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經過本研究進行之後,提出立即可行建議及中長期建議:

議一

立即可行建議—國內其他類型建築物進行類似耐久性評估的相關研究 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由於國內有許多構造物是屬於鋼結構或鋼骨加勁混凝土結構,本研究中所使用對鋼筋混凝土結 指標的分析方法,稍加改變後(針對不同結構型態其耐久性考 指標有所不同,如鋼 構物會考量到焊道或是錨栓之健全性,並且針對不同耐久性指標的相對權重,也需要重新調 整) ,如此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也可以移植應用在這些結構上。

議二

立即可行建議—在耐久性指標中加入建築物裝置監測系統訊號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辦機關: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國內之建築物若裝設有沉陷、傾斜等觀測儀,這些監測數據可長期觀察建築物之位移、傾斜等 變化,這些觀測資料可以納入耐久性指標的考量內,以提高耐久性評估之可靠度。這 是因為當這些物理量變化太大時,會造成結構物受到拉扯,進而產生破壞、開裂等不利於耐久性的 症狀,導致結構物的耐久性下降。

議三 建

構物耐久性 量的

狀況隨時間的

中長期建議—建立國內數據資料庫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臺灣混凝土學會

附錄一

專家座談會

第一次專家座談會議記錄表

計畫名稱 建築物耐久性評估指標與殘餘壽命預測方法之研究

開會事由 建築物耐久性評估指標座談會

時間 101 年 5 月 1 日(星期二)下午 4 時

地點 宏星技研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室

主席 葉為忠教授

邀請委員

趙文成教授(國立交通大學)、翁在龍教授(大同大學)、方 文志副局長(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廖肇昌組長(交通部 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王吉杉科長(交通部臺灣區國道 高速公路局技術組設計科)、錢少陵主任(前工務局材料試 驗室)、王世昌建築師房屋結構專家(王世昌建築師事務 所)、林世堂博士(宏星技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陳榮福技 師結構補強專家(前臺塑營建部)、吳焰煌專案經理(泰興工 程顧問公司)、陳桂清博士、柯正龍研究員(交通部運輸研 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

會議內容

開場由黃然教授引言介紹整個計畫的動機與目的。接著請 計畫主持人葉為忠教授說明今天會議的重點。首先說明層 級分析法是一種決策分析,由在場所有專家學者每位填一 份問卷,利用該法取得建築耐久性項目中彼此的權重值。

填寫問卷時須有一定的共識程度與明白瞭解每項實驗的

重要性,統整過後才能達到一致性指標。

第一次專家座談會議記錄表

會議情形

專家座談會簽到單

第二次專家座談會議記錄表

計畫名稱 建築物耐久性評估指標與殘餘壽命預測方法之研究

開會事由 建築物殘餘壽命預測座談會

時間 101 年 9 月 21 日(星期五)下午 4 時

地點 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 E2-221 會議室

主席 葉為忠教授

邀請委員

張大鵬教授、陳君弢教授(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學系)、

翁在龍教授(大同大學)、紀茂傑教授(吳鳳科技大學消防 系)、郭世榮教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王吉杉科 長(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技術組設計科)、林世堂 博士(宏星技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張清雲技師、陳明德 經理(厚昇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吳焰煌經理(泰興工程顧問 公司)、李秉展主任(中國科技大學品質檢驗中心)、陳桂清 博士、柯正龍研究員(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 心)。

會議內容

開場由黃然教授引言介紹整個計畫的動機與目的,接著請

計畫主持人葉為忠教授說明今天會議的重點。首先本計畫

已針對既有建築物之檢測數據,初步進行耐久性分析計

算,探討其建築物之良窳程度,再藉由其建築物分析數據

進行殘餘壽命之評估預測。故本次專家座談會將對 RC 建

築物之殘餘壽命預測方法,蒐集各位專家學者之意見,以

利計畫之完整性。

第二次專家座談會議記錄表

專家座談會簽到單

附錄二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筋或剝落)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附錄三

