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暴食症 (Bulimia Nervosa) — 神經性貪食失調症
5. 有效支援及應變策略 a. 家校溝通及合作
資優學生在不同範疇上的發展步伐不一致、情緒強烈、對自己及他人都有 過高的要求,因而容易產生社交及適應問題。家長和教師應該多認識他們 的特質,予以同理心了解和明白他們的困難,多聆聽他們的心聲和需要,多 鼓勵他們積極發展自身的潛能,並給予適當、適量的支援以幫助他們克服 困難。家長及學校應該定期進行積極的溝通,建立互信的關係,並訂立一 致的共同目標,分工合作,齊心協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努力。
b.
家長錦囊
家長如果注意到學生有上述社交及適應的困難,宜多留意及觀察子女有沒 有出現負面心理健康警號,例如:負面完美主義的影響、經常感到沮喪(或 喪失動力)等等。負面完美主義的表現包括無法克服或無法理解錯誤,以 及持續地不斷給予自己壓力,或是他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而造成許多情緒 或心理不穩定的因素。家長可清楚指出有天賦並不意味著完美,人總會犯 錯和失敗,這是不能避免的,也是學習和成長的一部分,家長宜培養子女的 抗逆力和毅力,並對生活上的挑戰採取積極的態度。
c.
社交情意需要
與同齡人相比,正值青春期的資優學生可能會有更加強烈的情緒,並且在過渡 到成年期後出現很多困惑和不確定的感覺,他們要明白自己仍然需要別人的支 持。家長可訂立明確的行為界線及規則,也要提供穩定的家庭環境,並鼓勵親 子之間多討論和傾談。學生在此階段往往最看重社交生活,家長作為子女社交 情感技能的主要導師 / 引導者,宜鼓勵子女發展正向的同伴關係,而非限制 他們的社交活動。但是家長也必須理解並願意就子女的情緒需要進行討論,而 不是將其歸因於「青少年叛逆心理」。
d.
學校或教師錦囊
儘管中學階段是引入獨立性和鼓勵學生建立個性的時期,但學校教職員及家長 應繼續協調,特別是當學生面對不良的心理/情緒健康風險的時候。家長和教 師應該互相協調,並維持一致的期望,以免學生感到困惑。 家長和學校可以 為志趣相投的學生和 / 或導師安排良師指導計劃,以進一步發展資優學生的 社交網絡和提升其社交技能。如果學生有抑鬱的傾向/風險,則家長和學校都 應該多注意學生有否表現出負面的心理健康警號,例如:負面完美主義、感到 被孤立及持續地感到無聊等等;必要時應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及尋求幫助。
延伸閱讀:
教育局及醫院管理局聯合編寫:《認識及幫助有精神病患的學生:教師資源手冊》
https://www.edb.gov.hk/tc/teacher/prevention-of-student-suicides/
resourcepackagesandguidelines.html
教育局:《學校如何幫助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指引
https://www.edb.gov.hk/tc/teacher/prevention-of-student-suicides/
resourcepackagesandguidelines.html
教育局與衞生署合辦:「好心情 @ 學校」計劃,學校篇 / 校本活動
https://www.edb.gov.hk/tc/edu-system/special/resources/joyfulatschool/
31 32 背景
資料
教學策略 十六歲
級別 中學五年級
家庭狀況
• 母親、父親
• 父母已分居,但有特定的時間陪伴孩子
• 主要與父親同住,但會探望母親
家庭關係
• 父母雙方都必須長時間工作,其中一位是律師,而另一位是會計師
• 學生經常由其他的照顧者負責照顧
• 孩子與父母雙方關係緊張
• 父母雙方都非常注重孩子的學業和未來的職業路向
特殊學習需要
表現卓越 的地方
• 學生在過去曾經表現卓越的學術成就,尤其是在科學和數學方面
• 學校報告顯示:學生去年的成績逐步下降,而最近學期的成績亦明顯下降
確定 問題
