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 結論與建議

5.2 建議

在此提出幾點做為未來教學和研究的建議:

1. 融入科學解釋文字鷹架於 POE 概念改變的設計 1-1 使用 POE 進行概念改變的教學設計

在設計 POE 活動所使用的情境與實驗器材要小心考量,若實驗不夠精確或不夠真 實,學生可能會對觀察到的結果產生不信任甚至排斥新概念,因而造成概念改變上的困 難。因在針孔成像為實像的觀念比較抽象,在本研究實施方法為教師使用雷射筆與 p.a.

感光儀進行示範,若能在設計上更具體或讓學生親手操作實驗,可能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兩個班級在平陎鏡成像概念的前、後測的平均都不高,說明即使經過教學,對學 生而言平陎鏡成像仍有相當大的困難,建議可以在教學設計上使用不同的器材( 例如用 鏡子取代單片 CD 盒 ),或使現象更容易觀察,以減少學生在連結情境的困難;另外評 量工具的設計與 POE 活動的對應性,在設計時也需納入考量。

1-2 科學解釋文字鷹架設計的建議

此研究的科學解釋文字鷹架設計要求學生提出兩個證據,並在支持處連結證據與概 念,來幫助學生提高解釋的品質,研究結果發現若活動情境的難度增函( 題目較多或學 生先備知識不足 ),會減少文字鷹架的影響。因此在設計文字鷹架時應於單純化( 一次 一題 ),以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或在觀察時給予學生提示,協助其指出證據。另外在 學生的先備知識不足時,教師可協助喚起先備知識,以協助提升學生證據使用的正確性 與提出支持連結證據與主張的能力。

73

1-3 課程實施情境、條件的建議 (1) 時間與練習的次數:

本研究中課程進行時間只有三堂課,學生尚未完全理解科學解釋的要素,在此情況 下進行概念改變教學,導致在整體表現上,使用文字鷹架的組別在概念改變進步情形不 如控制組。故建議在練習的次數與時間要拉長,才能得知科學解釋文字鷹架的真正效 果。

另外,在 POE 活動課程之中,時間的掌控非常重要,需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學 生才有辦法提出預測與理由。主要原因在於國中生表達能力較不足,無法將自己的想法 做明確的表達。故 POE 活動的時間安排要充裕,否則可能會造成學生來不及引出原概 念以致於無法產生概念衝突的情形。

(2) 採用小組發表的形式:

在本研究的 POE 活動的設計雖有分小組討論,但缺乏學生組別間的想法交流機會,

除了教師歸納總結外,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內容的發表,以促進學生更謹慎思考 與表達的能力,並透過組間交流,增函學生產生概念轉變的機會。

1-4 教師應提供的協助

教師在 POE 活動中對學生的意見應提供適時的回饋;且在研究中發現,學生對解 釋三要素的證據與支持仍分不清楚,對於此三要素的說明教師應認進一步提供實例說明,

並在每次活動前要先進行釐清,可能會提高學生在使用這科學解釋要素的能力。

2. 對研究的建議

有關科學解釋文字鷹架融入 POE 策略,在此提供三項建議做為未來研究的方向:

(1) 在 POE 活動與文字鷹架融合上,可以結合認知負荷理論進行教學設計,以深入了解 是否在 POE 活動越複雜,使用文字鷹架會造成學生在心智能力的負擔變大,而阻礙概 念的改變。

(2) 本研究是選用光學單元為例,未來若能嘗詴在更多不同的科學單元上實施( 例如力 學、熱學等 ),則可以更深入了解科學解釋文字鷹架所造成的影響是否會因情境而異。

(3) 另外,可以探討不同學習成就學習者使用科學解釋文字鷹架時,於概念改變與科學 解釋能力的學習成效是否有所差異。

74

參考資料

中文部分

尤建捷 ( 2008 )。POE 教學策略對於九年級學生學習「凸透鏡成像」概念改變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玉龍 ( 2006 )。以 POE 策略探究國小六年級學生之色光概念及概念改變歷程。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王盈琪 ( 2005 )。利用 POE 教學模式探討國小三年級學童光另有概念及其概念改變之成 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王美芬、熊召弟 ( 2000 )。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晉基、郭重吉 ( 1992 )。利用選擇題的方式來探求國中學生對「光」的迷思概念之研 究。科學教育,3,73-92。

王淑琴 ( 1993 )。利用 DOE 晤談探究大學生電學方面的另有架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熊召弟、王美芬、段曉林、熊同鑫( 譯 )( 1996 ):科學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S.

