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整合設計策略探討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0-57)

第四章 個案研究與分析

第五節 整合設計策略探討

透過本研究中網站郵件系統的實務案例,探討使用者介面設計的層級結構方法。

發現針對具有多種元件構成的複雜系統或產品,可藉由本研究分析模式將可改善傳統 以設計師觀點為主的設計方法,無法滿足不同層級使用者差異性需求的問題。

利用品質機能展開方法,了解使用者的差異性需求,並確認需求所對應的設計元 件。使用詮釋結構模式分析各設計元件之間的二元互動性,並建構層級架構圖,藉以 呈現各元件彼此的垂直層級關係。最後利用影響矩陣乘法分類法,分析與定義層級架 構中各元素彼此的直接和間接的關係。並研究系統或產品,未來受到使用者或是市場

0 3 6 9 12 15 18 21 24

0 2 4 6 8 10 12 14

相 依 性 影

響 性

1

14 17

影響性因素 傳遞性因素

相依性因素 獨立性因素

3

5

2, 4, 13, 19, 23

6

9 7, 12, 15, 20, 21

8 16

18 22 10, 11

Ⅲ Ⅳ

的需求改變,及時間遞移因素影響所產生的演化和設計趨勢。

1. 設計觀點分析:依據層級結構與影響-相依圖,根據元件分佈位置,進行比對分析。

相關探討如下:

(1)具備高影響度和低相依度特性的元件

a. 層級分佈特性:多分佈在層級結構的最高層(level 1 – level 3),例如:C1,

C3,C8 和 C16 等元件。

b. 元件互動特性:通常此類的元件或因素對其它元件,具有主動影響性,常為 系統或產品的主導因素(圖 23),為系統中關鍵元件或是基礎元件。

c. 設計模式分析:在產品家族設計(Product Family Design, PFD)的設計模式 中,此類元件就是家族產品的基底開發元件。

d. 使用者觀點分析:由於這類元件為整體系統中的關鍵元件,若使用者具有專 業經驗,通常會非常注意此類元件的穩定性、可用性等表現狀況,例如:

C3 (瀏覽器)。假若使用者不具備專業,將會忽略此類元件的重要性。而此類 元件,就是設計者必頇特別重視的隱性關鍵元件,例如:C1(框架)。

圖 23 整合分析圖-高影響度和低相依度

(2)具備低影響度和高相依度的元件

a. 層級分佈特性:大多數皆位於底層(level 6),少數元件(例如:C6)位於次底 層(level 5)。例如:C7,C10,C11,C12,C15,C20 和 C21。

b. 元件互動特性:常受到其他元件影響,這類元件可呈現系統整體介面的設計 成效,常列為評估系統的指標變動性因素(圖 24)。

c. 設計模式分析:此類元件雖非關鍵元件,但在整體系統設計中,常與關鍵元 件密切搭配,呈現一定的效能。針對此類元件,設計者應找出可與關鍵元件 搭配呈現最優化之最佳組合。

d. 使用者觀點分析:使用者不論是否具備有專業經驗,都會藉由操作此類元件 的經驗,反應其需求偏好,和評估對整體系統的滿意程度。例如:C7 (通訊 錄)、C15(工具提示)。

圖 24 整合分析圖-低影響度和高相依度

(3)具備低影響度和低相依度特性的元件

a. 層級分佈特性:常分佈於次底層(level 5),例如: C5,C17,C18 和 C22,少

數分佈在底層(level 6),例如:C9,C14。

b. 元件互動特性:此類元件若分佈接近影響-相依圖中的原點,表示影響性與 相依性皆弱,在系統中呈現較為獨立和微弱的影響性,屬於獨立性因素,不 易主導系統的整體變化(圖 25)。

c. 設計模式分析:從設計的成本上考量,可以省略不用。但元件分佈若偏向於 第一或是第二象限,則表示若設計者若能予以重視,將有助於提升系統或產 品的效能或滿意度。

d. 使用者觀點分析:由於使用者大都忽略或不使用此類元件所呈現之功能,系 統中是使用此類元件,不影響使用者使用偏好。例如:C22(廣告橫幅)。

圖 25 整合分析圖-低影響度和低相依度

(4)具備高影響度和高依度特性的元件

a. 層級分佈特性:通常位在層級結構中間樞紐的位置(level 4)。接收來自於高 層元件的主導,並影響下層的其他元件。例如:C2、C4、C13、C19 和 C23。

b. 元件互動特性:這類元件容易影響其他因素,也易受到其他元件特性的影

響,並且在同一層級中又彼此相互影響,形成次系統或模組,屬於傳遞性因 素,需要特別值得注意(圖 26)。

c. 設計模式分析:這類元件對整體系統或產品設計具有直接的主導性,但易受 到市場需求或整體環境變遷的影響,產生變革。由於具備極易變化的不穩定 性和變異性,屬於需要注意的風險因素。未來可能會造成系統或產品的設計 風格,產生新的演變或是造成系統崩毀的可能,設計者需要特別的注意。

d. 使用者觀點分析:若使用者注意到這類元件,常會促成新產品或新功能的開 發與創新。若消費者忽略此類元件,設計者應給予使用者認知,重視此類元 件對整體系統的貢獻度與重要性。例如:C2 (功能選單)。

