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雖 然 本 文 所 設 計 的 DBR 教 育 訓 練 之 虛 擬 工 廠 的 輔 助 教 學 系 統 , 經 實 證 研 究 , 確 實 對 實 務 界 之 DBR 教 育 訓 練 的 輔 助 教 學 績 效 , 具 有 實 質 上 的 幫 助 。 但 本 文 亦 提 出 下 列 數 點 建 議 , 作 為 後 續 研 究 方 向 的 參 考 :

一 、 取 消 生 產 資 源 的 限 制 : 本 模 式 所 設 計 的 虛 擬 工 廠 , 對 於 生 產 資 源 具 有 如 下 的 限 制 : 產 品 的 直 線 最 大製 程 數 為 九 道 製 程 、 現 場 的 工 作 站 種 類 不 得 超 過 六 種 , 每 一 工 作站 的 機 台 數 無 法 超 過 三 台 , 若 能 進 一 步 研 究 將 這 些 限 制 放 寬 , 則必 可 有 效 提 升 虛 擬 工 廠 的 適 用 範 圍 。

二 、 顯 示 介 面 3D 立 體 化 : 本 研 究 雖 然 使 用 不 同 動 畫 特 效 來 表 達 機 台 的 各 種 生 產 狀 態 , 但 並 未 將 其 立 體化 。 若 能 進 一 步 將 現 場 環 境 的 表 達 介 面 , 利 用 3D 立 體 特 效 加 以 展 現 , 則 必 可 增 加 臨 場 感 與 抽 象 表 徵 具 體 化 的 虛 擬 環 境 特 性 效 果 。

三、開 發 e-learning based 的 訓 練 平 台:本 文 所 提 出 的 虛 擬 工 廠 輔 助 教 育 訓 練 模 式 , 可 進 一 步 整 合 至 企 業 的 e-learning 訓練平台。為了 提 升 實 施 DBR 教 育 訓 練 的 效 率 與 降 低 訓 練 所 花 費 的 成 本,企 業 在 進 行 教 育 訓 練 時 , 若 能 搭 配 網 際 網 路 (Internet) 或 企 業 內 部 網 路 (Intranet)的 作 業 平 台 , 藉 由 資 源 共 享 與 超 越 時 空 限 制 的 益 處 , 必 可 收 事 半 功 倍 之 效 果 。

四、訓 練 行 動 化:微 軟 公 司 目 前 正 大 力 推 展 整 合 各 類 終 端 設 備 的 .NET 系 統 作 業 平 台 , 以 及 Web Services、ASP 等 e 化 (electronic)和 m 化 (mobility)的 相 關 資 訊 技 術 (IT)。 未 來 可 將 整 套 輔 助 訓 練 系 統 移 至 伺 服 端 執 行 , 學 員 隨 時 可 利 用 桌上 型 電 腦 、 筆 記 型 電 腦 , 或 是 其 他 手 持 式 設 備 , 如 PDA、 手 機 等 連 上 Internet,不須經過任何 安 裝 程 式 的 步 驟 , 即 可 在 線 上 any time、any where、any device 使 用 虛 擬 工 廠 輔 助 訓 練 系 統 來 練 習 DBR 排 程 技 術。若 能 達 成 這 種

簡 易 方 便 的 使 用 方 式 , 對 於 DBR 管 理 理 念 的 傳 授 , 以 及 學 員 在 DBR 學 習 績 效 的 提 升 , 必 有 莫 大 的 助 益 。

此 外 , 雖 然 本 文 已 提 出 將 虛 擬 工 廠 定 義 子 系 統 與 DBR 雛型資訊 子 系 統 , 做 進 一 步 之 整 合 與 連 結 , 由 前 者 自 動 輸 出 後 者 所 需 要 的 輸 入 資 料 , 因 而 大 量 簡 化 了 開 發 工 廠 內 雛 型 資 訊 系 統 所 需 的 精 力 與 時 間 。 然 而 為 了 進 一 步 符 合 工 廠 實 務 作 業 之 需 求,本 文 所 提 出 的 客 製 化 DBR 雛 型 資 訊 系 統 開 發 模 式 , 仍 有 許 多 值 得 進 一 步 研 究 與 探 討 的 問 題 : 一 、 產 品 具 有 受 限 產 能 再 回 製 特 性 的 工 廠 , 由 於 限 制 驅 導 節 奏 設 計 較

為 困 難 且 計 算 較 為 繁 複 , 是 限 制 驅導 式 現 場 排 程 方 法 較 難 應 用 之 環 境 , 因 此 是 本 研 究 進 一 步 探 討 的 重 點 。

