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議事項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4-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建議事項

一、對桃園埤塘發展建議 (1)短程計畫:普查桃園縣內埤塘

對桃園縣內所有的埤塘數量大小、特色、用途、鄰近景點、鳥類資源概況、附近 資源...等做初步調查,並建檔以供候續開發分析使用。

(2)中程計畫:分析出有潛力發展遊憩的埤塘

在根據以上數據和地區發展觀光計畫因素...等,進一步挑選出有潛力發展觀光 休憩的埤塘,做更詳細的調查與分析,排序出優先發展與保育之埤塘順序。

(3)長程計畫:建設埤塘休憩設施與埤塘生態環境保育,使埤塘永續發展

擬定埤塘發展計畫,投入資源建設埤塘休憩設施與埤塘生態環境保育,使得埤塘 帶動地方觀光、休閒遊憩、埤塘生態保育...等,經濟利益與生態環境保育達到一個 平衡點,讓埤塘能永續發展。

二、未來研究建議

(1)分析人類活動對埤塘生態的衝擊

本次研究次以數化埤塘周遭 100 公頃防風林做景觀分析指數與鳥類多樣性;未來 希望能進一步將其 100 公頃內的建築物、農地、道路...等人類活動,分成更細項目 做分析,進而可以得到更精確的鳥類多樣性與埤塘景觀之間的數據,供未來在規劃埤 塘遊憩設施與埤塘永續保育作為參考,讓桃園埤塘這個獨一無二的人文景觀,永續的 存在。

(2)分析埤塘周遭防風林內的樹種類型與數量

本研究經埤塘鳥類多樣性與埤塘周遭防風林做景觀指數相關性研究發現,不管是 埤塘周遭防風林的總體面積、平均面積、單一區塊面積,都與埤塘的鳥類多樣性有相 關。這和防風林內的樹種類型多樣性與樹木數量多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希望未來 能做更進一步的研究,以供政府單位及民間團體對埤塘開發遊憩與保育作為更精確的 參考。

(3)分析國內外有關休閒遊憩與生態保育共存共榮成功案例,以此為桃園埤塘發展借 鏡

「他山之石,可供借鏡」,應對國內外有關休閒遊憩與生態保育發展成功案例作 詳細的分析,未來在規劃發展桃園埤塘休閒遊憩時才能「事半功倍」,達到經濟利益 與生態環境保育的平衡,讓埤塘能永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SuperGeo。2007。SuperGIS 2 路網分析模組說明書(PDF)。臺北:崧旭資訊股份有 限公司。

2. 中原大學永續環境營造研究中心。2010。99 年度桃園縣國家重要濕地生態環境 調查及復育計畫–發現埤塘之美、再生千塘之鄉工作計劃書。桃園:桃園縣政 府。

3. 方偉達、朱達仁、蔡瑞民。2011。生態旅遊生物多樣性分析,地理資訊系統季刊 , 5(1),21-25 頁。

4. 方偉達、張尊國。2004。桃園臺地埤塘景觀生態設計初探,慶祝桃園大圳通水八 十週年桃園水圳資源暨營運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桃園農田水利會。

5. 方偉達、陸國先、張尊國。2004。桃園臺地埤塘冬季鳥類微棲地空間形態分析,

農業工程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農業工程學會。

6. 方偉達、董德波、張尊國。2004。桃園埤塘農地重劃鳥類生態環境影響評估,中 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7. 方偉達。2004。桃園埤塘鳥類生態營造評估,中國民國野鳥學會年刊。臺北:中 華民國野鳥學會。

8. 方偉達。2004。桃園埤塘農地重劃鳥類生態環境影響評估,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 會年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9. 方偉達。2004。論證多元融和:談臺灣埤塘,面對大海的時候。臺北:時報出版。

10. 方偉達。2009。城鄉─生態規劃、設計與批判。臺北:六合出版社。

11. 方偉達。2010。桃園埤塘濕地鳥類監測模式之應用,第一屆臺灣濕地生態系研討 會論文集。新竹:社團法人臺灣濕地學會。

12. 交通部觀光局。2011。2010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1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3。環境影響評估模式技術規範彙編。臺北:行政院環境

14. 吳守從。2003。南山生態保護區森林植群動態變化及其經營管理策略之探討,國 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5. 周辰諭。2007。雲林縣口湖地區土地利用與農漁業產值變遷相關性之研究,逢甲 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林裕彬、鄧東波、張尊國。2004。以景觀生態方法分析桃園臺地埤塘變遷之研究,

