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1 親、疏水特性

疏水表面為當液滴於固體表面達到平衡時,其靜態接觸角為 90o~150o。 當接觸角>150 o且滾動角<10 o,稱為超疏水表面(Superhydrophobicity surface);反之,當接觸角<10 o時,則稱作超親水表面(Superhydro

philicitysurface)。但近年最新的研究當中,學者 Volger 等人在 2015 年證明 65o 才是真正的親水與疏水的分界點,並非數學概念上的 90o

超疏水現象最早由自然界中的蓮葉效應(Lotus effect)[1]得知。蓮葉表面 為微米級結構,空氣會存在於蓮葉表面微米級的粗糙結構層,使水無法分散

2-1-1 表面接觸角:楊式方程式(Young's equation)

當液滴與固體表面接觸時,原來的氣/固界面會被取代而成液/固界面,兩 界面的表面張力為潤濕張力。當液滴於固體表面達熱力學平衡時,液滴與固 體表面切線的夾角為表面接觸角,表面接觸角越大,表示液滴越難潤濕於固 體表面;若表面接觸角越小,則液滴越容易潤濕於固體表面。此現象可由楊 式方程式(Young's equation)[6]說明:

γLV cosθ=γSV–γSL

圖 2-1 液滴表面張力示意圖

γLV為液體與氣體之間的作用力,γSV為固體與氣體之間的作用力,γSL為 固體與液體之間的作用力,θ 為液體與固體表面的接觸角。

2-1-2 Wenzel's Theory

楊式方程式僅適用於平坦且均勻的表面接觸角。而表面粗糙或分均勻的 話,則以 Wenzel's Theory[7]推算。1936 年,Wenzel 提出當液滴完全與粗糙表 面接觸,形成潤濕表面之方程式:

cosθW=r cosθ

其中,θW為液滴與粗糙表面的接觸角,θ 為液滴與表面的接觸角,r 為粗 糙因子(r>1)。當θ<90o,表面粗糙度越大,θW越小;若θ>90o,表面粗糙 度越大,θW越大。因此遵循 Wenzel's Theory 表面,如圖 2.2 所示。

圖 2-2 Wenzel's Theory 示意圖

2-1-3 Cassie’s Theory

1948 年由 Cassie 所提出的理論[8],液滴在一非均勻相的表面上的接觸角,

會受到表面成分一和成分二的比例影響:

cosθc=f1cosθ1+f2cosθ2

其中θc為液滴遵循 Cassie’s Theory 表面的接觸角,fi為成分一與成分二所 佔的比例(f1+f2=1),θi為成分一與成分二所形成的表面接觸角。近年發展 的超疏水材料,大部分都是分均勻相表面所構成,因此普遍將成分一代表固 體表面,成分二代表空氣,由於液滴與空氣的接觸角為 180o,將 θ2=180o代 入公式,再代入 f1+f2=1,則可以整理成:

cosθc=f1cosθ1+f1–1

以此方程式液滴與複合表面的接觸角,此複合表面因含有空氣的成分,

比單純是粗糙表面或由兩種固體成分所組成的表面更疏水。

Liqui d

θ

圖 2-3 Cassie’s Theory 示意圖

2-1-4 滾動角

因重力作用,使液滴於傾斜的固體表面會滾動。而當傾斜角度達到臨界 角度時,液滴會從表面滾落,此臨界角度就是液滴於固體表面的滾動角。當 水滴從固體表面滾落時,疏水性質越好,滾動角越小。

圖 2-4 滾動角示意圖

2-1-5 奈米碳管

奈米碳管的發現要追溯到發現 C60 的時候,在 1985 年美國化學家 R.E.Smalley 與英國化學家 H.Kroto[9]在石墨上以雷射激光的方式蒸發碳因而 製造碳蒸氣,隨後以氦氣冷卻的方式冷卻碳蒸氣製造出碳物質,發現此物質 結 構 似 球 籠 狀 的 結 構 , 將 其 命 名 為 富 勒 烯 ( Fullerene ), 又 稱 巴 克 球

