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基板的選擇與表面的乾淨度,對薄膜、電性、元件品質有決定性的影 響。為了配合目前半導體製程,本實驗採用的基板為 Si-Tech Inc 公司生產 之 n-type 之四吋矽晶圓。

3 . 1 茶葉黑色素非晶態薄膜、自組裝結構的製作

茶葉黑色素薄膜成膜、或自組裝結構形成前,須先清潔基板上殘餘的 各種雜質,為除去基板表面在物理或化學的研磨及拋光時留下來的有機 物、化學氧化物、微小粒子、鹼金族離子等等,必須使用 RCA clean,以獲 得乾淨的基板表面,而清洗徹底的程度,對未來即將附著在其上的茶葉黑 色素的型態與性質有決定性的影響。清洗步驟如下:

每一步驟「前」、「後」與「之間」均需使用 D.I. water 清洗五分鐘。

用加熱器(Hot plate)加熱十到二十分鐘(75~85℃),以除去基板上的有

吸取定量溶液,如此可在有限面積形成許多不同條件的薄膜;或利用玻璃 培養皿浸泡晶片,如此可得大範圍厚度均勻的薄膜。

3 . 1 . 2 非晶態薄膜成膜過程

將尚未乾燥之晶片,放入培養箱(Incubator)進行乾燥成膜處理,使溶 劑揮發消失,形成非晶態薄膜。在此過程中,薄膜特性的好壞與否大多取 決於乾燥時間的長短。黑色素薄膜在乾燥時間過長時,會因體積收縮太快 而導致薄膜裂縫的生成。本實驗選擇恆溫 37℃,以濃度決定乾燥時間,不 同濃度配合不同持溫時間,高濃度時間短,低濃度時間長,一但薄膜形成 即立刻將晶片取出培養箱。以濃度 1%、體積 100µL 的溶液為例,所需要的 時間約為 20 分鐘,而 0.125%、相同體積的溶液約需要 30 分鐘。

3 . 1 . 3 自組裝結構形成過程

將尚未乾燥之晶片,放入培養箱(Incubator)進行乾燥成膜處理,使溶 劑揮發消失,形成非晶態薄膜。將已經覆蓋非晶態薄膜的晶片,以噴灑器

為 10 cm,接著將晶片上的液體去除,放置在室溫下等待晶片自然乾燥。因 外界濕度、溫度等影響,均會造成結構的破壞,因此乾燥後所得之自組裝 結構須妥善保存,避免儲存於溼熱的場所。

3 . 2 . 非晶態薄膜性質分析

3 . 2 . 1 光學顯微鏡 ( Optical Microscopy,OM ) 分析

利用光學顯微鏡 ( Optical Microscopy,OM ) 分析,可以觀察各種 成膜條件下薄膜的表面形態(Surface morphology)。

3 . 2 . 2 掃瞄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分析

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可以觀察各 種鍍膜條件下薄膜表面的組態(Surface morphology),使用機型為國家奈米元 件實驗室 HITACHI S-4000 型之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操作時加速電壓為 30 KV,以冷陰極場發射成像觀察薄膜表面型態。

3 . 2 . 3 半導體元件參數量測系統 ( Semiconductor Electrical Parameter Measurement ) 分析

利用半導體元件參數量測系統 ( Semiconductor Electrical Parameter Measurement )可以觀察各種成膜條件下,薄膜導電的特性。使用機型為國 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半導體元件參數量測系統,型號為 HP 4156,以 Diode mode 操作,利用奈米圖形,60 nm 和 80 nm nanogap,來測試茶葉黑色素 非晶態薄膜的電流—電壓曲線圖。

如無機半導體利用摻雜改良電性一般,有機半導體則是利用氧化的方 式進行摻雜。本實驗利用通氧方式進行茶葉黑色素溶液的氧化,並且利用 nanogap 進行電性量測。

3 . 2 . 4 光學密度(Optical density,OD)分析

利用光學密度(Optical density,OD)分析儀,我們可以取得茶葉黑色素 薄膜的吸收光譜,再藉由 Tauc model 換算得到薄膜的 Energy gap。

內加溫至 37℃進行乾燥,接著使用的光學密度分析儀進行分析。

3 . 3 自組裝結構性質分析

3 . 3 . 1 掃瞄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分析

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可以觀察自 組裝結構的表面形貌(Surface morphology)。使用機型為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 HITACHI S-4000 型,操作時加速電壓為 30 KV,以冷陰極場發射成像。

3 . 3 . 2 X 光繞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

X光射線繞射法(X-ray diffraction, XRD)為一種簡單、直接、非破壞性 的分析方法,可用在製程開發的早期階段分析薄膜。布拉格(W. L. Bragg)

認為 X 光在進入晶體中時,會被原子所組成之晶面所反射,如圖 3 . 1 所示。

θ

d

圖 3 . 1 布拉格繞射圖

當入射光被兩相臨晶面所反射,兩反射光束會有一光程差,由布拉格 繞射定律(Bragg’s Law):

2d sinθ= nλ (3 - 1)

