幅 增加為 4.79 小時,如圖 4-5 所示。

圖 4- 5 改變 B1 pulse 大小和量測時間對極化率的影響

53

4-4 仿體核磁共振造影

4-4-1 法拉第感線圈之磁振造影

無造型

3

He 玻璃光學腔

利用光激發自旋交換六小時候,使3He 極化率為15.64%,接著 驅動 10 Gauss 的主磁場,然後每 5 度施加交流脈衝磁場

( 5 . 3

0

)

1

B

梯度場(G=50.67

T /m),共 36 個角度,造影結果如圖 4-6 (a)(b)所示,

圖 4- 6 無造型 3He 玻璃光學腔 MRI 影像(a)黑白光譜影像(b)彩色 光譜影像(c)擷取訊號示意圖

54

仿體造型

3

He 玻璃光學腔(B

0

=3 Gauss)

由於仿體光學腔裡面多了三根大小不等的實心柱,為了讓影像更完整 的呈現出來,勢必要提高影像解析度,所以利用光激發自旋交換延長 至十二小時,使3He 極化率增加到20.87%,接著一樣提高梯度磁場 的強度至 G=105.7

T /m ,因為根據公式(2-2-1),磁場不均勻度增強,

會讓原子核自旋產生更多不同的頻率,而使得線寬增加,因此可以使 影像的更多細節呈現出來。之後一樣驅動 3 Gauss 的主磁場,然後每 5 度施加交流脈衝磁場

( 5 . 3

0

)

1

B和梯度場(G=105.7

T /m),共 36 個角

度,造影結果如圖 4-7 所示。

仿體造型

3

He 玻璃光學腔(B

0

=10 Gauss)

根據(2-4-4)公式可知,核磁共振造影的訊號大小會跟進動頻率成正比 的關係,因此本實驗提高了主磁場的強度到 10 Gauss,由頻率 9729Hz 升高到 32430Hz,使呈現出來的影像更加清晰,如圖 4-7 所示。

55

圖 4- 7 仿體造型 3He 玻璃光學腔 MRI 影像(a)光學腔實體大小架構 圖(b)黑白光譜影像(c)彩色光譜影像

56

4-4-2 超導量子干涉儀之磁振造影

本實驗是先由“光激發3He 與低場核磁共振系統”將光學腔進 行十二小時的極化後,再將光學腔移動到“超導量子干涉儀量測超極 化3He 氣體之可移動式低場核磁共振系統”進行量測。由於本實驗架 構多了四層鋁板屏蔽,隔絕了外界電磁波的干擾,且利用 Bc垂直磁 場線圈和旋轉整個系統,抵消了地磁對極化氣體的影響,並加入了極 高靈敏度的磁力計“ 超導量子干涉儀元件(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 ; SQUID) ”來當作接收訊號感測器,所以使得還 未經補償的 FID,橫向鬆弛時間已經達到 0.6 秒,經過 FFT 轉換後,

線寬已達 1.4Hz,訊雜比 SNR=1383。經過補償後,橫向鬆弛時間達到 4 秒,經過 FFT 轉換後,線寬達到 0.6Hz,訊雜比 SNR=2105,如圖 4-8 所示。

圖 4- 8 補償前和補償後的 NMR 訊號和橫向鬆弛比較

57

超導量子干涉儀元件(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 ; SQUID) 來當作接收訊號感測器,其可量測範圍為10-3