M. Glynn, R. H. Yeany, & B. K. Britton, 1991 )

王龍錫、林顯輝、張靜儀、王麗真( 1992 )。國小學童光與視覺之概念發展研究。行政院 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1-0111-S-153-01-N),未出版。

何嘉峻 ( 2003 )。國二、國三不同性別學生光學迷思概念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佳蓮 ( 2006 )。科學探究活動中國小五年級學童科學解釋能力及認識論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淑珍(2004)。排灣族國中一年級學生呼吸作用另有概念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李采褱 ( 2003 )。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光迷思概念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屏東。

李家銘 ( 2001 )。應用 POE 策略在國中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秀鳳 (1996 )。國小學童「地球運動」概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屏東。

75

林從一 ( 2002 )。維根斯坦、科學解釋和宗教。揭諦學刊,4,61-95。

林陳涌 ( 1995 )。從經驗證據和科學理論之間的關係來探討自然科實驗教學的意義。科 學教育月刊,184,2-15。

林嘉琦 ( 2005 )。應用 POE 教學策略探討學習「溶解」單元概念改變之情形。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燕文,洪振方 ( 2007 )。話論證的探究對促進學童科學概念理解之探討。花蓮教育大 學學報,24,139-177。

邱彥文 ( 2001 )。國中理化課詴行 POE 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彰化市。

邱美虹 ( 2000 )。概念改變研究的省思與啟示。科學教育學刊,8(1),31-34。

邱韻如 ( 1998 )。成影概念的成長與學習。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市。

邱顯博 ( 2002 )。國二、國三學生的擴散作用概念與概念改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姜滿 ( 1993 )。國小學童地球科學概念之理解。台南師院學報,26,193-219。

施思勤 ( 2000 )。運用團隊創意之傳遞式鷹架教學法研究-以單晶片專題製作教學。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洪淑凌 ( 2007 )。以 POE 策略探究國小自然科教師色光概念及概念改變歷程。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唐明 ( 2001 )。國小五年級學童光概念及相關迷思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 範學院,台北市。

耿筱曾 ( 2000 )。國小學童概念學習之研究。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編)國民教育階 段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科技課程發展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 15-16,頁 63-67)。

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高紹源 ( 1996 )。閱讀高中化學教科書後對高一學生所具有之迷思概念影響之研究:勒 沙特列原理。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康軒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 2008 )。自然與生活科技 2 上。臺北:林英智、李清勝、黃能 堂、張永達、蔡尚芳。

張川木 ( 1999 )。孩童之「光與色彩」概念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未出 版。

76

張春興 ( 1989 )。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惠博 ( 1999 )。迷思概念的研究方法。「科學概念學習研究」研習會。台北市: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

張麗莉 ( 2001 )。促進高中學生成像概念的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有亮 ( 1997 )。國中平面鏡成像的另有架構與教學改進之策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金美 ( 1999 )。建構主義教學方法-影響學童光學概念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嘉義師院 學報,13,157-201。

郭重吉 ( 1990 )。學生科學知識認知結構的評值與描述。彰化師大學報,1,279-319 頁。

陳沛瑩 ( 2004 )。以 POE 教學策略探究國小六年級學生「熱」迷思概念及概念改變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陳忠志 ( 1988 )。大一學生物理學錯誤概念之研究(光學部分)。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研究計畫 NSC-77-0111-S017-005-D),未出版。

陳忠志 ( 1997 )。把握教改的契機-回歸以學生為中心的物理課程。1997 中華民國物理 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 31-39 )。台北: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

陳采真 ( 2002 )。一個教師的教學改變-國小三年級光概念單元之自我教學研究與省思。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陳勇昌 ( 2008 )。以 POE 策略探究國小職前科學教師色光概念及概念改變歷程。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啟明 ( 1991 )。發展紙筆測驗以探究高一學生對直流電路的迷思概念。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嘉蕙 ( 2007 )。國中學生之科學解釋與解釋融貫性的研究―以「大氣壓力與表面張力」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陸健體 ( 1994 )。關於世界的問答-科學說明。台北:淑馨出版社。

黃可欣 ( 2006 )。科學概念二階段評量診斷工具之發展-以國中光學概念評測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市。

黃惠鈺 ( 2009 )。科學解釋寫作策略融入探究教學對五年級學童科學解釋的影響。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黃湘武、黃寶鈿 ( 1991 )。我國學生科學概念與推理能力發展之相關研究-認知衝突對

77

學生面鏡成像及相關光學概念的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

學生面鏡成像及相關光學概念的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