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實驗最主要的目的是針對上一年度的制振材料配方做個改變,

上一年度的添加物b 所使用的是片狀無機物(顆粒較大),而本次實驗 是改變添加物b 顆粒大小,藉由片狀無機物跟粉狀無機物的混合之比 例,觀察其對液態制振材料制振性之影響,實驗的重點在於新配方制 振材之制振性量測;而本實驗所有試片之製作皆以符合垂流標準規範 之條件下施作。此次實驗試片配方係選用 15 組不同成分比例之配 方,改變其添加物b 之比例,並依該組試片是否產生垂流而適當的加 入添加物c,使用固定量(6ml)的水溶劑及液態樹脂混合,烘烤溫度設 定在 150℃,烘烤時間 30 分鐘,來測定試片的制振性與垂流程度,

如表3-2 所示,為本次實驗所採用之試片成分比例與實驗條件參數。

本實驗的添加物b 中之粉狀無機物,又可區分為大小粗細不同之 材料,一種粗細大小為225μm,另一種粗細大小為 43μm,分別使 用這兩種不同粗細之粉狀無機物與片狀無機物混合,並依照比例分析 添加物b 中材料之粗細對制振性之影響,最後並找出最佳之制振材配 方。(以下本文以符號bs 代表 225μm 之粉狀無機物,符號 bf 代表 43μm 之粉狀無機物,符號 bp 代表片狀無機物。編號 18**代表 225 μm 之粉狀無機物搭配片狀無機物,編號 19**代表 43μm 之粉狀無 機物搭配片狀無機物。)

§ 4-1 添加物 b 為片狀+粉狀(225μm)之制振性

4-1-1 添加物 b 使用片狀無機物對制振性之影響評估

表 4-1 所示為添加物 b 使用片狀無機物之制振性,由表中的數據

結果發現,d2與d200值都合乎標準且較標準值為高,因一般汽車在振 動時產生的低共振頻率(約 200Hz)時,所以測試之頻率以 200 為測試 所使用之標準。藉由試片與損失係數間的關係,可以知道損失係數值 越大其相對應之標準值愈小制振性也就越好。在此一系列中,表中顯 示最佳數據 d200值為 0.219,其相對應之標準值為 d=0.11,可以達 到標準值的1.98 倍。在此系列中試片編號 1826、1827、1831、1836、

1842 由於添加物含量較少,故會有垂流現象所以加入添加物 c。在添 加物b 使用片狀無機物時,我們可以發現添加物 a 的含量愈多,對制 振性較無影響,無法明顯的增強制振效果,而歸納使用片狀無機物最 佳重量百分比為: 添加物 a : 52.2%wt,添加物 b : 15.7%wt,樹脂 D : 16.4%wt,水溶劑 : 15.7%wt。

4-1-2 添加物 b 使用片狀搭配粉狀混合比例對制振性之影響評估

(1) 試片編號 1826、1827、1828 之制振性

由實驗的數據結果得知,在添加物a 為 10g 時,添加物 b 在不同 含量及不同比例下,其制振效果皆有所不同,如表4-2 至表 4-4 所示。

分比例為40%(bs)+ 60%(bp)時,由表 4-4 中顯示最佳 d200值為0.26,

其相對應之標準值為d =0.125,可達到標準值的 2.08 倍。從本系列 數據得到之損失係數,所有成分比例都符合厚度所對照的標準值。圖 4-1 至圖 4-3 為此添加物 a 為 10g 系列之曲線圖,在此最佳值 1828 系 列中可發現,當添加物 bs 含量增加到 20%∼40%時其制振性最好,

比使用片狀材料時好,而超過40%時愈增加其含量其制振性也相對的 降低。

整合以上之數據,結果顯示固定添加物a 為 10g 時,其最佳制振 值成分重量百分比為:添加物 a: 35.71%wt,添加物 bs:8.57%wt,添加 物bp:12.86%wt,液態樹脂:21.43%wt,水溶劑: 21.43%wt。d200的值 可達到標準值的2.08 倍。由於 1826、1827 系列之所有成分比例會產 生垂流現象,為防止制振材垂流,特別加入添加物 c (0.5g),因此試 片制振效果大都介於標準值之1.2 倍∼1.5 倍之間。結果顯示 1828 系 列所有成分比例之制振性皆較1826、1827 系列好。

(2) 試片編號 1831、1832、1833 之制振性

在添加物a 為 12g 時,不論添加物 b 含量多少,其制振性明顯較 添加物 a 為 10g 時來的理想。表 4-5 至表 4-7 所示為添加物 a 為 12g 試片之制振性,表中顯示最佳d200值為0.257,其相對應之標準值為 d

