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本研究結果與研究結論,研究者提出如下的建議:

一、開發數位化的詞彙教學軟體

刺激褪除策略的運用,有助於智能障礙學生詞彙的學習,但在實際圖卡教材 的準備上,褪除比例教材的製作耗時又費力,尤其毎個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 的教學內容皆不同,教學者需花許多時間在字卡的製作上,在林雲龍(2002)、

古艾巧(2004)、陳明聰等人(2006)的研究中皆證實刺激褪除策略結合電腦科 技的使用對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的學習具有學習成效,也是ㄧ種時代的趨 勢,省時又省力。然許多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學者並未具備自行設計教學軟體的能 力,若能運用圖片褪除的方式開發功能性詞彙相關的教學軟體,以方便教學者的 使用。

二、擴大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刺激褪除策略來進行功能性 詞彙的教學,就現有的文獻,刺激褪除策略多運用於智能障礙學生,亦有運用在 自閉症學生的詞彙教學的相關研究,但為數極少,可嘗試以不同類型的學生為研 究對象,比較刺激褪除策略對不同障礙類型學生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的成效。

三、擴大研究主題

本研究針對刺激褪除策略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的學習做探討,這 是刺激褪除策略與學科的結合。可嘗試將研究的主題擴大到對訓練行為的探討 上,如刺激褪除策略對重度智能障礙學生搭乘公車的學習成效,在此研究中,刺 激褪除指的不再是圖片褪除,也許指的是教學者協助程度的褪除,以探討刺激褪 除策略在不同研究主題上是否皆具有良好的學習成效。

四、採用團體式的實驗設計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研究法進行實驗研究,研究的結果僅可針對單一特質的 智能障礙學生進行推論,也由於研究樣本過少,無法擴大推論,可嘗試採用團體 式的取樣進行研究,以更有力的證據來推論刺激褪除策略在功能性詞彙的學習是 否具有良好成效。

五、進行後續追蹤

本研究目標詞彙的選定以教師及父母所勾選的功能性詞彙選單及研究者的 研究目的為參考依據,這些目標詞彙是否確實具有功能性,受試者是否能將所學 運用於實際生活中,這是有待研究者持續追蹤了解的。再者,從處理期、保留期 及類化期對詞彙評量的結果顯示,刺激褪除策略對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的學 習皆具有良好的成效,但就算是每隔一週一次,共三次的保留評量也仍屬短期記 憶的範疇,受試者長期保留的效果是否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受影響,是值得研究 者進一步追蹤與探討的,研究者可將後續追蹤的部分納入整個實驗研究設計中,

雖花費更多的時間物力,但卻能更加掌握受試者學習保留的程度。

六、探討學習效率

本研究旨在探討刺激褪除策略運用在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識字之 學習成效,研究結果顯示刺激褪除策略可提升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識字 學習之立即成效、保留成效及類化成效。然評估一個教學法是否具有學習成效,

加入時間因素,即所謂的學習效率,便可增加其客觀性。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主編(2002)。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心理。

王文科(2003)。個案實驗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宗斌(1999)。訓練方式、電腦自我效能及學習型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古艾巧(2004)。刺激褪除策略對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學習成效 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怡珊(2003)。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資源班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學習成效 之研究。發表於科技輔具種子教師成果發表研習會手冊,1-38。

李允文(2007)。刺激褪除策略結合文字象形化圖片之電腦多媒體對國小中度智 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中市。

李永吟、單文經(1997)。教學原理。台北:遠流。

李淑貞譯(1998)。中重度障礙者有效教學法-個別化重要技能模式。台北:心理。

杜正治譯(1994)。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五南。

杜正治譯(1994)。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心理。

何華國(1998)。啟智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何華國(2000)。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吳宜貞、黃秀霜(1998)。認字薄弱群體之閱讀能力及相關變項探討。特殊教育 研究學刊,16,203-224。

汪郁婷(2005)。圖片褪除與語音褪除策略對國中啟智班學生功能性詞彙教學成 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何東墀(1997)。智障兒童的語文教學。特教園丁,2(3),11-13。

林千惠、何素華(1997)。國中啟智班新生功能性讀寫能力評估研究。嘉義師院

邱上真(1994)。中重度及極重度障礙。載於王文科、黃國榮著,特殊教育通論- 特殊兒童的心理及教育(221-259),台北:五南。

洪榮照(2001)。智能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47-107)。

台北:心理。

陳弘昌(1990)。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陳玫穎(1994)。台灣省中部地區國中啟智班新生功能性讀寫能力之評估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玫穎(1993)。智能不足學生功能性詞彙教學之設計。特教園丁,9(2),16-20。

陳明聰、陳政見、羅彩萍(2006)。刺激褪除策略結合動畫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 學童學習常用動詞成效之研究。發表於東台灣特殊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5-38。

陳明聰、李天佑、王華沛、楊國屏(2000)。應用電腦輔具結合刺激褪除策略教 導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之研究。發表於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 文,台北,台灣。

