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合宜的背重率與背重步行時間

本章節依相關研究與本研究的結果,探討合宜的背重率與步行時間。在大部分的研

究中,多以 10%~12.5%為合宜的背重率上限,於相關的研究中,與無背重時相比,當

背重達 10%時,踝關節淨肌肉力矩增加(黃詩帆,2006);而本研究中當背重率達 12.5

%時,脛骨前肌與腓腸肌有顯著差異。脛骨前肌和腓腸肌其中一端是連接於腳踝,也會

受踝關節力矩所影響,因此踝關節肌肉力矩增加時,脛骨前肌和腓腸肌的肌電訊號亦有

可能增加,故與學者黃詩帆的研究有相關性。亦有研究顯示,當背重率達 12.5%以上時,

身體軀幹傾斜角度達顯著差異(陳佑,2007),軀幹前傾、腰椎曲度亦有顯著差異(穆

映岑,2011)。當背重增加時,身體為了保持平衡,軀幹前端的肌群會用力產生拮抗,

故有可能造成身體軀幹以及腰椎的角度產生差異;本研究中當背重率達 12.5%時,腹外

斜肌達顯著差異,結果類似。因此,當身體背重時,有可能會影響軀幹傾斜角度。在本

研究中,雖採用三種不同的背重率做比較,但僅利用 EMG 對身體 6 條肌肉做評估,建

議背重率時仍須謹慎評估。雖已有學者證實 12.5%為合宜的背重率,但是以分析軀幹前

傾角度所得到的結果,若以本研究中的實驗結果,與無背重時相比,背重達 12.5%時,

量測的 6 條肌群中有 3 條肌群無顯著差異,或可以輔證 12.5%為合宜的背重率,但仍需

要有更多的肌群納入考量才行。

本研究中隨著持續步行時間的增加,所偵測到肌群的數據也增加,並達顯著水準。

Hong 和 Cheung(2003)的實驗中也有相同發現,實驗中學童以 0%、10%、15%和 20%

的背重率於籃球場進行步行實驗,距離為 1978 公尺,將距離分為 4 個搜集點,隨著步

表 4-4-2 背重率(0%、20%)與不同持續步行時間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背重率 時段 平均數 標準誤 t

0% 20%

2nd -.068 .020 -3.464*

4th -.072 .021 -3.498*

6th -.074 .020 -3.659*

8th -.072 .024 -3.051*

10th -.070 .022 -3.142*

12th -.078 .028 -2.778*

14th -.076 .023 -3.317*

16th -.070 .026 -2.742*

18th -.059 .027 -2.206 20th -.072 .026 -2.743*

*p< .05, ** p< .0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合宜的背重率(12.5%BW)中,與無背重相比,第 14 分鐘後才出現差異並達顯著

水準,因此持續步行時間 14 分鐘內可視為合理的背重時間。

二、過重的背重率(20%BW)中,與無背重相比,因大部分時間皆出現差異並達顯著

水準,因此不建議背重率達 20%行走。

三、背重率與持續步行時間無交互作用,背重率與持續步行時間皆為肌群肌電訊號數值

呈現差異的主要效果。

四、背重率與持續步行時間的相關實驗中,可能因量測方式與量測時間等因素的不同而

有不同結果。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的建議如下:

一、老師及家長可以觀察學童書包是否太重、背書包走路上學的時間過長,給予適當調

整。

二、建議後續研究可針對不同群體進行研究,例如:性別、年齡、BMI 過輕或過重的學

童進行研究。

三、建議可加入測力板或是 VICON 等儀器進行研究,如此可加入更多的數據探討,結

果會更加精確。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禎輝(2010)。電子書包應用於小學教育之可行性分析-以某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桃園縣。

田國華(2004)。武術馬步參與肌群及肌肉疲勞之 EMG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

化大學,臺北市。

宋宏偉(2003)。國小學童不同背重率之步態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碩士班,

屏東市。

李宜蓁(2009)。不去安親班的另類選擇,親子天下(9 期)

