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把字句屬性界定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章 把字句屬性界定"

Copied!
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把字句屬性界定

3.1 立場與方法

我們本章的首要任務,正是在鄧守信(2003)對外教學語法的理論框架 與方法學的引導下,為把字句進行屬性界定,以便作為後續進行次類結構 難易度評定與等級化的基礎。我們在此關注的語言能力不僅是聽懂或讀懂 篇章的被動理解能力,更是積極、主動地組織創造適切得體語句的能力。

同時,學習者是我們界定把字句屬性一個至關重要的參數。

我們將分別從如下幾個角度來建立把字句的屬性。這四個角度不但有 先後的序列關係,而且對於把字句全面性的掌握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我 們分述如下:

1) 語義功能(function):我們之所以優先建立把字句的語義功能,理由在 於,語義功能是帶動語法結構的原始動力,而且以概念形式貯存於人類 腦海中,易於貯存與提取。因此,學習者一旦掌握語義功能,不但能夠 迎合語境所需,被動地創造出適切語句回應對方,甚至於能夠主動創造 語境,與人進行得體有效的全面性交際。

2) 語法結構(structure):語義固然是帶動語法結構的原始動力,但是不藉 由語法結構來加以呈現,語義功能僅僅只是存在於說話者腦海中的概念

(2)

而已。因此,學習者即使確實掌握了語義功能,但卻未能掌握把字句各 次類語法結構,在溝通交際上,仍然功虧一匱。

3) 信息結構(information structure):信息結構是語言上層運作的機制,在 同一個命題結構,由於說話者對於語言信息量與指稱上不同的管理,而 使語序有所不同,因而產生了相關系列句式的產生。把字句與其他相關 系列的產生即是基於信息結構所驅動的結果。我們藉此一理論為把字句 從相關系列句式中加以區辨。

4) 認知語法(cognitive grammar):認知概念結構帶動語義結構,語義結構 帶動句法結構(戴浩一1987)。把字句反映“preplan-resultant"的時間順 序原則。能夠進入把字句擔任謂語的動詞與動後成份之間存在著認知上 的系統性,從認知概念統整把字句中動詞與動後成份之間的互動性,能 夠使把字句複雜多元的謂語動後成份系統化。

3.2 走語義功能的必要性

把字句的研究在結構派的主導下,認為語義這個變數極為不穩定,因 此把語義這個因素排除,僅就易於掌控的語法成份加以研究分析。因此也 僅能就線性語法結構加以描述,而無法解釋把字句成因與使用動機,更無 法解決歧義現象。舉例如下:

例句:a)他把衣服丟了。1 b)他把衣服丟了。

這兩個把字句,從語法結構上看來主語都是“他",賓語都是“衣 服",謂語都是“丟",兩者之間毫無二至。但是如果我們從語義層面來 加以觀察,就會發現這個句子確實是兩個不同的把字句。謂語“丟"這個

1 例句取自劉英林(1994)HSK語法等級大綱。

(3)

動詞的語義,在北方方言中是表示“遺失"之意;在南方方言中卻賦有雙 重語義,一是“遺失"之意,與北方方言相同,二是“拋棄"之義。後者 在南方方言的使用頻率遠高於前者,即使說話者以動結式“丟掉"來避免 歧義,以減損交際效益,但是歧義現象依然無法在一個單句中獲得解決。

固然 這個歧義現象有人認為歸屬於區域性,但是在理論語法學界、教 學界等用這個把字句來作為把字句典型的範例,我們就不得不關注其中的 歧義現象。“他把衣服丟了。"的謂語“丟"都是動作動詞(action verb),

其中“丟"如果是意指“拋棄"之義,這個把字句中的主語“他"是在

“有意志"或“有意願"之下,主動進行“拋棄"的行為的,因此主語

“他"從語義來看是“丟"這個動作的“施行者"(agent);如果“丟"是 意指“遺失"之意,主語“他"則是在“非意志"或“非意願"之下遭遇 到這樣的情況,因此,後者的“他"在語義上是不同於前者在有意志、有 意願下施行動作的“他"。

或者我們把拋棄義的“丟"歸為“動作動詞";把遺失義的“丟"歸 為“變化動詞"(process verb)。變化動詞的特徵是只帶一個名詞,這個名 詞在語義上是“受事者"(patient),此一名詞在句中擔任主語,形成一般的 受事主語句句式“衣服丟了。"。因此“他把衣服丟了。"中把字後的名 詞“衣服"是變化動詞“丟"的“受事者",“把"字是受事者標記。遺 失義“丟"的語義必然隱含著一個“生命者"在非意志下執行的動作。也 因此受事主語句必然能夠藉由把字句機制而使施事者現形,

這樣的歧義現象不從語義層面著手就無法分析出其中的差異。從上例 我們已知把字句謂語中的動詞是解析把字句歧義的關鍵。動詞不但是把字

(4)

句歧義的解析關鍵,也是構句的先決條件,更是說話者選取把字句與非把 字句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動詞分類就成為把字句是否合語法性的 成敗關鍵,而動詞分類別無他法,唯有從鄧守信(1975)對漢語動詞分類的 格語法理論(case grammar)的方法學著手不可。以下我們將藉由觀念的釐清 與論述學界的做法,以及在鄧守信(2003)PG的原則下,佐以大量真實語料,

逐項進行我們的定義。

3.3 語義功能的建立

3.3.1 釐清重要觀念

在我們確立把字句的語義功能以前,首先我們先從“把字句"與“處 置式"這兩個專有術語命名的起源來釐清兩者的關係與內涵,同時,舉證 說明理論語法學界對於把字句屬性研究的熱衷與困惑,以致於我們莫衷一 是,因而我們必須為把字句重新界定。

在諸多研究把字句相關文獻上都提及王力(1943)2為把字句命名為“處 置式",而帶動了把字句的研究。其實,把字句的研究早在黎錦熙

(1942):35-37就已經提及,該文把“把"字界定為“介詞"。往前追溯還可 以推到Joseph Mullie(1932)3Vol.1:178-185就提及把字句名詞組的有定性4 Mullie管把介賓語叫“the determinate accusative"。呂叔湘(1942)5把“把字

2王力(1943):164:“中國語裡有一種特殊的句式,就是用助動詞「把」或「將」字,把目的語提 前到敘述詞的前面。如:我把他打了一頓,「他」字(目的語)是在「打」(敘述詞)的前面的。…大 致說來,「把」字所介紹者乃是一種「做」的行為,是一種施行 ( execution ),是一種處置。在 中文裡,我們把它稱為處置式,若譯為英文,我們想叫做execution form。"

3 Joseph Mullie1932《The Structural Principl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Vol.1:北京。

4 資料來源: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1992 增訂版:180。

5 我們採用的是《中國文法要略》1992 版:台北:文史折出版社。呂叔湘 1942:36:“白話裡有 在止詞前安上一個 [把] 字,藉此把他提前在動詞之前的一種句法,即:起詞──(把)──動詞。

