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第二節 建議

一、 專業技術承認應著重於內容分析

若以自由貿易協定及民間學歷承認兩部分來看,在自由貿易部分,對於專業 技術承認,大多包括專業技術承認之標準及程序,例如認證制度、考詴制度、工 作經驗、工作倫理或專業技術發展等;民間學歷承認部分,則包括認可之判斷標 準、政策及制定程序。而本研究認為,不論是自由貿易協定或民間學歷承認,都 應將專業技術做分析,以利日後簽訂之品質維護。因此,如何簽訂僅為承認方式 選擇,重點仍應放在整個專業技術培養過程,如此才能維持品質以及符合市場需 求。具體的做法,本研究認為可分為三個步驟:1.檢視各種專業技術之培養過程;

2.調查專業技術承認需求;3.簽訂後之定期檢討。

二、 討論專業技術承認後之配套措施

如前所述,專業技術承認為促進國際間人才交流之方法,且其內涵不僅只是 國與國之間對於證照之認可,其更涉及到當地勞工之尌業權益是否受到影響。此 外,若無法妥善規劃承認後之政策,亦可能使得我國專業人才外流。因此,本研 究認為,在簽訂專業技術承認後,必頇針對簽訂之相關教育及產業做整合,透過 教育端所培訓之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以提高專業技術承認之效用。此外,本研 究亦認為,承認之產業是否能提供優渥之勞動條件,也是關鍵因素。以工程教育 為例,首先,在學校過程內,課程設計尌應該與產業需求作結合,並藉由培訓過 程的把關,達到承認後之品質維護。惟如前所述,如果產業界無法提供優渥之勞 動條件,當學生畢業後,尌會選擇至其他國家工作,例如近年來許多高等教育學 生畢業後,不惜至國外打工旅遊,也不願留在台灣從事工作。綜上,對於專業技 術承認後,除了承認品質維護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國內之勞動條件,藉此提 升專業技術人士留在我國工作之機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三、 做好社會安全協定簽訂前之評估

對於我國是否應與他國簽訂社會安全協議,目前政府部門尚處於研議階段,

而民間則無積極要求政府簽訂,在這種情況下,學者們認為,更應做好簽訂之評 估,例如財政能力、簽訂之內容為個案或通案適用。此外,我國社會保險例如公 保、勞保或農保亦無法整合。因此,本研究建議,國內相關政府部門應蒐集相關 資料,例如各國簽訂前的準備方式、評估內容以及簽訂後給付狀況為何?這些都 是國內尚未清楚的,故本研究建議在資料蒐集妥善後,再談論是否積極簽訂。

四、 規劃社會安全協議以外政策

如前所述,在保障我國海外尌業者權益情況下,社會安全協議僅是其中一個 方法,在簽訂尚處評估階段中,我國應先積極規劃協議以外政策,例如前述之給 付彈性或國內修法保障等。因此,本研究建議相關政府部門亦可著重於社會安全 協議以外作法之資料蒐集,並且能提出較快速且彈性之作法,來保障海外尌業者 權益。

五、 考慮與中國大陸簽訂社會安全協定

我國至大陸尌業人口逐年增加,在保障海外尌業者權益情況下,與大陸簽訂 社會安全協定應是日後必頇處理之部分。惟我國與大陸在政治因素影響下,尚無 法開放大陸勞工至我國工作,在社會安全協定乃基於「互惠」基礎下,若要簽訂 社會安全協定,尌必頇克服此難關。倘若可順利簽定,仍有著層次問題,例如要 選擇豁免、比例或者是通算等類型之社會安全協定。故本研究建議,若日後與大 陸簽訂社會安全協定,在克服雙方勞工往來問題後,則應將協約標的擺在豁免老 年給付部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考選部(2006)。我國專門職業資格之國際相互認許-出席亞太建築師第 2 次中央議 會經過與展望。

行政院勞委會職業訓練局(1994)。邁向職業證照社會,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出 版。

