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研究現况

單純有關佛教宗教暴力事實層面的史料,其實亦遠沒有想像 中罕見,只是通常零散地分佈及夾雜在各種並非以佛教為主題的 文獻當中,例如地方志、政府文件、官員報告、私人歷史筆記等 等。另一方面,雖然對佛教史上宗教暴力問題的專書或專題研究,

確實是近十年才在佛教研究的學界漸漸浮現,但在此以前,很多 其他領域的學者在處理其他議題時,其實早已不同程度地觸及過 佛教的宗教暴力問題,只是沒有開宗明義地以「佛教的宗教暴力」

為題,對之展開深入而系統的探討而已。

目前專研佛教宗教暴力(尤其涉及當代個案)的學者,每多 屬於殖民主義及後殖民問題、民族主義、以政治/經濟及社會問 題為主線的東南亞區域研究 (Area Studies) 、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 (modernization) 問題、歷史學、藏學等的社會科學領域,反而是 佛教研究 (Buddhist Studies) 的學者在此類問題上有點後知後 覺。然而,近年的專書出版總算是亡羊補牢,卻主要也只限於西 方學界。華人學界對此則仍然甚為陌生。尤其部份華人佛學界及 佛教界對這類議題,仍然停留在連主觀情緒反應都未消化得過來 的階段。這表明即使在學術界,非佛教徒遠比佛教徒更意識到,

或更願正視佛教宗教暴力問題在歷史上及在現代亞洲的真實社會 中的嚴峻程度。

形成上述這種研究遠落後於形勢的學術局面,除了是部份學 者把個人私下的信仰與研究工作混為一談,從而對其基本的研究

立場與態度構成嚴重的干擾與破壞之外,還涉及研究者所能掌握 的知識工具及其本人所具有的知識結構。這是另一個非常關鍵的 元素左右著研究者的智性視野。一般來說,以義理及典籍作為研 究主軸的學者,對於觀念世界以外的佛教實況之理解,其實都是 較薄弱的,但若在處理義理的過程中,隨著問題發展之需要,而 移步進入觀念與現實交織的領域時,往往因不具備所需的社會科 學 (Social Science) 能力,甚至有時連對此之意識也欠缺的情況下 來展開討論時,每多難有使人信服的立論,「批判佛教」即為一例,

而諸如像「佛教的宗教暴力」這類與真實世界關係極為密切的佛 教議題時,更見明顯。具有其他人文及社會科學作為堅實知識背 景的學者,當他們研究「佛教的宗教暴力」時,無論在情感上及 知識能力上,往往比典型的佛教學者更勝任於對問題的客觀剖析。

二、「佛教的宗教暴力」的導論性著作

單純從理論的角度,對「佛教如何看待武力或強制力」作探 討的研究其實不算罕見,但對其間不一致或歧義之處有展開批判 性探討的,則是在關大眠提出所謂「佛教倫理學」這概念之後,

才逐漸出現。由他所創立的《佛教倫理學學刋》 (Journal of Buddhist Ethics)常有論文探討佛教與暴力之間的各種議題。例如魯珀特.格 辛 (Rupert Gethin)〈殺生能夠是慈悲行嗎?阿毗達磨及巴利諸註 書對殺生的分析〉 (Can Killing a Living Being Ever be an Act of Compassi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t of Killing in the Abhidhamma and Pali Commentaries)37 及大衛.格雷 (David B. Gray)〈慈悲的暴 力乎?論佛教密教儀式中的倫理含意〉(Compassionate Violence?

37 Rupert Gethin, “Can Killing a Living Being Ever be an Act of Compassi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t of Killing in the Abhidhamma and Pali Commentaries,” The Journal of Buddhist Ethics 11(2004), pp. 168-202.

