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廊坊师范学院图书馆 )

高校图书馆较之其他校舍建筑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特别的指标要求。近年随着图书馆 功能的变化,使高校图书馆建筑内除了藏书和阅览之外,还要安排学术报告厅、展览厅、

多功能厅,且书店、咖啡厅等服务及生活用房也要设置,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已有尝试,

如法国国家图书书馆内设有音乐厅、会议厅、书店、银行、邮局、停车场等[1]。图书馆 建筑综合化在许多新建的高校图书馆内多有体现,相信今后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的消费 投向,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还会有所变化,综合功能还会进一步拓展。因此,有必要研究 各功能用房所占建筑面积,即指标控制问题。

1 讨论问题的基础

1.1《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以下简称《指标》)[2],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教育委员会负责修订,经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以建标[1992] 245 号文,自 1992 年 8 月 1 日起实行。现 行的高校评估中对校舍指标评估,特别是对高校图书馆的评估仍使用此《指标》。 1.2 现行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3],此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由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建标[1999] 224 号文 JGJ38—99 于 1999 年 10 月 1 日起执行。

对于《规范》在一些图书馆建筑设计中,有些属执行中有偏差,也有个别忽视《规 范》现象。对于《指标》由于十几年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断拓展,信息资源载体形式 发生了很大变化,更主要的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方针的推进,各高校都在扩大 招生规模,原给定的在校生最大规模远远不足。因此,有必要作些讨论,一方面求教于 同行和专家,另一方面也想借此研究对今后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确定各功能用房的面 积及总建筑面积有所参考。

2 对《指标》中涉及的相关问题的分析

《指标》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内容作了界定,规定 了按学科类分的图书馆规划建筑面积指标(表 1)和按学校类分的图书馆规划建筑面积 指标(表 2)。

按学科类分的图书馆规划建筑面积指标 (m2/生) 表 1 学校自然规模

科 别

500 1000 2000 3000 5000

研 究 生 补 助指标 理、工、农、

林、医、体育 各科

2.91 2.45 2.07 1.82 1.54 0.50

文、法、财经、

艺术各科 2.95 2.64 2.25 1.99 1.77 0.55

按学校类分的图书馆规划建筑面积指标(m2/生) 表 2 学校自然规模

学校类别

500 1000 2000 3000 5000 综合大学 — — 2.56 2.35 2.03 师范院校 — — 2.54 2.35 2.03 医学院校 — 2.45 2.07 1.82 —

体育院校 2.91 2.45 2.07 — — 注:表 2 只摘取了部分指标

2.1《指标》产生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当时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还未启动,届 时的全国校均在校生规模较小,因此《指标》中最大规模为 5000 人,体育院校和医学 院校给定的最大规模分别为 2000 人和 3000 人,专科院校最大规模定为 3000 人。经过 高校扩招现实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校生低于 5000 人的为少见,不少高校在万人以 上,有的已突破三万人。教职工数量也不断增加,离退休人员增多,且这部分人对图书 馆的利用率并不低。

2.2 《指标》产生时,就全球范围内信息化指数还比较低,我国计算机拥有量和普及率 都很低,图书馆设有电子阅览室的亦为凤毛麟角,《指标》中随含部分面积指标,但不 明晰。据了解近年电子阅览室在高校馆发展迅速,所占面积并不少。

2.3 图书馆的功能今天被大大拓展,许多功能用房在《指标》中未涵盖,实际情况这些 功能用房已经搬到了图书馆,如前述的生活及服务用房。另外,图书馆体现以人为本的 理念,研究箱、小憩场等占去许多面积,开架书多了,必然较闭架管理多占面积,要求 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好,那么阅览空间就不必很挤,加上现代派的设计理念,通透空旷 的门厅都是对原《指标》面积的突破。

3 相关问题讨论

3.1 确定馆设建筑规模与建筑体量的基本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乃至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建筑功能和空间结构正在或者已 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图书馆产生,文献资源数字化逐年增加,于是,物理馆舍还 要不要建,要不要建那么大的问题一直在讨论。有人认为,新的载体和阅读方式的改变 大大减小了对图书馆建筑空间面积的需求,图书馆建筑空间并非越大越好,没有必要预 留或片面追求空间和面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4];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并非越大越好,

在考虑新建图书馆和扩建、改造老图书馆时,应根据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其建筑面积的设 计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控制[5]。上述虽然多属从理论上探讨,却代表了一种倾向,与现实 情况不太相符。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建筑热不断升温,据东南大学出版的《高等 学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图集》中统计,1990 年至 1993 年投入使用的 33 所院校新馆中,面 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有 15 所,超过二万平方米的仅 1 所。近年所见到的新建馆舍中,

