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之目的之一在研擬遠端圖控系統的教材大綱,因此須探討整個教材發展 的歷程與相關的因素。Taylor(1970)指出須依據課程與教學的設計,才能定義、指 引及統合學生預期學習到的事物為何,給予教學的方向和目標,進而提供適切的教 學及有次序而連貫的教學內容。良好的教學工作涉及諸多的因素,諸如課程、教師 的教學能力、教學資源、教材、設備、學員背景……等因素,都足以影響教學目標 之達成,而其中教材是否能配合社會、學生、教學情境的需要,尤其會影響教學的 成敗(康自立,民 83a)。

因此本節將探討國內外學者所提出的教學設計模式及教材發展模式,以求具體 的研擬出遠端圖控系統教材的發展步驟。

壹﹒教學設計模式

一、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

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或稱教學系統設計(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 Ritchey(1986)則以教學設計理論與基礎概念的角度來定義教 學設計,他認為:「教學設計是為促進各種教材單元學習情境的發展、評鑑與維護,

而建立詳細計畫的科學。」簡言之,教學設計是將教學中的各項因素(諸如教師、

學生、教學內容及環境等)作有系統地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與評鑑的活動。Seels

& Glasgow(1990)認為教學設計是指藉由學習條件的系統化分析來解決教學問題的 一種過程。

關於教學設計過程,目前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理論模式,但一般而言各種理論模 式都涵蓋下列工作的發展或規劃程序(李隆盛,民 85):

(一)分析待教、待學的是什麼(what)。

(二)決定如何(how)施教和學習。

(三)進行試教和修訂(tryout and revision)。

(四)評鑑學生是否(whether)達到學習目標。

由上述可知學習者、目標、方法和評鑑這四個最基本的要素是組成系統化教學 的基本架構。美國的教學評鑑專家 kibler(1978)即把教學的基本歷程分為如【圖 2-2-1】所示的教學目標、學前評估、教學活動、評鑑等四個部份,其模式稱為「教 學基本模式」(GMI)The General Model of Instruction)(簡茂發,民 76)。

二、教學設計模式

教學模式(teaching model)是把教學的整個過程做有系統的處理,舉凡影響教 學成果的所有因素都包含在內(張春興,民 78)。依據教學模式可用以設計與指導課 程、教材或其它類型教學計劃的發展。現僅就有助於發展遠端圖控系統實習教材的 教學設計模式,擇重點簡要說明如下。

回饋作用

【圖 2-2-1】教學基本模式(GMI) 資料來源:簡茂發,民 76

(一)Kemp 模式

Kemp(1985)認為在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中,應考慮下列十個要素:

1.評估學習者的需要,以確定教學設計之目的、限制和優先順序。

2.選擇教學主題或訓練工作名稱,及希望達到的一般性目標。

3.分析學習者或受訓人員的特性。

4.按照預定的目的確定主題內容。

5.依主題內容訂定明確之學習目標。

6.設計安排達成目標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

7.選擇配合教學和學習活動的各種資源。

8.安排教學與製作教材所需的各種行政支援與配合事項。

9.準備學習成果的評鑑計畫。

教學目標 學前評估 教學活動 評 鑑

10.用預試的方法來決定,如何為學習者做學習前的準備或調整。

這十個教學設計要素可以用圖【2-2-2】來表示,在圖中 Kemp 模式的特色是去 除代表各元素間關係的線條或箭頭,以凸顯出教學設計的彈性,可視不同的情境和 條件,由任一點進入此模式且不必考慮或進行所有的十個要素。此外 Kemp 將學習 需求、教學目的及優先順序、限制等三個項目,置於教學設計過程中,可作為教學 設計參考的依據(朱則剛,民 83)。

【圖 2-2-2】kemp 的教學設計模式 資料來源:中國視聽教育學會,民 84

(二)Dick & Carey 模式

Dick & Carey(1985)所發表的教學設計模式如【圖 2-2-3】所示。

【圖 2-2-3】Dick & Carey 教學設計模式 資料來源;Dick & Carey,1985

此教學設計模式在性質上較接近教材發展的過程,所描述的教學設計過程簡述 如下:

1.教學目標分析:教學系統要有一定的目標,在職業技術教育中,教學目標是透過 對受訓者所準備從事之工作的具體需求加以分析所建立的。

2.教學內容分析:根據教學目標,確定內容大綱並加以科學組織,再把課程總目標 分解為一系列單元目標,進而根據單元目標進行學習任務分析,以確定單元目標

所需的子知識與技能。

3.學前行為特質分析:教學設計之工作應以學習者為中心,須根據學習者對教學目 標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之起點能力,進行實際的設計。

4.敘寫能力目標:根據學習的起點能力和教學內容的分析結果,把單元教學目標進 一步分解為一系列子目標,即學習目標。

5.發展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它主要在決定如何教學的問題。

6.發展並選擇教材:根據教學實施計畫中的具體要求,將教學內容與方法等轉換為 教材,或根據學習目標、教學策略和教材特性加以選擇適當的教材。

7.教學評鑑:即在教學設計成果推廣使用之前,先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形成性評鑑,

以瞭解教學系統的試用效果,如可行性、可用性及有效性等。

由以上的三種教學設計模式,可歸納出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為使學習者達到學 習任務所需的能力,應考量教學目標、分析達成學習任務所需的能力、學習者所須 具備的起點能力、訂定學習目標、選擇教學策略、發展並選擇教材、進行教學試驗 及評鑑修正等。

(三)IDI 模式

此模式係由美國五所著名學府所組成的一個教學發展研究機構(IDI,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s)所發展出的典型的教學設計模式

(Gustafson,1994),如【圖 2-2-4】所示,它將教學設計的過程依序分成界定、發

展及評鑑等三大階段,再細分成九個步驟,每個步驟皆為教學設計的決策點,在每 個決策點下又涵蓋了幾項要素。

【圖 2-2-4】IDI 教學設計模式 資料來源:Gustafson,l994

貳、教材發展模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