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信息結構區辨把字句

在文檔中 第三章 把字句屬性界定 (頁 30-35)

信息結構(information structure)

29

是說明人類在語言交際時,說話者與 聽話者之間如何從最小的信息共知(shared knowledge),進而達到最大的信 息共知。換言之,雙方是如何透過信息傳遞的程序,建立對於有關信息的 認識(鄧守信1985b)。

信息結構是語言交際時最為上層的機制,是語言結構排序的動因。與 英語相較,漢語比英語更受到語用功能的影響,這是Chao(1968)、

Tsao(1977)、Li & Thompson(1981)、Teng(1985b)、Lapodla(1990)、Wu(1995) 的共識。由此可見,信息結構更是漢語語序排列的動因。

我們以信息結構的理論來分析把字句有其優越性。傳統線性的語法結 構分析方法,使把字句成為孤立奇特的句式。尤其是當主謂賓句與把字句 在主語、動詞、賓語都是等值的條件下,除了以把字句是介詞“把"把賓 語前移到動詞前,把賓短語作為狀語功能來加以描述之外,似乎沒有更為 妥當的解釋。因為結構分析只就語言現象加以描述,而不問動因。

站在信息結構的視角,我們就能夠從說話者為了滿足交際需求,進而 重組句子的信息成份,以達成交際任務的的視野來解釋賓語前移的動因,

進而區辨把字句與主謂賓句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同時,在信息結構的視野

29 信息結構是由布拉格學派(Linguists of the Prague School) Mathesius所建構的理論,由捷克學者 (Czech scholars)Firbas所擴充。布拉格學派提出句子分析的三個層次:1)語義層次(the Semantic Sentence Pattern=SSP)。2)語法層次(the Grammatical Sentence Pattern=GSP)。3)語用層次(the Communicative Sentence Pattern=CSP)。語用層次的分析概念是站在關注句中功能的視角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FSP)。Halliday(1967)在FSP的基礎上建構了英語語法上的四個功 能視野,以信息結構來研究句子功能的風氣也因而風行。資料來源武果(1998:1-6)。

下,把字句找到了語法範疇的歸屬,使把字句與同為信息結構重組驅動下 的相關句式之間,在共性的基礎下,形成了把字句的外部結構。

把字句與主謂賓句之間的個性因信息結構而彰顯出來,但同時也在信 息結構的範疇下,因把字句與外部結構成員間的共性明顯,而相對地沖淡 了把字句個別屬性,使我們在為把字句界定時,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為了 促使學習者對於把字句產生強烈的使用動機,我們將明確地將把字句從其 相關的外部結構成員當中區辨出來,為第六章學生語法的撰寫建立理論基 礎,以利學習者主動選取適切的句式。

鄧守信(1985b)指出漢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在要求學習者了解或掌握 漢語單句的句法,而在引導學習者正確使用漢語,順利通過漢語傳達信 息。在漢語教學時,如果能夠使學習者了解漢語在表面結構中有這些安排 組織信息的傾向,或者說是有某些交談手段(strategy),學習者便能清楚地 體會到漢語表面詞序的自由及特徵,也能了解帶信息結構與語法結構之間 的牽制關係。

3.5.1 把字句與主謂賓句的區辨

我們根據信息結構這兩項普遍原則,為把字句與主謂賓句進行區辨。

主謂賓句按照信息流的分布,賓語是新信息,新信息必在句末,這是符合 信息結構的第一原則:The from-old-to-new principle(Chen,2005:141-142)。

而句末如果還有表動作後位移的處所或結果或動作的方向等新信息成 份,則會導致聽話者的短記憶負擔超過正常負荷量,而減損交際效益。因 此,說話者為了達成交際效益,必須重新組織句子的信息結構,把句末賓 語,藉由介詞“把"字前移至謂語前,而把句末新信息的位置留給動作與

動作的結果。這正是符合Chafe(1984等)所建構的信息結構第二個普遍原 則:The one new idea constraint(Chen,2005:142-144)。請看我們示範如下,

方框表示新信息,畫底線者表示舊信息:

較不理想的表達式 理想的表達式 例句:我洗了衣服。 (主謂賓)

?我洗了那件衣服。 (主謂賓) 我把那件衣服洗了。 (把字句) *我洗了衣服 乾淨。 (主謂賓) 我把衣服洗乾淨了。 (把字句) ?我倒垃圾 出去。 (主謂賓) 我把垃圾倒出去了。 (把字句) ?我倒垃圾 在垃圾車。(主謂賓) 我把垃圾倒在垃圾車。(把字句)

從我們的例句示範,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漢語句式的選取是由信息結構 的兩項普遍原則1) The from-old- to-new principle;2) The one new idea constraint所驅使的。因此,主謂賓句與把字句的區辨也就極為明確了。以 下我們先從歷史語言學的角度提出把字句與其外部結構形成的歷史事 實,同時把這一相關系列句式以例句呈現,再進行例句的說明,為把字句 與外部結構之間進行區辨。

3.5.2 把字句與其他外部結構的區辨

黃正德(1984)利用Chomsky(1967)的短語結構規律( The Phrase Structure Condition),證實了漢語語句符合此一規律。漢語語句的中心語,也就是動 詞或動詞短語,只能向左分叉一次,而且只能在最低節點擴展。換言之,