(Buckyball)。

在 1991 年,日本筑波 NEC 實驗室的飯島澄男(Sumio Iijima)[10]博士利 用碳電弧放電法(Carbon arc discharge)合成 C60分子時,意外的發現石墨陰 極上存在著針狀物,再利用高解析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經由觀察後發現針 狀物是由碳原子所構成類似蜂窩狀六邊形結構的中空管柱。

這新的碳結構被命名為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s),其奈米碳管可分為 兩種:(a)單壁(Single-wall)及(b)多壁(Multi-wall)奈米碳管。

圖 2-5 (a)單壁[11](b)多壁奈米碳管示意圖[12]

2-1-6 Benzoxazine 及 Polybenzoxazine 介紹

Benzoxazine 基本的結構是由苯環連結一個含氧氮的雜環。在 1944 年由 Cope 及 Holly[13]利用 Formaldehyde 與 o-Hydroxybenzyl amine 的縮合反應合成 出 3,4-Dihydro-2H-1,3-benzoxazine,是一個只有單官能基的 Benzoxazine,在 那時候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

直到了 1949 年,Burke[14]科學家利用 Phenol、Formaldehyde 和 Amine 在 不同莫耳數比下反應得到不同產物,當 Phenol:Formaldehyde:Amine 莫耳數 比為 1:2:1 時,則會得到產物 A;若是莫耳數比為 1:1:1 時,則是會得 到產物 B;但產物 B 在鹼性觸媒反應下,也可得到產物 A;而產物 A 在酸性 環境下反應,也可得到產物 B,也就表示酸會促使 Benzoxazine 的開環聚合反 應。

到了 1999 年,Ishida[15]學者發表了雙官能基的 Benzoxazine,雙官能基 的化合物的性質則與以往的單官能基 Benzoxazine 有著很大的不同。單官能 基 Benzoxazine 在聚合後會形成一個聚合度不高的線性高分子而且機械性質 不佳,實際應用上會有很大的限制;而雙官能基的 Benzoxazine 在聚合後則 是形成交聯型高分子,會使得高分子結構更加穩定,也會使其具有良好的機 械性質。

圖 2-6 (a)合成單官能基 Benzoxazine;(b)合成雙官能基 Benzoxazine[16]

圖 2-7 Benzoxazine 開環聚合反應[16](a)單官能基 Benzoxazine;(b)雙官能基 Benzoxazine

2-2-1 超疏水/超親油之油/水分離材料

圖 2-8 塗佈四氟乙烯不鏽鋼網 SEM 圖[25]

圖 2-9 液滴接觸塗佈四氟乙烯不鏽鋼網(a)水滴(b)油滴[25]

圖 2-10 Hexane/水(a)分離中;(b)分離後[25]

過濾的潤濕性和孔徑材料在油/水分離中非常重要。然而,傳統做法主要 集中在製造具有特殊潤濕性的過濾材料,現在,Song 等學者使用靜電紡絲的 方法製備出不同孔徑的奈米纖維墊,此材料具有優異的油/水分離能力,此外,

還發現油通量可以通過控制奈米纖維墊的孔徑大大提高。

圖 2-11 (A,C)用甲基藍染色的水與染成紅色的油滴於奈米纖維墊上;(B,D) 將奈米纖維墊浸入水與油中;(E,F)五種不同位置的奈米纖維墊的水 滴角與油滴角[26]

Shang[27]等學者使用含氟的 polybenzoxazine 和二氧化矽奈米粒子修飾靜 電紡絲製備的奈米纖維膜,具有超疏水/超親油的特性以及良好的油/水分離效 果。後來為了提高油/水分離效率,使用溶膠-凝膠法與相分離製備有機矽改質 多孔性結構。並設計出與船相似的形狀,當油接觸到超疏水布船,油會被吸 入且被侷限在中間,形成新穎的清除油汙方式。

圖 2-12 清除油汙超疏水布船微奈米結構示意圖[27]