还鲜有低于一万平方米的[6]。另外,无纸化潮流走过 20 多年的今天,纸张的使用不仅没 有减少,反而以每年 10%的速度增长,2002 年我国用于进口纸板、纸浆、废纸、纸制 品用汇 70 多亿美元,仅次于石油、钢材居第三位。纸张用量的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 了印刷品量在增加。1980 年我国出版图书 45.9 亿册,到 2001 年出版量达 63.1 亿册,年 均增加 8200 万册。印刷书刊的增加,除了个人购买外,主要靠图书馆收藏[7]。高校招生 规模的扩张,人们读书欲望的不断增强,加之出版市场的空前活跃,图书馆建筑虽然并 非越大越好,也不是对建筑面积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控制,更不是不建物理馆舍,而应当 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建筑体量依周围环境的原则。

一个单体建筑,不论置于何处,都应是对周围环境的创造和改善。图书馆更当如此。

图书馆建筑体量的确定,首先应符合黄金分割法,不但整体建筑符合这一规则,外观的 细部处理也应参照这一规则。其次,应是周围环境的协调者和创造者,这一点在高校图 书馆建筑设计中应尤为重要。图书馆属文化建筑,它的性质决定其环境创造不同于其他 建筑,通过建筑与环境的烘托,达到陶冶读者心境之目的。我国古代建筑讲求“天人合 一”。即人与环境的协调。一座成功的图书馆建筑,天人合一的理念应体现于给人以“情 感”共鸣和“悟性”激发。

第二,建筑格局依实用的原则

图书馆建筑体量是决定馆舍面积的重要因素,建筑格局与体量互为依存又有制约,

它们均应服从使用功能的要求。就个体图书馆建筑格局而言,应当遵循:⑴各功能分区 明确而不互相干扰交叉。这样既方便了读者,又避免了馆内吵杂。⑵交通路线尽量短。

即图书馆每个房间的门口,应当设置在距主要交通干线最近的位置。这样可大大节省读 者在馆内穿梭的时间。⑶大空间短走廊。大空间利于灵活多变,短走廊可提高交通效率 减少许多噪音。

第三, 建筑面积依《规》并略有超前的原则

《规》即各种建筑规范、校园总体规划、事业发展规划和《指标》。就个体馆舍而 言,究竟建多大为得当,实质上是一个如何确定建筑面积问题,因为建筑面积是衡量建

筑物大小的单位,决定着建筑体量和建筑格局。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⑴服务范围,是 仅限于校内,还是既服务校内又面向社会。⑵馆内功能设置,如书店、咖啡厅、文化沙 龙和读者小憩场等等,这些原规划面积指标内未包括的,是否置于馆内。⑶现有馆藏量 和最大馆藏量。⑷电子阅览室面积,即计算机总台数、研究箱的设置数量等等。加上这 些因素,一所普通高校图书馆建议建筑面积以 2~3 万平方米为宜。其理由:一是过小 了(1 万平方米以下)可能刚刚建完按新的评估标准就不达标,二是过大了(超过 5 万 平方米),近期可能富余面积较多,一旦图书馆功能或服务模式发生变化,对已固化的 空间来说有些又难予改造,从而给使用带来不便。过大了还会增加室内交通路线长度和 增加一些附属面积,降低有效使用面积系数,也给管理增加许多工作量。我们说普通高 校图书馆建筑面积以 2~3 万平方米为宜,还出于下述考虑。一是校舍规划面积指标确 定的普通高校图书馆建筑面积生均 2 平方米左右,按此标准 2 万平方米能使在校生 1 万 人规模的学校达标,3 万平方米就是 1.5 万在校生规模。二是若建 6 层,3 万平方米的 建筑每层 5 千平方米,若建 7 层(专家认为超过 7 层的图书馆建筑弊端太多)每层约 4.3 千平方米,矩形建筑的外围尺寸近 250 米,意味着点对点的距离要加长,对使用有一定 影响,但还不至于影响多大,若到 5 万平方米或超过 5 万平方米,有些指标的控制难于 做到。三是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它有集中大人流的使用特点,过高、太大不 利于人员的短时间内聚集与疏散。

3.2 新建馆舍功能用房设置的基本思路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三十六条规定:“馆设建筑应充分 考虑学校发展规模,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满足图书馆业务功能的要求,具有调整的 灵活性[8]”。进入 21 世纪知识经济对图书馆的极大影响力,使馆舍功能布局因服务手段 的变化和服务功能的拓展而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因而新馆建筑设计应有新的思路。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三十六条规定:“馆设建筑应充分 考虑学校发展规模,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满足图书馆业务功能的要求,具有调整的 灵活性[8]”。进入 21 世纪知识经济对图书馆的极大影响力,使馆舍功能布局因服务手段 的变化和服务功能的拓展而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因而新馆建筑设计应有新的思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