這是現代漢語中應用極廣的一種句法。如:[他把窗戶玻璃打碎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和 [他打 碎了窗戶玻璃]一樣,但是有時候非應用 [把] 字說法不可。" …。總之,[把字式] 天天在我們

(5)

句"歸屬於敘事句中,再針對把字句的特殊性單獨列出討論,並以“把字 式"來指稱。

呂叔湘(1942)提出“把字式"這個名稱,是從句法機制:賓語前移的 觀點出發的。王力(1943)是從句式中“把"字的動詞意義出發,而對把字 句的句式意義加以界定的,

呂叔湘(1948:176-199)主要是針對把字句式應用的條件,並未針對把字 句的語義功能加以界定。朱德熙(1962:185-188)提出把字句的作用在於引出 受事,隨即分析把字句結構,對於把字句的語義功能也未加以說明。趙元 任(1968:422-426)將把字句視為“前及物"詞,歸屬於連動式

( V-Vseries ),主要分析仍以把字句的句法結構為主,至於語義功能的部 份,僅認為王力將把字句命名為“處置式"的概括性不夠,但是自己並未 提及把字句的語義功能。

王力為把字句的語義功能命名為“處置式",並未能獲得當時理論語 法學家們的認同。因為在早期研究把字句的工具很有限,多數的理論語法 學家把注意力集中於把字句的使用條件,以呂叔湘、朱德熙最為投入。

我們從理論語法學界所呈現的現象,足以顯示理論語法學家們都或多 或少涉及“語義功能"這個概念,但是專有學術詞語尚未成形。這也證明 早期學者研究的工具極為有限,僅局限於平面線性句法結構的研究,對於 把字句語義功能的研究有了意識,但是無從發揮。70年代由於語義學的蓬 勃發展,對於把字句的語義功能與語義內涵的研究學者隨之而增加。但是

口裡和筆下應用,可是條件並不簡單。"

(6)

仍有許多模糊之處,以下我們引述舉證,進而歸納、取捨,界定出把字句 的語義功能與語義內涵。

對於把字句“語義功能"與“語義內涵"研究的先鋒,首推鄧守信 (1971,1975)。鄧守信(1971,1975)在格語法的理論框架之下,兼顧語義、

句法結構、語用情境三個介面,從及物性語義關係界定了把字句的語義功 能與語義內涵為:“A對B做什麼"( What did you do to X / What did you do with X ),把字句的深層語義結構是 [ 施事者 ( Agent ) 受事者

( Patient ) ],開啟了把字句語義內涵的研究風潮。

呂叔湘(1980:54)指出把字句表示:1)處置、2)致使、3)動作處所或範圍、

4)發生不如意的事情、5)拿;對,這五種語義功能,呂叔湘(1980)僅是列舉 語義功能項目,但是卻未進一步加以界定、說明。建立各項語義功能的內 涵。

隨著語義學的蓬勃發展,句式語義功能研究的理論框架與方法更加多 元。90年代起,理論語法學界對於把字句的“語義功能"的鑽研是有目共 睹的。有許多學者開始從語義功能的角度切入,對於把字句語義功能做深 入的探討。試圖尋找把字句除了“處置義"之外,是否還有更為深層的語 義內涵。從語義學角度來探索把字句語義功能的學者,我們分述如下:

1) 張旺熹(1991)將把字句的語義功能概括為“核心語義"一項,核心語義 為由於某種原因而需要執行某種特定的動作行為以達到一定的目的。

2) 薛鳳生(1994) 將把字句的語義功能概括為“語義特徵"一項。語義特 徵為:由於A的關係,B便成了C所描述的狀態。而非“A如何處置B"。

(7)

3) 呂文華(1994):將把字句的語義功能概括為為六項“語義類型":a)表 某確定的事物因動作而發生位置的移動或關係的轉移。b)表某確定的事 物因動作而發生某種變化,產生了某種結果。c)表動作與某確定的事物 發生聯繫,或以某種方式發生聯繫。d)表把某確定的事物認同為另一事 物,或通過動作使某事物變化為性質或特徵上有等同關係的另一事物。

e)表不如意。f)表致使。

4) 崔希亮(1995):把典型的把字句的“語義功用"分為五項:a)某一行動 帶給或將帶給B的結果。b)某一行動對B的性質發生或將發生的影響。

c)某一行動使B或將使B的位置發生的移位。d)某一行動使B或將使B的 狀態發生的變化。e)動作的方式和/或表達動作的矢量。f)第六類由於 崔希亮1995認為是屬於語用問題而未加討論。

5) 金立鑫(2002):“結構意義"分為兩項:a)對象被處置以及處置以後的 狀態。﹦傳統處置﹦把字句1。b)A通過致使方式使B出現某種狀態。﹦

把字句2

透過語義層面的研究,對於把字句現象的概括力與解釋力更強而有力,

但同時也讓把字句的語義功能多元化,使我們從句法結構平面脫困,卻再 次陷入另一個困境當中。幸而從語義角度分析把字句較易於統整,綜觀近 十年來學者們從語義學角度對於把字句的語義內涵有了較為一致的觀 點。雖然有的理論語法學家研究的視點偏重事物狀態變化的角度;有的偏 重物體由外力而發生位置的變化,大致而言,視點仍然著重於全句式的語 義內涵。根據金立鑫(2002:2):“把字句目前比較一致的意見是:由於A的 作用,B發生了C的變化"。

(8)

金立鑫(2002:2)這個觀點不但在Hopper & Thompson1980提出新及物性 理論的十項檢驗下,更加確認把字句滿足了“施動性"( agency ) 與“受 動性"( affectedness ) 這兩項特徵,印證了把字句的語義功能就是使句式 實現高及物性的語法功能( grammatical function )6。更重要的是印證了鄧 守信(1971,1975)的分析。黃正德(2002)7也再次證實把字句有下列特徵 ( features ):[ +situational context, +causative, +emphatic, +telic, +change of location/state ],也就是說把字句要在語境之語用情景下,把字句之主語具 有果效力,把字賓語為句中次主題,強調其因位置或狀態之改變而受到影 響,把字句之動詞結構在某一時間終點要改變把字賓語之位置或狀態,包 括具體及抽象兩方面。

理論語法學界從語義的角度切入,進行把字句語義功能的研究分析,

人人所採用的術語不盡相同。有的學者稱之為:“語義功能";有的學者 稱之為“語義特徵";有學者稱之為“核心語義";有的學者稱之為“語 義類型";有的學者稱之為“語義表達";有的學者稱之為“結構意 義"。為了嚴格遵守教學語法明確性與術語使用一般人認知理解範圍內的 原則,我們認為這些都是研究分析把字句式語義功能的內涵,因此,我們 就概括為“語義內涵"這個專有術語。

3.3.2 語義功能的確立

我們將把字句的語義內涵概括為:“A對B做了什麼,使B受到影響或變 化"。從這個語義功能的內涵再進一步加以分析,可分成兩個部份:一是:

A的語義角色是一個誘發性動作者 ( causation actor )又稱為有責任性的動

6 觀念來自於鄧守信(2003)《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第八章語法點描述內容中的功能項。

7 資料來源:黃麗儀(2003:128)。

(9)

作者 ( responsible actor ) 。 例句:他把計畫徹底執行了。

計算機把明年度的預算都概算出來了。

二是:B的語義角色是一個受影響者 ( affectee ) 。 例句:中了樂透彩頭獎把他樂得昏陶陶的。

這頓山珍海味把大家吃得肚子都撐了。

前者可概括為“處置義" 具有主動性、自主性。主動性是主體本身所 具有的,也可能是主體依賴其他外界之力所獲得的;後者可概括為“致使 義" 具有受動性、被動性。至於“處置義"或“致使義"就任憑說話者 應語境的需求或個人陳述的主觀性而自由選取。

我們認為光以“處置義"與“致使義"這兩項語義功能來概括把字句 的現象,仍嫌不足。理由在於,像王力(1943:165)的例句:“我把他打了一 頓。"這類把字句“處置義"確實明確:主語有生命,且有自主性,對賓 語施行了一個動作,使賓語受到影響。但是有一類把字句,像趙元任(1968) 的例句:“別把鑰匙忘了。8"、或“他把錢包丟了。9"此處的“丟"10 意指“遺失"之意。這類的把字句,在語義上不能解釋為施動者在主動的 情況下“處置"了“鑰匙"、“錢包"使賓語受到“遺忘"、“遺失"的 影響,因此不完全等同於“處置義"。次類把句子也無法歸入“致使義"

類,因為典型的“致使義"類,正如我們上述的例句:“這頓山珍海味把 大家吃得肚子都撐了。"、“中了樂透彩頭獎把他樂得昏陶陶的。"這類

8 此一例句取自趙元任(1968)。

9例句取自劉英林(1994)HSK語法等級大綱“他把衣服丟了。"我們為了增強非意願性,把賓語

“衣服"換成“錢包"。

10 “丟"的本義是一去不返《方言說》。衍生為二,一是拋棄;一是遺失。資料來源《國語活用 辭典》1987,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0)

的把字句都能夠把介詞“把"換成“讓",轉換成“讓字句"。例句:“這 頓山珍海味讓大家吃得肚子都撐了。"、“中了樂透彩頭獎讓他樂得昏陶 陶的。"。這類“致使義"的把字句,主語都為一個事件。賓語都是“有 生命者"。

我們認為像“別把鑰匙忘了。"、“他把錢包丟了。"這類的把字句 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主語都是“有生命者",但是,是在“非意願"

之下所進行的動作,動詞都是“變化動詞"。由此可見,把字句的語義功 能與句法結構之間存在者極為密切的互動關係。我們把這類的把字句的語 義功能從“處置義"項中另外分別出來,作為下屬次類,稱之為“意外 義",意指施動者是在非意願之下所造成的“意外"。因此,我們把字句 的語義功能分成兩項:把1)處置義;把2)致使義。把1下屬有把1.1)意外義。

我們以樹型圖表述如下:【圖3.1】

把字句

處置義 致使義

非意外義 意外義

我們的分析取自鄧守信(1975)。我們必須藉由鄧守信(1975,才能夠對 於把字句的語義功能與句法結構之間的互動關係界定清楚。以下是我們的 說明。一般語法學家研究把字句名詞組都把重點聚焦於把字賓語,對於把 字句主語較少論及,主要原因在於缺乏有力的分析工具。但是有了鄧守信 (1975)格語法的分析模式,對於把字句主語的研究分析就能夠跨越平面化 的線性觀念:主語、賓語或動核結構論元的鴻溝。

(11)

把字句的主語可由“施事者"、“工具"、“材料"來充任。我們說 明的重點集中於“施事者"。鄧守信(1975)對施事者的定義:“有生命、

有意志力,包括自然力,可掌控謂語",我們就能夠徹底了解“施事者"

充任主語的理由。唯一還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自然力的部份。根據鄧守 信(1975:74)把非動物性施事與工具跟典型施事之間的差異與共性論述地相 當清楚,請自行參閱。我們簡單舉該論著的例子加以說明,以便於為我們 語義功能三分加以定義。

例句:卡車把東西運回來了。

例句:椅子把地板刮壞了11 例句:風把樹吹倒了。

例句:大水把村子淹了。

根據鄧守信(1975)這三個句子的主語都是非動物性,但是它們的共同 處都能使把介賓語受到影響或產生變化,因此,這種“非動物性"施事者 的背後的共性都是包含著“力量" ( potent )12。卡車與椅子在施動的背 後,其實還是蘊含著“有一個生命者存在"。卡車之所以能活動甚至於載 運物品,當然是因為有駕駛者操控著;椅子之所以刮壞地板,當然也是蘊 含著坐椅子的“生命者"。我們現在要對於“椅子把地板刮壞了。"這類 的把字句加以說明。

例句:椅子把地板刮壞了。

例句:他把衣服丟了。

例句:他(高燒不退)把我們嚇壞了。

這類句子的主語仍為“施事者",差異在於“施事者"所施動的行 為,都不是施事者在意志下自我操控的。因此,我們把這類的把字句稱為

11 此例句是筆者為了便於說明致使義句而加入的,並非原論著的例句。

12 請參閱鄧守信 1975 中譯版:76。

(12)

“非意願"13句與上面提出的“意願句"對比。在把字句所有的“意願 句"與“非意願句"的差異都不在名詞組,而是由動詞的特徵所約束的。

“非意願句"的共性是:謂語都是動作動詞或變化動詞加上動貌、動相、

結果補語等賦有“致使"意義的動-結形式。因此,“非意願句"的語義 功能,我們在此界定為“意外義";而“意願句"的語義功能是典型的

“處置義"。

區辨“意願句"=“處置義"與“非意願句"=“意外義"的方式,除 了依據動詞類型以外,根據鄧守信(1975:80-81)提供了我們兩個極為簡易卻 相當有效的檢驗訣竅。方法如下:

檢測方式一:

意願句:他把房子賣了。

判別技巧:以 “他把X怎麼了?"來提問。

非意願句:他把衣服丟了。(變化動詞“丟"意指“遺失"之意,以下皆如此。) 判別技巧:以“他發生了什麼事?"或“他怎麼了?"14來提問。

檢測方式二:

1) 非意願句不可出現在進形式中。

例句:*他正在把衣服丟了。

2) 非意願句施事不可加入“不"、“忘"或“記得"等動詞。

例句:*他不把衣服丟了。 *他忘了把衣服丟了。 *他記得把衣服丟了。

3) 非意願句不可出現在肯定的祈使句中。

13 請參閱鄧守信 1975 中譯版:76。

14 Wu, Guo(1998:140-141)也提出以“what happened?” 或“What’s wrong?”來檢測非意願句。

(13)

例句:叫他把衣服丟了。

此外,我們增加了檢測致使義的提問方式:“這件事把他怎麼了?"