陳清誥、陳信正、葛慶柏(2002)。課程本位建構之特教班汽車修護課程教材發 展。南港高工學報,20,1-29。

陳榮華(1993)。智能不足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榮華(1995)。智能不足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陸莉、黃玉枝、林秀錦、朱慧娟(2000)。智能障礙學生輔導手冊。教育部特殊 教育工作小組主編。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傅秀媚(2002)。智能障礙兒童。載於傅秀媚主編,特殊教育導論(23-47)。台 北:五南。

詹秀雯(1998)。直接教學模式對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英語科學習之成效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衛生署(2002)。身心障礙等級。台北:衛生署。

鄭靜秋(1998)。跨感官語言訓練模式對身心障礙學生學習動詞效果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鄧秀芸(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 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廖芳瑜(2002)。基本字帶字與基本字帶字加部首表義教學法對國中中度智能障 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嘉義縣。

蔡文標(2000)。智能障礙者之學習策略。特教園丁,15(3),10-15。

蔡淑惠(2002)。逐漸褪除提示系統教學策略對促進發展遲緩兒童認知學習成效 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莉莉(2005)。圖片褪除策略對提升國小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之成效。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金慧(2001)。電腦輔助教學在輕度智障兒童識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

蘇婉容(1993)。兩種刺激褪減方式對國小中度智能不足學生學習實用性詞彙之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西文部份

AAMR(2002).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2002). Mental retardation: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systems of support. Washington, D.C.: The Author.

Alberto, P.A. & Troutman, A.C.(1999).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for teachers(5th).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Allen K.D., & Fugua, R.W.(1985). Elimination selective stimulus control: A comparison of two procedures for teaching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to respond compound stimulu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39, 55-71.

Barudin, S. I., & Houecade, J. J.(1990).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three methods of reading instruction in developing specific recall and transfer skills in learner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mental retard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Mental

Retardation, 25, 286-291.

Binyamin Birkan, Lynn E. McClannahan & PatricaJ. Krantz.(2006). Effects of superimposition and background fading on the sight-word reading of a boy with autism.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1(2), 117-125.

Browder, D.M., & Xin, Y.P.(1998). 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f sight word research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eaching functional reading to individual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2(3), 130-153.

Conners, F.A.(1990). Aptitude by treatment interactions in computer-assisted word learning by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94, 387-397.

Cuvo, A.J., & Klatt, K.P.(1992). Effects of community-based: Videotape, and flash card instruction of community-referenced sight words on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5, 499-512.

Didden, Robert, de Graaff, Saskia, Nelemans, Mariëlle, Vooren, Martijn,

Lancioni, Giulio(2006). Teaching sight words to children wither moderate to mild mental retard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instruction procedures.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11(5), 357-368.

Dorry, G.W., & Zeaman, D.(1976). The use of a fading technique in paired-associate reading vocabulary with retardates. Mental retardation, 11(6), 3-6.

Dube, W.V., Moniz, D.H., & Gomes, J.F.(1995). Use of computer- and

teacher-delivered prompts in discrimination training with individuals who have mental retardation.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00(3), 253-261.

French, J. N., Ellsworth, N. J., & Amoruso, M.Z.(1995). Reading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Garland.

Lalli, J.S., & Browder, D.M.(1993). Comparison of sight word training procedures with validation of the most practical procedure in teaching reading for daily living.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4, 107-127.

Koegel, R.L., & Rincover, A.(1976). Som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using extra stimuli to guide responding in autistic and normal children.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4(1), 59-71.

McGee, G.G., & McCoy, J.F.(1981). Training procedures for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f reading in retarded youth. Applied research in Mental Retardation, 2, 263-276.

Morton, R.C., & Flynt, S.W.(1997). A comparison of constant time delay and prompt fading to teach multiplication facts to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struction Psychology, 24, 3-11.

Polloway, E.A., Patten, J.R., Payne, J.S. & Payne, R.A.(1997).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Learners With Special Needs(4th ed )(pp.207-253). Columbus, Ohio: A Bell & Howell

Pufpaff, L.A., Blischak, D.M., & Lloyd, L.L.(2000). Effect of modified orthography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inted words.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05, 14-24.

Rincover, A., & Ducharme, R.L.(1987). Variables influencing stimulus over selectivity and “Tunnel Vision” in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children.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Deficiency, 91(4), 422-430.

Riper, C.V., & Gape, C.(1984). Development language problems. In C.V. Riper & L.

Emerick (Eds.), Speech Corre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Speech Pathology and Audiology.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Rivera, M.O., Koorland, M.A., & Fueyo, V.(2002). Pupil-made pictorial prompts and fading for teaching sight words to a student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Education &

Treatment of children. 25(2), 197-203.

Samuels, S.J.(1998). Decoding and automaticity: Helping poor readers become automatic at word recognition. The reading teacher, 41, 756-760.

Schalock, R.L., Harper, R.S., & Carver, G.(1981). Independent living placements:

Five years later.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 86, 170-177.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親愛的家長,您好:

為提升智能障礙學生詞彙辨識的能力,增進其社會適應的能力,研究者擬以 教學實驗的方式進行研究,了解刺激褪除策略運用在智能障礙學生詞彙學習的成 效,有關研究的進行說明如下:

一、研究題目為「刺激褪除策略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學習成效之研

一、研究題目為「刺激褪除策略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學習成效之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