其中 d 為晶面距離,θ 為入射光與晶面夾角。

當光程差為光源波長 λ 之整數倍時,各光波之振幅會有加成之效果,

而形成建設性干涉。由於 X 光波長遠較可見光或紫外光短,可視晶格為三 度空間光柵,用來從事材料內部原子結構的分析工作。X 光繞射儀(X-ray diffractometer,XRD) 之原理,即為固定 X 光波長 λ,改變入射角 θ,用 以求得晶體之面距,如圖 3 . 1 所示。

使用的機型為清華大學貴儀中心 Rigaku XRDX光繞射分析儀,來研究

下:

X 光源為銅靶(Cu K, λ=1.54056Å),繞射角度 2θ 為 60º~80º,掃瞄速 率為 4.000 deg/min,操作電壓為 30kV,電流為 20mA。

3 . 3 . 3 半導體元件參數量測系統 ( Semiconductor Electrical Parameter Measurement ) 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茶葉黑色素非晶態薄膜與其自組裝結構的性質差異,

我們利用半導體元件參數量測系統 ( Semiconductor Electrical Parameter Measurement )來取得自組裝結構的電性數據。

3 . 4 元件製作

3 . 4 . 1 熱蒸鍍(Thermal Evaporation)

利用直接加熱的阻抗源(resistance source)︰通常是由像鎢般具有高電 阻係數材料所製成,將這些材料壓成薄片而中間深凹,以使蒸鍍的材料放 置其中。當電流通過時,凹槽受熱而使得欲蒸鍍材料熔解蒸發,以蒸鍍於 晶圓上,其主要限制是鎢的熔點約 1400℃,可適用於金,鋁及鎂等較低熔 點的金屬,而鉻的熔點較高,在其溫度限制邊緣。此方法基本上屬於蒸氣 凝結過程,所以基體本身的溫度會影響膜的變形與否。

3 . 4 . 2 剝離成形(Lift-off patterning)

光阻是一種感光的材料可分為正光阻及負光阻,正光阻經曝光顯影 後,會得到與光罩相同的圖案;反之,負光阻則得到反相的圖案。由於正 光阻的解析度較佳,且顯影及去除都較負光阻簡單,因此常被用於小線寬 的微影製程中。本研究依製程的需求使用正光阻 FH6400,FH6400 為薄膜 光阻,厚度在 1µm 左右。

顯影是利用曝光部分及未曝光部分之光阻在顯影液中溶解度的差別,

將溶解度高的部分去除,來進行圖形的定義。如正光阻曝光後其鍵結被打 斷,可將之溶解,未曝光部分則存留,使圖形出現。微影製程完成後就可 進行薄膜的成膜或蝕刻工作,當光阻的利用結束後,利用丙酮(Acetone)

來去除光阻。

而剝離成形(Lift-off patterning)製程則是利用需有金屬區域之光罩,

黃光製程後,蒸鍍金屬上去,再利用蝕刻方式將犧牲層溶解以剝離其他區 域的金屬附著。此種方法對於無法利用蝕刻達成之金屬圖樣特別有用。步 驟如圖3 . 2所示。

1. 旋塗上光阻,進行光罩曝光。

2. 定義光罩圖案。

3. 蒸鍍上金屬。

4. 藉由 ACE 溶去光阻,帶走光阻 上的金屬,留下所需金屬圖案。

圖 3 . 2 lift–off 流程圖

3 . 4 . 3 元件製作流程

我們所採用的基板規格如下:n-type 的 4 英吋矽晶圓。

1. 所有製程均依據 RCA clean 清洗並去除水分。

2. 使用爐管進行濕式氧化法,成長 5000Å 二氧化矽(SiO2)作為電性隔絕 層。

3. 第一道光罩:

(a) 將晶片置入烤箱,以 150℃烘烤 30 分鐘,以確實除掉表面水份。

(b) 上 HMDS,以確保正光阻 FH6400 在表面的附著。

(c) 旋塗上正光阻 FH6400,第一階段轉速 1000 rpm,10 sec,第二階段轉 速 5000 rpm,30 sec。

(d) 軟烤(soft bake):80℃,3 分鐘。

(e) 曝光:使用 Karl Suss 曝光機,不加濾鏡,曝光時間為 8 秒。將金電極 的圖案先定義於基板上。

(f) 顯影加定影:浸入顯影液 AZ300 中大約 60 秒後,等待至晶片停止溶出 紅色水煙。再浸入純水中 30 秒定影,以氮氣吹乾。

(g) 硬烤(hard bake):120℃,3 分鐘。

(h) 金屬化:以熱蒸鍍機(Thermal coater),於晶片上先蒸鍍上 200 Å 厚的 鉻(Cr),再在其上蒸鍍上 2000Å 厚的金(Au)。蒸鍍鉻當作黏著層

(adhesion layer),以增加金與晶片的結合度。

(i) lift-off 製程;將鍍好金的晶圓置入丙酮(Acetone)中,使蒸鍍於光阻 上的金和鉻隨光阻的溶解而脫落,為確定完全脫落,可將丙酮振盪。如 此一來,即可將光阻上方的金屬層一併剝離,只留下金電極的圖案於基 板上。

本論文將以上各節所述各部分加以整合,初步建立一套元件系統,並 利用此系統做茶葉黑色素特性分析的工作,獲得良好的實驗結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