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的問題有二個:一、在太極鬆淨觀念的第一階段教學情境中,

其觀念學習的表現與改變情況為何?二、在太極鬆淨觀念的第二、三階段 教學情境中,其技能學習的表現與改變情況為何?透過現場觀察記錄和訪 談資料整理分析,並與相關文獻資料對照再進一步討論後做成結論,且依 本研究的發現提供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得到結論如下:

一、觀念學習的表現與改變情況

(一)以太極鬆淨觀念為主題作為教學引導,這符合太極拳論要求的觀念 及太極拳各傳承祖師們的主要觀念。

(二)發現以「比喻」的方式,最能表達觀念的意象,也就是說把觀念做 具體化的呈現,這對觀念的教與學都能很清楚而易懂的了解。利用 具體比喻像什麼,加深對鬆的真實意涵和感受。

(三)參與者直接很清楚明白鬆淨是什麼形象,看起來是如何,感受起來

是如何,皆可有個要領依循和道理憑據。肢體動作是無牽扯像繩子

般鬆軟無骨的樣子、肌肉是鬆軟不緊繃、僵硬的。鬆淨的觀念不只

在認知上已建立,還存有真實體驗過的感受。

二、技能學習的表現與改變情況

(一)全身放鬆不用力做大角度的伸展繞圈,對於肌肉、關節的放鬆軟程 度有很好的幫助和效果。

(二)提出的鬆淨檢測法與自我檢查方法,讓參與者在連續拳架的串拳練 習上,慢慢習慣放鬆的擺架模式,自我練習的情況也越加熱絡。

(三)動作技能的學習是呈螺旋的方式,動作就在緊繃、放鬆些的感受與 修正中逐漸形成鬆淨的,符合動作學習理論。

(四)顯示有正確觀念的認知及教學方法的引導,再經過不斷的練習、修 正,其實每一位參與者皆能達到動作精熟的程度。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依據以上的結果和結論,期望對於太極拳的研究者、太極拳 的教練,以及本研究的後續研究提供以下一些建議:

一、 太極拳的研究者

(一)依目前對太極拳的研究趨勢來看,大都偏向運動科學為主,如:生物 力學、生理學、心理學及生化醫學等,並採量化的研究最多。

(二)偶有幾篇文史考證、學哲詮釋,至於屬教育教學的也以量化探討為主。

(三)最近有些針對團體發展做個案的研究,提到傳承一些教育觀念和看 法,但也無法深入探討課堂教學的問題。

(四)其實,教學方法才是太極拳發展的關鍵,才是傳承上價值的核心,應 該於此多加研究探討和著墨。

二、 太極拳的教練

本研究發現傳承上的發展和技能的提升,是有賴正確觀念的建立,

及教學方法的多元創新,這包括以下三點:

(一)教材的研發和教學活動的設計,除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能外,都需要對 學員被動學習的方式多做考量。

(二)如何培養學員持續學習的興趣和課後自我練習的能力,應該是教練需 努力的課題。

(三)課堂上可多利用技術觀摩與集合討論,讓師生彼此腦力激盪,會發現

三、 本研究的後續研究

(一)太極拳運動對醫療保健有效果,無論研究證實及一般人觀念都是肯 定的。在本研究實施期間,因鬆淨動作的引導,有參與者產生了丹 田內轉或氣動、氣漲的現象及感受。以及研究者也親身經歷,平時 練習曾在全身鬆淨下,以丹田輔以手臂做旋繞畫圈動作,竟產生全 身氣漲的現象。如此情況是否就是氣宜鼓盪、氣遍週身?因此,是 否它增強了身體的能量而產生了有醫療保健的效果?是有待研究及 值得再印證的。

(二)鬆淨動作的學習對於身心障礙者,如:智能、情緒 (憂鬱、躁鬱、

過動) 障礙、免疫力系統等問題,是否有改善的效果,值得做個案 研究。

(三)本研究因參與者都是熟悉的武場學員,已存有某些成見難於克服,

可以更換其他族群再進一步來研究。

(四)針對不同單一族群的改變,實施進一步的研究觀察。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宗岳等(1996)。 太極拳譜 。大展出版社,台北。

王子和(2002)。 太極拳涵化文集 。養正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王子和(1998)。 太極拳縮影 。養正堂文化出版社,台北。

王子和(1993)。 太極拳實拳三十六式類.類型式措定靜姿身形影像 。養正 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王晨(1996)。需更多證據確認太極拳好處。 美國醫學會內科檔案雜誌 ,大 紀元網站,3/9/2004。

王建壹等(2000)。 學校體育教學研究方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 發展中心主編,台北。

