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服務學習之研究取向及相關研究探討

在文檔中 第一節 服務學習基本理念 (頁 35-43)

一、服務學習的研究取向

有人認為服務學習是新的想法,事實上,它已經存在很久,有極豐富的研究歷 史,主要是在經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建教 合作方案(school-to-work programs)這幾個領域中。雖然服務學習成果的發掘,不 是透過開放性的訪談(質性技術 a qualitative technique),就是以調查研究和統計分 析,但每種方法所產生的資料,其效用是非常不同的。Datta 於“Service-Learning:

Applications From the Research”中提出,假使研究者的興趣在瞭解參與者參與服務 經驗的意義,那就採用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假如目標是為了檢驗特定 服務成果的說明,那麼高等統計測驗就會被要求了,即為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引自 Waterman,1997)。

針對不同之研究問題,會有不同之評鑑方式,L. Richard Bradley 將欲回答的研 究問題與各種評量方法間的關係列如表 2-4-1,相信亦可為服務學習之評量提供一有 力之研究方向(引自 Waterman,1997):

表 2-4-1 服務學習相關評量方法之比較

談、文件檢閱……等方法,幾乎包括所有發現的方法,除紙筆測驗外。這些研究主 要的工作在觀察和訪問參與者、學校人員、社區督導者,以了解服務及經驗學習過 程,這是很重要的。在質性研究中,通常都必須要詳細、深入觀察,研究持續的時 間通常長達數個月,甚至數年,透過這樣的過程收集之訊息,可描繪出人類在豐富 的學習環境中互相交互作用的圖像(Shumer,引自 Waterman,1997)。關於服務學 習成果之研究,不論以質化方式或量化方式,其研究資料皆相當豐富。

Eyler 和 Giles 於 1999 年發表之「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其中 提供了兩個國家級的研究分析,研究範圍非常廣泛,並兼用量化之問卷調查及訪談 之質化分析兩種方法來收集資料,研究過程極為嚴謹,實為服務學習之重要文獻之 一;其在服務學習可能之成果中,針對公民素養、問題解決、個人發展,以及領導 才能來研究,也得到極可信的結果,但一些關鍵項目仍然未能解釋,像是與人接觸 的智能、道德判斷的程度、和社區營造技術等(Kezar,2002)。Kezar(2002) 認 為,必須準確的瞭解及評量學生的成果,而此成果必須是從服務學習中所獨得的,

這是極為重要的。目前美國已有 38 州對服務學習之評估成果訂定政策,其他各州亦 正在發展中,其評估鑑定標準中強調成果評鑑是核心要素之一,顯示成果評量之重 要及受重視之程度。當今之評量活動顯露出一項通則,即為我們所著重評量的,會 影響我們在教育中所教授的或所重視的,意即我們重視什麼,我們的評量就評鑑什 麼,換言之,即為服務學習的評量會受我們對成果認知之限制(Kezar,2002)。

Kezar 提出兩項社區服務學習成果評量必須注意的問題:第一,現今的評量方式 未能適當獲得並確實掌握學生複雜的發展;第二,這些方法通常只評量了成果很小 的部分,且偏重於傳統認定的成果;Kezar 認為,假如長年認定的窄化想法沒有被挑 戰,社區服務的支持將會減弱。而許多研究結果亦證明,許多服務學習之研究,其 評量傳統窄化認知下的成果,許多研究皆顯示未有顯著成長或獲得。如 1990 年代初 期,Gregory Markus, Jeffrey Howard, 和 David King 的研究,即發現參與服務學習學 生之 GPA 成績只有一點點的改善;Jerry Miller 研究發現,參與服務學習學生與一般 學生在課程成績上並沒有顯著不同,同時在提昇一般學習上亦沒有明顯不同;Eric Dey 則發現,花費極多時數參與服務學習的學生只有極少數學生認為對其問題分析 與解決能力有較未參與服務之學生強;即使 Eyler 和 Giles 於 1999 年發表之「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中,針對批判思考、問題解決、瞭解與運用等傳統認 定之學習成果,亦發現參與服務學習的學生與未參與之學生間實際上並沒有不同

(Kezar,2002)。

其他有許多研究,將成果著重在個人發展、公民素養、領導才能、利他、文化

覺知與容忍、社會及人際發展等,研究結果則顯示其為服務學習之明顯成果,如 Eyler 和 Giles 於 1999 年的研究發現,容忍與打破刻板印象、人際發展、個人發展、連結 社區與學校、公民素養等,皆與參與服務學習有極大的相關;Peter Dillon 和 Robyn Van Riper 的研究也證明領導技術與服務經驗有極大的關係;文化覺知、接受不同文化與 種族的人以及容忍能力的增加,也在四個研究中被證明與服務經驗的支持有關,包 括 Dey,Thomas Fitch,Carol Kinsley,與 Markus,Howard 和 King(Kezar,2002)。