On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Tantric Buddhist Ritual)38 等論文對佛 教在看待暴力問題上,所蘊含的某些內在張力之探索,皆頗富理 論意義。

邁克爾.齊默爾曼 (Michael Zimmermann) 等三氏所主編的論 文集《佛教與暴力》 (Buddhism and Violence) 應是西方學界首部 綜合性地探討此一議題之學術論著,本來是國際佛教研究學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2002 年 12 月在曼谷 舉行的第十三屆會議時,「佛教與暴力」 (Buddhism and Violence) 專題委員會的與會論文。論文集由八篇論文組成,內容涵蓋的議 題多樣性較高,不同論文的題材之間只是單憑「暴力」概念作串 連,略嫌鬆散,但每一論文本身則仍富意義。39

著名禪宗史學者伯納德.弗端 (Bernard Faure) 在 2009 年出 版一部只有159 頁,題為《揭開佛教的面具》 (Unmasking Buddhism) 的導論式小册子,40目的是深入淺出地對流行於大眾間的佛教美好 形象,作出簡要但不失綜合性的挑戰與顛覆,他本來指的是西方 世界的大眾,但實際上東方社會也大體適用。該書的第三個部份 題為〈佛教與社會〉 (Buddhism and Society) ,下含九條子題,其 中首四項是「佛教是一個寬容的宗教」、「佛教教授慈悲」、「佛教 是一個和平的宗教」及「佛教肯定我們皆是平等的」。弗端指出上 述四項子題雖然是廣受認同的所謂佛教獨特的性質,但只要對佛

38 David B. Gray, “Compassionate Violence? On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Tantric Buddhist Ritual,” in Journal of Buddhist Ethics 14(2007), pp. 238-271.

39 Michael Zimmermann etc (ed.), Buddhism and Violence (Lumbini: Lumbini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2006). 內容包括佛教的自殺觀、善心的惡僧與 寺院暴力的義理根據、在凟聖與神聖之間的解脫 (sgrol ba) 概念、由藏傳僧人 剌殺達朗瑪所引發有關「慈悲殺戮與解除衝突」的倫理詢問、鈴木大拙與日 本軍國主義之間的關係、傳統日本佛教與動物的宰殺,及佛教論國法中的刑 罰問題等。

40 Bernard Faure, Unmasking Buddhism (Chichester, U.K.; Malden, MA: Wiley- Blackwell, 2009), p. 159.

教典籍及其文化、歷史進行考察,無一不遇上等量齊觀反例的嚴 峻挑戰。他廣泛地援引取材自多個佛教傳統的各種案例,論證佛 教對於寬容、和平、非暴力或平等價值的取態,其真實面貌遠要 比一廂情願所預期的來得複雜、矛盾及多變。

2010 年才新出版,由邁克爾.傑里遜 (Michael Jerryson) 及馬 克.榮根斯邁爾 (Mark Juergensmeyer) 主編的論文集《佛教戰火》

(Buddhist Warfare)41 應該是英文學界首部以佛教的宗教戰爭為專 題的綜合性研究。在此以前出版的專著,都是集中在特定佛教傳 統所介入的特定戰爭或某一教族暴力衝突之案例上,特別是當代 斯里蘭卡的佛教及第二次世界大戰階段的日本佛教。但《佛教戰 火》這論文集儘量包括所有佛教傳統。42佛教在當前全球冒起的宗 教民族主義及宗教暴力中,本來就是很重要的一員,但歷來學術 分析都低估佛教的暴力傾向,而此一論文集提供的就是對向來被 目為和平宗教之佛教,其陰暗面之綜觀式考察。八篇論文涉及三 大佛教傳統,並且包括多個主要亞洲佛教國家或族群,如日本、

中國、泰國、韓國、斯里蘭卡、藏區及蒙古,同時兼顧古、今不 同案類,另一點很重要的是所收論文的特殊著眼點,即所收暴力 案例,每多有其在宗教實踐上的意義,而這點正是宗教暴力異於

41 Michael Jerryson and Mark Juergensmeyer (ed.), Buddhist Warfa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42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論 文 集 的 其 中 一 位 編 者 馬 克 . 榮 根 斯 邁 爾 (Mark Juergensmeyer) ,他是一位專攻當代全球宗教極端運動以暴力衝擊世俗社會的 學者,撰有近十部相關論著。其中數部其實可作為研究當代佛教暴力的宏觀 參考,畢竟這有其當代全球共通的大背景,不能純作孤立個案或地區現象來 看待,這包括他早在1993 年出版的 The New Cold War? : Religious Nationalism Confronts the Secular Stat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2000 年出版的 Terror in the Mind of God: the Global Rise of Religious Violenc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及 2008 年出版的 Global Rebellion: Religious Challenges to the Secular State, from Christian Militias to al Qaed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 ,以上三書全部收列在

