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產訓合作的環境因素

本研究基於公立職業訓練機構推動產訓合作是一種社會現象,並無確切的理論 根基,因此本研究擬從社會現象中抽絲剝繭,以歸納出此一社會現象的元素、範疇、

及核心主題。現茲就進行本研究有關的影響因素論述如后。

壹、 系統理論

系統的概念創始者是萊布尼茲(B. G. W. Liebnitz),而系統理論之發展則始自白 塔蘭斐(Ludwing von Bertalanffy),本研究擬運用系統理論中有關尋求事物現象的 共通性之理論基礎論述如后。

一、 就系統概念分析 (一) 系統(system)

1953 年布格斯勞(W. Boguslaw)宣告:我們的時代正由新理想家帶進一個 以系統為核心的新世界。因此系統的概念是有悠久歷史,白塔蘭斐(Ludwing von Bertalanffy)指出,這種概念的設定可回溯到萊布尼茲(B. G. W. Liebnitz)創 始。 (王師復,民 72)

綜合Miller(1955)、Hall. Etc(1956)、Bertalanffy(1968)、Meadows(1972)等 對於系統的定義與特徵的陳述,研究者針對系統的概念下一個定義如下:「系 統是在一個有範圍的時空區域內,各部分因職能互賴互涉互相結合,為了共 同目的而集體努力的總體。」而系統的特徵說明如下述:

1. 系統是具有互涉及屬性相同的物事之組合。

2. 系統是互涉單位之組合。

3. 系統概念是具有互相關聯成分的組合。

(二) 系統的分析流程

綜合Senge(1990)、李世珍(民 90) 、王思峰(民 91)等對於系統分析複雜問 題的觀點可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事件(event)、行為變化型態(pattern)以及結 構(structure)三個層次。而系統分析問題的方式,即是觀察「事件」找出我們 所關心的問題,然後透過探究其「行為變化型態」,發覺隱藏於問題背後的因 果「結構」,由最底層的結構切入,找出行為背後運作的結構來真正解決問題,

71

從結構改善起,以真正的改善績效。

(三) 系統的功能

綜合 Bertalanffy(1928)、Platt(1964)、王師復(民 72)對全般系統理論的觀 點,歸納其功能乃在於:

1. 研究各種知識共通的觀念、法則、與模式,並可將之從一個領域轉到其他領 域。

2. 鼓勵那些現在尚缺乏適當基理與模式的知識,向此共通理論方面發展。

3. 節省各領域為尋找基理所做的重複努力。

4. 加強各種領域專家間之溝通,以達成科學的統一

本研究基於公立職業訓練機構推動產訓合作是一種社會現象,因此採用系 統概念、系統分析的流程,找出推動產訓合作此一社會現象的共通性。

貳、 社會學對產訓合作的啟示

社會學所探討的領域非常廣泛,舉凡社會之本質,起源、制度、關係、變遷 等,皆可包括。而可作為推動產訓合作之指針的理論基礎計有,一、解釋論,二、

社會化理論,三、社會流動理論,四、社會變遷理論。本研究透過解釋論學派的 現象學闡述作為公立職業訓練機構推動產訓合作的研究基礎。

解釋論學派其主要理論有 1.現象學(phenomenology);2.象徵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3.俗民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4.知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knowledge);5.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其中現象學為胡塞爾(E. Husserl)所創。現 象學最重要的論點是「回歸事項本身」,就是要了解世界和我們自己,便需排除臆 測或「視為當然」的自然態度,直接去面對他最本質的層面,撿視心中所思所想。

由於現象學的方法論在講求「直觀本質」,所以對事物要「存而不論」,把經驗的 特殊性「放入括弧」或以「還原」的方式找尋事物的本質與真相。胡塞爾的「互 為主體性」概念,經蕭滋(A. Schutz)引申與闡揚,而成為現象社會學與解釋學派 重要的分析工具。(陳奎熹,民 88)

近年來各職業訓練機構積極推動產訓合作,有成功的案例,亦有失敗的案例,

而且有各式各樣的型態,在多元化、多樣化的推動過程中,業已形成一種現象,

本研究即是針對此一社會現象進行研究探討。同時公立職業訓練機構推動產訓合 作是一種社會現象,期間受訓學員透過產訓合作的訓練可達成社會化的功能,並 藉由社會化的歷練以因應社會的變遷而達到社會流動的目標。

參、 經濟學對產訓合作的啟示

弗蘭克爾(Frankel,1984)說:「從人類的起源到農業革命(農耕定居)大約花了 475,000 年,從農業革命到產業革命花了 2500 年,但從產業革命到現代的太空時 代只不過花了 150 年。今後將會加速地發生變化,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管理 大師杜拉克(Drucker,2002)在「下一個社會」書中說到:1785 年瓦特(James Watt) 改良的蒸氣機首次用在工業生產;富爾頓(Robert Fulton)在 1807 年製造第一艘實 用的輪船;到了1829 年鐵路出現了,人類掌握了距離;而在 1940 年代中期出現 的第一部電腦,開啟了資訊革命,距離已經消失,只有一個經濟體,只有一個市 場,因此在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年只存在教育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衝突。」德國社會 學家謝爾斯基(H. Schelsky)認為,伴隨著技術更新,需要有新的訓練模式替代以往 的職業訓練模式。(翁上錦,民 85)