王俊明、張嚴仁(1994)。太極拳訓練對 A 型行為運動選手情緒反應、焦慮 知覺及 A 型行為的影響。 國術研究 ,3(1),37-48。

李亦園(2000)。和諧與超越的身體實踐-中國傳統氣與內在修練文化的個 人觀察。 氣的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李宗芹(1996)。 與心共舞─舞蹈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張老師文化,臺北。

李壽籛(1998)。 武當嫡派太極拳術 。逸文出版有限公司,台北。

宋志堅(1974)。中華民國第一屆太極拳推手比賽觀摩大會特刊發刊辭。 台

北市國術會太極拳委員會會刊 ,台北。

杜素月(2004)。 鄭子太極拳的傳承與弘揚-以神龍道場為例 。國立台北大學 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奇佐(1999)。 建構九年一貫課程的教學策略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 會、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聯合主辦,八十八年度九年一貫課程系列研討 會,台北。

吳明清(1998)。 教學活動設計的基本規準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八十七年度獻禮之專題講座,台北。

吳國忠(1986)。 先師的思路 。神龍視聽文化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吳國忠(1993)。 太極拳思路日記心得 。神龍視聽文化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吳國忠(1995)。 太極拳內(炁)功心法 。神龍視聽文化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吳榮輝(2004)。 傳統太極拳推手 。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桃園。

周元龍等(1963)。 楊式太極拳 。人民體育出版社,北京。

莊淇銘(1994)。 重視學習的智慧 。輔導小語,台中輔導網路,台中。

勇國本(1986)。鄭曼青與史密施師徒對話。 太極拳雜誌 ,45 期。

洪聰敏(1989)。 太極拳及慢跑運動對大學女生焦慮減低效果之探討 。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龍驤、李敏弟(2003)。 李雅軒楊氏太極拳法精解 。逸文出版有限公司,

台北。

陳怡靜(2001)。太極拳運動的內涵與風潮。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 ,(9)

291-300。

紀錦玲(2007)。研究:睡眠影響記憶與學習效果。媒體報導, 自然神經科 學雜誌 , http://www.000.com.tw/PostData.asp?PostNo=96。

歐陽教(1986)。 教學的觀念分析 。收錄於中國教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合 著),臺灣書店,台北。1-29

張春興(1988)。 心理學 。東華書局,台北。

張義敬(1989)。 太極拳理傳真 。遠東圖書書報社,台北。

彭怡文(2002)。 中國武術傳承模式的現代省思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董英傑(1979)。 太極拳釋義 。華聯出版社,台北。

楊澄甫(1980)。 太極拳用法圖解 。華聯出版社,台北。

鄧時海(1980)。 太極拳考 。五洲出版社,台北。

鄧時海(1990)。 太極拳根源研究 。楊太極武藝總會,台北。

鄧時海(1990)。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教本 。楊太極武藝總會,台北。

蔡寶忠(2001)。對現代武術發展的思考。體育文史,第二期, 體育文史雜 誌社 。

賴金鑫、藍青(1994)。初學太極拳者心肺功能之追蹤研究。 國術研究 ,3

(1),20-36。

鍾文淵(2003)。 縱橫太極 。逸文出版有限公司,台北。

蘇清標(2002)。 太極拳拳理的哲學詮釋-以楊家老架太極拳為核心 。南華 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蘇昱中(1999)。 國術道館連鎖經營之研究-以鄭子太極拳如魚太極學院為 例 。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鄭曼青(1975)。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 。時中拳社,台北。

鄭曼青(1984)。 鄭子太極拳十三篇 。大展出版社,台北。

顧留馨(1963)。 楊式太極拳簡介 。人民體育出版社,北京。

顧留馨(1977)。 太極拳練法 。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

顧留馨(1980)。 太極拳論解 。體育科技。人民體育出版社,北京。

網址:

國立空中大學-學習如何學習網站-學習方法-有效的學習步驟 http://lhl.nou.edu.tw/~research/way/way1-txt.htm

台北縣汐止市北峰國小網站-有效教學輔導策略

http://www.pfes.tpc.edu.tw/OFF/OFF_D/note03.htm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網站

http://web.ed.ntnu.edu.tw/~hao/effective.ppt

英文部分:

Nicaise, M., & Barness, D. (1996).The union of technology, constractivism, and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7, 3, 205-212.

Rosenshine, B., & Meister, C. (1994). Scaffolds for teaching higher order cognitive strategies. In A. C. Ornstein (ED). Teach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Boston : Allyn & Bacon.

