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Bachelard, Gaston. The Poetics of Space. Trans. Maria Jolas. Boston: Beacon, 1969.

Baudelaire, Charles. “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 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 and Other Essays. Trans. Jonathan Mayne. London: Phaidon, 1964.

1-40.

Berman, Marshall.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London: Verso, 1983.

Freud, Sigmund. “The ‘Uncanny’.”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17. Trans. James Strachey.

London: Hogarth, 1955. 219-52.

Gregory, Derek.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s. Cambridge: Blackwell, 1994.

Harvey, Davi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 Oxford: Blackwell, 1990.

──. Justice, Nature and the Geography of Difference. Oxford: Blackwell, 1996.

──. Paris, Capital of Modernity.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Hassan, Ihab. “The Culture of Postmodernism.” 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 2.3 (Fall 1985): 119-32.

Hobsbawn, Eric. The Age of Revolution, 1789-1848. New York: Vintage, 1996.

Lefebvre, Henri.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rans. Donald Nicholson-Smith.

Oxford: Blackwell, 1991.

──. The Urban Revolution. Trans. Robert Bononno. Minneapolis: U of Minnesota P, 2003.

Marx, Karl, and Friedrich Engels.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rans. Terrell Carver.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New Interpretations.

Ed. Mark Cowling. New York: NYU P, 1998. 14-37.

Merrifield, Andy. Metromarxism: A Marxist Tale of the City.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Mitchell, Timothy. Colonizing Egypt. Cambridge: Cambridge UP, 1991.

Simmel, Georg. The Philosophy of Money. Trans. Tom Bottomore and David Frisby. London: Routledge, 1990.

Soja, Edward W. Postmodern Geographies: The Reassertion of Space in Critical Social Theory. London: Verso, 1989.

Zhang, Wei-Bin. Taiwan’s Modernization: Americanization and Modernizing Confucian Manifestations. New Jersey: World Scientific, 2003.

又吉盛清。《台灣今昔之旅:台北篇》。魏廷朝譯。台北市:前衛,1997。

王力行。《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台北市:天下,1994。

王志弘。〈都市流動危機的論述與現實──台北「交通黑暗期」的分析〉。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2-3(1990 年夏/秋):105-82。

王振寰。《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市:巨 流,1996。

──。〈東亞「世界城市」的不同路徑:漢城與台北〉。《台灣社會研 究季刊》47(2002 年 9 月):85-139。

王德威。〈老靈魂的前世今生──朱天心的小說〉。《古都》。台北市:

麥田,1997。9-32。

朱天心。《古都》。台北市:麥田,1997。

──。〈「大和解?」回應之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3(2001 年 9 月):117-25。

朱天文。《荒人手記》。台北市:時報,1995。

李欽賢。《台灣城市記憶:地圖上消失的街道風景》。台北市:玉山社,

2004。

林佳龍。〈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 解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1(1989 年春):117-43。

彭小妍。〈朱天心的台北:地理空間與歷史意識〉。《空間、地域與文 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上冊。李豐楙、劉苑如主編。

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2002。413-43。

陳玉璽。《台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型發展及其政治後果──台灣個案 研究》。段承璞譯。台北市:人間,1995。

張景森。〈戰後台灣都市研究的主流範型:一個初步的回顧〉。《台灣 社會研究季刊》1.2-3(1988 年夏/秋):9-31。

楊子葆。〈台灣都市交通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台北都會區大眾捷 運系統計劃之個案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2-3(1990 年夏

/秋):33-103。

楊照。〈兩尾逡巡洄游的魚〉。《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 散論》。台北市:聯合文學,1996。160-70。

桑梓蘭。〈《古都》的都市空間論述〉。《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 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上冊。李豐楙、劉苑如主編。台北市:中 研院文哲所,2002。445-80。

若林正丈。《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洪金珠、許佩賢譯。台北市:月旦,

1994。

夏鑄九。〈全球經濟中的台灣城市與社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

(1995 年 8 月):57-102。

黃宇元(監修)。《台北市發展史(一)》。台北市:台北市文獻委員 會,1983。

──。《台北市發展史(三)》。台北市: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83。

黃俊銘。《總督府物語:台灣總督府暨官邸的故事》。台北縣:向日葵 文化,2004。

莊永明。《台北老街》。台北市:時報,1991。

莊展鵬、王明雪(主編)。《台北古城深度旅遊》。台北市:遠流,2000。

郭紀舟。《七○年代台灣左翼運動》。台北市:海峽學術,1999。

隅谷三喜男、劉進慶、涂照彥。《台灣之經濟:典型 NIES 之成就與問題》。

台北市:人間,1995。

戴國煇。《台灣總體相:住民、歷史、心性》。魏廷朝譯。台北市:遠 流,199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