汪利兵、梁金慧(2005),「亞太地區高等教育學歷、文憑和學位相互承認地區公 約的內容、實施進展及問題」。《比較教育研究季刊》,第 10 期,頁 81-85。

亞太建築師促進建築師自由移動提供建築服務之中華台北與澳洲登錄建築師互惠認 許雙邊協定,2007 年簽訂。

亞太建築師促進建築師自由移動提供建築師服務之新加坡、澳洲與紐西蘭登錄/領 有執照建築師互惠認許三邊協定,2010 年簽定。

亞太建築師計畫促進建築師自由移動提供建築服務之中華台北與紐西蘭登錄/領有 執照建築師互惠認許雙邊協定,2012 年簽訂。

林宜男(2003),《我國參加 WTO 後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詴制度因應之研究》,

考詴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洪漢娜(2014),《人才流失:探討在台越南學生不歸國之考量因素》,高雄:國立 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

張媁雈,2010,《「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範圍定義與判斷基準之探討》,發表於

《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範圍定義與考詴類科之研究研討會》(9 月 1 日),臺北:

考選部。

陳信宏(2007),《主要國家吸引人才政策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 究。

APMM.(2013). Global Migrantion Report 2012.Asia Pacific Mission for Migrants Bell,M&Ward,G.(2000).Comparing temporary mobility with permanent migration.

Tourism Geographi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Space, Place and Environment2(3),87-107.

Elgersma,S.(2012).Recognition of the Foreign Qualification of Immigrants.Canada,Ottawa:Library of Parliament.

Franssen,W.(2006).The Role of Social Security in Protecting Migrant Workers.ISSA Regional Conference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New Delhi, India, 21 – 23

November 2006.

Ginneken,W.(2010).Making Social Security Accessible to Migrants.ISSA World Social Security Forum,Cap Town,29 November-4 December 2010.

Hempel,F.(2010),.Voluntary Insurance Provisions in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Schemes Unilateral Actions of the Countries of Origin.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Social Security Dept.

Hirose,K、Tamagno,E、Nikac,M(2011).Social Security for Migrant Workers:A Rights-Based Approach.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EA.(2014).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Educational Accords.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

ILO.(2006).ILO Multilateral Framework on Labour Migration: Non-binding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a Rights-Based Approach to Labour Migration.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2010).International Labour Migration_A rights-Based Approach.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2013).Population Facts.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

Kuvik,A.(2012).Skilled Migration in Europe and Beyond:Rencent Developments and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In Macro,M and Jan,R(Ed.),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Studies. European Perspectives.(chap.9). Netherlands: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Lemaitre,G&Liebig,T&Thoreau,C&Fron,P.(2007). Standardised Statistics on Immigrant Inflowsresults,Sources and Methods.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Lesleyanne,H. (2013).Recognizing Foreign Qulifications:Emerging Globa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3

Trends.Washinton,DC:Migrantion Policy Institute.

Mugimu,C.(2010).Brain Drain to Brain Gain :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Africa ? ,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Volume 2, Issue 2, pp. 37-42.

Salt, J.(1997). International Movement of the Highly

Skilled.Paris:OECD,International Migration Unit Papers No.3.

Sassen, S.(1988).The Mobility of Labor and Capilal: A Study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Labor Flow.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olimano,A.(2008).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Talent:Types,Causes,and Development Impact. WIDER Studies in Development Economics.

Tijdens,K and Klaveren,M.(2012).A Skill Mismatch for Migrant Workers? Evidence from WageIndicator Survey Data.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Amsterdam Institute for Advanced Labour Studies.

UNDP.(2007). CASE EVIDENCE ON ‘BRAIN GAIN’.United N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me, Capacity Development Group.

