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Romiszowski (1988)認為教學是一種溝通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

第四節 教材編製之理論

教材(Subject matter)是指各種學習的內容而言,亦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時所 須使用的材料。教材是由知識、技能等材料所構成,為學習過程中的工作輔助物 (working aids),用以提供學生在教育目標架構中所要學習的事物(Niskanen,

1987)。Romiszowski(1988)認為教材不應局限於教學材料,他認為教學是一種溝通

壹、教材編製與設計的程序

本研究的目的之一,在於編寫遠端圖控系統單元教材,因此擬對教材編製的程 序探討如下。

一、Niskanen 模式

Niskanen(1987)指出教材的開發由社會需求開始,並經由編製計畫、實驗、審 核等步驟,如【圖 2-4-1】所示,此一過程對技職學校教材的編排與發展指出了一 些重要方向。

Niskanen 提出之教材發展方式主要有以下三階段:

1.確認課程對教材之要求

本階段主要針對確認課程欲達成之目標、教師與學生等相關之限制、教材之 需求,配合教學策略與教材系統以擬定教材編製計畫。

2.執行教材編製計畫

在本階段主要為教材編製計畫之實際執行,包括選擇主題內容、蒐集教材來 源、組織教材內容、選擇與修飾用語以配合學生。

3.教材評估與追蹤

本階段首先完成教材初稿,接著進行實驗教材的實驗教學與審核,完成後之 教材經採用後,尚須持續追蹤與評估。

【圖 2-4-1】 教材開發的過程

限制

審核

採用 完成

課程

教材需求

目標 編製計畫

執行編製計畫

手稿

實驗

追蹤

二、Finch 及 Crunkilton 模式

芬奇和克朗基頓(Finch、 Crunkilton)(1993)針對技職課程發展提出課程 發展的三個主要階段,即課程設計,建構課程內容及課程實施,詳見【圖 2-4-2】。

【圖 2-4-2】芬奇和克朗基頓的技職課程發展模式 建立決策程序

蒐集和評估學校相關資料 蒐集和評估社區相關資料

利用策略去決定內容 做課程內容的篩選 發展課程目的與目標

確定和選擇教材 發展教材

發展個別化講義 課程評鑑

課程設計階段 內容階段建構課程 課程實施階段

整個課程發展模式中,是以課程決定為主要的設計,在決定的策略上採取目標 管理的方式以評估和確立目標,在過程中並確認完成各目標所需的事件與活動,從 中了解課程決策的決定點,並發現問題加以分析,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建構 課程內容時,考慮技術與職業教育的特質與哲學思想去選擇課程內容,在過程上利 用任務分析(Task analysis)、DACUM 等技術進行能力分析以建立適切課程目標及 內容的依據。在課程實施階段,二氏主張教材發展的決策必須考慮五 W;即那些教 材(What)應被發展出來,又為什麼(Why)?由誰(Who)在什麼地方(Where)

的什麼時候(When)發展教材最適當?教學活動的決定,探討個別化教學即能力本 位教學策略並依據各種學習經驗、目標及評量方式發展自學單元教材。

三、Rowntree 模式

Rowntree(l994)提出一教材發展模式,此模式依據計畫、準備、執行三階段進 行,其中準備階段為教材編寫之準備,而執行階段則為教材內容的撰寫與修正,如

【圖 2-4-3】所示。

(一)計劃階段

本階段之工作包括分析學生、配合調整學習目標、訂出教材大綱、選擇 教學媒體、計劃學習支援、考慮現有教材等,以針對教材之編製作完整之準 備與計畫。

(二)準備撰寫階段

本階段之工作包括考量資源與限制、安排學習順序,發展教學活動與回 饋、安排範例、考量教材的實際格式、教學媒體之應用等。

(三)教材內容撰寫與修正

本階段之工作包括教材內容表達的角度之考量、檢視教材內容是否合於 預期規劃、分別就教材本身與帶來的效果加以評鑑、由相關學者專家評鑑、

試驗教學以實際檢討教材內容、檢討與修正須改進部分。

綜合以上三種教材編製的過程,本研究擬採下列過程,據以研擬教材大綱、編 製單元教材及設計相關實習設備。

1﹒確立教學目標 7﹒建立教材優先順序 2﹒決定教材範圍 8﹒研擬教材大綱

3﹒學生能力分析 9.蒐集教材資料及相關資源 4﹒決定學習目標 10.衡量資源與限制

5.選擇教材內容 11﹒教材內容撰寫與修正 6.決定教材形式 12﹒實習設備設計與修正

【圖 2-4-3】Rowntree 的教材發展模式 安排教學活動、順序與回顧,蒐集

範例,決定教學設備

試用與改進教材 步驟一:計畫

步驟二:準備撰寫

步驟三:教材內 容撰寫與修正

考量資源與限制 考慮現有教材

依據教育與教學目標,定出教學大 綱,選擇教學媒體與學習支援

分析學生

編寫評量教材 完成第一次草稿編製

第一次草稿編製 考慮具體格式

貳、教材之選擇

課程是實現教育與訓練目標所經歷的途徑,教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教材 是實現教學目標所用的材料,所以教材的選擇與評鑑也是以能否達成教學目標為標 準。一個完善的教材不僅可以把整個教育歷程中與該科目相關的知識內涵全部傳遞 給學習者,更要確保教育目標能順利達成。