Burbules, N.C. (1993). Dialogue in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N.Y.: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附錄

附錄一

訪 談 同 意 書

研究主題:武場學員參與太極拳運動觀念與技能學習之探討 研究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教學碩士班研究生 張萬田

我同意參加這個探討『武場學員參與太極拳運動觀念與技能學習之探 討』的研究計畫,經由訪談人員的解釋我已了解此研究的目的,同時我將 在約 30 分鐘的訪談中,提供我的經驗、想法與感受。

我是自願參加這個研究與訪談,也了解參加這個研究不會造成我的不 便與不適;萬一在訪談中,我有任何不適,訪談員會聽我說及幫我說出我 的不適;如果我有需要,我也可以請訪談員幫我介紹諮詢服務。另外我也 可以要求暫時或終止談話,而這些都不會影響到我的權益。

我了解這個研究的結果,將有助於教(師)練們了解武場學員參與太極拳 學習的狀況,而我所提供的資料將會被保密,如果我有任何與這個研究有 關的疑問,我都可以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闕月清教授聯絡,她的 聯絡電話是:02-2363-4466 轉 224。

受訪人簽名:

訪員簽名:

訪談日期:

(一式兩聯,訪員及受訪人各留存一聯)

附錄二

訪談問題 1. 請問您練太極拳的資歷?

2. 請您談一下未學太極拳之前,對它的印象是什麼呢?

3. 請問您學過太極拳以後,對它的印象又是什麼呢?

4. 請問您之前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初階與進階的)有否提到那些練拳 的觀念 ( 知識、理論的 )?

5. 請您談一下老師(初階與進階的)在動作指導上,是用什麼方式引導的 呢?

6. 請問您老師(初階與進階的)是否有提到放鬆身體練拳?若有其練習的 方法如何?

7. 請問之前這樣的練拳方式,您的感覺如何?例如效果上或要領掌握上。

8. 請您談一下上了這次的課程,對於鬆淨,您所認知 (知道 ) 的是什麼?

9. 請您談一下這次鬆淨動作練習體驗,在動作引導上有那些基本步驟?

10. 請您談一這次這些動作練習有什麼要領和比喻,您比較印象深刻的?

11. 請問您自己平常是否做練習?若是有您是怎樣做練習呢?

12. 請問這樣的教學方法,適合您嗎?有什麼收穫或困擾的嗎?

13. 請談一下您認為這樣的課程,較適合那一個程度的人學習,您的看法

如何?若想要把這個課程修正得更好,您有什麼建議嗎?

附錄三

附錄四

附錄五

【活動五】

第四節動作成形

第六節套路應用

【活動十七】串拳的流暢性

1.複習大、小步寬站樁式各動作要領並自行檢查放鬆情況。

2.弓箭步前、後做立圓、平圓繞圈放鬆挪胯練習。

3.前彎腰做鬆身,繞肩、手平舉繞肩做鬆肩,雲手式做鬆胯等 調整法。

15

【活動十八】動作成串練習

1.帶入上、下開合腰胯做抬手亮翅式、提手上式、攬雀尾式(以 感受兩手臂如繩子般的鬆淨運行傳動)。

2.做套路二、三式串拳練習,體會手臂如繩子般的鬆淨運行傳 動,旁人幫做放鬆的測試。(參與者有些不知所措)

3.示範套路串拳練習的方式,提示動作練習時,要注意感受放 鬆身體各肌肉、關節,隨時提醒自己要放鬆再放鬆。

30

【活動十九】

1.集合討論─再特別提醒鬆淨的感覺就像繩子般的鬆掉,全由 腰胯帶動運行,如行雲、如流水般可有觸覺,但沒有實質東 西可把喔的狀態。

2.提示新、舊手練習的優劣條件 (新手如一張白紙給什麼吸收 什麼,但經驗不多體悟力就低;舊手的各種經驗多,交互激 盪體悟就快,但因經驗多雜染成見一堆,為吸收時的一大障 礙 ),可資利用也有需要克服的困難。

15

附錄六 訪談紀錄逐字搞

0406 S:教的方式是一步一步的,譬如這個招式,白鶴亮翅是怎麼樣,就告訴你怎樣。我覺得基本

T:請問妳有外側的著力是嗎?沒有將力量平均的放到你的腳底嗎?

T:就是做手的繞圈放鬆伸展動作嗎?

0501 S:覺得我不喜歡,慢慢的摸來摸去沒有什麼(東西),我當初是做有氧,那個比較有動感,去

T:請問妳這樣有掌握到練拳的要領嗎?

0506 S:這個教法很好,可以把握練習的要領。0508 例如雲手棚式單側鬆胯轉腰,之前跟張老師練

S:這個好、這個好,應該有。

T:為何是很好的運動?

