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 據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生 五 年 級 、 學 業 成 就 優 良、其它(父母尚未辦結婚、同居)父母婚姻狀況的學生,其正 向歸因型態愈佳,較有適應的歸因型態。國小高年級女性學生則 負向歸因型態較顯著,較有不適應的歸因型態。學業成就優良學 生、與雙親同住學生、父母婚姻狀況正常學生、父母同住學生、

父母親開明民主管教方式的學生,其憂鬱傾向程度較低。爰此,

針對不適應歸因型態、憂鬱傾向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教育行政 單位、學校、家長、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使學生改變對事物的

歸因方式杜絕悲觀信念、減低憂鬱傾向、使生命發揮最大的意義 與價值,增進生活適應的能力。

ㄧ、對教育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積極辦理輔導知能研習

使每位從事教育相關工作,不論是正式教師或是學校工友,

均具輔導專長,隨時隨地可對需要的學生進行諮商輔導,都應該 做 到 「 輔 導 工 作 , 人 人 有 責 」。 此 外 也 應 積 極 鼓 勵 家 長 、 志 工 、 社 團 、 退 休 人 士 投 入 學 生 輔 導 的 行 列 , 並 定 期 公 開 表 揚 彰 顯 成 效,鼓勵更多人投入輔導行列。

(二)摒棄文憑主義

課業往往是壓力源之一,摒棄以學科掛帥的文憑主義,減輕 學生課業壓力。以孩子的生活教育、道德教育、人格養成為主,

現 代 是 多 元 化 的 社 會 ,「 行 行 出 狀 元 」 鼓 勵 孩 子 適 性 發 展 , 全 力 以赴將來必大有可為。

二、對學校的建議

(一)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校應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建立溫馨和諧友善的校園,對 於低成就學生應主動提供輔導的機制,以提高在校的適應能力。

辦理小型的班親師座談,主動傳達目前的教育政策,提供家長合 宜適切的教養方式;並邀家長參與校內活動。發現學生不尋常的 舉止,應立即與家長聯絡了解狀況,掌握最新動態,達到防範未 然的目的。

(二)增進教師的專業能力

每位教育工作者應皆具備輔導專業知能,並能負輔導之責;

此 外 , 也 應 尋 求 校 內 外 的 人 力 及 經 濟 支 援 , 主 動 輔 導 自 我 概 念 低、憂鬱傾向、生活適應不佳的學生。從不同的面向、不同的需 求 , 結 合 各 項 資 源 提 供 最 適 切 的 生 心 理 輔 導 與 諮 商 , 讓 負 向 歸 因、憂鬱傾向學生及早步入正軌。

(三)有效運用測驗工具,提供個別輔導

輔導室應有效運用各種測驗工具,幫助學生了解自我性向,

建立自尊與自信心,為適應欠佳、憂鬱傾向學生設計個別輔導方 案,針對其較弱之處予以增強。

(四)傾 聽 與 陪 伴

對 於 不 適 應 歸 因 型 態 、 憂 鬱 傾 向 的 學 生 , 導 師 宜 輔 導 班 級 同 學 發 揮 互 助 合 作 精 神 , 給 予 鼓 勵 與 陪 伴 , 輔 導 者 對 於 學 生 心 理 的 困 擾 , 要 具 同 理 心 聆 聽 當 事 人 之 悲 傷 反 應 , 對 於 當 事 人 所 表 達 的 任 何 情 緒 反 應 及 內 容 , 都 能 以 接 納 與 肯 定 的 態 度 面 對 , 協 助 當 事 人 情 緒 抒 發 與 心 理 復 原 。

(五)增加親職教育方面的活動

父 母 親 用 開 明 民 主 管 教 方 式 教 導 子 女 , 其 子 女 憂 鬱 傾 向 最 低,透過親職教育藉以教導父母正確的教養態度,以維繫親子關 係,並增進學生正向歸因,促使生活適應良好,減低憂鬱傾向。