4 請參考 ACI 365.1R-00 “Service-Life

Prediction”及相關文獻。 遵示辦理。

5 現場檢測項目,以後再補充。 將在期中報告中羅列項目。

請再補充實驗規劃中,實驗變數規劃。 將在期中報告中羅列項目。

(3) 本案成果是否會提出訂定權

附錄四

10

19 差別?宜加 來做耐久性的評估,唯兩類 結構類型差異較大,因子權重亦為不 本案採用之研究方法與以往曾執行之

RC 橋梁耐久性評估法有何 以說明並將後者引入至本案內。

兩者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物,且均以 材料因子

同,故仍須個別探討與評估。

20

研究對象建築物,何以將土石流潛勢因

是否亦宜相對於地質種類,並定其評定

因子進行 評估其必要性並給予修正。

子列為耐久性之評估考慮?地震潛勢因 子主要考慮地質的地震發生頻率,震度 值。

將針對地震與土石流之放大

21 大係

數,何以考慮重車流量?宜加以說明。

量為誤植,本案所針對對象為 RC 建築物,感謝委員指正,將在期 末報告中更正。

第 125 頁耐久性評定(D1)之放 重車流

附錄五

1.597~2.292kg/m3超過 CNS 0.3 kg/m3 甚多,故建設當慎評估上述數據之可靠

甚大。本研究實測時是否有量測現場混

kgf/m3或kg/m3的使用需一致。

參考書目

[1].姬永生,ed. 鋼筋混凝土的全壽命過程與預計.2011,中國鐵道出版社:北京。

[2].林偉凱,建築鋼結構材料與五金將走向綠色環保,鋼結構協會會刊第 30 期,2008。

[3]. Mehta, P.K., Durability-Critical Issues for the Future. Concrete International, 1997.

19: p. 27-33.

[4]. Sepulcre-Aguilar A. and F. Hernández-Olivares(2009), Assessment of phase formation in lime-based mortars with added metakaolin, Portland cement and sepiolite, for grouting of historic masonry,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in press.

[5].ACI Committee 201.2R(1922)Guide to Durable Concrete , ACI Manual of Concrete Practice, Proc., Vol. 74, pp.573-609.

[6]. Seabrook , P. , (1989). Discussion of Papers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Cause of Deterioration of Concrete in Seawater. Proc. Ben Gerwick Sympoisum 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with Durability of Concrete in Marine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Editor: P.k. Mehta, pp.73-74.

[7]. Fookes, P.G(1997).Aggregates: a Review of Prediction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Concrete Durability. Proceedings of Stats 21st Anniversary Conference, E&FN SPON,

London.

[8]. Mehta, P.k. and Gerwick, B.C.(1982). Journal of Concrete International, 4, pp.45-51.

[9]. Mehta, P.k. and Monteiro, J.M(1993). Concrete Structures, Properties and Materials,

2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c., New Jersey.

[10].牛荻濤,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與壽命預測,科學出版社,北京,2003。

[11].Mehta P K.Concrete durability-fifty year’s progress.Proc.of the 2nd Inter.Conf.on Concrete Durability,ACI SP 126-1,1991:1~31.

[12].劉秉京,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7。

[13].吳澤雄,國內公路橋梁防蝕現況,橋梁腐蝕防治研討會論文集,第 1~13 頁,民國 88 年 6 月。

[14].金偉良,袁迎曙,衛軍,王海龍,氯鹽環境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理論與設計方法,科學

[15].Andrade C,Alonso C,Molina F J.Cover craking as a function of bar corrosion part1:

[16]. Molina F J,Alonso C, Andrade C. Cover craking as a function of rebar corrosion part2:

Numerical model[J].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1993,26(9):532~548.

[17].Castel A,Francois R,Arliguie G,Mechanical behaviour of corrod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I :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rroded beams[J].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 2000 ,

[18]. Castel A,Francois R,Arliguie G,Mechanical behaviour of corrod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II:Bond and notch effects[J].Materials and Structures,2000,33(233):545~551.

[19].張偉平,商登峰,顧祥林.鋼筋應力-應變關係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出版,

2006,34(005):586~592.

[20].Fang C Q,Lundgren K,Chen L G,et al.Corrosion influence on bond in reinforced concrete[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4,34(11):2159~2167.

[21].李騰芳,混凝土構造物裂縫發生原因與補強探討,構造物破壞原因探討與處置研討會論 文集,第47~72 頁,民國 88 年 11 月。

[22].李有豐,林安彥,橋梁檢測評估與補強,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 89 年 8 月。

[23].牛荻濤,王慶霖,一般大氣環境混凝土強度經時變化模型,工業建築,1995,25(6):

36~38。

出版社,北京,2011。

Experimental test[J].Materials and Structures,1993,26(162):453~464.

33(233):539~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