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族語書面文學的開創

第一節 族語書面文學的定位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如何促進族語的現代化:在動力方面,從九階模式的編寫策略及各族編寫團隊的 形成去探討;在結果方面,試圖探尋族語發展的趨勢。

第五章 族語書面文學的開創

第一節 族語書面文學的定位 第二節 作品類型與書寫人才 第三節 族語書面文學的發展現況 第四節 集體寫作展現族語生命力

本 章 檢 視 族 語 書 面 化 歷 程 裡 的 文 學 面 向 ― ― 族 語 書 面 文 學 ( written literature)的開創。首先,在原住民文學的範疇裡,除了將舊有的口傳文學加以 書面化之外,當代原住民本身所書寫的族語文學作品,如何隨著語言的發展而產 出,分別從文學翻譯和文學創作兩種型態來分析。其次,闡述作品類型的多樣發 展與書寫人才的創作歷程。第三,分析族語書面文學的發展現況,討論現階段的 創作題材及主流文類,並觀察這些作品是否具備現代文學的性質。最後,比較族 語書面化的各種面向,試圖歸納出族語書面化的發展模式,並探討將來持續發展 的可能方向。

文字,英語為writing system2,即「書寫系統」;德語則為Schrift,BUSSMANN

《語言學詞典》(2003)的解釋為「記錄口頭語言的約定俗成的書寫符號系統」3

和費佛朗語(Favorlang),族人也運用此系統來書寫契約文書。(2)漢字:17 到 19 世紀,清國時代,統治者用以記錄若干族語詞彙。(3)片假名:日本時代,

2 COULMAS Florian, 2003,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Writing System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p. 560.

3 BUSSMANN Hadumod,陳慧瑛等(編譯)《語言學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頁 467。

6 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 IPA),早期又譯做「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 標音的系統,以羅馬字母為基礎,由 19 世紀末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做為各民族的口語語音 的標準化標示法。因此,國際音標可視為羅馬字系統。參考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Wikipedia,網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Phonetic_Alphabet(2010 年 1 月 18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字系統,在歷史脈絡發展上應歸納為3套:(1)假名字系統;(2)注音字系統;(3)

羅馬字系統。這3套系統在原住民族社會裡如何演進,是本節探討的正題。

一、假名字系統

假名字(kana),分為「平假名」(ひらがな,hiragana)與「片假名」(カタ カナ,katakana)兩類,前者本來用以書寫日本語的固有詞,後者主要用以書寫 日本語的外來語、外國人名地名、科技術語等。

日本時代,對於原住民族語言的記錄與調查,大多由民族學者和語言學者擔 任,例如伊能嘉矩、鳥居龍藏、森丑之助、馬淵東一、安倍明義等,多數是以假 名系統來書寫族語語料及詞彙,留下許多書面文獻。列舉如表 1-1。

表 1-1:使用假名字系統記錄族語的作品(按年代排序)

使用者 年代與作品 記錄族語

伊能嘉矩&

粟野傳之丞

1900《台灣蕃人事情》 7 族 鳥居龍藏 1910《鳥居龍藏全集》(1975-77,朝日新聞社 編) 8 族 森丑之助 1917《台灣蕃族志》 5 族 佐山融吉 1913-21《蕃族調查報告書》 8 族 16 語 小島由道&

河野喜六

1915-22《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5 族 移川子之藏、

宮本延人、

馬淵東一

1935《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 9 族

安倍明義 1935《蕃語研究》 7 語

然而,上述文獻大部分是透過學術調查而附帶記錄的,由於早期原住民族尚 未掌握日語,因而調查者有時不得不透過兩次翻譯,從族語到漢語,再從漢語到 日語。例如,鳥居龍藏蒐集了一部分的族語詞彙,但沒有清楚記載他用何種語言 調查,除了雅美族之外,調查時間均較短,在調查地可能沒有學習當地語言的機 會。伊能嘉矩亦同,不過,為了進行比較研究,他記錄了體系性的詞彙,對於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埔諸族語言也留下豐富文獻。森丑之助熟悉若干族語,曾擔任鳥居的翻譯,也編 寫族語詞書。另外,小泉鐵在其研究論文當中也常放入當地族語。安倍明義雖為 行政官員,卻從事許多族語的記錄與比較研究。7

在個別族語的調查方面,亦出現不少書面記錄,例如,單是泰雅語方面,就 有池田甚太郎、伊波仁太郎、伊波生、原藤太郎、馬場藤兵衛、飯島幹太郎、橋 口房一等人的努力。在詞書方面,以小川尚義的 3 本詞書(阿美語、布農語、排 灣語)最具代表性,各收詞彙 6,000 條,除了用假名字之外,並有國際音標對照。

日本政府因統治之需,編印不少「族語―日語」的詞集和會話集,以便於當時的 警察與行政官員學習族語。

假名字系統在原住民族社會不但運用於學界的調查與研究層面,受過日本語 教育的知識份子,也已嘗試用假名字來拼寫本族語言。許多原住民宿耆由於早期 受過日本教育,也慣於使用假名字來書寫族語。8

假名字系統沿用到戰後,例如,阿美語的假名系統運用於教會界,最早為 1962 年出版的《阿美語聖詩》,為宜灣天主堂的史泰南(Seeiner Meinao Dominik)