對家庭功能失調的子女,提供合宜的處所或寄養家庭,暫予安置。

三、對家長的建議

(一)協 助 孩 子 澄 清 自 我 的 角 色 期 待

從 研 究 結 果 得 知 , 女 性 較 男 性 憂 鬱 與 負 向 歸 因 型 態 。 此 狀 況 之 成 因 可 能 由 於 女 性 自 我 期 許 較 高 、 性 格 比 較 壓 抑 , 因 而 產 生 情 緒 困 擾。家 長 在 與 孩 子 相 處 時,宜 考 慮 兩 性 的 差 異 , 協 助 孩 子 澄 清 自 我 的 角 色 期 待 , 重 新 建 立 正 確 的 自 我 評 價 與

適 當 的 自 我 要 求 。

(二)加 強 親 職 教 育

父 母 有 責 任 義 務 , 提 供 孩 子 一 個 和 諧 溫 暖 的 家 庭 環 境 , 並 施 予 適 當 的 管 教 態 度 給 予 依 靠 溫 暖 , 親 師 合 作 , 發 揮 親 職 教 育 的 功 能;在 幸 福 家 庭 中 成 長 的 孩 子 較 快 樂、積 極、樂 觀 、 人 格 健 全 。 良 性 的 親 子 互 動 、 溝 通 加 上 適 當 的 管 教 方 式 可 以 有 效 預 防 憂 鬱 的 產 生 。

(三)採 用 適 當 管 教 方 式

由 研 究 結 果 得 知 , 父 ( 母 ) 親 採 用 「 冷 漠 忽 視 」 方 式 管 教 , 則 子 女 憂 鬱 傾 向 較 高 。 父 ( 母 ) 親 對 子 女 採 開 明 民 主 的 管 教 方 式 優 於 專 制 權 威 、 縱 容 溺 愛 與 冷 漠 忽 視 。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生 , 正 處 於 青 春 期 前 期 , 獨 立 自 主 逐 漸 取 代 依 賴 , 父 母 的 管 教 態 度 應 適 時 地 調 整 , 提 供 子 女 獨 立 自 主 的 學 習 機 會 。 所 以 , 父 母 應 極 力 避 免 採 「 冷 漠 忽 視 」 的 管 教 方 式 , 而 應 以 接 納 關 懷 的 態 度 來 與 子 女 溝 通 , 並 能 多 考 慮 子 女 的 需 求 , 而 非 以 父 母 自 己 的 角 度 管 教 子 女 。 此 外 , 子 女 學 業 成 就 的 高 低 , 部 份 取 決 於 父 ( 母 ) 親 的 期 望 , 父 母 應 給 予 子 女 正 向 且 合 理 之 期 望 , 有 助 於 正 向 歸 因 型 態 減 低 憂 鬱 傾 向 。

四、對學生的建議

(一)表 達 心 中 真 實 的 感 受

對 心 中 的 疑 惑 或 不 解 應 坦 承 向 父 母 或 師 長 表 達 心 中 的 真 實 感 受,共 同 尋 求 解 決 方 法,不 要 悶 在 心 理 而 鬱 鬱 寡 歡。「 堅 信 天 無 絕 人 之 路 」 , 絕 不 可 因 一 時 不 如 意 而 意 氣 用 事 造 成 遺 憾 。

(二)建立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

樂觀是一種令人愉悅的精神狀態,可以提升成就,也可以使

身體更強健,它是生命教育很重要的一環;可以保護人不受沮喪 的侵害。樂觀的人積極主動,充滿希望和活力,較能發揮潛能工 作 效 率 也 較 好 。 積 極 樂 觀 的 學 習 態 度 是 可 以 經 由 後 天 學 習 得 來 的;思維習慣可以改變事情的情境,改變自己的想法而朝正面的 方向思維,就能降低對自己的衝擊,甚至轉化成前進的動力。佛 家所謂「正思維」就是要人改掉不好的思考習慣,相對於「積極 樂觀」的一個人的信念是積極樂觀或消極悲觀所表現出來的結果 是大相逕庭的

五、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 究 對 象

本 研 究 以 高 高 屏 三 縣 市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若 再 對 不 同 地 區 、 不 同 族 群 、 不 同 年 齡 階 段 的 學 生 做 研 究 , 是 否 會 有 不 一 樣 的 結 果 ? 假 使 對 象 是 大 專 院 校 或 高 中 、 高 職 時 , 結 果 會 是 如 何 ?

