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戰時海報能展現歷史真貌?

在文檔中 整裝待發的孫中山 (頁 32-37)

徐琳老師

以下是 1938 年的一幅宣傳海報。

試根據海報的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 作答方向

1. 這 幅 海 報 是 哪 個 國 家 繪 製?

(1 分 ) 試 找 出 一 項 證 據 說 明。(2 分)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是否能觀察海 報所展現的景物,並作出合理分 析。

2. 你認為海報的主要宣傳對象是 哪個年齡階層的人士?(1 分)

何以得知?(2 分)

本題旨在進一步要求學生能從海 報的內容推斷海報的宣傳對象,

並能提供證據,解釋及支持所作 的推論。

3. 海報中描繪的角色給人怎樣的 感覺?(1 分)為甚麼會有這 種感覺?(2 分)

學生應注意海報中的人物所展現的 神情與形態,並運用常識作合理、

具說服力的分析。

4. 試從海報的內容推斷海報應是 由哪類機構刊製?(1 分)你 認 為 海 報 想 傳 達 甚 麼 訊 息?

(2 分)

本題旨在要求學生閱讀海報的內 容,理解、分析圖象背後的訊息內 容,從而合理推論出版者的身份與 企圖傳達的訊息。

5. 這幅宣傳海報對研究抗日戰爭 歷 史, 有 甚 麼 作 用 和 限 制?

(4 分)

本題旨在考問學生能否就海報的性 質與出版者的背景,對其所描繪的 內容的可信性作合理推敲;

本題亦讓學生明白任何資料作為認 識歷史事件的材料,都有其作用與 局限性。

歷史小知識

1937 年 7 月 7 日,日軍藉口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搜查,被中國 拒絕,遂在當天晚上突襲盧溝橋,史稱「七七事變」,揭開了中國八年抗日戰 爭 (1937-1945) 的序幕。七七事變後,國民政府改變對日本的「先安內、後攘 外」的策略,宣布與共產黨合作抗日,並於同年 8 月,決定採取持久消耗戰略,

對付日本的速戰速決戰略。而在日本侵華和太平洋戰爭期間,深受軍國主義影 響的日本政府,亦不斷透過海報、報章及電影等傳播媒介,為其對包括中國和 東南亞地區所發動的侵略戰爭作正面宣傳,試圖爭取日本及各地人民支持其建 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政策,從而實現其統治中國和亞洲的野心。

參考答案

1 日本。(1 分)海報上印有日本軍旗、日文標題,附以日本為中心的地圖,

所以應是日本繪製的。(2 分)

2 對象為兒童。(1 分)海報中的人物全是兒童,而且表達手法以圖象為主,

明顯是為吸引兒童觀看。(2 分)

3 嚴肅但又不至於兇狠猙獰。(1 分)海報中的兒童毫無笑容、踐踏中國地圖,

拿著軍刀、揮舞軍旗向前衝;但這些兒童也不至於兇惡、惹人反感。因為這

4 海報應是由日本政府或軍方刊製。(1 分)用以宣傳使用武力對外擴張的合 理性,即使天真無邪的兒童也支持和參與。(2 分)

5 作用:海報能清楚反映刊製海報一方的立場,例如這海報明確反映日本官方 如何在戰時推崇侵華和武力擴張政策。(3 分)

限制:出版者為求達到宣傳侵略戰爭的目的,刻意跨大或片面地講述一些行 為的好處,例如這幅海報只從領土擴張角度,合理化武力擴張的行為,沒有 提及發動戰爭的代價,有欠全面。(3 分)

(答案宜正反看法都能兼顧,如只指出海報的好處或限制,最多得 3 分;

能同時指出兩者,最多得 4 分。)

導 讀

宣傳海報為重要的一手史料。近代的宣傳品蘊藏大量、豐富的資訊,

讀者可以透過仔細的審視,從圖象、文字、意境、布局等多方面了 解作者的立場,從而掌握歷史的某些片段面貌。

要從宣傳海報找歷史的面貌,學生必須注意:

時間 / 說明:提供歷史事件的時空概念、地域概念及活動內容。

圖片內容:

•整體觀感:了解該宣傳品希望讀者看完後得到一個甚麼的主觀印象。

•表達手法:宣傳品一般會用誇張手法去表達,學生宜保持客觀,以 免迷失。

•人物:不同的服飾於此相片中顯示了他們不同的角色,所屬的陣營。

•文字:宣傳品中的文字可以協助學生對其目的有更深的了解。

•面容:留意宣傳品中人物的面容,有助了解其訊息。

在文檔中 整裝待發的孫中山 (頁 32-3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