故服務學習之評量,必須將評量焦點放於服務學習之明顯成果上,而非偏重於傳統 認定的成果,此為現今服務學習評量之重要改革。

服務學習成果的發展是複雜且多方面的,在評量人際交往技能、社會責任、差 別待遇、道德決定、同理心、個人發展等部分之成果時,調查之器具可能會受到限 制而無法確實評量出實際之成果。Howard Gardner 提出了多元智慧的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可使社區服務學習之潛在成果評量更有概念,其挑戰了傳統 評量中只重視語文與邏輯智慧的觀點,特別是只著重 IQ 測驗;他提出了八種多元智 慧:音樂節奏智慧(musical Intelligences)、肢體動覺智慧(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s)、內省智慧(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s)、邏輯數學智慧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s)、視覺空間智慧(spatial Intelligences)、語言智慧

(linguistic Intelligences)、人際智慧(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s)、自然觀察者智慧

(naturalist Intelligences);這八種智慧皆能透過教育達成,而許多高等教育體系都只 將成果焦點放於語言與邏輯數學技能這些狹窄的發展上,卻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智 慧。社區服務學習能促使多元智慧的探查與發展,而這些通常無法在一般課程中發 展,像是公民素養、領導能力和道德發展(Kezar,2002)。

Gardner 特別提出,學生必須要能以多種方式展現其多方面的瞭解,而最好的過 程就是使用卷宗(portfolios),讓他們以畫圖、錄音或其他作業方式來說明他們的想 法,而計劃、展示、表演也提供了機會去評量多元智慧。因此,假如我們想要完整 瞭解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測試並發展出多種評量的方式,讓其他的多元智慧能被 測驗或表現出來,而社區服務學習並不一定要極標準化評量工具才能測量出效果。

在社區服務學習領域中評鑑發展的最完整的要算是 Andrew Furco 的 Evaluation System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ESEE),其提出評鑑的過程包括:前後測調查工具、

日誌問題、團體晤談、學生作業分析報告、卷宗、學生機構問題、教師計畫目標、

教室拜訪與觀察、正式與非正式的與機構人員晤談等方法,雖然這是一個評鑑的模 式,而不是學生成果的評量模式,但其中的多元評量技術仍可提供為研究參考。波 特蘭州立大學(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也提供了一本服務學習評量策略之工作手 冊,其中提出評量方法包括:訪談、日誌、文件摘要分析、調查、教室觀察、團體

晤談,其中訪談與團體晤談為評量成果中最常用的(Kezar,2002)。

二、服務學習之相關研究

以下將針對與本研究問題相關之五方面包含專業(童軍)知能、服務知能、自 我效能、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社會關懷,收集服務學習相關之研究文獻:

1.服務學習與專業知能

本研究中,童軍知能乃為專業課程學習的部分,故本處收集與服務學習 相關之研究,乃針對服務學習與各項專業知能之相關研究,非只針對童軍活 動。

Fenzel(2001)針對大學心理學課程進行服務學習效果之提昇,其研究對 象為參與心理學及物質濫用課程之學生共 66 位,服務對象包括殘障學生的課 業指導及對八年級生的課業輔導,其研究顯示:服務經驗與課程內容的學習 是相互支持的,服務學習的價值在學生對學業課程瞭解程度的增加,並帶來 了學生對服務重要性態度的改變。

美國德州一所中學針對 103 位有中輟傾向之學生實行幫助小學生學習之 服務學習計劃,對照組則同樣有中輟傾向但未參與服務學習計劃之 93 位學 生,二年後發現 103 位參與學生中只有一位中輟,而對照組卻有 11 位中輟, 且更發現,不論是教的中學生或被教的小學生,其雙方之閱讀成績皆顯著提 昇,且數學及英文之總成績皆有所進步,參與之中學生且於自我概念與學校 生活品質之測驗均得到較高之分數(Stephens,1995;引自張雪梅,2002)。

印第安那州於 2000 年針對服務學習改善公民讀寫能力之研究結果顯 示,參與服務學習的學生在印第安那州州際測驗之三年級及八年級之數學及 英語成績比未參與的學生獲得更高的測驗分數(引自 Shelley,2000)。

Stephens 於 1995 年對社區服務進行研究,其研究結果顯示參與服務學習 之小學生與中學生增加了對學業學習之興趣,並改善了問題解決之技巧(引 自 Shelley,2000)。

2.服務學習與服務知能

Astin 等四人(2000)為探究服務學習與社區服務對大學生認知與情意之

發展,並調查服務如何提昇學習,針對 22,236 位學生進行調查,這其中 30

%於大學期間有參與與課程結合之社區服務學習活動,46%參與其他類型社 區服務活動;研究結果發現,服務的參與經驗對包含專業學習、價值、自我 效能、領導、職業規劃、未來參與服務之計劃等十一項研究成果皆有明顯積 極的影響,參與者皆表示對未來進行服務工作有很大的影響,且相信他們的 服務能對社會有所改變。

Berkas 於 1997 年之服務學習計劃策略回顧,其研究結果顯示投入服務 學習的學生較可能去對其他人親切、幫助其他人、並儘可能關心(引自 Shelley,2000)。

3.服務學習與自我效能

Cognetta 和 Sprinthall 於 1978 年對助教服務之研究,發現助教制度對教

Cognetta 和 Sprinthall 於 1978 年對助教服務之研究,發現助教制度對教

在文檔中 第一節 服務學習基本理念 (頁 35-4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