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金股息是台灣企業主要之發放盈餘方式,本研究分析公司股息規模之穩定性 (持 續性),以及間隔週期之穩定性,並且運用行為經濟學解釋間隔週期之決策因素。透過 簡單之統計檢定,本研究獲得以下之結論:

1. TWSE 公司之發放 (股息,或股息與股票購回之和) 傾向高於 OTC 公司。

2. 假說「OTC 公司執行股票購回之傾向比 TWSE 公司高」不成立。

3. TWSE 公司持續列名主要(前 25 大) 發放公司之穩定性,高於 OTC 公司。

4. 假說「OTC 公司之除息至發放日間隔週期高於 TWSE 公司」不成立,但支持

「TWSE 之主要股息發放公司間隔週期小於 37 天之傾向,高於 OTC 公司小於 37 天之傾向」。

5. 就時間序列面而言,OTC 個別公司之間隔週期時間序列最大值減最小值 (全 距) 高於 TWSE 公司。意謂後者之決策作業趨近於相對穩定之程序,甚至形 成標準作業程序。

6. 就綜合橫斷面與時間序列面而言,OTC 與 TWSE 公司之間隔週期分佈皆非常 態分佈。意謂參考點數字之影響性,尤其是週循環 (7 日) 倍數參考點。

7. 仍是就綜合橫斷面與時間序列面而言,OTC 與 TWSE 公司之間隔週期分佈形 態相當,意謂區隔兩者之財務變數不是影響間隔週期決策之重要因素。

本研究試圖討論之第一個議題:為何除息日至發放日間隔週期分佈可能短至 8 天,

長至 125 天?本研究發現:長間隔週期事件主要發生於新掛牌交易之公司 (如 TWSE 之 尚志與台耀,OTC 之友威科與寶利徠等公司),但在後續年度修正成符合市場期待之一 個月左右之間隔天數。此修正與學習之過程,符合行為經濟學 (如 Kahneman, Knetsch and Thaler, 1986) 與公司行為理論 (Cyert and Marsh, 1992)之觀點。行為面因素大於經濟面因 素影響力之結果,使得 TWSE 公司與 OTC 公司之間隔週期呈現相同分佈,而且呈現三 峰分佈型態,隱含週循環 (7 日) 倍數是決策參考點。

台灣史上之最大規模發放股息事件 (2010 年之台積電) 的間隔週期是 16 天,說明 間隔週期低於 17 天之可行性。但在其他年度,發放公司仍然趨向於持續固定之維持現 狀 (status quo) 或錨定 (anchoring) 政策,台積電在過去偏好 24 或 27 天政策,近三年 則固定等於 21 天 (表 5,而且台積電在 2013 年之間隔天數仍是 21 天,即 2013/7/3 除息,

7/24 發放)。

台灣之晶華公司之間隔週期幾乎固定等於 8 天之現象 (表 7),本研究主張應同時從 該公司創下現金減資首例之事實檢視之,即該公司傾向採取創新之財務政策,以致於採 取脫離參考其他公司之行為。(晶華上市後,在 2000/6/30 首次除息,間隔週期 10 天;

之後歷年間隔週期,以 8 天佔絕大部分年度。)本研究主張:公司間隔週期決策主要依 據經驗法則 (如公司歷史經驗,或同業經驗) 或簡單概念 (如一個月,或四週) 決策,

再透過組織學習,在未來修正之。我們無法應用公司價值或股東權益最大化之概念,解 釋台灣上市櫃除息公司之間隔週期決策,卻可以應用公司行為理論解釋。公司行為理論 強調企業決策之經驗法則,且更重視執行過程,包含修正目標(adaptation of goals)、組織 學習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與修正決策規則。

本研究討論之第二個議題:TWSE 與 OTC 公司之發放政策差異,發現就個別公司 之時間序列而言,前者之股息發放傾向顯著高於後者,前者之發放穩定性也高於後者。

本研究分析之穩定性面相包含:橫斷面比率、時間序列比率 (歷年皆發放之公司比率)、

主要發放公司之持續性 (公司列名市場前 25 大或前 50 大排行之持續性)、公司間隔週期 之時間序列變異性 (全距是否較小)。在上述面相,TWSE 公司呈現比 OTC 公司穩定之

現象。但在綜合橫斷面與時間序列面後,兩者呈現相同分佈。

本研究討論之第三個議題是:股票購回與發放現金股利之間,是否存在替代效果,

或互補效果。本研究發現台灣市場之股票購回規模未達現金股息規模之十分之一,大部 份股票購回公司也在同一年度發放股息。因此,兩者之間呈現互補關係。同時也說明股 票購回在台灣市場扮演之主要角色是:維護合理股價與傳遞低估訊息。

本研究之第四個動機:討論股利政策之持續性與穩定性 (或晚近學術界習慣稱謂 之平滑性)。藉由分析發放股息公司之間隔週期,本研究推論:Lintner (1956) 與 Leary and Michaely (2011) 等學者觀察與強調之公司股利政策穩定性與平滑性,導因於公司試圖表 彰公司之特徵與行為模式:低不確定性與高穩定性。上述主張類似於股利訊號發射理論 (如 Miller and Rock, 1985),然而,不同於過去文獻主張之「釋放正面之公司前景」訊息。

本研究主張,公司試圖透過發放股利,釋放低風險與低不確定性之訊息。本研究主張,

企業之穩定發放現金股利政策,的確能傳達正面之公司前景訊息。

就間隔週期決策過程之理性 (rational) 因素或行為 (behavioral)因素支配作比較 (Zeckhauser, 1986)。若根據理性架構推論,基於 TWSE 與 OTC 公司之基本財務面差異,

將導致 TWSE 與 OTC 公司之間隔週期分佈不相同 (假說七不成立),但都近乎常態分佈 (假說六成立)。若根據行為經濟學推論,則假說七可能成立,且假說六可能不成立。本 研究證明:因為公司作業與活動是依據週循環作為重要參考點,使得 TWSE 公司之間隔 週期分佈呈現三峰分佈形態,群聚於 28、22 與 35 天附近;OTC 公司之間隔週期分佈也 呈現三峰分佈形態,群聚於 22、28 與 36 天。

除非公司遭遇特殊事件,如三陽公司在 2014 年大幅提升間隔週期,以削弱市場派 股東之掌握之資金 (自由時報,2014/04/15);或如遭逢財務危機,遲延支付。但大部分 公司維持慣例或市場習慣執行間隔週期政策。經濟行為決策往往是根據社會與市場形成 之準則 (norm),最常使用之準則是根據過去發生之頻率分佈 (Kahneman and Miller, 1986; Kahneman, 1992)。一個月或 28 天之間隔週期決策是依據經驗法則決策產生,除非 公司大幅增加間隔週期 (如三陽公司),投資人對原有之市場習慣已經習以為常,不去質 疑公司減低間隔週期之可能性。

本研究作者基於對台灣市場之觀察,提出公司行為理論之解釋能力,也啟發對國 際市場之研究。收集或購買美國市場股息資料庫 (CRSP)是本研究持續之研究方向,希

冀對 Leary and Michaely (2011) 等有關股利政策穩定性與平滑性之研究,提出更具體之 公司行為財務論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