~10-9Tesla,增加了訊號的精準度,造影結果如圖 4-9(a)(b)(c)所示。

和圖 4-7 做比較,可以看到一樣在 9729Hz 頻率之下,

SQUID

接收可 以很清楚的分辨三根實心柱的大小,且顏色對比分明,明顯 MRI 影 像比傳統線圈接收的好。

圖 4- 9 仿體造型 3He 玻璃光學腔 MRI 影像(a)光學腔實體大小架構 圖(b)黑白光譜影像(c)彩色光譜影像(d)擷取訊號示意圖

58

4-5 可攜式極化氣體運送裝置對 NMR 和 MRI 之影響

4-5-1 溫度對

3

He 極化氣體縱向鬆弛時間的影響

根據 4-2 節和 4-3 節可知,前十二小時的 SEOP,極化率可由 13.28%提升到 24.38%。但後十二小時的縱向鬆弛時間,只能從 4.06 小時微幅提升到 4.79 小時 。根據(2-4-1) 波茲曼分布 (Boltzmann distribution)可知,溫度越高,越容易使極化後的原子核磁矩得到熱能 而回到平衡狀態,加快去極化的速度。因此,本實驗在“光激發3He 與低場核磁共振系統”一樣進行前十二小時的 SEOP,之後在無任何 移動狀況下,改變後面十二小時縱向鬆弛環境的溫度,如圖 4-10 所 示。由此圖可知,環境溫度 200 度時的縱向鬆弛時間為 4.5 小時,環 境溫度 100 度時的縱向鬆弛時間為 5.73 小時,環境溫度室溫時的縱 向鬆弛時間為 7.3 小時,明顯室溫為最佳縱向鬆弛時的溫度。另外可 觀察到環境溫度在 100 度和室溫時,第十二小時關掉雷射到第十三小 時間,極化率有明顯再提升的趨勢,這是因為銣電子持續在和 3He 原 子自旋交換作用增加極化率,並且因溫度降低,減少極化率的耗損,

所造成動態變化的效應。

59

圖 4- 10 改變後面十二小時縱向鬆弛環境的溫度(無移動)

60 均勻場分別輸出 1.5 Gauss、3 Gauss、5 Gauss、7 Gauss 的磁場大小,

比較縱向鬆弛時間的變化。從圖 4-11 可知,在 1.5 Gauss 和 3 Gauss 的時候,縱向鬆弛時間從 3.52 小時升到 4.71 小時和 5.36 小時,但再 持續升高到 5 Gauss、7 Gauss,縱向鬆弛時間並沒有持續往上升,反 而是衰減到 5.22 小時和 4.77 小時,所以可攜式極化氣體運送裝置 B=3 Gauss 為最佳化。

61

圖 4- 11 可攜式極化氣體運送裝置條件最佳化比較圖

62

4-5-3 有無使用運送裝置之 SQUID 磁振造影比較

本實驗是先由“光激發3He 與低場核磁共振系統”將光學腔進 行十二小時的極化後,再將光學腔拿到“可攜式極化氣體傳送裝置”

內進行移動,移動完後,再將光學腔拿到“超導量子干涉儀量測超極 化3He 氣體之可移動式低場核磁共振系統”進行MRI 造影。如圖 4-12 所示,可以觀察到在鬆弛時間為一小時後,有使用移動裝置的影像比 沒有使用移動裝置的影像來得清晰,但由於是用高靈敏度的 SQUID 當作感測器,所以就算是沒有使用移動裝置的影像,一樣可以清楚分 辨三根實心住的大小。

圖 4- 12 一小時後有無使用傳送裝置 MRI 之比較

63

接著實驗觀察鬆弛時間為四小時後,如圖 4-13 所示,有使用移 動裝置移動的影像一樣可以呈現出三根實心棒和光學腔外型,但無使 用傳送裝置移動的影像已經無法分辨光學腔的形狀和三根實心柱的 位置,因此,使用“可攜式極化氣體傳送裝置”移動,有助於極化率 的緩慢衰減,並幫助 MRI 影像完整呈現。

圖 4- 13 四小時後有無使用傳送裝置 MRI 之比較

64

4-5-4 使用運送裝置戶外移動之 SQUID 磁振造影

本實驗為了模擬之後經由運送裝置可以將3He 極化氣體移動到 更遠的地方量測造影,所以規劃了在台大校園內戶外移動。一開始先 將3He 極化 12 小時後,將光學腔放置運送裝置內,使用運送裝置最 佳化條件放置 4 小時,之後開始移動。從台大物理系出發,到達小福 樓時回頭,沿著醉月湖旁的步道回到物理系量測造影,總長約 880.877 公尺,如圖 4-14。

圖 4- 14 移動裝置戶外移動路線圖

經由戶外移動過後,移動裝置隔絕了外在的干擾極化率可以維持 在 17.34%,成像如圖 4-15,可以看得出三根不同實心柱的大小。

65

圖 4- 15 使用運送裝置四小時後戶外移動之 MRI

6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