例句:中了樂透彩頭獎把他樂得昏陶陶的。

理由是:致使義的主語多為事件,特徵明顯。

為了便於掌握與理解,我們再將把字句三項語義功能與提問檢測方式 以及句式檢測方式整理表列如下:【表3.1】

把字句三項語義功能與提問以及句式檢測方式表

語義功能 提問檢測法 進行句 不/忘/記得 肯定祈使 否定祈使 把1:處置義 他把X怎麼了? ˇ ˇ ˇ ˇ 把1.1:

意外義

他發生了什麼事?

他怎麼了? ˇ

把2:致使義 這件事把他怎麼了? ˇ

3.3.3 動詞與語義功能之間的互動性

把字句的三項語義功能,除了以主語的有生命、有意志力,包括自然 力,可掌控謂語與否的區辨特徵之外,更為關鍵的區辨在於動詞屬性。鄧 守信(1975)進行格元的界定與歸納,最終目標就是為了給漢語動詞加以界 定。藉由格元之間的關係,鄧守信(1975)把漢語動詞三分。分為:1)動作 動詞(action verb)、2)狀態動詞(state verb)、3)變化動詞(process verb)。關於 鄧守信(1975)動詞分類原則與細節請自參閱,我們在此關注的是動詞三分 與把字句語義功能之間至為密切的互動關係。我們簡單說明如下:

(14)

把1)處置義的構成條件如下:

1) 動詞類型:

(a) 處置動作動詞,如:賣、燒、吃、吞、拔、洗、切、脫、磨、殺等,

語義條件是帶施事者(agent)與受事者(patient)兩個格元(case)。圖示 如下:【圖3.2】

施事 N V 受事 N

動作動詞

( 殺 拔 吞 吃 燒 洗 切 賣 脫 磨 )

(b) 移位動作動詞,如:放、擺、留、裝、排、停、掛、蓋、插、種(種 樹)等,語義條件是帶施事者、受事者與方位(locative)三格元。圖示 如下:【圖3.3】

施事 N 受事 N

V 方位 N 移位動詞

( 放 擺 留 裝 排 停 掛 蓋 插 種 )

2) 主語是具有生命、有意志的施事者,包括自然力。

例句:伽利略把鏡頭轉向月亮。

把1.1)意外義的構成條件如下:

1) 動詞類型:光桿變化動詞,如:丟、忘、破、完、掉、退、沈等。圖示 如下:【圖3.4】

(15)

V 受事(N) 變化動詞

(丟、忘、破、完、掉、退、沈、逃) 2) 主語是有生命、非意願、無自主性的施事者。

例句:公司把人事資料掉了。

把2)致使義的構成條件如下:

1) 動詞類型:心理狀態動詞,如:高興、興奮、難過、緊張、驚嚇、急、

累等。圖示如下:【圖3.5】

V 受事(N) 心理狀態動詞

( 高興、興奮、難過、緊張、驚嚇、急、累) 2) 主語是事件(event);賓語一般是有生命者。

例句:(一陣雷響把墳墓打開)祝英台衝了進去把大家驚嚇得目瞪口呆。

上述語義功能類型與動詞、主語的互動關係製表呈現如下:【表3.2】

語義功能的類型與動詞、主語的互動關係表

語義功類型 動詞類型 主語特徵 賓語特徵 把1處置義 動作動詞: +生命 +生命

(16)

1) 處置動詞:吃、賣、洗 2) 移位動詞:停、放、掛

+意志

+意願 把1.1意外義 變化動詞:

丟、忘、破、完、掉、退、

沈等

+生命

+意志

-意願

+生命

把2致使義 心理狀態動詞:高興、興奮、

難過、緊張、驚嚇、急、累

事件 +生命

我們藉由鄧守信(1975)為把字句的語義功能區辨的條件建構完成,接 著我們以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近一千萬字所吸取的單句把字句7010筆 語料,與聯合報知識庫801萬筆資料中吸取700筆把字句篇章語料,共7710 筆語料,再根據我們所建立的語義功能分類特徵,分別進行分析、比對、

歸納,為把字句的語義功能類型,統計出彼此之間的使用頻率,進而確認 何者為典型把字句語義功能類型,何者為非典型語義功能類型。我們將我 們的觀察、分析、比對、歸納後的結果表列如下:【表3.3】

把字句語義功能次類使用頻率分布表

語義功能類型 筆數 頻率 例句

把 1.處置義 Disposal

施事者 有意願 動詞類型:動作動詞

7,204 筆 93.44%他一口氣把杯中酒喝了。華陀很失望地把那卷書燒了。

夸父要把太陽追上/留住。 大批官兵把他逮捕了。

爸爸把弟弟扛在肩頭上。/他們把家產平分成三份。

西門豹把巫婆叫回來。

我們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條,把孩子養得白白胖胖。

國父的父親把國父大罵一頓。

(17)

自然力

nature force 視同有意願的施事者 動詞類型:動作動詞

與變化動詞

84 筆 1.09%

請把你的護照給我看看,好嗎?

(天上忽然出現)十個太陽,把大地都快曬焦了。

流水不斷把泥沙衝到大湖或大海裡。

初升的太陽把雲霧照射得五光十色。

一場傾盆大雨把火熄滅了。

把 1.1 意外義 accidental

施事者有生無意願 動詞類型:變化動詞

負向義

224 筆 3.10% 他(不小心)把手給割破了。/我不小心把牠弄死了。

(說來話長,都是)我把他給寵壞了。

你怎麼把人家的信給丟了?

崔護(看得目瞪口呆,)把預先想好的詞都忘了。

林默娘(因為常常冒著寒風冷雨,站在海邊,終於)把 身體弄壞了(,只活了 28 歲就離開了人世)。

把 2.致使義 causative

主語為事件;

受事者為有生 動詞類型:變化動詞

與心理狀態動詞

◎正、負向義皆有

183 筆 2.37% 祝英台衝了進去把大家驚嚇得目瞪口呆。

中頭彩把他樂得昏陶陶的。

坐上五、六年的牢,會把這個孩子給毀了。

總數與總比率 7710 筆 100%

根據我們提出的界定原則,再與語料的數據比對結果,我們確認把字 句典型的語義功能是“處置義",自然力是屬於典型的處置義,共有7,288 筆,使用頻率佔94.53%;其次是意外義,有224筆佔3.10%,再其次是致使

(18)

義,有183筆佔2.37%。把字句非典型的語義功能是“意外義"與“致使 義"。在此,我們以大量的真實語料所量化的數據,為王力(1943)的定義 提供了最有力的科學驗證,同時也證實了沈家瑄(2002):388所言:“雖然一 直有人15想取消王力提出的“處置式",但始終沒能取消得了。這說明把 字句有“處置"意味的判斷還是基本符合我們的直覺。"。