添加物b 為 5g,其制振性最好,此系列的試片數據 d200標準差T﹪皆 達到 70%、80%以上,如表 4-5。由此可知,此系列之制振性普遍都 高出標準值許多,實為一不錯之配方。由於 1831 系列之所有成分比 例會產生垂流現象,因此特別加入添加物 c (0.5g),因此此系列之制 振性較差,如圖 4-4 所示。而此添加物 a 為 12g 時,由圖 4-4 至圖 4-6 中知道,添加物 b 不論含量在 4g、5g 或 6g,其最佳之比例介於 20

∼30%(bs),添加物 a 為 12g 時其最佳制振性成分重量百分比為:添加 物a: 41.38%wt,添加物 bs: 5.17%wt,添加物 bp: 12.07%wt,液態樹 脂:20.69%wt,水溶劑:20.69%wt。d200的值可達到標準值的2.23 倍。

(3) 試片編號 1836、1837、1838 之制振性

數據結果顯示,如表4-8 至表 4-10 所示,在固定添加物 a 為 15g,

添加物b 為 6g,成分比例為 40% (bs)+60%(bp)時,為此組中最佳值。

表中顯示最佳d200值為 0.32,其相對應之標準值為 d=0.16,可達到 標準值的 2 倍。圖 4-7 顯示 1836 系列,添加粉狀無機物時,制振性 都不及片狀好。而 1837 系列在粉狀含量 30∼90%時,皆比添加片狀 無機物好,如圖 4-8。

整合此系列之數據,此系列添加物 bs 含量為 40%時其制振性最 好,如圖4-9 所示。其餘含量比例就沒有此比例的制振性來的好。大

都介於標準值之 1.5 倍∼1.8 倍之間。結果顯示固定添加物 a 為 15g 時,添加物 b 含量增加制振越好,而其最佳制振值成分重量百分比為:

添加物a: 45.46%wt,添加物 bs: 7.27%wt,添加物 bp: 10.91%wt,液 態樹脂:18.18%wt,水溶劑: 18.18%wt。d200的值可達到標準值的2 倍。

由於 1836 系列之所有成分比例會產生垂流現象,為防止制振材垂 流,因此特別加入添加物c (0.5g),增加其黏稠性,以方便加工。

(4) 試片編號 1842、1843、1844 之制振性

實驗結果顯示添加物a 為 18g 時,添加物 b 在不同含量及不同比 例下,添加物b 之粗細對制振性較無大影響。表 4-11 至表 4-13 為添 加物a 在 18g 系列的試片之制振性,從本系列數據得到之損失係數,

所有成分比例都符合厚度所對照的標準值。此系列表中顯示最佳d200

值為 0.307,其相對應之標準值為 d =0.155,可達到標準值的 1.98 倍。

圖 4-10 顯示 1842 系列試片之制振曲線圖,當添加物 bs 含量越 增加時,其制振效果越好,不過由於此系列 bs 含量 80%以下皆有垂 流現象,故 80%以下的成分比例 d200標準差 T%皆在 40%以下,顯示 此系列之制振性不是很好。圖4-11 所示為 1843 系列試片之制振曲線 圖,添加物 bs 含量為 20%∼40%時其制振性最好,其餘含量大都介

於標準值之1.2 倍∼1.6 倍之間。由圖 4-12 中可發現此 1844 系列任何 比例之制振性皆沒有比前面兩個系列來的理想。

整合以上之數據,結果顯示固定添加物a 為 18g 時,添加物 b 不 論含量多少,其制振性普遍都不甚理想。由於 1842 系列中有些成分 比例會有垂流現象,因此特別加入添加物 c (0.2g),以防止制振材垂 流。其最佳制振值成分重量百分比為:添加物a: 51.43%wt,添加物 bs:

4.29%wt,添加物 bp:10%wt,液態樹脂:17.14%wt,水溶劑: 17.14%wt,

d200的值可達到標準值的 1.98 倍。

(5) 試片編號 1848、1849、1850 之制振性

此系列的數據結果,如表4-14 至表 4-16 所示,實驗結果顯示添 加物a 為 20g 時,添加物 b 之含量較少時其制振性在不同成分比例下 較為穩定。表 4-14 中顯示最佳 d200值為0.287,其相對應之標準值為 d =0.145,達到標準值的 1.98 倍。結果顯示當添加物 a 為 20g 時,

添加物 b 為 4g,其制振性在任何含量比例下,皆比只添加片狀時來 的好,如圖 4-13 所示。此一系列之制振性皆滿穩定的,可見此系列 添加物b 之粗細較不影響其制振性。圖 4-14 可發現添加物 bs 含量只 有20%時,其制振性比片狀時好,不過也只達標準值之 1.7 倍而已,

