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方程組的建立

由 1 對 1 且映成的對應方法已無法面對較多限制條件的情況,因此在針對「長度為 n 的k元 數列」前,可由前一章方程式的常數項係數中,觀察得出一個性質,

即『長度為 n 的k元數列中,「〝0〞+〝1〞+〝2〞+…+〝m1〞」出現偶數次的個數』與

『長度為 n 的k元數列中,「〝0〞+〝1〞+〝2〞+…+〝m1〞」出現奇數次的個數』

有一規則性關係,如下所述。

性質:『長度為 n 的k元數列中,「〝0〞+〝1〞+〝2〞+…+〝m1〞」出現偶數次的個數』等 於『長度為 n 的k元數列中,「〝0〞+〝1〞+〝2〞+…+〝m1〞」出現奇數次的個數』( k 2m)n。 證明:

「〝0〞+〝1〞+〝2〞+…+〝m1〞」出現偶數次的個數等於

    

2

0

2 2

2 4

4 4 2 2

2

0( ) ( ) ( ) ... ( )

n

i

i n i

n i n

n n n

n

n k m C m k m C m k m C m k m

C

「〝0〞+〝1〞+〝2〞+…+〝m1〞」出現奇數次的個數等於

      

2

0

) 1 2 ( 1

2 1 2 5

5 5 3 3

3 1 1

1 ( ) ( ) ( ) ... ( )

n

i

i n i

n i n

n n n

n

nm k m C m k m C m k m C m k m

C

   

2 ) 2 ( 2

) ( 2

) ) (

(

2

0

2 2

2

n n n

n n

i

i n i

n i

m k k m m k m

m m k

k m

C  

 

 

 

   

2 ) 2 ( 2

) ( 2

) ) (

(

2

0

) 1 2 ( 1

2 1 2

n n n

n n

i

i n i

n i

m k k m m k m

m m k

k m

C  

 

 

 

由此可知:

『長度為 n 的k元數列中,「〝0〞+〝1〞+〝2〞+…+〝m1〞」出現偶數次的個數』等於

『長度為 n 的k元數列中,「〝0〞+〝1〞+〝2〞+…+〝m1〞」出現奇數次的個數』( k 2m)n

以下便針對「長度為 n 的k元數列」探討「控制 t 種數字(0,1,2,...,(t1))出現偶數次的個數」

方法及通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長度為 n 的k元數列中,「0」出現偶數次的個數』。

同理,令集合 A:偶數個 0,集合 B:奇數個 0。

則滿足

ABkn

AB ( k 2)n

由性質可知,「0」出現偶數次的個數「0」出現奇數次的個數( k 2)n

由上述二式可得二元一次方程組

n n

k B A

k B A

) 2

( ,解出

2 ) 2 , (

2 ) 2

( n kn k n k B

A k  

 

  。

二、『長度為 n 的k元數列中,「0」與「1」出現偶數次的個數』。

同理,令集合A:偶數個 0 且偶數個 1,集合B 偶數個 0 且奇數個 1, 1: 集合B 奇數個 0 且偶數個 1,集合2: C:奇數個 0 且奇數個 1。

則滿足

A 2B1Ckn

AC ( k 2)n

由性質可知,「0」出現偶數次的個數「0」出現奇數次的個數( k 2)n

A 2B1C (k4)n

由性質可知,「〝0〞+〝1〞」出現偶數次的個數「〝0〞+〝1〞」出現奇數次的個數( k 4)n

由上述三式可得三元一次方程組





n n n

k C B A

k C A

k C

B A

) 4 ( 2

) 2 (

2

1 1

,可得

4

) 4 ( ) 2 (

2 n n

n k k

A k    

 ,

4 ) 4 (

2 1

n

n k

B k

B  

 ,

4

) 4 ( ) 2 (

2 n n

n k k

C k    

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長度為 n 的k元數列中,「0」與「1」與「2」出現偶數次的個數』。

同理,令集合A:偶數個 0 且偶數個 1 且偶數個 2,集合B 奇數個 0 且偶數個 1 且偶數個 2, 1: 集合B2 :偶數個 0 且奇數個 1 且偶數個 2,集合B3 :偶數個 0 且偶數個 1 且奇數個 2,

