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建議

對於勞動派遣規範問題,本研究建議如下:

一、後續值得研究之議題:

(一)我國勞動派遣業經營績效之研究

不論目前勞動派遣法制尚未完備,以及勞動派遣法制完備後,

基於勞動派遣業者,為一種企業組織型態,應該可以針對其經營成 績加以研究及分析。即在勞動派遣業,其核心業務為何?如何創造 核心價值?其資源網路如何?或以波特五力分析,或以 SWOT 模式 分析,甚或可以國外之典範派遣勞動業者之組織架構,予以研究分 析,以期對國內勞動派遣業者提供經營上的問題及成功關鍵因素之 建議。

(二)我國派遣勞工同工同酬之研究

因為派遣勞工與要派機構之正式員工,在同一場所提供服務,

是否受有同等待遇問題,亦值得探討。

二、對於勞動派遣規範問題之建議,在制定規範的方式,主要有:

(一)專案立法

即將相關的規範問題,以一個特別法的方式,予以規定。以本 研究建議草案為例,將勞動派遣的目的及定義、經營限制、三方權 利義務關係、國外派遣、教育訓練、主管機關權責、業務經營許可。。

等等,以予明文規定,以收到簡約明白,一個法律案即可做為勞動 派遣活動的依據。

(二)個案修法

因為一個行為所涉及問題,廣泛到涉及其他規範制度。此時,

因為其他規範針對同一問題已有規範,但其規範中因為新事務的出 現,導致規範漏洞,因而無法規範到新事務。此時,就必須針對已

現存之個案修法。例如性騷擾之防治問題,「性騷擾防治法」95 年 2 月 5 日施行後,要派機構與雇主(派遣機構)均應依該法規定,防治其 場域內性騷擾事件之發生,維護出入其所屬場域者之人身安全,派 遣勞工亦包括在內。因此,諸如兩性工作平等法對於派遣勞工平等 問題,或過去職災認定問題。

因此本文建議,關於勞動派遣規範問題,宜採包裹式立法方式,即以勞 動派遣法草案為主要草案,並將其他,如性騷擾防治法、兩性工作平等法等 與勞動派遣有關的法律,為包裹法案,予同一立法程序中完成立法審議,並 訂明行政機關限期修改相關之行政法令,以取得修法之周延性。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中華民國勞工教育研究推廣協會(2002),「非典型僱用關係勞動基準之探 討」,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 王韻涵(2004),「派遣員工與正職員工間衝突情形之研究-自派遣員工角度 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3. 王國信(2004),「派遣勞動者身份接受度對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朱浤源(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正中書局。

5. 李誠(2000),「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天下遠見出版。

6. 汪英達(2005),「論壇」,2005 年 10 月 3 日第 14 版,經濟日報。

7. 成之約(2005),「部分時間工作發展及其影響之探討」,財團法人國家政策 研究基金會。

8. 成之約,潘世偉(2005),「勞動法制調整的政策選擇」,財團法人國家政策 基金會。

9. 成之約(2005),「跨界管理非典工作時代來臨」,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 會。

10. 成之約(2006),「派遣勞動:工會觀點的探討」,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 金會。

11. 林淑雲(2003),「企業運用派遣勞工對其經營策略與勞資關係之影響」,政 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邱駿彥(1996),「勞工派遣業法律問題之探討」,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13. 邱祈豪(2004),「派遣勞工職業能力開發及評價制度之探討」,萬國法律期 刊,第一百三十八期,第 67-81 頁。

14. 周旭華譯(1998),「組織寓言」,台北:天下文化。

15. 侯家駒譯(1972),Douglas P. H. 著,「工資理論」,第 6-7 頁。台灣銀行。

16. 財團法人勞雇合作關係基金會(1998),「我國勞動派遣法草案之研究」,行 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17. 許書揚(2006),「職場趨勢」,2006 年 4 月 29 日第 14 版,工商時報。

18. 許妙穗(2001),我國人力派遣制度安排之探討,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19. 夏道平譯(1988),Misses L.V.著,「人的行為」,第 605 頁,台灣銀行。

20. 陳錦慧(2002),「非典型聘佳的決定因素及績效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 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陳正良(1994),「派遣業勞工之僱用關係與勞動條件」,勞資關係月刊,

第十二卷,第十二期,第 9 頁。

22. 黃建祥(2003),「鋼鐵業協力外包廠商人力彈性運用與其組織綪效關聯研 究-以 S 鋼廠及中鋼協力外包廠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3. 勞動派遣法草案(2005),「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 1796 號。

24. 張火燦(1997),「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揚智文化事業股有限公司。

25. 馮飛燿(2002),「派遣勞動產生之問題與因應對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焦興鎧(2005),「全球化與基本勞動人權之保障」,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 會。

27. 楊通軒(2005),「非典型僱用關係之探討-以勞動派遣為例」,財團法人國家 政策基金會。

28. 經濟日報(2005),「人力派遣產業趨勢座談會」,2005 年 1 月 3 日第 12 版。

29. 詹火生(2001),「經濟不景氣中勞工面臨的困境與紓解問題的對策」,國家 政策研究基金會。

30. 劉曉盈(2005),「派遣勞工工作角色身份對組織承諾的影響」,國立中正大 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聯合報(2006),「文教」,2006 年 5 月 13 日第 1 版。

32. 賴香伶(2006),「反新貧階級全球化」,2006 年 4 月 9 日第 12 版,中國時 報。

33. Carnoy, Martin, Castells, Manuel and Benner, C.(1997), ”Labor markets and employment practices in the age of flexibility: a case study of Silicon Valley,”

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 Vol. 136, No. 1, pp.27-48.