二 、 次 受 限 產 能 (次 瓶 頸 )的 管 理 : 當 工 廠 裡 有 兩 種 機 台 的 負 荷 都 很 重 時 , 其 中 負 荷 最 重 者 為 受 限 產 能 ,而 次 重 者 即 為 次 受 限 產 能 。 雖 然 限 制 驅 導 式 現 場 排 程 方 法 亦 提 出配 合 限 制 驅 導 節 奏 而 設 計 次 限 制 驅 導 節 奏 的 方 法 , 但 由 於 計 算 的困 難 與 複 雜 度 , 不 是 人 工 所 能 完 成 , 因 此 如 何 將 次 限 制 驅 導 節 奏的 設 計 納 入 本 系 統 , 亦 是 進 一 步 研 究 的 重 點 之 一 。

三 、 緩 衝 管 理 的 功 能 除 了 監 控 訂 單 的 進 度 外 , 尚 可 提 供 許 多 診 斷 工 廠 體 質 的 功 能 , 例 如 緩 衝 大 小 的 合 理性 或 工 廠 問 題 之 所 在 等 【 27、

42】,因 此 如 何 在 本 文 所 提 系 統 的 架 構 下,增 加 這 些 診 斷 功 能,作 為 開 發 決 策 支 援 系 統(DSS)的 基 礎,亦 是 本 研 究 進 一 步 所 要 探 討 的 重 點 。

參考文獻

1. 李 宜 珍 (1994),「 訓 練 評 鑑 的 設 計 與 應 用 」,教 學 科 技 與 媒 體,第 十 五 期 , 第 3-7 頁。

2. 吳 鴻 輝 與 李 榮 貴 (1999),「 限 制 驅 導 式 現 場 排 程 與 管 理 技 術 」,全 華 科 技 圖 書 公 司 。

3. 吳 鴻 輝 、 林 則 孟 與 吳 凱 文 (1999),「 限 制 驅 導 式 管 理 系 統 於 半 導 體 封 裝 廠 之 應 用 」, 工 業 工 程 學 刊 , 第 一 九 六 期 , 第 一 卷 , 第 13-37 頁 。

4. 許 瑛 玿 (1999),「 網 路 科 技 支 援 之 電 腦 教 學 軟 體 對 學 生 學 習 科 學 概 念 的 影 響 」, 師 大 學 報 , 第 四 十 四 期 , 第 1-16 頁。

5. 單 文 經 (1999),「 虛 擬 環 境 中 學 習:理 論 架 構 與 設 計 考 慮 」,教 學 科 技 與 媒 體 , 第 四 十 七 期 , 第 24-32 頁。

6. 曾 明 發 、 吳 鴻 輝 (2002) ,「 DBR-based 交 談 式 現 場 排 程 系 統 之 設 計 」, 2002 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實踐大學,台北。

7. 曾 明 發、吳 鴻 輝 (2000),「 DBR-based 網 路 接 單 模 式 之 設 計 」,第六 屆 資 訊 管 理 研 究 暨 實 務 研 討 會 , 交 通 大 學 , 新 竹 。

8. 曾 明 發、吳 鴻 輝 (2001),「 工 廠 管 理 教 育 訓 練 之 虛 擬 工 廠 設 計 」,第 十 二 屆 國 際 資 訊 管 理 學 術 研 討 會 , 台 灣 大 學 , 台 北 。

9. 曾 明 發 、 吳 鴻 輝 (2002),「 輔 助 工 廠 管 理 教 育 之 虛 擬 工 廠 構 建 模 式 之 研 究 」, 產 業 管 理 學 報 , 第 三 卷 , 第 二 期 , 第 265-286 頁。

10. 曾 明 發 、 吳 鴻 輝 (2001) ,「 應 用 虛 擬 工 廠 輔 助 工 廠 管 理 之 教 育 訓 練 」,第 十 屆 中 華 民 國 管 理 教 育 研 討 會 ,第 291-302 頁,雲林科技 大 學 , 雲 林 。

11. 曾 明 發 、 吳 鴻 輝 (2003),「 簡 易 型 限 制 驅 導 式 現 場 排 程 與 管 理 系 統 之 研 究 」, 管 理 研 究 學 報 , 第 三 卷 , 第 一 期 , 第 1-38 頁。

12. 蔡 佩 芬 、 張 基 成 (1998),「 科 技 化 的 企 業 訓 練 環 境 --電 子 績 效 支 援 系 統 在 企 業 組 織 的 應 用 與 實 施 」,就 業 與 訓 練,第 十 六 卷,第 四 期,

第 76-86 頁。

13. 蔡 錫 濤 、 楊 美 雪 (1998) ,「 教 學 設 計 在 企 業 人 力 資 源 發 展 上 的 應 用 」, 教 學 科 技 與 媒 體 , 第 三 十 九 期 , 第 33-40 頁。

14. APICS (1999), “Constraints Management Symposium Proceeding:

Making Common Sense A Common Practice,” March 22-23, Phoenix, AZ.

15. Avraham Y. Goldratt Institute (1990), DISASTERTM: Jump Start, Avraham Y. Goldratt Institute.

16. Blackstone, J. H., L. R. Gardiner, and S. C. Gardiner (1997), “A Framework for the Systemic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Vol. 35, No. 3, pp. 597-609.