圖 26 整合分析圖-高影響度和高相依度

2. 訂定整合使用者需求的設計模式策略:針對由多元件組成的系統,僅從設計觀點 探討設計元件的組成,而忽略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將無法制定能快速回應市場需 求的設計模式。本研究透過品質機能展分析使用者差異化的需求,確認每項需求 所映對的設計元件,並結合 ISM-MICMAC 方法建構元件的層級架構和影響-相依

圖,將使用者需求與設計模式予以整合,制定可快速彈性調整的設計模式策略。

本研究透過個案分析與驗證,將整合使用者操作需求與設計者之設計觀點的設計 策略,整理如下:

(1)分佈在傳遞性因素區域(第一象限)的元件:具備高影響度、高相依度特性的元 件,例如:C4(單面板)、C13(彈跳式訊息視窗)、C19(編輯區) 和 C23(行事曆)。

若使用者滿意度高,並明暸此類元件所提供的功能。使用者將會期望現有系統 能升級創新至下一個世代,成為全新的系統。但使用者的滿意度低,或因非設 計者,無法了解其對其他元件的高變異性與高影響性。故會忽略此元件所提供 的功能,甚至不依照規定使用這類元件所提供的功能,例如:C2(功能選單)。

設計者應詳細說明並教育使用者此類元件的重要性,避免因使用者操作不當,

對整體系統產生不可預期之風險。

(2)分佈在影響性因素區域(第二象限)的元件:具備高影響度、低相依度特性的元 件,例如:C3(瀏覽器列) 和 C16(標籤)。由於這類元件對其他元件,甚至整體 系統主導性高,使用者非常重視,常為系統整體效能發揮之關鍵。設計者應將 此類元件列為現行系統品質與效能的關鍵重點。但如 C1(框架) 和 C8(下拉式選 單)等元件,雖未受到使用者重視,因仍具備高主導性,設計者依然要將其列為 潛在的設計重點。

(3)分佈在獨立性因素區域(第三象限)的元件:此區域(第三象限)的元件具有低影響 度和低相依度,若使用者對此類元件具有高使用度,例如:C17(搜尋欄位)。在 設計上如能重視,將有助於提高使用者的滿意度。若使用者不重視此類元件所 提供的功能,例如:C5(雙面板選擇器),C9(核取方塊),C14(超連結圖形),C18(標 題)和 C22(廣告橫幅)等,基於設計成本的考量,可暫時不列入設計考量。

(4)分佈在相依性因素區域(第四象限)的元件:具備低影響度和高相依度為此區域 的元件特性,例如:C7(通訊錄)、C15(工具提示) 和 C21(超連結文字)。由於受 到其他元件的高度影響,若使用者非常重視,這類元件將呈現整體設計上的成

效,作為系統設計品質優劣的判斷指標。若使用者忽略此類元件,因仍具有高 相依性,可視為評估設計品質的次要判斷因素。例如: C6(樹狀表格)、C10(文字 方塊)、C11(按鍵)、C12(捲軸)和 C20(一般文字)。

茲將網站郵件系統整合設計策略,整理如表 7。

表 7

網站郵件系統整合設計策略

象限 MICMAC

分類 屬性 主導性 相依性 顧客

滿意度 元件 設計策略

I 傳遞

顯性 H H H 4,13,19,

23

此為創新設計並升級至新版本之關 鍵元件,應特別重視。

隱性 H H L 2 此類元件仍具備高影響性與高相依

性,應提醒使用者謹慎使用。

II 影響

顯性 H L H 3,16 此類元件,為系統品質與效能的關

鍵重點。

隱性 H L L 1,8 因具備高影響性,可列為潛在的設

計重點。

III 獨立

顯性 L L H 17 此類元件可提高使用者的滿意度

隱性 L L L 5,9,14,18,

22 暫不列入設計範圍,以節省成本

IV 相依

顯性 L H H 7,15,21 此類元件呈現整體設計的績效,常

為客戶重視的系統品質指標

隱性 L H L 6,10,11,12,

20

可列為評估設計品質的次要判斷因 素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0-5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