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遭遇教學困擾的因應行為與輔導措施

本節主要探討教師遭遇教學困擾的因應行為,探究教師遭遇教學困擾 之解決途徑,最後歸納學者專家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建議。

壹、 教師遭遇教學困擾的因應行為 一、 因應的定義

Lazarus 及 Folkman(1984)指出,因應是指「個人在行動上和內心 上的努力,以處理環境和內在的要求或衝突,而這些要求或衡突是足以對 個人資源構成重荷的」。歐滄和(民 84)認為「因應」是指對較嚴重的壓 力事件,以新的或不常用的策略作處理,至於不需太多思考即能以習慣性 行為處理的,就不能算是因應。茲將國內外關於因應的定義整理如表 2-4-1 所示:

表 2-4-1 因應的定義一覽表

研究者 因應的定義 謝琇玲(民 79)因應就是人們為避免因緊張而造成傷害所作的一些具體

努力。

林純文(民 85)因應就是對壓力的反應,亦即努力去面對威脅或壓力的行 為方式。

曾吉雄(民 89)

因應乃是對壓力的反應,當個體與環境情境產生衝突時,

避免產生威脅、焦慮所採取的處理或解決方法的行為方 式。

蔡孟珍(民 90)因應是指個體在遇到困擾或壓力事件,身心無法負荷時,

個人內在認知與情緒及行動上所作的努力。

Lazarus(1976)因應最好視為一種解決妨礙個人福祉問題的方式。

Gmelch(1982)因應是一種決定過程,個人可選擇最有效的技術來減輕壓 力。

Weiten(1986)因應是指努力去克服困擾情境,以減輕或忍受加諸於我們 的要求。

資料來源:改編自蔡孟珍(民 90)。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九年一貫課程 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因應是個體遭遇困擾或壓力時,尋求解決問題 而努力的歷程,藉以減輕個體的焦慮及不安的心理狀態。

二、 教師遭遇教學困擾的因應資源

歐滄和(民 84)指出「因應資源」(coping resources)是個人遭遇 壓力事件時,用來掌握、對抗和減輕壓力的一切能力和事物,它常被視為 壓力事件與壓力反應之間的中介變項(moderate variables)。因應資源 可分為以下二類別:

(一) 存於個人之內的資源

1. 健康/精力/士氣:包括個人的生理健康、活動能力和求進步的動 機。

2. 解決問題的技巧:來自個人的生活經驗、學得知識、和認知能力。

3. 積極的信念:指在最惡劣的條件下,仍能支持個人努力去因應的 一些想法,例如:樂觀、積極思想、期盼、自信心。

4. 社交技巧:能以社會所贊許且有效率的方式和別人溝通、交往的 能力。當個人在需要別人的合作與支持才能解決問題時,或在個 人需要主動控制社會的互動時,這種能力更為重要。

(二) 存於個人之外的資源

1. 實質的資源:乃是一般人所謂的「身外之物」,例如:金錢、地位、

信用等。

2. 社會支持:指由他人處得到訊息、情緒和實質的支持。

三、 解決教師教學困擾的可行途徑

教學是教師的主要工作,當教師遭遇困擾時,往往會採取因應措施 以解決其困擾,教師最常使用的方法為請教別人,或自己找尋相關資 料,以便從別人的軌跡中獲取寶貴的經驗,得到良好的處理策略,增強 自已的工作信心(楊銀興,民 84)。本研究從教師尋求協助的對象,探 討解決教師教學困擾的可行途徑,如表 2-4-2 所示:

表 2-4-2 教師遭遇教學困擾尋求協助之對象一覽表

研究者 尋求協助之對象

楊銀興(民 84)

國小實習教師面臨困擾的解決方式依序為:(1)向服務學 校資深同事請教(2)與同時分發本校的結業實習教師討 論(3)自己查閱相關書籍或刊物(4)向服務學校主任請 教(5)用書信或電話跟以前師院的同班同學討論 盧榮順(民 85)

教師遭遇教學困擾時尋求協助的對象依序為:(1)同學年 教師(2)學校中資深教師(3)學校主任(4)師院或師 資班同學(5)一起分發同校服務教師。

李欣儒(民 88)

國中生活科技代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遭遇困擾時,最常尋 求協助的對象依序為:(1)電腦網路(WWW 或 BBS)(2)

學校的資深教師(3)翻閱書籍、雜誌或專業期刊。

許朝信(民 88)教師遭遇教學困擾時,最常尋求協助的對象為同學年教師 及校內資深教師。

郭世育(民 91)

教師遭遇教學困擾時,尋求協助的對象依序為(1)相關 專業人員(2)校內資深教師(3)同學年教師(4)透過 網際網路。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研究得知,教師在教學上遭遇困擾時,其解決途徑往往會尋 求同事、同儕、相關專業人員的協助,或透過網際網路得到相關資訊,抑 或採自行解決的方式。本研究在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遭遇教學困 擾時主要採取的解決方式,茲參考國內相關研究(楊銀興,民 84;盧榮順,