17. Brian, H. S. (1997), A book of object-oriented knowledge: an introduction to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NJ: Upper Saddle River.

18. Chuck, G. (1999), “The Job Shop Game,” APICS Constraints Management Symposium Proceedings, pp. 57-61.

19. Dede, C. (1995), “The Evolution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Immersion in Distributed, Virtual Worl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ol. 35, No. 5, pp. 46-52.

20. Duffy, T. M. and D. H. Jonassen (1992), Constructivism: New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1. Forgarty, D. W. and T. R. Hoffmann (1991),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South-Western.

22. Fry, T. D. and J. F. Cox (1989),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Local Versus Global Measures,”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 pp. 52-57.

23. Goldratt, E. M. (1988), “Computerized Shop Floor Schedu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Vol. 26, No. 3, pp.

443-455.

24. Goldratt, E. M. (1996), Production The TOC Way Self-Learning Kit, Avraham Y. Goldratt Institute.

25. Goldratt, E. M. (1996), Production The TOC Way Work Book, Avraham Y. Goldratt Institute.

26. Goldratt, E. M. (1986), The Goal, NY: North River Press.

27. Goldratt, E. M. and R. E. Fox (1990), The Race, NY: North River Press.

28. Goldratt, E. M. (1990), The Haystack Syndrome, NY: North River Press.

29. Heimo, H. and J. Kanet (1991), “The Leitstand – A New Tool for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 No. 4, pp. 31-45.

30. Hurley, S. F. and S. Kadipasaolu (1998), “Wandering Bottlenecks:

Speculating on The True Causes,”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9, No. 4, pp. 1-4.

31. Jackson, F. and J. Browne (1989), “An Interactive Schedule for Production Activity,”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Vol. 2, No.

1, pp. 2-14.

32. John, K. and T. Sridharan (1990), “The Electronic Leitstand: A New Tool for Shop Scheduling,” Manufacturing Review, Vol. 3, No. 3, pp.

12-21.

33. Jones, G. and M. Roberts (1990), 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PT), UK: IFS Publications.

34. Jong, T. (1991),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with computer simulations,” Education and Computing, Vol. 6, pp. 217-229.

35. Latamore, G. B. (1999), “How Three Manufacturers Successfully Met Customers’ Needs and Achiev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Applying Theory of Constraints,” APICS-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 March, pp. 30-36.

36. Lockamy, A. and M. S. Spencer (1998),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 Theory Of Constraints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Vol. 36, No. 8, pp. 2045-2060.

37. Moon, S. A. (1996), “TOC at Parr Instrument: A View from the Inside,” 1996 APICS Constraints Management Symposium and Technical Exhibit, April 17-19, Detroit, MI, USA, pp. 50-65.

38. Schragenheim, E. and E. W. Dettmer (2001), Manufacturing at Warp Speed: Optimizing Supply Chain Financial Performance, St. Lucie Press/APICS Series on Constraints management, Virginia.

39. Schragenheim, E. and B. Ronen (1991), “Buffer Management: A diagnostic tool for production control,”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 Vol. 6, No. 4, pp. 74-79.

40. Schragenheim, E. and B. Ronen (1990), “Drum-Buffer-Rope Shop Floor Control,”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6, No. 12, pp. 18-23.

41. Shoemaker, L. J. (1995), “It‘s a Jungle Out There-So Listen to the DRUM Beat! ,” 1995 APICS Constraints Management Symposium and Technical Exhibit, April 26-28, Phoenix, AZ, USA, pp.119-139.

42. Srikanth, M. L. and M. M. Umble (1997), Synchronous Management:

Profit-Based Manufactu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Volume one, CT:

The Spectrum Publishing Company.

43. Stein, R. E. (1996), Re-Engineering the Manufacturing System:

Applying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NY: Marcel Dekker.

44. Thorley, N. R. and R. T. Stofflet (1996),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nceptual change model in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 Vol. 80, No. 3, pp. 317-339.

45. Tseng, M. F., H. H. Wu (2002), “The model for DBR-based Processing Purchase Orders via Internet,” 2002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June 18-22, Hawaii University, U.S.A.

46. Umble, M. and M. L. Srikanth (1995), Principles For World-Class Excellence – Synchronous Manufacturing, The Spectrum Publishing Company.

47. Voet, M. and P. Dewilde (1994), “Choosing a Scheduling Package,”

APICS-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 November, pp.28-31.

48. West, A. A., S. Rahimifard, R. Harrison, and D. J. Williams (2000),

“The Development of a Visual Interactive Simulation of Packaging Flow Lin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Vol. 38, pp. 4717-4741.

49. Winn, W. D. (1997), “Learning In Shared Virtual Environments,”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Kuching, Malaysia, Charlottesville.

50. Winn, W. D. (1996), “Learning Virtually,”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Technical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Northcon ’96, Piscataway, NJ:

IEEE, pp. 237-24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