我們也確實從語料觀察出動詞類型與語義功能類型之間存在著極為密 切的互動性。為了便於觀察起見,我們把三項語義功能的量化數據,以圖 形呈現如下:【圖3.6】

處置義 自然力 意外義 致使義

把字句語義功能,我們之所以取兩項,而不高度概括為廣義處置義一 項。理由在於:1)兩項語義功能與處置義的次類項“意外義"與深層語義 結構中的施事者、受事者、謂語中的動詞三者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互動關 係。2)這兩項語義功能即能夠涵蓋絕大多數的語料。3)語義功能分成兩項 次類,對學習者二言,不但易於辨識、也易於貯存與提取。

15 經我們的查證,不完全贊同王力(1943)處置義者如下:呂叔湘(1948):177:“王力先生在《中 國現代語法》裡把應用把字的格式稱為“處置式",他說:「它既然專為處置而設,如果行為不 帶處置性質,就不能用處置式。」這個話是相當籠統的。"。趙元任(1968):422:“連動式有一 個特別的形式,就是第一位動詞是前及物詞( pre-transitive ),後面有一個賓語,而這個賓語通常 是整個連動式的賓語,因此有人就把這個前及物詞的賓語認為是倒裝賓語,比方:"別把鑰匙忘 了!“就是前及物式,而簡單的動賓式該是:別忘了鑰匙!…前及物詞之後第二個動詞的一般意 義,王力管他叫“處置式"。但除非咱們指廣義的、甚至包括很抽象的處置,這個說法並不能適 用所有的情形。"。

(19)

為了實現鄧守信PG(2003)規範性的原則,我們把較具有區域性的把字 句暫時先不予以列入考慮,如:“他把個孩子死了。"、“他把個犯人跑 了。"與““你把他按喇叭。16"、“把台灣從三二O的晚上亂到現在。17"。

前者是湖北方言(李英哲2003);後者是台灣方言所致。這種類型的把字句 語義功能無法確認,不易歸納。

鄧守信PG(2003)最高指導原則之一是簡易性(simplicity)原則。簡易性 原則正是為了避免TG的抽象性,導致教學者與學習者不明究理,而成效不 彰。因而強調把TG的術語轉化為一般人能夠立即理解與轉換的認知經驗。

為了便於L2學習者易於理解與掌握,我們把把字句的語義功能分別以英語 的詞語對應。處置義是“Disposal";意外義是“Accidental";致使義是

“Causative"。

王力(1943)將把字句的英語專業術語稱之為“execution form"

“disposal"是源自於李英哲(1974:200-201)介紹王力對於把字句的定義:

“處置式說明一個人如何被處理、操縱或對待;某個東西如何被處置;或 者一件事如何被處理"而把處置式的英語術語名稱訂為“disposal"。Li &

Thompson(1981:347)援用了李英哲(1974)稱之為“disposal construction"學 界也有許多學者為把字句的英語術語命名18,例如: Frei (1956):ergative construction。趙元任(1968): pretransitive construction。鄧守信(1971):

accusative construction。Hashimoto (1971):executive construction。黃宣範 (1975):causative construction 等。把字句英語專業術語,大致以

16 感謝在ICLP跟我學習閩南語的學生: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安雅仁( Annya Bernstein) 所提供的語料,此句語料是她進行田野調查時意外的收穫。

17 感謝同事與同學許秀霞提供取自聯合報 11/05/2004。

18資料來源:湯廷池 1977《國語變形語法研究》第一集《移位變形》修訂版:291 第三章的附註 51。

(20)

“Disposal"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與援用。我們也根據鄧守信(2003)PG易教 易懂的原則將把字句語義功能的英文術語界定為:disposal construction。

我們認為語義功能除了提供與學習者來源語可直接轉換對應的詞語以 外,為了便於學習者能夠以語義功能迅速而準確地帶動句式結構,我們更 進一步把各項語義功能轉換為一般人最容易理解、掌握的語義功能公式,

我們列出如下:

把1:處置義(Disposal)-Somebody handles/handled something with the result that Sentence.

把2:意外義(Accidental)-Somebody handles/ handled something in such a way that it leads to an accidental result.

把3:致使義(Causative)-Something causes/caused somebody to experience a result. 或Something causes/caused something else to happen.

3.4 語法結構的建立

3.4.1 基式結構(base construction)的建立

把字句語義功能與句法結構兩者間存在者極為密切的互動關係,學界 目前針對把字句次類結構類型全面提出探討的不多,多數學者僅是部份列 舉把字句作為分析、描述的重點。為了高度概括把字句的次類結構類型,

以作為把字句教學的內容,必須建立把字句的次類結構。我們的做法是先 建構謂語中心論的概念,也就是建立把字句的構句關鍵是謂語,謂語中的 動詞與動後成份19具有極為密切的互動性,使把字句的動詞與動後成份,

19我們把傳統把字句補語成份稱之為“動後成份"。關於漢語補語重建的論述,請參閱陳怡靜 (2004)現代漢語動詞後置成份之語法意義與教學排序。

(21)

也就是傳統的“補語"無須分開處理,而使把字句謂語的分析更具有系統 性。然後我們分別參考現有相關文獻資料,再根據我們7710筆語料,進一 步做分析、比對、歸納,訂定基式結構,以作為第四章結構難易度評定的 具體內容。

把字句基本構句條件,在名詞部份,必帶有[施事者 受事者]。我們先 撇開名詞成份,把焦點集中於謂語的動詞與動後成份。我們認為把字句次 類結構與動詞屬性有絕對的關係,因為動詞是句子的控制中心,由動詞本 身內在特性來決定句子其餘部份的內容(Chafe)20。從意義上說,動詞是表 示行為、動作或者變化的詞語,我們的認知範疇裡,動詞的確與行為、動 作或者變化這些概念相關係。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離不開這樣一些概念:對 象的存在 ( 方式、範疇、狀態 );對象之間的關係,對象的性質;對象的 活動 ( 方式、過程、空間、方向、大小、頻率 );動作 ( 方式、過程、

空間、方向、大小、頻率 ),對象的變化( 開始、持續、結果 );對象的 行為;對象的動作或者對象變化的伴隨情況等等(崔希亮1995:131-132)。

把字句典型語義功能“處置義"關鍵條件是動作動詞,動作動詞就具 有動量,也就具有方式、過程、空間、方向、大小、頻率,結果。表現在 形式上就能帶動量補語,能帶趨向補語或與“朝、向、往"等表示方向的 介詞共現,可重疊,能帶結果補語。而狀態動詞、變化動詞沒有動量,因 此它們沒有大小,沒有方向,沒有頻率,沒有結果,表現在形式上就是不 能帶動量補語,不能帶趨向補語或與“朝、向、往"等表示方向的介詞共 現,不能重疊,不能帶結果補語。

20引述自鄧守信 1975 中文版:10。

(22)

我們的觀點是來自崔希亮(1995)。在此視野下,把字句的動詞與動後 成份就有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動詞屬性與動後成份互動的特徵上,我們 觀察彙整學界對把字句動後成份的處理,作為我們次類結構統整的參考。

為了說明方便,我們在此有時以補語指稱動後成份。我們根據理論語法學 家對把字句補語的結構類型的分析歸納如下:【表3.4】

時貌 趨向 重疊 數量 介賓 結果 情態 王力 ˇ ˇ ˇ ˇ ˇ ˇ ˇ 趙元任 1968 ˇ ˇ ˇ 湯廷池 1977 ˇ ˇ ˇ ˇ ˇ ˇ ˇ 呂叔湘 1980 ˇ ˇ ˇ ˇ ˇ ˇ ˇ 劉月華 1983 ˇ ˇ ˇ ˇ ˇ Li&Thompson ? ? ? ? ? ? ?