李文彬、胡傳雙(2003)。作業姿勢和負重對人體平衡的影響。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5

(1)。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9)。2009 年台灣兒童課後照顧概況調查報告。網址:http://

www.children.org.tw/database_report.php?id=267&typeid =4

林正常(1995)。運動生理學實驗指引。臺北市: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雅宣(200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下背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

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高雄市。

徐詠絮(2008)。全面推動走路上學 教育部成立專屬網站。2008 年取自教育廣播電臺,

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safe0515/30994823

翁梓林(2010)。書包背法對步態動力學之影響。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發展學校重點特色

計畫案成果報告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教育部(2002)。台灣地區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摘要報告。網址: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 aspx?site_content_sn=7867

教育部(2010)。九十四年度臺閩地區中小學校學生身體發育測量結果。2010 年取自教

育部,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edu. tw/statistics/ content. aspx?site_

content_sn=8168

教育部(2011)。體適能常模。2011 年取自教育部體適能網站,教育部體適能網站網址:

http://www.fitness.org.tw/

黃佳麟(2002)。台南縣國小學童書包減重策略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南市。

黃詩帆(2006)。國小學童不同背重率行走之生物力學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彭俊維(2008)。不同背重率及著地策略對著地動作之動力學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體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游婉琪(2010)。背包好重 學童脊椎彎了,台灣立報。

楊鎮鴻、黃國恩(2008)。不同負重率背向斜坡行走之肌電圖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體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陳紹華(2000)。負重增強式訓練動態負荷肌電特性之生物力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陳佑(2007)。背重步行對學童身體姿勢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陳佐誌(2009)。國小學生步行上學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彰化縣。

陳俊舟(2009)。不同負重率與速度之生物力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

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陳羿伶(2009)。書包不同背法行走之生物力學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

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蔡宗晏、王進華(2007)。淺談肌電圖在運動科學中的應用。大專體育,90。

劉員池(2008)。不同背重率對坐到站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

術研討會,臺北市。

鍾祥賜(2002)。國小學童以不同負重方式與行走速度對足底壓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市。

藍子員、李志雄(2008)。不同負重率對國小學童背向行走下肢肌電現象之探討。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穆映岑(2011)。不同背重與高度對學童步行之生理負荷分析。明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

與管理研究所,新北市。

英文部份

Christa Devroey, Ilse Jonkers, An De Becker, Gerlinde Lenaerts, & Aarthur Spaepen. (2007).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backpack load and position during standingand walking using

biomechanical physiological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Ergonomics, 50(5), 728-742.

Grimmer, K., Dansie, B., Milanese, S., Pirunsan, U., & Trott, P. (2002). Adolescent standing

postural response to backpack loads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study.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3(10).

Hong, Y., & Brueggemann, G. P. (2000). Changes in gait patterns in 10-year-old boys with

increasing loads when walking on a treadmill. Gait & Posture, 11(3), 254-259.

Hong, Y., & Cheung, C. (2003). Gait and posture responses to backpack load during level

walking in children. Gait and Posture, 17(1), 28-33.

Hong, Y., & Li, J. X. (2005). Influence of load and carrying methods on gait phase and

ground reactions in children. Gant & Posture 22(1), 63-68.

Li, J. X., & Hong, Y.(2004). Age difference in trunk kinematics during walking with gifferent

backpack weights in 6- to 12-year old children. Research in sports medicine, 12,

135-142.

Pascoe, D. D., Pascoe, D. E., Wang, Y. T., Shim, D. M., & Kim, C. K. (1997). Influence of

carrying book bags on gait cycle and posture of youths. Ergonomics, 40(6), 631-641.

Wang, Y., Pascoe, D.D., and Weimar, W. (2001). Evaluation of book backpack load during

walking. Ergonomics, 44(9), 858-869.

Whittfield, J. K., Legg, S. J., & Hedderley, D. I. (2001). The weight and use of schoolbags in

New Zealand secondary. Ergonomics, 44(9), 819-82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