圖 2-13 (a,b)將原油倒入水中;(c)-(h)使用超疏水布船來清除水上油汙[27]

學者 Wang[28]等人利用靜電紡絲製備出超疏水熱塑性聚氨酯(TPU)薄膜。

實驗過程是將 TPU 溶於 DMF/THF 裡,並將 TPU 溶液電紡至銅網上,藉由此 種方式可獲得具有疏水性 TPU 靜電紡絲膜,再浸泡疏水性二氧化矽奈米粒子,

因而製備出超疏水/超親油 TPU 膜,並成功的用於油/水分離上。

圖 2-14 SEM 圖,(a-b)銅網(c-d)TPU 奈米纖維膜,插圖為 5μL 的水滴接觸角[28]

圖 2-15 (a)TPU 靜電紡絲薄膜;(b-c)油/水混合液分離前後[28]

學者 Zhao 等人運用簡單的劃痕及穿孔將聚乙烯(PE)薄膜上製備成多層結 構,使其具有超疏水、超親油和低水黏度的特殊潤濕性,可在十分惡劣的環 境下,如:高酸性、鹼性與高鹽環境下進行油水分離,且分離效率高、可重 複使用以及低成本,在工業的應用中具有很高的潛力。

圖 2-16 多孔 PE 網具有(a)超疏水;(b)超親油;(c)低水黏附性的特殊潤濕性[29]

圖 2-17 正己烷於(a)高酸(b)高鹼(c)高鹽的環境中做油/水分離[29]

2-2-2 超疏水/超親油材料用於油/水乳化液分離

圖 2-18 纖維素海綿製備示意圖[43]

圖 2-19 SEM 圖,(a)未改質海綿;(b)未改質海綿橫截面;(c)改質後海綿;(d) 改質後海綿橫截面[43]

圖 2-20 (a)油/水乳化液過濾前 OM 圖;(b)過濾前與過濾後乳化液照片;(c)油/

水乳化液過濾後 OM 圖[43]

學者 Chen[44]等人使用低成本的材料製造具有互連多孔結構的 PVDF 膜通 過在成孔劑的存在下進行延流,乾燥和浸漬的簡單方法的檸檬酸一水合物,

製造厚度為 5 mm 的自立多孔 PVDF 膜,PVDF 膜使用重力法可以分離各種界 面活性劑穩定的油/水乳化液,分離效率達 99.81%。

圖 2-21 薄且多孔的 PVDF 膜製造程序示意圖[44]

圖 2-22 多孔 PVDF 膜的 SEM 圖,(a)俯視圖;(b)底視圖;(d)PVDF 膜(M5)的 橫截面;(c)純 PVDF 膜(M1)的頂視圖[44]

學者 Li[45]與同研究室的學者以化學氣相沉積(CVD)將氟辛基三乙氧基 矽烷(POTS)以兩種濃度施加到不鏽鋼氈上面,以此製備的不鏽鋼氈可以成 為有效分離 4 種油包水乳液的過濾材料,奈米級 POTS 塗層耐久達數月。發 現其分離效率取決於孔隙的孔徑和表面潤濕性。當表面更疏水時,它對孔徑 變化較不敏感。表面變得超疏水時,隨著孔徑的減小,分離效果變得更好。

圖 2-23 油/水乳化液分離系統示意圖[45]

圖 2-24 (a)油/水乳化液 P 分離裝置;OM 圖(b)過濾前(c)過濾後[45]

在我們的實驗室[46],將美耐皿海綿壓縮於針筒裡,使其體積變為原始體 積的 30%,再浸泡於 PDMS 溶液中 30 分鐘,最後放置於 80oC 的烘箱進行固 化約 8 小時,便可以製作出一個具有有效分離油/水乳化液(高達 99%以上)以 及很好的分離速率的過濾材。

圖 2-25 (a)不同酸鹼的水滴與異辛烷滴於超疏水美耐皿海綿示意圖;(b)原始(c) 超疏水海綿的 SEM 圖[46]

圖 2-26 分離前後(a)無乳化劑(b)有乳化劑乳化液的 OM 圖[46]