茲將國內外學者對教材選擇的觀點簡述如下:

一、Taba(1962)提出六項教材選擇的效標:

1.內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2.與社會現實的一致性 3.廣度和深度的平街

4.適用廣泛的學習目標,提供新的知識,也培養了適當的習慣和技能,以及發展 理想的態度和興趣等

5.考慮學習的可能性和適應性,教材要適合學習者的能力,提供的教材要具體 6.適應學生的需要和興趣

二、Heinich(1989)指出教材選用之一般準則為:

1.符合教學目標 6.印製和版面等技術品質良好

2.適合學生能力 7.出版或製作單位能證實教材之效能 3.資訊正確,合乎時宜 8.沒有主觀上的偏見

4.呈現時能引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 9.易於存取、使用 5.能促成學生的主動參與 10.價格合理等 三、孫仲山(民 82)認為教材的選擇原則為:

1.多舉實例,具實用價值 4.饒富趣味,結合生活經驗 2.確認目標,配合學習主題 5.資料豐富,引自可靠來源 3.難度適中,迎合學員需求

黃政傑(民 80)說明教材內容選擇的主要規準,包括下列九個向度:即 1.目 標、2.範圍、3.重要性、4.正確性、5.難度、6.實用、7.缺乏、8.彈性、9.資源 和時間等。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之意見,研究者列出下列教材選擇原則,以為編製遠端圖控 系統單元教材及設計相關實習設備之參考。

1﹒符合教學目標 5.教材廣度和深度的平衡

2﹒符合學習者程度之需求 6.多舉符合時宜並具應用價值的實例 3﹒教學、教材與設備的配合性 7.教材及實習設備的效用及成本 4﹒教材適量、富趣味性、資料正確 8.符合業界之知識與技能需求

參﹒教材之組織原則

所選擇之教材,應加以組織,以適合教師的「教」及學生「學」的要求。泰勒 (Tyler,1949)等十一位課程學者對教材組織原則的主張,共有十二項應考量的因 素,可綜合成如【表 2-4-2】所示。

依【表 2-4-2】所歸納的教材組織原則之需要性,可排序分類如下:

一、必須考慮的因素

為上述所有學者一致性的主張,共有下列四項原則。

1.從具體到抽象 3.符合個體發展需求 2.依邏輯順序編排 4.滿足學習興趣與需求

二.應該考慮的因素

1.水平與垂直統整的原則 3.從普遍到特殊原則 2.從簡到繁原則 4.從部份到整體原則

三、最好考慮因素 1.從首要到次要原則 2.從近到遠原則 3.依時間先後原則

【表 2-4-2】泰勒等十一位課程學者對教材組織原則的主張

Skinner 1956

Bruner 1966 Strike 1976

Mcneil 1981

Hass 1983

Barrow 1984

Skilbeck

1985

Patten.

etal

黃政傑 (民 80)曾參酌泰勒(Tyler,1949)、奧立佛(Oliver,1977)及翁斯坦與 宏金斯(Ornstein Hunkins,1998)的觀點,對教材之選擇提出四項規準:

一、順序性

順序性係指學習先後的問題,教材中每一後續的經驗,雖是建立在前一經 驗之上,但應對同一題材作更廣、更深的處理。順序的處理除應妥善安排內容 順序,也要注意學習者處理知識的內在心理程序。

二、繼續性

繼續性係指課程內包含的重要因素,應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予以重復,以提 供學生繼續發展或重複練習以避免遺忘。

三、統整性

統整性係指課程因素的橫向聯繫或水平的組織,是在統合學生分割的學習 狀態,讓各領域的學習得以關聯起來,增加學習的意義性、應用度,也增加學 習的效率。

四、銜接性

銜接性指課程各層面交互關聯之意,其中的關係或是垂直或是水平的。

李大偉與王昭明(民 78),從教材的選擇與組織的觀點,指出教材的編製應考慮 到順序、統整、心理化、社會化及重點等五大原則,茲簡述如下。

一、教材編製之順序原則

教材編製應以學生個人經驗為起點,由單純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由簡 單到困難。

二、教材編製之統整原則

應將分化後各自獨立的教材或經驗建立起彼此統整之線索,以獲得完整之 概念。

三、教材編製之心理化原則

教材編製應考慮學生之身心發展狀態、學習歷程及行為之改變。

四、教材編製之社會化原則

應教導社會就業市場所需之知識、技能、習慣、態度與理想,並應與相關 人士溝通,共同訂定課程標準。

五、教材編製之重點原則

教材之編製應根據興趣、經驗、生活問題與內容主題等方面來確定教材之 內容。

綜合上述教材之組織原則,可歸納下列考量因素,作為本研究所編製的遠端 圖控系統單元教材之組織參考。

一、考量順序性

瞭解課程單元之階層結構,依邏輯順序編排遠端圖控系統教材大綱。

二、考量統整性與銜接性

遠端圖控系統為一融合課程,在編製教材時應特別考量學習者以所具備的 學前知識及所組合科目的統整與銜接。

三、考量教材學習的時間

學習的時間將影響教材的份量與難易。

學習的時間將影響教材的份量與難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