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議後續以全尺度實驗屋進行室內熱舒適與節能之實證研究,建立本土之 量化實驗數據: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無

本研究以電腦動態熱負荷解析方法進行隔熱膜節能之分析,係以熱負荷理 論與標準建築平面在理想之狀態下探討之,係以熱平衡計算建築空間的平均熱環 境狀態,在空調耗能分析時可行,但在面對窗面輻射熱之室內熱舒適分析時則有 空間分布上之差異,影響建築設計者在開口部窗玻璃之設計選用以及建築開口率 之控制,同時亦可提供室內設計裝修者對於室內空間安排與窗邊空調控制上之參 考。目前電腦模擬方法尚為未能量化此一物理現象,有必要透過實際以全尺度實 驗屋以實際氣候進行長期量測量化,以明確室內熱舒適之問題。

建議二

建議研擬針對建築玻璃隔熱膜之性能衰減測試方法與建立應用規範,供未 來隔熱膜產品進行耐候性檢測: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無

本研究發現,目前市場上有關於玻璃隔熱膜之耐候性以及其光學性能之衰 減並無資料可資參考,僅有針對物理性劣化訂有保固期保障品質。而現行我國國 家規範內亦未有針對建築玻璃隔熱膜之相關規範與檢測方法。建築使用壽命相當 長,有鑑於將來如欲推動以隔熱膜進行建築外殼節能,其在熱阻隔性能上之衰減 問題是建築設計者、建築使用者與技術推動者所迫切需知的。建議未來推動前,

可先建立建築玻璃隔熱膜之性能耐久性測試規範,釐清隔熱膜性能衰減之問題,

擬定合理之規範,以誘導廠商研發耐候佳、性能衰退緩之隔熱膜產品,實能收建 築節能之效。

附錄一

平均氣象年分區進行模擬。

李委員榮泰 8. 研究之成果可否將節能效益具 體化、數據化?

9. 能否將「要光不要熱」之具體效 益提供產官及使用者具體建 議?價格?

10. P.25 雜支,會議務餐費等。

11. 本案係以辦公既有建築?預計 樣本數以及代表性?

8. 本研究以國際公認之電腦 動態解析軟體進行計算,預 期可呈現具體量化之節能 成效。

9. 感謝委員建議,擬於提出以 玻璃隔熱膜進行建築外殼 節能改善對策之一節,提出 具體建議。

10. 擬與所內協調費用之編列。

11. 本案模擬對象包括辦公與 住宅類建築,將以標準建築 輔以多樣的外殼性能變化,

以產製具多樣化之相異建 築外殼節能水準的建築以 供模擬。

附錄二 2.7m。寬50m,但深5m 和實際 上建築物差距太大,不知如次設

2. 本案以能源觀點來等價化隔熱

附錄二

附錄四

3. 依據報告書第 79 頁所述隔熱膜回收年限約 已有國內 CNS12381 標準,此標準係參考 ISO9050 標準而轉為 國內之標準。

附錄四

對室內舒適度的影響?

4. 建議在改善效益的部分補充電費計算的結 果,以對使用者而言較直觀的方式做效益的 量化

5. 建議部分再補充:在設計階段即須進行整體 外殼節能設計,以將成本降至最低。

2. 廠商廣告型錄上之標 稱節能數據常因計算 採用之頻譜波段不同 產生與依國內標準所 計算得之數值不同,

產生之差異範圍各不 一。

3. PMV 之計算乃考量 室內溫濕度、日射壁 面輻射、窗面日射輻 射在標準之辦公式人 體著衣量與代謝量下 依Fanger 公式計算而 得。

4. 遵照辦理,業已新增 電費之量化評估。

5. 遵照辦理,已補充於 結論第8 點。

附錄四

附錄四:第一次專家學者諮詢會議記錄 一、 時間:106 年 07 月 27 日(四)下午 2 時 00 分

二、 地點: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3 樓會議室一 三、 主席:黃國倉 副教授

四、 出/列席者:陳麒任、姚志廷、黃恩浩、林子平、黃瑞隆、李魁鵬、陳海 曙、黃國倉、李宜臻

五、 主席致詞:(略) 六、 計畫簡報:(略) 七、 專家意見:

 林子平教授:

1. 本研究架構完整,且討論層面廣,具有應用價值。

2. 有關貼膜與綠建築綠建材的相關性,可進一步檢討以做為未來法令 或規範修改之參考。

 黃瑞隆教授

1. 隔熱膜對於既有建築節能改善有其方便性與有效性,相當值得研究。

2. 目前研究成果可能礙於剛開始執行,節能效果比較是以玻璃的單位 面積太陽輻射熱得做為比較對象,建議後續還是回到對空調冷房負 荷的折減效果。

 李魁鵬教授

1. P.15 之規格參數名稱與 p.19 之玻璃性能模擬之參數無法定義對應,

建議注意其對應關係之說明。

2. 建議注意改善成效百分比之定義與表達方式。

3. 建議考慮熱舒性及採光效益之因素。

 陳海曙教授

1. 隔熱膜如果透光性太差,反而會增加照明耗電,建議選用模擬之隔 熱膜採用low-E 型而非反射型或有色型之產品材料。

2. 模擬性能以 6mm 後清玻璃為基準,需考慮目前建築物是否以這種 玻璃為最多數有效改善潛力之樣本。

3. 模擬性能時,可將玻璃內側貼隔熱膜與外側貼隔熱膜做一比較,將 更有參考價值。

附錄五

附錄五:第二次專家學者諮詢會議記錄 一、時間:106 年 10 月 23 日(一)上午 10 時

二、地點: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3 樓會議室一 三、主席:黃國倉 副教授

四、出/列席者:陳麒任、姚志廷、黃恩浩、周鼎金、張效通、陳俊芳、柯文 立、邱皇森、白晉瑋、李宜臻

五、主席致詞:(略) 六、計畫簡報:(略) 七、專家意見:

 周鼎金教授

1. 隔熱膜之分析回收年限長,因此在應用隔熱膜來做建築推廣節能,建議要加 強隔熱膜價格與優勢。

2. 高反射隔熱膜與高吸收隔熱膜不考慮耐候性的其他因素,這兩種和清玻璃之 比較,在內外側貼附,室內表面測溫度之比較,會呈現如何?

 張效通教授

1. 研究內容豐富分析得宜,在這麼短的時間完成,相當理想。

2. 用詞統一,如:不同隔熱膜代號前後統一,傳導行為前後統一。

3. 運用許多模擬方法來探討隔熱膜,宜探討各項模擬方法之間的相關性,以及 模擬的指標重要性。

4. 耐候性及衰退率宜探討

 陳俊芳建築師

1. 貼隔熱膜之玻璃回收性,建議報告書略加說明。

2. 因在明年建築外殼玻璃室外反射率將修正為 0.2(Gri),建議報告書選用 Gri<0.2 之產品。

3. 建議報告書補充高吸收隔熱膜之原理

4. 建議對於隔熱行能的衰減進行後續研究,鼓勵業界公開資料,以利改善單位 比較評估,擇取最適當之隔熱方式,亦有利於隔熱膜之推廣。

 台灣建築中心柯文立經理

1. 隔熱膜已廣泛使用在汽車窗上,相較使用年限約五年(每年 20%衰退),若用 於建築玻璃上,是否應考量延長使用年限,降低隔熱衰退。

2. 建議將玻璃貼附熱膜其隔熱改善效益公式化,並納入綠建築設計技術規範,

供使用參考

3. 相較玻璃 SHGC 越低透光性越差,影響室內採光,採用玻璃隔熱膜是否有 技術可克服此問題。

4. 提供隔熱膜 DIY 流程簡介,用於一般民眾居家節能改善。

 3M 公司邱皇森經理

1. P.12 用熱得折減率相對應水平深度比,以實務操作而言,外遮陽尺寸大小於 同一建物上的運用應該相同。如果不用熱得折減率相對水平深度比來評估的 話,評估效益是否會不同?

2. 針對隔熱膜的耐用度與性能衰退率研究探討,3M 樂於協助提供任何相關資 料予以相關單為做為研究

3. 感謝相關單位與台大黃國倉老師對於此研究的貢獻與努力。

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白晉瑋經理

1. P.6 與 p.12 沒有全部評估,且數據對應不起來。

2. P.27 L1 至 M8 條件不明確,節能模型號為何?

3. 希望能夠提供完整建築模型供後續開發產品進行模擬。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1. Alvarez, G., D. N. Jiménez and C. A. Estrada (1998). "Thermal performance of solar control coatings: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it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31(18): 2249.

2. Babulanam, S. M., T. S. Eriksson, G. A. Niklasson and C. G. Granqvist (1987).

"Thermochromic VO2 films for energy-efficient windows." Solar Energy Materials 16(5):

347-363.