課堂表現 • 評估:處理速度指數 (130) 及智商評估 IQ (129)
• 獲選參加學校數學和科學競賽
其他表現
• 老師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課堂參與度下降的情況
• 老師指學生表現出優柔寡斷的特質和缺乏表現能力
• 父母也注意到學生的胃口明顯變差
• 父母留意到學生對學術活動和課外活動的興趣下降,對此表示擔憂
建 議
學校
• 學校應為學生安排與輔導員會面,以討論和確定影響學生缺乏動力的因素
• 教師和學校宜專注於發展學生的強項,而不是著重於其錯誤
• 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學習伙伴,以激發及維持學生的學術和課外學習動機
家庭
家校合作
• 家長和教師需要調整及清楚提出他們對學生的期望,並對其要求保持一致
• 家長和教師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以確保雙方都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出現的任何 新行為或正在經歷的突發事件
• 家長和教師可以安排與學生具有相似經歷的導師作支援,讓學生感到她在自我
背景 資料
教學策略 十三歲
級別 中學二年級
家庭狀況
• 父親、母親、哥哥
• 父親是商人,母親是會計師
• 學生與父母同住,哥哥在外國大學讀書
家庭關係
• 父母都非常重視學業表現,並且對學生的學業成就寄予厚望
• 哥哥的學術成就高,今年在世界排名前 30 位的大學讀書
• 父母有時候會比較兩兄弟的成就 學生的
資優特點
• 智商評估 IQ:130 以上
• 視覺藝術科老師不斷稱讚他在藝術上的表現 特殊學習需要 • 有自閉症傾向
• 是完美主義者,逃避面對困難或失敗 表現卓越
的地方
• 父母表示學生日漸變得優柔寡斷及出現更多猶豫的情況
• 在多種特定情況下,學生經常出現頭痛和胃痛
確定 問題
學校表現
• 學生最近的學業成績下降
• 跟過去相比,學生最近有遲交功課的問題
• 老師指出學生完成模擬考試的時間比預期更長
• 老師指出在英語口試中,學生的表現較以往遲疑和遜色
(例如:會有口吃的情況,也會需要花很長時間才可以回答問題)
其他表現 • 父母注意到學生的社交活動減少
• 朋友似乎很容易因為他猶豫不決的態度而感到不耐煩
建 議
學校
• 如果學生在學業上遇到任何困難,可以為他提供相關的學習支援,例如:
提供語言或相關學科的支援
• 學校可以安排學校輔導員為學生提供每週或每兩週的輔導支援,讓他在接受 輔導的過程中,對自己的焦慮感有深入的了解
• 為學生安排高年級的朋輩,提供學習和社交上的支援
家庭
• 在家中建立規律的生活,有助學生自主掌管日常活動
• 當學生在學業和日常生活中的特定範疇表現進步 / 優異時,家長宜多給予讚賞,
以助他建立信心
家校合作
• 鑒於學生對升上中學後的全新學習環境及學習模式似乎仍然未能適應,教師和 家長宜就學生在校和家中的表現互相交流,共同了解及識別觸發學生產生焦慮 的原因後,盡量幫助學生克服和處理焦慮感所帶來的壓力,並教導他如何正面 面對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 有需要的時候安排家長面見輔導員,並與輔導員討論如何處理焦慮症的方法
第七章
學生個案分析 (Case Study)
個案一: 抑鬱症 (Depression) 個案二: 焦慮症 (Anxiety)
為學習和成長的一部分,培養學生的抗逆力和毅力,並對生活上的挑戰採取積 極的態度
• 沒有學習動力 (例如:過去於科學和數學課堂十分投入,但最近沒有學習動機
,經常在課堂上睡覺)
• 遇到困難時經常輕易放棄
• 宜教育父母有關精神疾病的警告信號和症狀,並嘗試從學生的角度看待事物
• 父母也應該注意負面完美主義的影響,宜教導孩子正面面對成敗得失,並視之
掙扎中並不孤單
31 32 背景
資料
教學策略 十六歲
級別 中學五年級
家庭狀況
• 母親、父親
• 父母已分居,但有特定的時間陪伴孩子
• 主要與父親同住,但會探望母親
家庭關係
• 父母雙方都必須長時間工作,其中一位是律師,而另一位是會計師
• 學生經常由其他的照顧者負責照顧
• 孩子與父母雙方關係緊張
• 父母雙方都非常注重孩子的學業和未來的職業路向
