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沒有硝煙的戰場:海報宣傳戰

在文檔中 整裝待發的孫中山 (頁 37-42)

導 讀

宣傳海報為重要的一手史料。近代的宣傳品蘊藏大量、豐富的資訊,

讀者可以透過仔細的審視,從圖象、文字、意境、布局等多方面了 解作者的立場,從而掌握歷史的某些片段面貌。

要從宣傳海報找歷史的面貌,學生必須注意:

時間 / 說明:提供歷史事件的時空概念、地域概念及活動內容。

圖片內容:

•整體觀感:了解該宣傳品希望讀者看完後得到一個甚麼的主觀印象。

•表達手法:宣傳品一般會用誇張手法去表達,學生宜保持客觀,以 免迷失。

•人物:不同的服飾於此相片中顯示了他們不同的角色,所屬的陣營。

•文字:宣傳品中的文字可以協助學生對其目的有更深的了解。

•面容:留意宣傳品中人物的面容,有助了解其訊息。

以下是日軍於中日戰爭期間在中國境內散發的招降傳單。

試根據海報的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 作答方向

1. 你認為該海報反映的是中國,

還是日本的觀點? 試找出兩項 線索以支持你的看法。(3 分)

本題旨在考問學生能否通過海報的 題解、內容作出合理推斷,並要求 學生於海報中找出線索,以支持答 案。

2. 你認為海報設計者對中日合作 的前景持有甚麼態度?何以見 得?(3 分)

本題旨在測試學生能否理解海報的 文字,並歸納出作者的態度。

3. 根據該宣傳海報,中國與日本 當時的共同敵人是誰?試解釋 你的看法。(3 分)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海報中 的文字,以得出其中隱含的意思。

設計者指出中日有共同敵人是一項 統戰手段,期望學生因感威脅而願 意投降。

4. 設計者用了甚麼手法令當時的 宣 傳 對 象 能 明 白 該 海 報 的 訊 息? 試從海報內容找出兩項線 索,加以說明。(4 分)

宣傳品必須切合當地文化,以簡 單易明的方式,令讀者接受一些 看法。此題希望學生審視文字及 圖象內容,以了解其設計背後的 考慮。

歷史小知識

1927 年,日本田中義一內閣以奪取中國的滿蒙地區為目標,開始對華進行侵 略。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關東軍在瀋陽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三 省,翌年 3 月 9 日,日本正式成立傀儡政權「滿洲國」,冊立清朝末代皇帝溥 儀。國際聯盟(即今天聯合國之前身)譴責日本的侵略行為,拒絕承認滿洲國,

日本竟於 1933 年 3 月 27 日宣布退出國聯。及後,日本不斷加強其對華的侵略 行動,並於 1937 年 7 月 7 日在北京策動蘆溝橋事變,歷時八年的第二次中日 戰爭爆發。當時,國共兩黨再度合作抗日,形成統一戰線,準備與日本進行持 久戰。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本宣戰,並大幅增加對 華軍事援助,加上中國軍民奮力抵抗,日軍在中國戰場陷入泥沼,進退兩難。

直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美國在日本投下兩枚原子彈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中國八年抗戰終於勝利。

參考答案

1 日本的觀點(1 分)。因為題解中指出該海報是「日本散發的招降傳單」,

強調長期抗戰的結果是會導致國民政府覆亡,其領導人蔣介石亦會最終會被 日軍打敗 (1 分);而且海報右方的文字大力讚揚日軍的能力,如見有「國 力豐足,百戰百勝」等字眼,可見是屬於日本的宣傳海報 (1 分)。

2 設計者吹噓中日合作的好處(1 分)。海報左方見有「中日提攜真樂乎…男 女老幼都安居」的文字,反映出設計者認為中日合作會帶來巨大利益,令人

3 共同敵人是共產黨 (1 分)。因為海報中有「防共防匪齊擔任」,「共」

與「匪」其實都是當時中國的執政黨—中國國民黨對共產黨的稱呼。而文中 亦見有「齊擔任」的字眼,指出共產黨才是共同敵人。(2 分)

共同敵人是蘇聯(1 分)。因為海報左方的圖畫顯示,當時蘇聯領導人史大 林在長城以外地區正對中國虎視眈眈,若中日兩國能夠充分合作,則可以消 除蘇聯對中國的威脅,而長城以內則可如右圖所示的國泰民安(2 分)。

4 對比手法:該宣傳品分為左右兩方,左方描述中日合作帶來的利益;右方則 描述中日雙方進行長期戰爭的不良後果。

圖文並茂:資料中有彩色圖畫作背景、附以文字闡述,此舉除了能吸引讀者 注意之外,亦能加強宣傳品的可讀性,從而令更多讀者明白海報的訊息。

使用漢字:資料中所有文字皆為漢字,沒有使用日文。由此可見,海報的作 者盡力希望令更多中國的讀者看得懂,以收宣傳之效。

(任何兩項,每項 2 分)

導 讀

研究歷史必須參考不同性質的歷史資料,而一般人都會認為一手史 料往往較二手史料可信。但事實上我們也不應亳無懷疑地接受一手 史料的內容,因為一手史料的創造者可能會因不同的動機、立場或 主觀經歷的限制而呈現不全面的片段。

題解及報章圖片標題:提供照片拍攝的時間、地點、人物身份及主要 活動內容。

照片內容:

•人物:不同人物的衣飾裝扮和活動內容。

•背景:注意場景布置的特色。

在文檔中 整裝待發的孫中山 (頁 37-4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