其餘含量大都介於標準值之1.4 倍左右。由圖 4-15 的曲線圖所示,此

系列添加物 b 愈細其制振性愈差,因此可以說此材料添加物 a、b 含 量愈多時添加物 b 愈細反而對制振性愈不理想。

結果顯示當添加物a 為 20g 時,添加物 b 為 4g,其制振性最好,

添加物 a 為 20g 時,其最佳制振性成分重量百分比為,添加物 a:

55.56%wt,添加物 bs: 3.33%wt,添加物 bp: 7.78%wt,液態樹脂:

16.67%wt,水溶劑:16.67%wt。d200的值可達到標準值的 1.98 倍。

4-1-3 添加物 b 使用粉狀無機物(225μm)對制振性之影響評估

由實驗的結果得知,如表 4-17 所示,對照表 4-1 中,我們可以 發現添加物b 使用粉狀無機物(225μm)時,其制振效果皆不及使用片 狀無機物時來的好,其最佳制振性也只達到標準值之1.8 倍而已,其 餘的試片大都在標準值的1.2∼1.4 倍左右,因此可以知道的是在片狀 搭配粉狀時可以得到比單純使用片狀或粉狀時好。

綜合以上之所有數據,結果顯示添加物b 為片狀無機物混合粉狀 無機物(225μm)中,我們可以找到幾組制振性較好的試片,在試片編 號 1832 系列中,添加物 b 為粉狀無機物(225μm)含量 20%∼30%,

制振性可達到標準值的 2.23 倍。結果顯示不論固定添加物 a 含量,

改變添加物b 含量或固定添加物 b 含量,改變添加物 a 含量,此材料 的試片大略都在添加物 b 含粉狀無機物(225μm)20%∼50%時,制振

材的制振性最高,歸納此材料最佳之重量百分比為添加物a: 40∼50%

wt,添加物 bs: 5∼6%wt,添加物 bp: 12∼14%wt,液態樹脂:18∼20%

wt,水溶劑:18∼20%wt。

§ 4-2 添加物 b 為片狀+粉狀(43μm)之制振性

4-2-1 添加物 b 為片狀搭配粉狀無機物(43μm),比較粉狀不同粗細

材料對制振性之影響

此一系列配方之選用乃為更細之材料,藉由片狀與粉狀(43μm) 之材料相互混合比例,尋找出最佳之制振材配方。

此材料第一組數據結果,如表4-18 至表 4-20 所示,在固定添加 物a 為 10g 時,添加物 b 在 4g、5g、6g 時,其粉狀成分比例 bf 含量 分別為60%、70%、30%時,其 d2與d200為該系列中最佳值。

由表 4-18 中了解由於此系列之粉狀較細,所以厚度較薄,而最 佳之 d200值為 0.128,其相對應之標準值為 d =0.07,數據 d200可達 到標準值的1.8 倍。由圖 4-16 的 2 種不同粗細材料制振曲線圖中可以 發現添加物 bs 含量只有在 10∼30%的時後,其制振性比添加物 bf 好,含量在高於 30%時,其制振性都比 bf 差,這說明了在添加物 a 為10g 時,較細的粉狀無機物(43μm)之材料與片狀混合比跟粉狀(225 μm)之材料混合來的理想。

由表4-19 及圖 4-17 中可發現添加物 a(10g)、添加物 b(5g)系列最 佳的數據 d200僅達到標準值的 1.5 倍,其餘都在 1.4 倍以下,顯示此 一系列之制振性不理想。在此系列不論哪一種材料其制振性皆不穩 定,且試片之制振效果普遍偏低。

表 4-20 為添加物 a(10g)、添加物 b(6g)之制振性,其最佳之 d200

值為 0.217,其相對應之標準值為 d =0.1。此系列中明顯可以看出 添加物b 的粉狀含量超過 30%時,添加物 b 粉狀含量愈多,也就是愈 細時,制振性會愈來愈降低。由圖 4-18 了解雖然超過 30%∼40%時 添加物b 粉狀含量愈多制振性會愈來愈降低,但此系列之制振值皆可 達標準值的1.7∼1.8 倍以上,在固定添加物 a 為 10g 中,添加物 b 為 6g 制振性比 4g、5g 好。

由此一系列之結果發現,不論片狀混合的是較粗的或較細的材 料,其制振性皆呈一波峰,為其最佳制振值。由於 1926、1927 系列 之所有成分比例會產生垂流現象,為防止制振材垂流,因此特別加入 添加物 c (0.5g),增加其黏稠性,以方便加工。綜合以上在添加物 a 為 10g 時,愈細之材料粉狀(43μm)搭配片狀仍有較高之制振值,最 佳的重量百分比為添加物a: 30∼40% wt,添加物 bf: 5∼6%wt,添加 物bp: 13∼15%wt,液態樹脂:18∼20% wt,水溶劑:18∼20%wt。此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