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嘉应学院图书馆)

嘉应学院图书馆是学院“十五”规划的重要建设项目,它位于校园中心地段,毗邻

“宪梓教学大楼”,坐落于世纪文化广场西端,与之一路之隔,属于学校主要形象建筑之 一。新馆占地约 9 亩,总建筑面积 2.1 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 2500 个,规划藏书量可达 120 万册。它由主体建筑和展厅、报告厅两部分组成。展厅、报告厅与主体建筑通过一 条连廊形成既相对对立又联成一体的关系。主体建筑中南向、东南向位置安排主阅览区,

利用弧型最大程度地争取较好的朝向采光及景观条件,北向安排各分项阅览区,两侧为 分类书库。竖向交通均布置在三个转角处,便于疏通,东边转角为主要交通核心,相应 布置了信息和疏散的空间,并使之与广场保持较好的交流和沟通。总体来说,新馆建筑 设计起点高,既吸取了国内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先进经验,又符合学校地理环境的实 际情况,充分利用变化的地形,有效灵活地解决基地落差和朝向问题,不但造型别具特 色,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和象征意义,预示着高等教育文化事业的蓬勃生机,充分体现了 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且较好地适应了现代化图书馆功能变化的需求,具有如下几点鲜 明特征:

1 选址合理,主体建筑朝向较理想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馆址选择十分重要。新馆建筑一是位置 处于学生宿舍与主教学区的中心点,交通方便,读者到图书馆行走的距离较短,极大方 便了师生利用文献资源;二是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日照通风好,且地势偏高,防火防潮,

有利于图书的保护;三是环境安静,门前是宽阔的广场,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有利于 读者放松身心,调节视力,欣赏自然。

2 采用模数式设计

框架结构的模数式图书馆建筑设计,它是通过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

将固定功能转变为动态功能。新馆主体结构是由混凝土梁、柱、板作承重骨架,一般没 有承重墙,房间是轻质墙或活动墙壁隔断来分隔的,可根据需要随意调整,打破了传统 图书馆内部房间划分过多过死,且不能互换的建筑格局。藏书区层高 4.8 米,阅览区、

工作区主体建筑层高 4.2 米,方便开架阅览;阅览室和书库楼板荷载设计统一按藏书荷 载 500KG/m2 计算,有利于书库和阅览室在使用中互换,有利于藏阅一体化;书库、阅 览区、工作区都采用 7.5x7.5 米大柱网框架结构,较好地满足大开间开架借阅方式的需 求,并能根据教学科研需要任意分割,如视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研究室、文献检索

室、会议室等。

3 大开间、开放性的平面布局

现代化图书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功能性建筑,要适应多类型、多载体、多文种、多 层次的馆藏体系的需要,按文献类型、载体和读者需求来划分不同的功能区。高校图书 馆运行上要实现自动化的变革,文献载体已从纸张、胶片扩展到磁带、磁盘、光盘等存 储形式。载体的变化使图书馆“藏”的空间相对变化。新馆肩负着为嘉应学院和梅州市 的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服务,为培养高科技和创新人才服务的任务,它不仅以印刷型文献 的收藏量来考虑其设计容量,而且又更侧重如何适应数字化文献和网络化信息服务的满 足程度。新馆建筑中阅览区的面积约占 6000 平方米,藏书区的面积约占 2800 平方米,

这种大开间的阅览区,形成专题的、交叉的、综合的、开架的等灵活多样的文献藏、借、

阅结构。读者进人图书馆如同到了超市一样,充分享受邀游知识海洋的自由,获取自己 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可以谈书论道,传播知识,研究某一主题,创立新的思想。为了强 调整体空间的和谐统一,同时又尊重读者的阅览习惯,在主要阅览区里,藏书区和阅览 区有分离、有交叉,又有渗透,某些空间可以交换使用。开放性的平面布局,较好地适 应了新世纪纸介质载体和磁光介质载体长期共存的特点,为馆藏文献展示、学术交流和 文化娱乐,为教学科研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多种服务。

4 注意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

新馆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配套设施齐全。新馆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的 整体规划,严格按照我国有关建筑的政策、法令、标准、规范,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新工艺,设置了中央空调系统、广播音响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控 制系统、通讯系统、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使整座建筑具有智能化和现代 化的特点。新馆在保证高技术性、智能化和现代化方面所作的设计集中体现在综合布线 上,充分考虑线路安装问题,将图书馆所有的语言信号、数据信号、视频信号与监控系 统的布线,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布线尽量从长远利益出 发,预埋好线管,始终保持建筑物的整体美感。根据未来发展需要,新馆设出纳信息点、

读者检索信息点、读者阅览信息点和电话信息点共 1200 个。在此基础上,设计算机中 心一个,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itent/server)模式,主服务器用 UNIX 平台,客户端 以 WIN98 为依托,采用 VISUAIC+十等作为开发工具,使用 TCP/IP 通讯协议,采用 大型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LDBMS 全方位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5 建筑美学原理与环境协调的统一

新馆建筑自然庄重,富有文化艺术神韵。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运用内外空间转换 的方法,通过组织台阶、庭园、连廊、室内回廊、退台等创造了丰富多彩且内外空间有 紧密联系的完整环境,从而取得了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使形式各异的内外空间尽显 风采,给读者轻松愉悦的感觉。新馆充分利用天然光形成的光环境,可创造舒适明亮的

学习气氛,能够发挥读者的视觉效果,保障视力健康和人身安全,振奋精神,提高阅读 效率,满足生理、心理功效及安全要求。总之,新馆室内布局合理,灯光明亮,温度适 宜,色彩调和,室外宽阔的停车场连带层次分明的西欧风格广场,给读者营造了一个优 美的学习环境,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国际图联主席克里斯汀·德尚曾经指出:当今的图书馆是各种活动的综合,它的建 筑必须“使得使用书籍和使用屏幕的读者能在一栋楼里满足自己的需求,两者能够随意 沟通,而不能将这两者隔离开。”新馆建成后,将成为嘉应学院的网络信息中心之一,

它能以最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存放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读者提供数字化书刊的阅览和 网络资源检索服务;提供有序化的知识信息、技能信息和社会信息。然而在这个信息急 剧膨胀的时代,不管是传统的图书馆还是以收藏电子出版物为主的图书馆永远也不可能 有足够的空间来存储不断出现的信息资料。人们会不断需要新的图书馆建筑。图书馆建 筑建筑设计师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建造适应各种需求的多功能建 筑。

参考文献

1 李 誉.高校图书馆建筑前期策划的环节及内容.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6)

2 李明华.新理念 新模式 新建筑.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1)

3 黄世雄.21 世纪大学图书馆建筑刍议.见:1999 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季刊社,1999

作者简介

李苏华,男,生于 1953 年 2 月,嘉应学院副馆长,广东梅州市嘉应学院图书馆,514015,

电话:0753-21866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