圖 2-27 使用超疏水多孔性材料過濾油/水乳化液循環期間,純度與流速圖[46]

2-2-3 超親水/超疏油材料用於油/水分離

除水型特殊潤濕性材料具有超親水和超疏油的特性,當油/水混合液接觸 其材料時,水會往底下滲透而油會停留於表面,因而達到油/水分離的效果,

當油無法汙染表面時,會達到一種抗汙、壽命較長、較高效率的材料。

魚鱗的表面有著一層層的結構[47],上面覆蓋著奈米級的乳突狀物質,因 此在水中,魚鱗會展現出疏油的特性,而且也具有的自潔和低附著力的性質。

因為魚鱗在水中能展現出抗油的特性,使得超親水與超疏油材料逐漸受到重 視。

圖 2-28 魚鱗的表面結構,(a)OM 圖魚鱗表面 4-5mm(b-d)高倍率的 SEM 圖[47]

圖 2-29 魚鱗在(a)空氣中油滴表面接觸(b)水下油滴表面接觸[47]

除了魚鱗,蓮葉[48]也被發現具有水下超疏油特性,通常都只注意到蓮葉 表面在空氣中具有超疏水自潔表面,鮮少人會去討論蓮葉下的表面潤濕特性,

從蓮葉下的表面結構來看,並沒有發現疏水性的蠟質,在空氣中具有超親水 性質,在水下對於各種油展現出超疏油的特性,因此,蓮葉下表面具有超親 水與水下超疏油的特性。

圖 2-30 (A)水中蓮葉照片(B)蓮葉表面壓入水中 OM 圖(C)蓮葉的 ESEM 圖,包 括邊緣與乳頭(D)蓮葉邊緣的 ESEM 圖,插圖為奈米級蠟晶體放大圖[48]

Udara Bimendra Gunatilake[50]學者等人使用水熱法製造 TiO2奈米纖維,

再利用噴塗的方式使 TiO2奈米纖維塗覆於不鏽鋼網上,使其成為具有超親水 /水下超疏油特性的濾膜,此種濾膜可用於低黏度與高黏度的油水分離,而分 離效率也高達 90%。

圖 2-31 SEM 圖(a)TiO2 奈米纖維(b)原始不鏽鋼網(c)低倍噴塗上 TiO2 奈米纖 維的不鏽鋼網(d)高倍噴塗上 TiO2 奈米纖維的不鏽鋼網[50]

圖 2-32 未塗覆(左側)和塗覆 TiO2 奈米纖維(右側)分別的油水分離[50]

圖 2-33 在空氣中(a)水滴滴於未改質不鏽鋼網上(b)油滴於未改質不鏽鋼網上(c) 油滴於塗覆 TiO2 奈米纖維不銹鋼網上;在水中(d)油滴滴於未改質不 鏽鋼網上(e)油滴滴於塗覆 TiO2 奈米纖維不銹鋼網上(f)油滴於塗覆 TiO2 奈米纖維不銹鋼網上的油滴角[50]

學者 Su[51]等人利用浸泡甲殼素+含氟強酸(PFNA)+Fe3O4的方式製備具有 磁性的超親水/超疏油海綿,它不僅有優異的油水分離能力,因為有海綿的高 孔隙率,可以連續的從大量的油中去除水分,而且海綿的磁性使其易於用磁 鐵去除,此海綿工業油汙處理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圖 2-34 SEM 圖(a)低倍(b)高倍未改質海綿;(c)低倍(d)高倍改質後海綿[51]

圖 2-35 (a)未改質(b)改質後(c)改質後並浸泡磁性粒子的海綿上水滴和油滴的 照片;(d)改質後並浸泡磁性粒子(e)改質後的海綿吸收水滴的時間演變 圖[51]

圖 2-36 (a~d)使用改質後並浸泡磁性粒子的海綿分離由/水混合物(水用甲基藍

圖 2-36 (a~d)使用改質後並浸泡磁性粒子的海綿分離由/水混合物(水用甲基藍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