呂文華 1994 ˇ ˇ ˇ ˇ ˇ ˇ ˇ 崔希亮 1995 ˇ ˇ ˇ ˇ ˇ ˇ ˇ 劉英林 1996 ˇ ˇ ˇ ˇ ˇ ˇ ˇ 鄧守信 2003 ˇ ˇ ˇ ˇ ˇ ˇ ˇ 金立鑫 2002 ˇ ˇ ˇ ˇ ˇ ˇ ˇ

說明:ˇ表示文獻中列出此項例句;表示文獻中未列出此項例句。?表示 未加以彙整。

1) 時貌( aspect )-了、著21

2) 湯廷池還包括疑問詞補語,例句:你把我的孩子怎麼了?

3) 呂叔湘把以上補語成份都歸為動詞的屈折與補充成份。

4) 劉月華把時貌、重疊歸於動詞後綴成份。

5) Li & Thompson 1981並未針對把字句補語部份加以整理。

21 張旺熹 1991:12-13 論及把字句動詞不與動態助詞“過"搭配。理由:把字句結構與動態助詞

“過"具有排斥性,“過"的語義僅表示“曾經",而把字句語義要求動作行為的執行是一種完 成和結果的狀態,所以在語義搭配上就產生了排斥性。

(23)

6) 呂文華以“得字補語"指稱“情態補語"。介賓短語包含V成/作。補 語結構類型還包括:狀語+“一"。

7) 崔希亮介賓短語包含V成/作。補語結構類型還包括:連謂結構,狀語

+“一",VP是四字格或是單個動詞。

8) 金立鑫把情態補語稱為“情狀補語",把指稱人的介賓稱為“對象",

處所稱為“空間"。只有動量,沒有名量。

我們根據學界提出的補語結構類型,再與我們7710筆語料分析結果,

以及我們教學上的實際需要,我們從語義上,再進一步統整、歸納出如下 的動後結構類型:【表3.5】

動後結構類型 例 句 使用頻率 時態﹦了、著

22

我把鴿子放了。 魯賓遜就把浮木一直抱著。 3.67%

趨向 有人把最新的消息帶回來。 16.00%

重疊 請你把護照給我看看。 王同把新書翻了翻。 1.07%

範圍=數量 烏雲竟然把月亮遮了一大半。

郭子儀回去把兒子狠狠地處罰了一頓。

1.70%

目標=

1) 介賓 1(在/

到/給) 2) 介賓 2

(V 成/作)

我決定把這些貝殼送給你。

公司把資料鎖在保險櫃裡。

你倒把我們當成外人了。

後人把這三十多年自強圖存的努力叫做自強。

37.11%

結果=動-結式 他回家趕緊把功課做完。

(下了)一場大雨才把火熄滅。

35.85%

情狀=得字句 他把國家的榮譽看得很重。

他把程序寫得一清二楚。

2.63%

說明:

1) 趨向與重疊是學界術語上較為一致的用語,我們也沿用此分類名稱。

22張旺熹 1991:12-13 論及把字句動詞不與動態助詞“過"搭配。理由:把字句結構與動態助詞

“過"具有排斥性,“過"的語義僅表示“曾經",而把字句語義要求動作行為的執行是一種完 成和結果的狀態,所以在語義搭配上就產生了排斥性。

(24)

2) 我們把動量與名量、稱為數量,從鄧守信(1975)的格類來看,這些都是 表示處理事物的範圍(range),因此,我們稱之為“範圍"。

3) 我們的介賓短語包含動後介賓在、到、給等,也包含V成、作。V成、

作在我們的語料當中佔了12%。這兩類在結構上都是動詞後接表目標義 的名詞短語,因此,我們從語義上的共性,把“在到給"與“作成為"

視為目標標記,而歸併為同一類型。命名為“目標"。

4) 為了使學習者易於理解與吸收,我們認為得子句結構的功能是用來描述 主語的情狀,因此,我們把傳統的“得字句"結構,參考金立鑫(2002) 的做法,稱之為“情狀"。

5) 崔希亮包含的補述連謂結構,在我們的語料中量很大。例句:我們要把 所有的裝船單據準備好提交銀行押匯。但是我們不列入的理由是:補 述連謂結構的連謂結構部份只是用來進一步交代單句把字句受處置或 受影響的結果,還是在單句把字句的基礎上發展的,因此,我們也就不 把這類結構視為把字句的補語結構。

我們把從7710筆語料歸納出動後成份的使用頻率表列如下:【表3.6】

動後類型 時態 重疊 範圍 目標 結果 趨向 情狀 句數 283 82 131 2,861 2,764 1,234 203 比例 3.67% 1.07% 1.70% 37.11% 35.85% 16.00% 2.63%

說明:七項總筆數是7,558筆,佔98.03%;非補語成份,有152筆,佔1.97%。

如:四字格成語。例句:他也不把它占為己有。把字句插入一…就 結構。例句:回家把書包一放,就又溜出去了。

我們認為呂文華(1994)、崔希亮(1995)分類中的狀語+“一",例句:

“他把袖子一挽,進了廚房。",其實,是把字句插入“一…就"結構的

(25)

並用結構,即使語料中佔有一些比例,但是我們不把這類結構作為我們的 基式結構,因為這類結構並非單純基式結構而是與其他結構並用的複雜結 構。

把字句的語法結構經由語法學家長期的研究、分析、歸納,有了比較 一致的看法。但是在諸多學者的各家次類結構當中,發覺唯有鄧守信(2003) 的次類結構最為詳實完善,理由在於:鄧守信(2003)不但羅列了21項次類 結構,而且特別把“光桿外向動作動詞+了"挑出,作為把字句第一項次 類結構,如:她把房子賣了。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創見,因為這正是充分表 徵PG階段性累進式的原則,也就是循序漸進的具體展現,同時,也是預先 防範學習者因過度類化或泛化而導致錯誤化石化(fossilization)的嚴重弊 端。

鄧守信(2003)把“光桿外向動作動詞+了"作為第一個結構,其優越長 處是:

1) 外向動詞(outward)23,如:賣、吃、扔、寄等都含有“動作完結"的語 義,而且深層語義結構是[Agent Patient],只要加上動詞詞綴“了"就 構成最為典型,又最為簡易的把字句基式結構,教學上易懂易學。

2) L2初級階段教材主要的動詞包括外向動詞與內向動詞(inward)。內向動 詞,如:買、學等,都含有“獲得"的語義,而非“結果"。其動作方 向是移位,換言之,以鄧守信(1975)來分析,內向動詞的賓語都是表目 標(Goal)而不是受事(Patient),因此不符合把字句構句條件。

23 關於外向與內向動詞的分析,請參閱鄧守信(1975)中譯版:192-196,或盧福波(2004):210-217。

(26)

3) 教學階段層次分明,依照難易度循序漸進。內向動詞必須與動結形式或 趨向類搭配才得以以把字句呈現,動結形式與趨向類都是把字句後續階 段的內容。

我們從鄧守信(2003)把字句第一個次類結構,以及上述所建立的語法 結構條件,我們建立了理想的七個基式結構。我們按照把字句句法結構的 線性排列順序,把字句式的基本成員是主語、賓語、介詞“把"、謂語(﹦

動詞)、動後成份。我們以公式列出如下:

把1:S把OV+時態 例句:他把汽車賣了。

把2:S把OV+結果 例句:他把汽車賣掉了。

把3:S把OV+趨向 例句:他把汽車開出去。

把4:S把OV+重疊 例句:他把汽車看了看。

把5:S把OV+範圍 例句:他把汽車整理了一番。

把6:S把OV+目標(在到給/作成為) 例句:他把汽車停在馬路上。

他把汽車當作好朋友。

把7:S把OV+情狀 例句:他把汽車洗得很乾淨。

我們之所以把把字句的基式結構歸併為七項,一來高度概括把字句的 語料,只要學習者確實掌握這七項基式結構,即能達到100%的習得,即使 延伸結構或並用結構,也都是在這七項基式結構上加以擴展的。二來高度 符合心理學家George A. Miller(1956)24所謂的神奇的“七",“7+2"正是

24請參閱 George A. Miller(1956)The magic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Psychological Review.63:81-97.

(27)

高度符合人類短記憶(short-term memory)的最大容量25。Chafe(1984,1987。

1994)證實了新信息(new information)的接受量IU(idea unit or information unit)也符合此一規律26

3.4.2 延伸結構(extended construction)的建立

我們的七項基式結構正是把字句典型的結構,以下我們提出把字句的 延伸結構是把字句的非典型結構,延伸結構仍是立基於基式結構,我們簡 單表列如下:【表3.7】

把字句延伸結構表

延伸結構 例句 備註

把1.1 S把O(給)V(process-verb)+時態 她把我的生日(給)忘了。

把1.1.1賓語分離 她把橘子剝了皮。﹦她剝了橘子的皮。

他們把孩子換了名字。﹦他們換了孩子的名字。

在此我 們以結 構為主

把1.2 S把OV化 公司把辦公室電腦化。我把做法簡化。

把6.1 S把OAV(V=光桿動詞 A=亂、到處等) 把6.1.2 S把OV(=加以+雙音節

動詞或四字格成語)

別把垃圾亂扔。=別把垃圾扔在每個地方。

她把新車到處開。=她把新車開到每個地方。

我們把資料加以分析。

他把生命置之度外。=他把生命的重要性放在關心 的範圍外。

修女們把他撫養成人。=修女們把他撫養變成一個 大人。

25 請參閱George A. Miller(1956)

26 感謝陳俊光教授提供相關信息。請參閱陳俊光(2005) Contrastive Research &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P:143 台北:文鶴出版。

(28)

說明:

1) 把1.1是變化動詞進入把字句,與變化動詞搭配的把字句語義功能是意 外義或致使義,因此助動詞“給"作為致使義的標記,是非典型的結 構。把1.1.1仍是變化動詞類但是帶動的是賓語分離,賓語都是廣義的

“整體-部份"(Whole-Part),包括領屬關係的兩個主從成份,“把"

字介詞把賓語中的整體部份前移,形成賓語分離現象。把1基式的特徵 是,動詞後置成份是動詞詞綴,我們也把V化的“化"視為動詞詞綴。

因此在這些共性上,都能夠歸為把1基式結構的延伸結構。

2) 我們把S把OAV(V=光桿動詞,A=亂、到處等)歸為把6目標類的理由在 於,“A"是指修飾動詞的狀語類,一般是“亂"、“到處",在語義 上是表空間概念的概括義,賦有極為強烈的影響義,大幅增強了動詞的 受動性,因此動詞能保留原始單純形式。但是如果還原其底層結構,其 實是目標類,如:別把書亂扔。﹦別把書扔在每個地方。把6.1.2 S把OV(=

加以+雙音節動詞或四字格成語)依照語義還原基底結構都為目標類。

3.4.3 並用結構(complex construction)的建立

非典型的結構除了延伸結構外,還包括了其他句式與把字句並用的結構,

我們表列如下;【表3.8】

把字句並列結構表

結構類型 例句 備註

把字句+一…就 他一回家就把電視打開。他把車子一開﹐就出去了。

把字句+連都句 他把魚連骨頭都吞下去了。

把字句+比字句 他把事業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29)

把字句+兼語句27 你叫他把汽車開走。

把字句+連動句28 他把朋友接到家裡來住。

把字句+先後句 他先把藥吃了﹐然後才去上班的。

把字句+因果句 或目的句

因為錢不夠﹐所以他把房子賣了。

他為了做生意把房子賣了。

把字句+轉折句 雖然他不願意把房子賣了﹐可是他需要錢。

把字句+條件句 只要他把房子賣了﹐就有錢做生意了。

把字句+選擇句 你還是趕快把消息告訴他﹐要不然他會很擔心的。

把字句+被字句 老王被公司把他給開除了。

我們之所以建立把字句的並用結構,為的是提供後續次類結構等級化 與教材編寫上的依據,最終目標是使學習者能夠藉此主動與國人進行全面 性的把字句語言交際活動。

27兼語句(pivotal sentence)的定義:你導致另一個人做你想做的事。兼語句就是命令句但非硬性的 命令句。兼語句有承先啟後的功能﹐是以動詞如:讓、叫、派、催等執行承先啟後的功能。你叫 他出去買便當。“他"是“叫"的賓語﹐又是“出去"的主語。

Let him go…。兼語句與把字句的並用機率極高。把字句的語義功能最典型的表現﹐應該也是使 用頻率最高者﹐是說話者直接以口語指使聽話者執行事物的語言行為如:“把桌子擦乾淨。"﹐

我們稱之為直接祈使句;指使聽話者令他人執行事物﹐如:“請你叫他把桌子擦乾淨。"我們稱 之為間接祈使句。前者目前語料庫的語料收集不到﹐我們以此推論把字句使用頻率高應該更高。