集合C1:偶數個 0 且奇數個 1 且奇數個 2,集合C2 :奇數個 0 且偶數個 1 且奇數個 2,

集合C3:奇數個 0 且奇數個 1 且偶數個 2,集合D:奇數個 0 且奇數個 1 且奇數個 2。

則滿足

A3B1 3C1Dkn

AB1C1D (k2)n

由性質可知,「0」出現偶數次的個數「0」出現奇數次的個數( k 2)n

AB1C1D (k4)n

由性質可知,「〝0〞+〝1〞」出現偶數次的個數「〝0〞+〝1〞」出現奇數次的個數( k 4)n

A3B1 3C1D (k 6)n 由性質可知,

「〝0〞+〝1〞+〝2〞」出現偶數次的個數「〝0〞+〝1〞+〝2〞」出現奇數次的個數( k 6)n

由上述四式可得四元一次方程組



n 1

1 1 1

1 1

1 1

6) (k 3

3

) 4 (

) 2 (

3

3

D C B A

k D C B A

k D C B A

k D C B A

n n n

,可得

8

) 6 ( ) 4 ( 3 ) 2 (

3 n n n

n k k k

A k      

 ,

8

) 6 ( ) 4 ( ) 2 (

3 2 1

n n

n

n k k k

B k B

B      

8

) 6 ( ) 4 ( ) 2 (

3 2 1

n n

n

n k k k

C k C

C      

 ,

8

) 6 ( ) 4 ( 3 ) 2 (

3 n n n

n k k k

D k      

 。

以此類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長度為 n 的k元數列中,「0」與「1」與「2」與……「t1」(t k)出現偶數次的個數』。 可分成t1類集合,如下:

令集合A 「0」與「1」與「2」與……與「t : t1」等 t 種數皆為偶數個,

集合At1:某t1種數有偶數個,其餘一種數有奇數個,

集合At2:某t2種數有偶數個,其餘二種數有奇數個,

集合At3:某t3種數有偶數個,其餘三種數有奇數個,

集合Aj:某 j 種數有偶數個,其餘t  種數有奇數個, j

集合A 某兩種數有偶數個,其餘2: t2種數有奇數個,

集合A 某一種數有偶數個,其餘1: t1種數有奇數個,

集合A 「0」與「1」與「2」與……與「0: t1」等 t 種數皆為奇數個。

則滿足

Ctt AtCtt1 At1Ctt2 At2 ...Ctj Aj ...C0t A0kn

Ctt11 At (Ctt21Ctt11)At1 (Ctt31Ctt12)At2 ...(Ctj11Ctj1)Aj ...C0t1 A0 (k2)n

由「0」出現偶數次的個數=「0」出現奇數次的個數( k 2)n

(Ctt11 At Ctt21At1 Ctt13 At2 ... Ctj11 Aj ... C0t1 A1)

n t

t j

t j t

t t t t

t A C A C A C A C A k

C ... ... ) ( 2)

( 11 112 2   1   11 101 0  

Ctt22 At (Ctt32C12Ctt22)At1 (Ctt42Ctt22C12Ctt32)At2 ...(Ctj22Ctj2C12Ctj21)Aj ...

n

t A k

C0 2 0 ( 4)

由「〝0〞+〝1〞」出現偶數次的個數=「〝0〞+〝1〞」出現奇數次的個數( k 4)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了符號便利且敘述簡便,可針對各種數字出現奇數個的狀況而言,而改令 集合B 0 At:「0」與「1」與「2」與……與「t1」等 t 種數皆為偶數個,

集合B1At1:某t1種數有偶數個,其餘一種數有奇數個,

集合B2At2:某t2種數有偶數個,其餘二種數有奇數個,

集合B3At3:某t3種數有偶數個,其餘三種數有奇數個,

集合BjAtj:某t  種數有偶數個,其餘 j 種數有奇數個, j

集合Bt2A2:某兩種數有偶數個,其餘t2種數有奇數個,

集合Bt1A1:某一種數有偶數個,其餘t1種數有奇數個,

集合BtA0:「0」與「1」與「2」與……與「t1」等 t 種數皆為奇數個。

則滿足

C0t B0C1t B1C2t B2 ...Ctj Bj ...Ctt Btkn

C0t1B0 (C1t1C0t1)B1 (C2t1C1t1)B2 ...(Ctj1Ctj11)Bj ...Ctt11Bt (k2)n

C0t2 B0 (C1t2C12C0t2)B1 (C2t2C0t2C12C1t2)B2 ...(Ctj2Ctj22C12Ctj12)Bj ...

n t

t

t B k

C 22 ( 4)

C0ti B0 (C1tiC1iC0ti)B1 (C2tiC2iC0tiC1iC1ti)B2 ...

n t

i i i j

i t j i i t j i i t j i i

t j i i t j i i t j

iC C C C C C C C C CC B C B k i

C ...) ( ...)] ... ( 1) ( 2 )

[( 02 24 4   1 13 35 5      

C0t B0C1t B1C2t B2 ...(1)jCtj Bj...(1)tCtt Bt (k2t)n

由上述t1式可得t1元一次方程組如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