慶祝桃園大圳通水八十週年桃園水圳資源暨營運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

桃園農田水利會。

17. 林士強。2006。利用景觀生態指數分析墾丁國家公園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逢甲 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8. 林亞昀。2008。由景觀指數分析法檢視農村地區農舍興建開發型式對農村景觀生 態結構之影響-以屏東縣萬丹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 青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11。100 年度國家重要濕地生態環境調查及復育計畫—

埤塘新生示範區規劃設計委託技術服務案期初報告書。桃園:桃園縣政府。

20. 徐雅萍。2010。利用模擬退火演算法探討遊憩景點之路網分析–以桃園埤塘賞鳥 路線為例,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桃園縣政府。2009。再現魅力水都─桃園縣埤塘水圳新生。3,166-173 頁,2009。

22. 張俊彥、林裕彬、張琪如、吳振發。2011。景觀量測。臺北:五南出版社。

23. 張哲瑋。2010。Jolly-Seber 模式存活機率的估計,逢甲大學統計與精算研究所 碩士論文。

24. 張景皓、王浩中、蘇明道、林俊男。2006。桃園水利會埤塘管理與多角化經營問 題之探討。農業工程學報,52(3),1-8 頁。

25. 陳其澎。2003。桃園大圳及光復圳系統埤塘調查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 究報告。臺北: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6. 陳明群。2008。都市綠地棲地結構與鳥類多樣性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景觀 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陳柏源。2006。桃園埤塘景觀特性與水鳥族群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陳桓敦、鍾政偉、陳鴻彬、陳樨吉。2006。桃園地區埤塘生態觀光之發展策略研 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九十五年度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臺北:行政院客家委 員會。

29. 陳桓敦、鍾政偉、蔡進祥、王維民。2008。桃園地區埤塘永續觀光之發展策略研 究。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3(2),105-122 頁。

30. 喻肇青、戴永禔。2009。桃園埤塘國家濕地現況調查與建議。臺北:臺灣歷史資 源經理學會。

31. 曾瑋渝。2008。相似性指標在多地區資料中之推廣,逢甲大學統計與精算研究所 碩士論文。

32. 黃浩珽。2007。以土地使用限制補償觀點探討桃園埤塘資源保存維護策略之研 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楊家良。2009。以景觀指數分析方法輔助鄉村地區綠網建置–以集集鎮周邊地區 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蘇芳儀。2007。兩區域物種相似性的新指標,國立成功大學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35. 顧芝寧。2003。武陵地區鳥類群聚與土地利用類型之關係,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 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顧芝寧。2003。武陵地區鳥類群聚與土地利用類型之關係,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 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Bookhout, T. A.,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Wildlife and Habitats”, Bethesda, M.A.: The Wildlife Society.

38. Cheng-Mao Tseng, Wei-Ta Fang, Chin-Tzu Chen and K Douglas Loh.( 2009). "Cas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rends for Regional Resource Managment of Taiwan",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135:125-131.

39. Chou, J.-Y., I. T. Savillo, and W.-T Fang., (2008),"A Logistic Regression Approach to Explore Pondscape Changes in Taoyuan, Taiwan From 1926-1960. In: Pang, Y.-H., W.-T Fang, and I. T. Savillo (eds.). Asian Wetland: Global Pos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sian Wetland Convention and Workshop 23- 26".

40. Cox, B. and P. D. Moore. (2000). Biogeography: An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Approach. Malden, MA: Blackwell Science.

41. Fang, W.-T. and S.-J. Chang, (2008),"Cooling Effects of Three Dimensional Modeling Upon Wetland Ponds at Landscape Scale in Taoyuan, Taiwan. In: Pang, Y.-H., W.-T Fang, and I. T. Savillo (eds.). Asian Wetland: Global Pos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sian Wetland Convention and Worksh".

42. Forman, R. T. T. and M. Godron. (1986). Landscape Ecology. New York, NY: John Wiley.

43. Guosheng Han, Wei-Ta Fang,and Yueh-Wen Huang.(2011). Classificatio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e perceived tourism impact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on nature-based destinations: China’s Tiantangzhai Scenic Area,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accepted) (EI).

44. Hill, D., D. Hockin, D. Price, G. Tucker, R. Morris, and J. Treweek.(1997). Bird disturbance: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utility of disturbance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34:275-288.

45. MacArthur, R. H. and Wilson, E. O.(1967). The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4-7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