特殊學習需要
• 沒有學習動力 (例如:過去於科學和數學課堂十分投入,但最近沒有學習動機,
經常在課堂上睡覺)
• 遇到困難時經常輕易放棄 表現卓越
的地方
• 學生在過去曾經表現卓越的學術成就,尤其是在科學和數學方面
• 學校報告顯示:學生去年的成績逐步下降,而最近學期的成績亦明顯下降
確定 問題
課堂表現 • 評估:處理速度指數 (130) 及智商評估 IQ (129)
• 獲選參加學校數學和科學競賽
其他表現
• 老師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課堂參與度下降的情況
• 老師指學生表現出優柔寡斷的特質和缺乏表現能力
• 父母也注意到學生的胃口明顯變差
• 父母留意到學生對學術活動和課外活動的興趣下降,對此表示擔憂
建 議
學校
• 學校應為學生安排與輔導員會面,以討論和確定影響學生缺乏動力的因素
• 教師和學校宜專注於發展學生的強項,而不是著重於其錯誤
• 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學習伙伴,以激發及維持學生的學術和課外學習動機
家庭
•
•
宜教育父母有關精神疾病的警告信號和症狀,並嘗試從學生的角度看待事物 父母也應該注意負面完美主義的影響,宜教導孩子正面面對成敗得失,並視 之為學習和成長的一部分,培養學生的抗逆力和毅力,並對生活上的挑戰採 取積極的態度
家校合作
• 家長和教師需要調整及清楚提出他們對學生的期望,並對其要求保持一致
• 家長和教師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以確保雙方都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出現的任何 新行為或正在經歷的突發事件
• 家長和教師可以安排與學生具有相似經歷的導師作支援,讓學生感到她在 自我掙扎中並不孤單
背景 資料
教學策略 十三歲
級別 中學二年級
家庭狀況
• 父親、母親、哥哥
• 父親是商人,母親是會計師
• 學生與父母同住,哥哥在外國大學讀書
家庭關係
學生的 資優特點
• 智商評估 IQ:130 以上
• 視覺藝術科老師不斷稱讚他在藝術上的表現 特殊學習需要 • 有自閉症傾向
• 是完美主義者,逃避面對困難或失敗 表現卓越
的地方
• 父母表示學生日漸變得優柔寡斷及出現更多猶豫的情況
• 在多種特定情況下,學生經常出現頭痛和胃痛
確定 問題
學校表現
• 學生最近的學業成績下降
• 跟過去相比,學生最近有遲交功課的問題
• 老師指出學生完成模擬考試的時間比預期長
• 老師指出在英語口試中,學生的表現較以往遲疑和遜色
(例如:會有口吃的情況,也會需要花很長時間才可以回答問題)
其他表現 • 父母注意到學生的社交活動減少
• 朋友似乎很容易因為他猶豫不決的態度而感到不耐煩
建 議
學校
• 如果學生在學業上遇到任何困難,可以為他提供相關的學習支援,例如:提 供語言或相關學科的支援
• 學校可以安排學校輔導員為學生提供每週或每兩週的輔導支援,讓他在接受 輔導的過程中,對自己的焦慮感有深入的了解
• 為學生安排高年級的朋輩,提供學習和社交上的支援
家庭
家校合作
第七章
學生個案分析 (Case Study)
個案一: 抑鬱症 (Depression) 個案二: 焦慮症 (Anxiety)
• 父母都非常重視學業表現,並且對學生的學業成就寄予厚望
• 哥哥的學術成就高,正在世界排名前 30 位的大學讀書
• 父母有時候會比較兩兄弟的成就
• 在家中建立規律的生活,有助學生自主掌管日常活動
• 當學生在學業和日常生活中的特定範疇表現進步 / 優異時,家長宜多給予讚 賞, 以助他建立信心
• 鑒於學生對升上中學後的全新學習環境及學習模式似乎仍然未能適應,教師和 家長宜就學生在校和家中的表現互相交流,共同了解及識別觸發學生產生焦慮 的原因後,盡量幫助學生克服和處理焦慮感所帶來的壓力,並教導他如何正面 面對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 有需要的時候安排家長面見輔導員,並與輔導員討論如何處理焦慮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