一、 訓練績效成本的概念

企業經營投資有其規模的考量,同理教育訓練的投資亦有其規模的考量,

如何在適度規模之下使規模的收益達到遞增的效果,因此在經濟學理論基礎之 下將探討推動產訓合作如何使職業訓練的資源達到適度規模,訓練效用達到最 大化,並使企業獲得所需的人力,學員充分就業目標的理論基礎。

(一) 就規模報酬分析:

經濟學上對於任何一種產業的投資與經營,均視為一種生產過程,而在研 究生產過程中,通常以投入(input)和產出(output)兩個主要變數來表示。舉凡 資本、原料、勞務、技術以及土地等,均可視為投入因素。而所出產的產品 即為產出。產出即是生產過程控制的結果。生產過程控制得當,則產出有經 濟效益,否則會失去經濟上的收益。(厲以甯,2000)

目前的教育訓練專家學者,多少都有把教育訓練當做投資的觀念。而產訓 合作的推動,牽涉到產業界及教育訓練界,兩者的合作基於規模報酬遞增與

73

不變的原理,將職業訓練機構的訓練規模與企業的生產規模協調配合,以擴 大訓練機構的施教範圍,並增加企業界所需求的生產人力。

(二) 就效用最大化分析:

政府行為效率始終是社會民眾關注的焦點,其影響涉及經濟社會的各個領 域;提高政府行為效率亦是政府追求的目標,政府為此往往通過建立規則、

明確責任、激勵創新、強化監督等舉措來提高其形象。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 要求決定著政府職能,政府履行職能的行為準則、行為方式以及官員整體素 質直接影響其行為效率。(歐文漢,2004)

經濟問題之發生源於資源稀少,因此經濟學者的理論都在研究如何使用有 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訓練經費是推行訓練的資源,任何國家的訓練 經費,大部份都有政府負擔的部份。這些公共訓練支出,主要來自稅收,故 政府在分配總經費時,自不可能把訓練經費作無限制的增加。

產訓合作的推動,從總體方面來說,必須將國家的有限資源,加以妥善運 用,而訓練出最合於社會各界所需的人才,如此訓練經費才不會浪費。從個 體方面來說,一個訓練機構的人力、物力,如果利用其空間時間與產業界合 作,為其訓練員工,不論是開辦長期專修班、或是舉辦短期講習班,都能使 職業訓練本身的資源發揮其最大化的效果。

(三) 就充分就業分析:

充分就業這一概念始於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 M. Keynes,1936)的代表作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按照凱因斯的理論,充分就業是“在某一工 資水準下,所有願意接受這種工資的人都能得到工作”,這時不存在非自願失 業。(Greenwald, B. and Joe. Stiglitz, 1993)

迄今為止,理論界對充分就業概念的解釋,大致分為兩種:

1、 充分就業指勞動力和生產設備都達到充分利用狀態。

2、 充分就業並不是失業率等於零,而是總失業率等於“自然失業率”。

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充分就業是指願意並有能力工作的勞動年齡段男子和 婦女能夠得到有報酬的、自由選擇的、生產性就業的就業水準。可見,充分 就業包括就業數量和就業質量兩個方面的涵意。

充分就業是表示社會中所有各種經驗資源(包括一切人力與物力)的充分利 用,但一般還是著重其中的人力資源。各國的人力總或多或少存在著失業狀態,

這是因目前為技術變革迅速的時代,加上經濟景氣循環所致。當新技術取代了 原有的技術時,原有的勞動力無法適應,便造成結構性的失業。當勞動力想要 轉換工作或碰到經濟不景氣,或遇上生產的淡季時,勞動力便有暫時的失業現 象,此種情形稱為摩擦性失業。摩擦性失業很難以避免,但結構性的失業是經 濟進步的結果,使許多人因原有技能遭受淘汰而產生的。這種現象如能早先籌 畫對策,是可以減少到最低程度的。而運用產訓合作的措施,使此類人力一方 面工作一方面接受轉業訓練,視為減少結構性失業,提高就業率的最佳方式。

(四) 就經濟發展分析:

所謂經濟發展,是指經濟結構與生產方式的改變而言,在經濟發展與成長 過程中,勞動力所扮演的角色已日趨重要。勞動力的素質、教育訓練程度、科 學水準與知識的累積,都是構成經濟成長的一股動力。因此現代的經濟學者,

大都認為要促進一個經濟體的成長與發展,對於人力資源的開發應加以重視。

開發人力資源即在提高此經濟體的人力素質,使能運用新的生產知識與技術,

並且還能有所發明創造。因此從總體來說,要做長、中、短期的教育訓練計劃,

已與經濟計劃相配合。從個體來說,便要積極推動各種的產訓合作措施,使訓 練與經濟企業密切合作,產訓合作從經濟發展的理論上,遂獲得了立論的基礎。

推動產訓合作如何使公立職業訓練機構運用現有規模創造出經濟需求下的 適度規模,並創造「以有限的訓練資源創造更多符合企業所需人力」的效益,

使其有限的訓練資源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用,進而達到充分就業的目的,促進整

使其有限的訓練資源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用,進而達到充分就業的目的,促進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