民 85;李欣儒,民 88;許朝信,民 88)分為:順其自然不去解決問題,

及尋求解決途徑二層面。

其中「尋求解決途徑」包含:求助於有相同經驗的人或團體、參與相 關研習活動、翻閱書籍及相關文獻、運用網路資源(如:www或bbs 等)、及其它等項目。「尋求協助的對象」包含:九年一貫課程長期諮詢服 務機構、師資培育機構、教師研習機構、服務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或相關 組織、服務學校校長、服務學校主任、校內資深教師、服務學校相同學習 領域教師、服務學校不同學習領域教師、專家學者、大學的同儕、家人、

及其它等項目。

貳、 教學困擾之輔導措施

課程統整不只是聯繫每一學科和跨學科的基本概念,亦需重組環繞基 本概念的學習資料。So、Cheng 與 Tsang(1996)認為:一個統整的課程 必會增加教師的教學和管理技巧上的要求,當然還包括教師具備各學科知 識的能力。對於過去分科教學的教師,沒有包班和包領域的能力,教師將 所面臨更大的衝擊與挑戰(李隆盛,民 90)。但是在新課程的推動中,教 師專業成長及師資培育方案卻未能納入規劃的配套措施,則是美中不足的 地方(邱美虹,民 89)。

因此,新課程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除了課程理念與設計外,最重要 的是教師的準備與學習是否足夠,教學資源是否已有妥善的規劃、及學校 的配合度等問題,這些相關的議題都將成為影響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重要 因素。以下整理專家學者對九年一貫課程輔導措施之建議,茲分述如下:

一、 對教育行政主管單位

教育行政主管單位在此次課程改革中,仍扮演主導推動的角色,為使 社會各層級建立教改共識,應積極宣導新課程精神要義、成立課程推動與 輔導小組、辦理新課程知能的研習、激發社會各界參與課程改革風潮,並 且激發教師主動參與課程的使命感(林殿傑,民 88)。對教育行政主管單 位之建議包括(陳伯璋,民 88;謝金青,民 90b):

1. 規劃完善的師資培育與進修制度

2. 成立常設性的課程發展機構,進行課程發展所需的各項基礎研究 3. 加強全民宣導溝通,化解政策推動阻力

4. 強化政策規劃效能,提升配套措施品質

5. 整合學者專家人力資源,建立輔導系統與模式 6. 落實參與回饋進修模式,提升教師進修效能 7. 進行各縣市「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成效評估研究

二、 對師資培育機構

以往師資培育的理念是以國民中小學的教學科目,相對應各大專院校 學系負責師資培育工作,但新舊課程差異甚大,不能再以舊的教學方式來 培育新的老師,一個跨學科的統整模式要求教師有廣闊的教育經驗,其中 包括不同的本科知識。師資培育機構應審慎評估,再行規劃因應,調整師 資養成教育的課程結構與內容(陳伯璋,民 88),鼓勵教師修習輔系或第 二專長等,以適應學習領域課程統整和合科教學的需求(張德銳,民 88a)。

師資培育機構除擔負培育教師的工作外,也應與教師在職進修相配 合,利用其學術專業地位,強化與教育前線的中小學聯繫與合作,主動提 供中小學教師進修課程,協助其他教育單位舉行相關研習活動等(張德 銳,民 88b),藉以協助教師推動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提昇教師專業知能。

三、 對學校行政單位

為落實九年一貫課程,學校必須調整學校行政組織的,發展學校本位 課程,調整教學時間與活動空間,建構合宜的社會文化情境,提供教師進 行教學,學生進行學習的情境。故學校行政單位可以配合的工作包括(吳 清山,民 88;張雅雯,民 90)。:

1. 組織課程發展委員會,規劃學校本位課程和審查各年級課程計畫 2. 成立學習領域課程小組,規劃學習領域內涵

3. 成立教學資源中心,提供教學資源

4. 建置教學網路資源中心,提供教學資源與諮詢 5. 依照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方向,調整師資結構

6. 辦理九年一貫課程研習,並遴派教師參與校外研習 7. 安排教師基本授課時數,調配彈性授課時間

8. 辦理新課程說明會,幫助家長學生瞭解新課程

參、 本節結語

九年一貫課程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除了課程理念與設計外,最重要 的是教師的準備與學習是否足夠,教學資源是否已有妥善的規劃、及學校 的配合度等問題。新課程的推行一定會令教師感到不安及焦慮,因此瞭解 教師面臨教學困擾的解決途徑與輔導需求,提供足夠的資源和在職教師訓 練及研習,方能為教師應付因改變所帶來的衝擊,有效解決教師的教學困 擾。

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可說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其投入的 人力與資源更是歷年罕見,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紛紛於各項輔導工作的規 劃與實施。課程改革是連續不斷的過程,課程的推動更是需要全民共同努

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可說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其投入的 人力與資源更是歷年罕見,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紛紛於各項輔導工作的規 劃與實施。課程改革是連續不斷的過程,課程的推動更是需要全民共同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