神父翻譯。又如,阿美族耆老黃貴潮的日記,從 1951 年起,先採用日本語寫作,

後來使用假名拼寫阿美語,後來他學會注音字,以注音字拼寫阿美語,且以漢語 漢字夾雜使用;直到晚近,書寫方式改變,漢語使用漢字書寫,阿美語則使用羅 馬字來書寫。9

直到近年,日本學者出版的學術著作,亦可見到假名字的文獻,例如,2008 年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出版的《Thao Vocabulary with English &

Japanese Indices サオ語(台湾.邵語)語彙(英語.日本語索引付)》(安部淸 哉、長嶋善郎、新居田純野、土田滋)。

7 末成道男(著);麻國慶(譯)〈日本對台灣原住民的人類學研究(1895-1999 年)〉《世界民族》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2001),期 3,頁 73-80。

8 以邵語為例,使用假名來書寫邵語的有石阿松、丹西原(歿)、毛老先(歿),他們都是曾經受 過日本教育的耆老。以上係根據簡史朗老師的說法(2012 年 3 月 23 日)。

9 根據阿美族耆老黃貴潮的訪談(2011 年 12 月 31 日,台東市)

Consultative Group for Translation in Tribal Languages)」,其中有兩個關鍵人物,

其一是朱兆祥 工作的孫雅各牧師(Rev. James I. DICKSON),他在該會議擔任協調者的角色。

在該次會議裡,與會的神職人員共同決議採用「注音符號」來進行聖經翻譯,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成的正面效益,可能是當初始料未及的。

然而,注音字雖然是官方同意的符號,卻有其使用上的缺點。李壬癸指出:

其實注音符號並不夠用,必須為每一種母語添造一些新的 符號,有的語言必須添造多達 10 多個符號,例如排灣語需新造 13 個聲母。因此並沒有減少多少負擔。此外,新添的注音符號 都是利用現有的注音符號加以改寫,形式上很相似,雖然有方 便記憶的優點,卻也容易造成誤認。現有的注音符號也好,改 良式的注音符號也好,使用起來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打字的困 難和印刷的麻煩。其實,最嚴重的問題是:注音符號只適合音 節結構很簡單的單音節語言,如國語,而對於多音節語言,其 音韻系統、構詞、動詞變化都複雜的台灣南島語言,注音符號 的缺點真是不勝枚舉。14

注音字母是漢字系文字之中的一種特殊的符號體系,對漢語而言,它僅僅是 一套拼音字母,並非民族文字。15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某些民族的新創文字,

則是在注音字母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例如:貴州旁海苗文、雲南新平傣文,這 些文字是西方宣教師用注音字母來書寫少數民族語言,而成為民族文字。16台灣 原住民族語言採用注音字的情況與此類似,也是將其做為文字之用,並非漢字的 輔助,只不過,「方言符號」的名稱尚未使其達到民族文字的地位。

三、羅馬字系統

羅馬字,又稱為「拉丁字」,屬於「音位文字」,是現今世界各民族文字的 主流。17

在日本時代,最早使用羅馬字記錄族語的學者是伊能嘉矩(1900),李壬癸 羅馬字的採用,最早出現在荷蘭時代,但使用範圍僅限於台灣西南部的 平埔諸族。迄今出現的書面文本不多,僅存在於若干文獻。近年來出現的《西拉 雅語詞典》、《台南SIRAYA語馬太福音字彙解讀》,則是族語文獻的解釋與重建。

14 李壬癸〈台灣南島語言的詞典編纂技術檢討〉,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編)《原住民族語言發 展論叢:理論與實務》(台北:行政院原民會,2007),頁 16-17。由此亦可得知,近來台灣有 許多立委或官員主張用注音字來「統一」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實為謬誤之舉。

15 王鋒《從漢字到漢字系文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頁 203。

16 同上註,頁 210-211。

17 周有光《世界文字發展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頁 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在《平埔調查旅行:伊能嘉矩台灣通信選集》〈序文一〉裡提到:

伊能未受過專業的語言學訓練,不過他採用羅馬拼音,而不是 日文片假名來記音,這在當時已是難能可貴了。18

然而,當時伊能使用羅馬字來書寫的主要目的在於族語詞彙和族語民間文學 的調查記錄。而語言學界,則使用「國際音標」來記錄族語,例如,1935 年小 川尚義和淺井惠倫合編的《原語による台湾高砂族伝説集》(台灣高砂族語言傳 說集)。國際音標也是從羅馬字的基礎發展而來的。另外,古野清人所編的《高 砂族習慣法語彙》,是一部以各族傳統慣習概念為主題的多語詞典,也採用羅馬 字音標記錄與排序,共收錄 8 族 12 語19

羅馬字系統的使用範疇在日本時代相當有限,真正獲得廣泛使用應屬於當 代,尤其在 1947 年以後,由於聖經與聖詩翻譯的需要而創制,共有 5 種族語較 早出現羅馬字:布農語、排灣語、太魯閣語、泰雅語、阿美語。這些族語的書寫 系統,一般稱之為「教會版」。

,總計約 4,000 個詞項。

以這 5 種族語的羅馬字出現的時間來排序,最早是「布農語羅馬字」的制訂。

1947 年,胡文池牧師為了傳福音,整理歸納布農語,制訂 17 個羅馬字母,其中 元音有 3 個,輔音有 14 個20。1949 年 1 月,出版《布農語字母》,教授該族青

1947 年,胡文池牧師為了傳福音,整理歸納布農語,制訂 17 個羅馬字母,其中 元音有 3 個,輔音有 14 個20。1949 年 1 月,出版《布農語字母》,教授該族青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