S:就是腰要放鬆,把重量放到腳底,集中在湧泉。

S:不是沒有必要,是比較沒那麼迫切、需要的。初學者比較需要動作會打就可以了。

架子。有時擺累了或老師糾正別人時,會站起來偷懶一下。

1309 S:我覺得蠻好的,因為,我們剛學過架式一次而有一點熟悉了,所以不太需要再去注意動作

林 X X: E. 14

要怎麼放呀!就是要從你的內心、意念去體會的。

樣的習慣,它就會自然呈現。但還不行,如鬆胯雲手棚,就沒辦法做到。從現在開始要練(有

李 X X: L. 15

1507 S:這部分我覺得較沒有所謂的一個方式。可能老師他本身已經有體會出來,所以看得出他是

S:這一次這樣的引導,我認為這些東西就是很有建議性的一些方法,比較能夠按照這個程序

T:還有技術程度與這種方法是值得去學,就會學得比較好嗎?

電腦,打久一點手會僵硬,或是年紀大了,循環不好手會痠、麻,這些都改善了。

T:然後就能夠達到真的放鬆了嗎?

S:知道它的作用除了好記憶,也較知道放鬆不要去用力,這個也有幫助。到鄧老師家去練拳,

T:那鬆是什麼一個情況呢?

自己感覺打起來這裡面都有氣。

T:請問妳之前的老師有提到說動作就慢慢學、慢慢練是嗎?

樣子。這樣很攏統,我只能說看著我這樣做而已。

許 X X: H 19

可以描述一下嗎?

T:請問你是否可以掌握鬆淨真正的內涵,再應用帶入拳架上會比較順了嗎?

2006 S:初級班就是教我們拳架還有功操。到了進階時,就是動作矯正班,然後才進階班,動作上 會講詳細一點。

T:那老師如何講呢?

2006 S:例如說手要怎麼擺,大致上會講一下。

T:有提到要放鬆練拳嗎?

2008 S:放鬆他也會講,但講也沒什麼具體的啦!2007 祇說要放鬆、要放鬆而已。老師說要放鬆,

我們自己就要想辦法,儘量讓自己放鬆的這種觀念而已。

T:是指手提起來的時候嗎?

2009 S:我比較常在家裡做的,就是站(樁)著,把重心擺在湧泉穴,去感覺腳底會不會發麻、發熱。

T:請問你感覺這樣就是放鬆了嗎?

T:那是之前講的,請你就這次課程有強調要怎麼放鬆的講一下?

2106 S:這可分為兩方面來講:1.我們這些在拳架已有基礎的,雖然不是很正確,卻稍微有點外型 的架式,以前就是重視肢體的動作。 2.現在這一套,比較是真正太極拳的內涵,是有內容 的。有兩種方式:一是先由外而內,一是先由內而外。如果真正要達到太極拳的那種機能、

功效,可能就要從內在的先練。

T:就是初級班就可以練這個是嗎?

S:因為這個才是基本功夫。不過,現在人較急功,想要短時間就要練好一套拳架,課程如果 要這樣練,那大家都跑光了。如果練了半年、一年的,什麼是手揮琵琶、斜飛都還不會打、

還不熟,那就太慢了,沒有興趣了。如果想培養專業人員的話,就要從內在的開始。如放 鬆啦!站樁啦!從這個開始,因為他要仔細的去練,要下功夫,這樣才能發揮太極拳的功 效。如果對一般只爲健康動一動的,做做健康太極操這樣的人,可能就要先從拳架外型練 起,再給他這些內在的鬆柔或練呼吸,這樣來發展。

T:請問你認為這樣比較有功效是嗎?

2107 S:認為兩者最後目的都是一樣的,但是對不同需求的人,一個從內在、一個從外在。這樣先 把他吸引進來,再給他有內涵的東西,可能對不同需求的人,給他不同的教學練習方式。

T:這樣的方式是比較圓融是嗎?

S:因為每一個人的學習動機需求不同。總歸到要發揮太極拳的功效,就要由內而外發揮,這 樣才能達到太極拳的功能。如果一直只在拳架方面,那只能算是在做體操、動動筋骨而已。

所以我們也漸漸在體會內在的練精、氣、神,用意念怎麼來引導,然後才能達到由內在促 進體液循環的作用。我現在每天有慢慢在體驗,希望能達到這種功能。

T:請問你若想要修正得更好,會有什麼建議嗎?

2108 S:第一個,就是時間可能要再加長一點,把這些練鬆柔的步驟,再明確分段的,把它系統化。

每一步驟、系統,要練習到有一定的水準以後,一個階段練好後再練下一個階段。每一天一 個時段,只練一個步驟、一個要點,不要太多,三個動作之後再做複習一次,然後再進行第 四個動作學習,這樣比較能達到功效。

T:這個建議實在太好了,你的體會和看法都很深細哦!

2108 S:這叫分段教學、多次練習,這樣可以達到精熟的階段(地步)。

T:真是很好的看法,很寶貴的建議,感謝你接受訪談,謝謝,再見!

個人簡歷

姓名:張萬田 籍貫:台灣嘉義 E-mail: kokiwert@yahoo.com.tw

學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