34. Locke, E. A. and Taylor, M. S.(1990). ”Meanings of occupational work: A collection of essays, “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35. Maslow, A.(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36. Parker, R. E.(1994), ”Flesh peddlers and warm bodies: The temporary help industry and its workers,”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37. 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一 一 一 一 勞動派遣法草案條文暨說明對照表 勞動派遣法草案條文暨說明對照表 勞動派遣法草案條文暨說明對照表 勞動派遣法草案條文暨說明對照表

條文 說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

為促進就業,並維持就業安定,及保障派 遣員工權益等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 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明定勞動派遣制度之建立,應以促進就 業、維持就業安定及保障派遣員工權益為立 法目的。又為法律之周延性,本法未規定者 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如民法或勞動基準法 等。

第二條(名詞定義)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勞動派遣:指派遣機構將其所僱用之員 工,派遣至要派機構提供勞務之三方關 係。

二、派遣機構:指其營業項目中主要係以僱 用勞工派遣至要派機構提供勞務之營利 單位。

三、要派機構:指接受派遣機構派遣勞工在 其營業地點提供勞務之機構。

四、派遣勞工:指受派遣機構僱用,並接受 其派遣至要派機構提供勞務之勞工。

五、派遣契約:為勞動契約,指派遣機構和 派遣勞工間,記載雙方權利義務之書面 要式契約。

六、要派契約:為商務契約,指派遣機構和 要派機構間,記載派遣及接受派遣勞 工,雙方權利義務之書面要式契約。

一、為明確法律用語,特定義名詞。

二、勞動派遣關係,係三方當事人間之關係,

因為勞動契約及商務契約連繫始成。但因 為涉及勞動者權益之保障,兩個契約間不 宜獨立看待,宜視為一個整體的勞動契 約,並以法律課予當事人間之責任。

第三條(主管機關)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勞工 委員會;在直轄巿為直轄巿政府;在縣(巿)

為縣(巿)政府。

明訂本法主管機關。

第四條(勞動爭議程序)

派遣勞工得以派遣機構或要派機構為勞資 爭議對象,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準用勞動基 準法、勞資爭議處理法等相關勞動法令。

為保障勞動者權益,派遣勞工擁有選擇 權,得選擇以派遣機構或要派機構或兩者全 部,為勞資爭議對象,並適用勞動基準法、

勞資爭議處理法等相關法令,使得爭議獲得 合理解決。

第二章 勞動派遣事業 第五條(業務範圍之限制)

除經主管機關核准者外,派遣機構不得從 事下列各款工作之派遣勞工之指派:

一、軍事及警備工作。

二、專門職業工作而有洩漏商業機密之虞 者。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工作。

採負面表列。

依德國、日本立法例均有勞動派遣業務範 圍之限制。

第六條(經營之許可)

勞動派遣事業非經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

符合下列各款之條件,經發給許可證者並向 中央主管機關辦理登記後,不得成立:

一、實收資本額達新台幣一千萬元以上。

二、三年內,負責人並無違犯勞工相關法令 規定。

人力派遣機構應於其營業處所公開揭示勞 動派遣業許可證。

採許可制。

為維護派遣業之合理經營,而無違法情 形,應訂有三年內並無違犯勞工相關法令之 要件。

第七條(國外派遣)

人力派遣機構如使派遣勞工從事國外勞動 派遣業務者,須向中央主管機關報備。要派 機構如接受境外之外國人為派遣勞工者,亦 同。其管轄、成立要件及效力,依當事人意 思定其應適用之法律,但派遣勞工為中華民 國國民者適用中華民國法。

將勞工派遣至國外提供勞動服務時,因為 準據法適用問題,除採事先報備制,以利追 踪輔導外,其準據法由當事人意思決定,但 派遣勞工為中華民國國民者,適用中華民國 法。

第八條(經營許可之廢止)

人力派遣機構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主管機 關應依職權或利害關係人之申請,廢止經營

明定許可證廢止事由。

許可證:

一、設立登記後六個月尚未開始從事勞動派 遣業務者。但已辦妥延展登記者,不在 此限。

二、開始從事勞動派遣業務後,自行停止從 事勞動派遣業務六個月以上者。但已辦 妥停業登記者,不在此限。

三、出借許可證供他人從事派遣業務者。

四、違反勞工相關法令而情節嚴重者。

第九條(許可有效期間)

許可證之有效期間為自核准許可發證後 起算五年。於期限到期前 90 天,重新依第六 條提出申請事業許可證。

為加強對人力派遣機構之有效監督,明定 其經營許可證有效期限,及重新提出申請之 期間。

第三章 派遣勞工權益之保障 第十條(派遣契約之內容)

人力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應以書面載明如 后事項,並向主管機關報備:

一、派遣之工作地點及從事之工作。

二、派遣之工作時間、休假日、輪班及請假 等事項。

三、派遣工資之議定、調整、計算、結算及 約定給付之方式。

四、資遣費、退休金、獎金及津貼有關事項。

五、應強制辦理之勞、健保事項。

六、災害補助、一般傷病補助及安全衛生有 關事項。

七、講習及教育訓練有關事項。

八、內部紀律及獎懲有關事項。

九、終止契約之事由。

為保障派遣勞工之權利,應以法律規定雙 方須以書面契約,載明法定項目,以為契約 內容,並應向主管機關報備,以利管理監督。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7-6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