直接祈使的把字句困難度低;間接祈使的把字句﹐困難度高(以兼語句才能表現)。

28連動句(serial verb sentence)的定義:一個句子有一系列的動詞組﹐這些動詞組有時是補語,有 時是狀語﹐而非動詞。連動句有兩種:1)Free Order:兩個或多個動詞組構成﹐動詞組之間沒有 先後的順序。例句:我們到三峽參觀回家寫一份學期報告。2)Order:兩個或多個動詞組構成﹐

動詞組之間在時間軸上遵守先後的時間順序。戴浩一認為漢語在時間上反映自然時間順序﹐但英 文則受語法結構約束。例句:我們吃東西唱歌跳舞。vs. 我們唱歌跳舞吃東西。

(30)

3.5 從信息結構區辨把字句

信息結構(information structure)29是說明人類在語言交際時,說話者與 聽話者之間如何從最小的信息共知(shared knowledge),進而達到最大的信 息共知。換言之,雙方是如何透過信息傳遞的程序,建立對於有關信息的 認識(鄧守信1985b)。

信息結構是語言交際時最為上層的機制,是語言結構排序的動因。與 英語相較,漢語比英語更受到語用功能的影響,這是Chao(1968)、

Tsao(1977)、Li & Thompson(1981)、Teng(1985b)、Lapodla(1990)、Wu(1995) 的共識。由此可見,信息結構更是漢語語序排列的動因。

我們以信息結構的理論來分析把字句有其優越性。傳統線性的語法結 構分析方法,使把字句成為孤立奇特的句式。尤其是當主謂賓句與把字句 在主語、動詞、賓語都是等值的條件下,除了以把字句是介詞“把"把賓 語前移到動詞前,把賓短語作為狀語功能來加以描述之外,似乎沒有更為 妥當的解釋。因為結構分析只就語言現象加以描述,而不問動因。

站在信息結構的視角,我們就能夠從說話者為了滿足交際需求,進而 重組句子的信息成份,以達成交際任務的的視野來解釋賓語前移的動因,

進而區辨把字句與主謂賓句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同時,在信息結構的視野

29 信息結構是由布拉格學派(Linguists of the Prague School) Mathesius所建構的理論,由捷克學者 (Czech scholars)Firbas所擴充。布拉格學派提出句子分析的三個層次:1)語義層次(the Semantic Sentence Pattern=SSP)。2)語法層次(the Grammatical Sentence Pattern=GSP)。3)語用層次(the Communicative Sentence Pattern=CSP)。語用層次的分析概念是站在關注句中功能的視角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FSP)。Halliday(1967)在FSP的基礎上建構了英語語法上的四個功 能視野,以信息結構來研究句子功能的風氣也因而風行。資料來源武果(1998:1-6)。

(31)

下,把字句找到了語法範疇的歸屬,使把字句與同為信息結構重組驅動下 的相關句式之間,在共性的基礎下,形成了把字句的外部結構。

把字句與主謂賓句之間的個性因信息結構而彰顯出來,但同時也在信 息結構的範疇下,因把字句與外部結構成員間的共性明顯,而相對地沖淡 了把字句個別屬性,使我們在為把字句界定時,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為了 促使學習者對於把字句產生強烈的使用動機,我們將明確地將把字句從其 相關的外部結構成員當中區辨出來,為第六章學生語法的撰寫建立理論基 礎,以利學習者主動選取適切的句式。

鄧守信(1985b)指出漢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在要求學習者了解或掌握 漢語單句的句法,而在引導學習者正確使用漢語,順利通過漢語傳達信 息。在漢語教學時,如果能夠使學習者了解漢語在表面結構中有這些安排 組織信息的傾向,或者說是有某些交談手段(strategy),學習者便能清楚地 體會到漢語表面詞序的自由及特徵,也能了解帶信息結構與語法結構之間 的牽制關係。

3.5.1 把字句與主謂賓句的區辨

我們根據信息結構這兩項普遍原則,為把字句與主謂賓句進行區辨。

主謂賓句按照信息流的分布,賓語是新信息,新信息必在句末,這是符合 信息結構的第一原則:The from-old-to-new principle(Chen,2005:141-142)。

而句末如果還有表動作後位移的處所或結果或動作的方向等新信息成 份,則會導致聽話者的短記憶負擔超過正常負荷量,而減損交際效益。因 此,說話者為了達成交際效益,必須重新組織句子的信息結構,把句末賓 語,藉由介詞“把"字前移至謂語前,而把句末新信息的位置留給動作與

(32)

動作的結果。這正是符合Chafe(1984等)所建構的信息結構第二個普遍原 則:The one new idea constraint(Chen,2005:142-144)。請看我們示範如下,

方框表示新信息,畫底線者表示舊信息:

較不理想的表達式 理想的表達式 例句:我洗了衣服。 (主謂賓)

?我洗了那件衣服。 (主謂賓) 我把那件衣服洗了。 (把字句) *我洗了衣服 乾淨。 (主謂賓) 我把衣服洗乾淨了。 (把字句) ?我倒垃圾 出去。 (主謂賓) 我把垃圾倒出去了。 (把字句) ?我倒垃圾 在垃圾車。(主謂賓) 我把垃圾倒在垃圾車。(把字句)

從我們的例句示範,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漢語句式的選取是由信息結構 的兩項普遍原則1) The from-old- to-new principle;2) The one new idea constraint所驅使的。因此,主謂賓句與把字句的區辨也就極為明確了。以 下我們先從歷史語言學的角度提出把字句與其外部結構形成的歷史事 實,同時把這一相關系列句式以例句呈現,再進行例句的說明,為把字句 與外部結構之間進行區辨。

3.5.2 把字句與其他外部結構的區辨

黃正德(1984)利用Chomsky(1967)的短語結構規律( The Phrase Structure Condition),證實了漢語語句符合此一規律。漢語語句的中心語,也就是動 詞或動詞短語,只能向左分叉一次,而且只能在最低節點擴展。換言之,

漢語語句中,動詞後只容許存在一個成份,或是補充動作結果語義的成 份,或是名詞。如果動詞後兩個成份同時出現,就違反了PSC。為了使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其次,幫助學生建立關聯句型的概念: 「□□……,□□……」

 在公元前第三世紀后期,印度阿育王(公元 前269~232)護持佛教,舉行第三次 結集後,向外地派遣九個傳教僧團,其中一 支由 摩哂陀長老 ( 阿育王的兒子 )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 學校在收集學生的個人資料前,必須徵得學生的同意,並向所

是屬於層次較高之檢測工作。由此類工作的特質 是屬於層次較高之檢測工作。由此類工作的特質 來看,其應屬於非破壞評估(Non-Destructive

RMI,及 DCOM 這些以專屬 binary 格式傳送資料所不及之處,那 就是對程式語言、作業平台的獨立性--由於是純文字 XML 格 式,

• (語文)術語學習 無助學生掌握有關概念,如 果教師只灌輸術語的定義,例如何謂「動

91 如前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