3. Chaiyapinunt, S., B. Phueakphongsuriya, K. Mongkornsaksit and N. Khomporn (2005).

"Performance rating of glass windows and glass windows with films in aspect of thermal comfort and heat transmission." Energy and Buildings 37(7): 725-738.

4. Chang, J.-Y., Y.-D. Kuan, C.-C. Lan, H.-J. Li, Y.-K. Hsu, C.-Y. Chen, E.-T. Shen and K.-Y. Lin (2016). "Discussion of the Energy-Saving Benefits of Heat Insulating Coating for Building Windows." MATEC Web of Conferences 44: 02034.

5. Chow, T.-t., C. Li and Z. Lin (2010). "Innovative solar windows for cooling-demand climate."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94(2): 212-220.

6. Fanger, P. O. (1970). Thermal comfor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penhagen: Danish Technical Press.

7. Hamberg, I. and C. G. Granqvist (1986). "Evaporated Sn­doped In2O3 films: Basic opt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to energy­efficient window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60(11): R123-R160.

8. Hamby, D. M. (1994). "A review of techniques for 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model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32(2): 135-154.

9. Helton, J. C., R. L. Iman and J. B. Brown (1985).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asymptotic behavior of a model for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of radionuclides." Ecological Modelling 28(4): 243-278.

10. Hwang, R.-L. and S.-Y. Shu (2011). "Building envelope regulations on thermal comfort in glass facade buildings and energy-saving potential for PMV-based comfort control."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46(4): 824-834.

11. Kaushika, N. D. and K. Sumathy (2003). "Solar transparent insulation materials: a review."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7(4): 317-351.

12. Lee, S. K., H.-J. Chen, K.-S. Fan, H.-C. Hsi and R. S. Horng (2014). "Thermal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properties of the window glazing with exterior film(s)."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23(8): 1163-1176.

13. Li, C., J. Tan, T.-T. Chow and Z. Qiu (2015).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window films o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and Buildings 102: 129-138.

14. Li, D. H. W., J. C. Lam, C. C. S. Lau and T. W. Huan (2004). "Lighting and energy

performance of solar film coating in air-conditioned cellular offices." Renewable Energy 29(6): 921-937.

15. Li, D. H. W., J. C. Lam and S. L. Wong (2002). "Daylight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overall thermal transfer value (OTTV) determinations." Energy 27(11): 991-1008.

16. Li, D. H. W., T. N. T. Lam, S. L. Wong and E. K. W. Tsang (2008). "Lighting and cool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an open-plan office using solar film coating." Energy 33(8): 1288-1297.

17. Mohelnikova, J. (2009). "Materials for reflective coatings of window glass application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3(5): 1993-1998.

18. Moretti, E. and E. Belloni (2015). "Evaluation of energy, thermal, and daylighting performance of solar control films for a case study in moderate climate."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94(Part 1): 183-195.

19. Singh, M. C., S. N. Garg and R. Jha (2008). "Different glazing systems and their impact on human thermal comfort—Indian scenario."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43(10): 1596-1602.

20. Yin, R., P. Xu and P. Shen (2012). "Case study: Energy savings from solar window film in two commercial buildings in Shanghai." Energy and Buildings 45: 132-140.

21. Zheng, J., S. Bao and P. Jin (2015). "TiO2(R)/VO2(M)/TiO2(A) multilayer film as smart window: Combination of energy-saving, antifogging and self-cleaning functions." Nano Energy 11: 136-145.

22. 李訓谷, 陳文亮, 黃尊澤, 王佑萱, 陳瑞鈴 (2010). "玻璃鍍膜面位置對玻璃熱學性 能之影響." 建築學報(72_S): 73-86.

23. 楊泉 (2013). "玻璃隔熱膜建筑節能改造應用案例分析." 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10):

57-59.

24. 楊泉 (2015). "玻璃隔熱膜和熱舒適度關系的初步研究." 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7):

48-50.

25. 楊濤, 楊泉 (2014). "玻璃隔熱膜在建筑節能中的應用研究." 綠色建筑(2): 60-62.

26. 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 (2015). 綠建築設計技術規範. 台北市, 茂榮書局.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創新低碳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既有建築外殼開口部應用玻 璃隔熱膜節能改善對策評估研究協同研究計畫」. 106 年度 / 陳瑞鈴研究主持 出版單位: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電話:(02)89127890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 3 段 200 號 13 樓 網址:http://www.abri.gov.tw

編者:黃國倉、曾毅振、李宜臻 出版年月:106 年 12 月

版次:第 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