此外,父母為異國配偶因生活習慣不同、價值觀不同,其正 負向歸因型態和憂鬱傾向,是否會與本研究一樣?所以未來的研 究除了可將地域或種族不同的學生納入,研究樣本則可以台灣地 區為母群體,建立常模,使研究更具普遍性與代表性。

(二)研究變項

本研究之研究變項自我歸因型態與憂鬱傾向,二者皆屬於影 響範圍大且複雜的變項,若各自分開探討,均可以找出許多個別 影響因素,如人際問題、成就動機、自我概念、自我效能等。

本人因個人能力之限,僅選取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業 成就、家中排行、居住狀況、父母婚姻狀況、父母居住狀況、父 母親管教方式、學校所在縣市、學校規模等)其他如族群類別、

宗教因素、人格特質、生活滿意度等變項,未來的研究可考慮加 入這些變項。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係修訂自陳錫銘(1990)的「兒童歸因 型 態 問 卷 」 與 魏 麗 敏 ( 1994) 的 「 憂 鬱 傾 向 量 表 」( 生 活 經 驗 問 卷 ), 雖 然 都 具 有 信 度 與 效 度 , 但 其 中 有 一 部 份 信 、 效 度 未 臻 理 想,可能本量表為強迫選答方式,若未來研究,可依需要修正為 李克特式量表,或另行發展更理想研究工具,亦有助於學校輔導 工作之推行。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採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為主,以量化之方法來呈現 結果,但人的想法與思考模式,並非以問卷調查勾選方式,就能 深入了解,建議後續研究可以加入晤談法、觀察法,相信能更深 入了解學生其歸因型態予憂鬱傾向之成因或二者對其之影響。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主編)(1991)。社會心理學。台北:

國立空中大學。

王大延(1985)。國小學童歸因方式與學業成就期望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曉玫(2002)。五專生憂鬱症之盛行率調查及初步研究。嶺東 學報,13,93-100。

江炳倫(1982)。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書局。

李 仁 宏 ( 2003)。 雙 親 教 養 態 度 、 家 庭 功 能 與 青 少 年 憂 鬱 傾 向 關 係之追蹤研究。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班,未出 版,高雄市。

李帶生(1997)。國小低成績組學生的學業成績歸因及其與抑鬱 的關係。基礎教育學報,1(7),67-81。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

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櫻青(1998)。學得的無助理論對諮商事業之啟示。諮商與輔 導,153,17-21。

吳齊殷(2003)。當代青少年憂鬱情懷調查研究。2003 年 7 月 25 日,取自 http//tw. news. yahoo. com/040724/19/twpp. htm 李素芬(2004)。憂鬱的相關理論探究。諮商與輔導,223,2-6。

呂怜慧(2001)。變調的求學路~中途輟學學生對生活事件解釋風 格之尋跡。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彰化。

邱一峰(1996)。國中生憂鬱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性別、

年級、家庭狀況、鬱卒、憂鬱與尋求協助、自殺傾向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流行病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擎寰(1993)。認知偏誤與負向情緒之關係的探討。私立中原 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 建 平 (1994)。整 合 學 習 策 略 與 動 機 的 訓 練 方 案 對 國 小 閱 讀 理 解困難兒童的輔導效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 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兒童的憂鬱」。國家網路醫院。2005 年 6 月 25 日,取自 http//www.

webhospital. org. tw/consultation/depression/b4. htm。

洪蘭譯(2004)。Martin Seligman, Ph. D.著。學習樂觀‧樂觀學 習-提昇 EQ 的 ABCDE 法則(Learnd Optimism)。台北市:

遠流。

胡嘉琪(1999)。女性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憂鬱經驗之研究。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徐 世 杰 ( 2002)。 青 少 年 憂 鬱 與 社 會 畏 懼 、 雙 親 教 養 態 度 之 相 關 研 究 。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輔 導 與 諮 商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徐 世 杰 ( 2002)。 青 少 年 憂 鬱 與 社 會 畏 懼 、 雙 親 教 養 態 度 之 相 關 研 究 。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輔 導 與 諮 商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