漢語語句中,動詞後只容許存在一個成份,或是補充動作結果語義的成 份,或是名詞。如果動詞後兩個成份同時出現,就違反了PSC。為了使句

子合語法,就得把其中一個成份前移,前移的方式有:1)把字句;2)被字 句;3)話題化。

黃正德(1984)的論證結果,提供了漢語賓語前移的有力確據,也讓我們 確知把字句句式是漢語在PSC規律驅動下,強制賓語前移的結果。但是,

這個強而有力的解釋,只是解決了把字句產生的句法動機。但是仍然無法 釐清把字句與被字句、話題句、重動句等,在PSC規律下強制賓語前移此 一系列相關句式之間的差異。我們以例句加以說明,說明如下:

例句:我倒了垃圾。 命題:我倒垃圾。 主謂賓句 我把垃圾倒了。 命題:我倒垃圾。 把字句 垃圾被我倒了。 命題:我倒垃圾。 被字句 垃圾,我倒了。 命題:我倒垃圾。 話題句 我垃圾倒了,飯沒煮。 命題:我倒垃圾。 對比焦點句 我倒垃圾倒好了。 命題:我倒垃圾。 重動句 我連垃圾都倒了。 命題:我倒垃圾。 連…都句

例句中的方框是表示新信息,標底線者表示舊信息。從上述例句足以 顯示把字句與其外部系統句式有其共性。共性是1)各句式的句子命題 (Proposition)

30

相同。2)都為信息結構驅動下賓語前移,表示已知信息的結 果。3)在此例句下,因都是處置動詞“倒"所帶動,都具有“處置義"。

4)賓語前移後謂語與動後成份成為句末焦點。在這四項共性視為比較參數 等值的條件下,這正是把字句與其外部結構的句式令學習者困惑之處,更

30命題Proposition:把主觀的、說話者的參與除外,剩下的一個句子的核心成份就是句子的命題。

一個utterence沒有命題, 一個sentence才有命題。

是導致學習者使用把字句時舉棋不定或迴避使用的癥結,尤其是在學習者 把字句的紙筆測驗中都滿分的情況下。

把字句與主謂賓句兩者之間的區辨,我們在上面已經完成,因此不再 重複。把字句與被字句、話題句、對比焦點句、重動句,連…都句這幾個 外部結構上的差異性,我們能夠從舊信息的分布加以觀察分辨。舊信息與 話題兩者之間具有相當密切的關連性,話題是說話者與聽話者共知的舊信 息,在篇章上扮演句子連接的功能。把字句的舊信息是擔任“主語"功能 的施事者“我";被字句的舊信息是前移後的賓語,在句中擔任“主語"

的受事者“垃圾";話題句的舊信息是前移後的賓語“垃圾";對比焦點 句的舊信息是擔任主語功能的施事者“我"。由於重動句不涉及賓語前移 機制,連…都句的句式雖涉及賓語前移,但其語義功能與把字句、被字句、

話題句、對比焦點句有明顯的不同,因此,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

我們就以賓語前移後的結構位置來加以區辨,把字句賓語前移到謂語 前主語後,以“把"加以標記;被字句賓語前移至句首擔任主語,在句首 的主語與賓語之間以表“不幸"義的介詞“被"所標記;話題句是把賓語 前移到句首,構成了所謂的“雙主語句"(Double Nominative

Construction)(Teng 1974a)

31

,形成話題-評論的形式;對比焦點句是把賓 語前移至主語後謂語前,雖無標記,但與後句形成對比。

3.6 小結

本章的重點在於確立把字句的語義功能與語義功能確認的條件,這是 學界近二十年來探索把字句所切入的視點,但是不曾有人明確建立把字句

31 資料來源Shou-Hsin Teng (2005) 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Syntax pp59-78.

語義功能次項與與句法結構之間的互動關係。我們認為唯有確認把字句的 語義功能次類,才能驅動學習者主動使用把字句。

我們從釐清觀念到探索學界的相關做法,再到藉由鄧守信(1975)的理 論框架,為把字句建立語義功能與驅動語義功能次類的條件,並提供檢測 方式,在動詞帶動語義功能類型的概念下,從語義層面,為把字句構句條 件的謂語中的動詞、動後成份、與擔任主語與賓語的條件都統籌於語義系 統下,而不再如過去傳統的分析,把各個構句成份分門別類處理。

我們透過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7010單句筆語料與聯合報知識庫700 筆篇章語料,進一步驗證。我們建立了把字句語義功能次類如下:把1“處 置義"共7,204筆語料,佔93.44%;把1.1“意外義"共 224筆,佔3.10%;

把2“致使義"共183筆,佔2.37%。確立了“處置義"是典型的的語義功能 項。我們同時建立了七個基式結構:把1) S把OV+時態:把2) S把OV+結果:

把3) S把OV+趨向:把4) S把OV+重疊: 把5) S把OV+範圍:把6) S把OV+

目標(在到給/作成為):把7) S把OV+情態。我們以此七項基式結構做第四 章結構難易度的評定語排序內容。

我們利用信息結構理論為把字句與主謂賓句式以及把字句相關外部結 構進行區辨。為學習者建立各句式間的區辨觀念,以利於學習者選取使用。

在文檔中 第三章 把字句屬性界定 (頁 30-3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