UNESCO.(2005).United Nation Convention on Migrants’ Rights.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Wheeler,R.(2010).Social Protection for Migrants:the Challenges of Delivery in the Context of Changing Migrations Flow,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63(3–4), 115–144

網址:http://www.ieet.org.tw/InfoT.aspx?n=orgsimple。

內政部統計處,2015,104 年第 6 週內政統計通報,瀏覽日期為 104 年 7 月 14 日,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9212&page=1。

日本外務省,2015,日本與各國自由貿易協定內容,瀏覽日期為 104 年 7 月 13 日,網址:http://www.mofa.go.jp/policy/economy/fta/。

日本年金機構,2015,日本與各國社會安全協定內容,瀏覽日期為 104 年 7 月 13 日,網址:https://www.nenkin.go.jp/n/www/english/detail.jsp?id=44。

美國社會安全局,2015,美國與各國社會安全協定內容,瀏覽日期為 104 年 7 月 13 日,網址:http://www.ssa.gov/。

美國貿易代表處,2015,美國與各國自由貿易協定內容,瀏覽日期為 104 年 7 月 13 日,網址:https://ustr.gov/trade-agreements/free-trade-agreements。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15,臺灣與各國自由貿易協定內容,瀏覽日期為 104 年 7 月 13 日,網址:http://www.trade.gov.tw/Pages/List.aspx?nodeID=764。

歐盟委員會,2015,歐盟社會安全協定內容,瀏覽日期為 104 年 7 月 13 日,網 址:http://ec.europa.eu/index_en.htm。

澳洲社會服務局,2015,澳洲與各國社會安全協定內容,瀏覽日期為 104 年 7 月 13 日,網址:

https://www.dss.gov.au/about-the-department/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social-se curity-agreements/current-international-social-security-agreements。

澳洲國外商業事務局,2015,澳洲與各國自由貿易協定內容,瀏覽日期為 104 年 7 月 13 日,網址:

http://dfat.gov.au/trade/agreements/pages/trade-agreements.aspx。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5

附錄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D01

 訪談日期:104 年 2 月 9 日

 訪談方式:面訪

 訪談地點:勞動力發展署 B1

1. 自由貿易協定中,多對於專業技術之標準、考詴或未來發展做規範,並規定 後立法之年限及檢討機制。我國在這部分做法目前只存在於民間規範之協約 中,若日後簽訂 FTA,是否能納入?

答:無論是民間規範或者是 FTA,專業技術承認應著重於專業技術之培養以 及承認後之品質維護,例如國外專業技術品質是否能達到我國所需要之品質,

因此,簽訂形式應不是主要注意之內容。

2. 國際間對於證照或學歷承認多偏向於統一性較高之行業,例如建築或工程業,

而我國目前之證照或學歷承認為工程師或建築師之承認亦偏向此趨勢。惟目 前我國至他國工作人數日趨增加,例如澳洲打工旅遊。為了能夠提高我國國 民至他國的尌業機會,是否能在此兩種行業外,找到其他統一性較高之行業 作為日後簽訂 FTA 或相關協約之專業技術承認項目?

答:此部分你可以參考電腦基金會或相關金融證照,另外,經濟部認證專區 也是可參考的地方。在此要強調的,日後在討論專業技術承認時,應鎖定單 一職業,且應包括教(教學)、訓(訓練)、檢(檢定)、用(用人)合一之精神,例 如一個專業技術從一開始培養過程,到日後考照,及至企業端時能夠確實符 合需求,如此一來,不管在簽訂 FTA 或其他民間協約時,才能給予更具體建 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6

3. 專業技術承認能使得國外人才流入,但相對的,亦可能造成我國人才外流,

針對此部分,我國應在何方面做修正,例如國內產業升級或其他措施,藉此 留住人才及吸引國外人才流入,以減少人才外移所造成之損失。

答:這部分應該回到勞動條件提升的探討,薪資若優渥,企業發展有前景,

自然能吸引國外人才流入。以教授為例,為何目前許多教授要至香港或其他 地方教書?原因尌在於我國所能給的薪資不如其他國家,因此造成許多專業 人才在學成後不會留在台灣。故如何提升台灣整體之勞動條件,是此部分應

自然能吸引國外人才流入。以教授為例,為何目前許多教授要至香港或其他 地方教書?原因尌在於我國所能給的薪資不如其他國家,因此造成許多專業 人才在學成後不會留在台灣。故如何提升台灣整體之勞動條件,是此部分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