一般世俗暴力之處。

以下根據東南亞、東亞及內亞的南傳、漢傳及藏傳三系佛教,

對近年有關佛教宗教暴力研究作出扼要的評介,評介稍略偏重歷 史及當代個案的事實,相關的義理討論及哲學批評則較簡約。每 一者大體都包括個案舉例、前期研究及專書研究三個向度。個案 舉例主要是非常簡要地勾勒出在每一傳統內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宗 教暴力案例,這有助於在目前華人教界及學界對此尚欠基本認知 時,較有效地改變所謂「佛教是唯一沒有宗教暴力的宗教」之迷 思。

(一)東南亞佛教

東南亞多國都是信仰使用巴利語 (Pali) 為經典語文之上座部 佛教 (Theravāda Buddhism),其僧團 (samgha) 在傳統社會公、私 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扮演核心角色,僧團領袖亦在傳統的國家政治 中擔有重任,深具政治影響力。自十七世紀以來,這些國家都經 歷過西方的殖民統治,其間既有的政治、社會、經濟、佛教及傳 統政/教關係都受到破壞,但在殖民統治的後期,現代西方的政 治制度,如議會、選舉、政教分離的世俗化原則及政黨政治等被 引入,並在二戰以後五零年代正式獨立。在爭取獨立的過程中,

僧人參與有關的反殖民運動,並因而獲得一定的政治經驗。獨立 以後,僧人集團對於政/教分離的世俗化政體在宗教、文化及價 值觀上所呈現的多樣性逐漸形成強烈不滿,遂透過分佈全國的寺 院及佛學院網絡,把在反殖期間已經建立的宗教民族主義運動,

由原先對抗西方殖民者,內轉為宗教種族主義 (religious racism) 及原教旨主義運動,前者對付國內非佛教徒的少數族裔,後者對

Series of Comparative Studies in Religion and Society 內,分別為 5、13 及 16 號。

付世俗主義的政府及其政體,並以佛教能上達憲法層面的國教化 為僧人集團的共同首要目標。緬甸及斯里蘭卡兩國僧人在獨立後 都帶有此一強烈傾向,前者由於對民選文人政府構成難以處理的 巨大政治壓力,最終成為其中一個因素,導致軍方在六零年代早 期發動政變,推翻文人政府,成立軍事獨裁政權迄今,從而使僧 人集團的國教訴求及力量受到壓制。43

但斯里蘭卡的例子則完全是另一種局面。斯里蘭卡自獨立始,

僧人的國教要求六十年來持續高漲,透過操弄選舉政治的運作,

迫使所有政黨向佛教靠攏,通過僧人所力倡,歧視非佛教族群的 法令,導致與泰米爾人關係極度緊張,營造出後來間接激發泰米 爾人極端化及暴力化的社會環境。其後,官方與印度教徒社群之 間爆發長達二十餘年的全面內戰。僧人在戰爭期間,極端態度比 之於剛獨立時只有遠過之,而並無不及。其一貫的趨勢是把佛教 民族主義由早期僅屬少數僧人的主張變成國民的主張,由民間呼 聲變成國策,僧人由間接操控政治變為直接干預國家政治,由早 期的佛教平權要求,變成為霸權要求,對政府的施壓更由合法的 議會議政,惡化為訴諸暴力威迫。他們透過操控議會選舉來操控 政黨、制止停戰議和、掌握國民的宗教教育,散播仇視非佛教徒 的思想,破壞族群關係。斯國官方試圖提出和平方案及放權計劃,

以解決教族內戰,但受到佛教僧人極力抵抗,導至和平 (peace) 、 放權 (devolution) 、聯邦制 (federation) 等概念成為佛教社群禁忌 詞,被僧人集團指為賣國及出賣佛法。部份僧人更親自進行暴力 活動,其中包括針對政府「妥協軟弱,平亂不力」而發動武裝叛 亂,亦針對泰米爾人進行私刑式的襲擊,甚至也針對協助調解的

43 見陳嚮富,《緬甸軍政府對政治轉型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8 年),頁 61-66;又見李耀群,《緬甸的民主化與袈裟革命之探討》(國立中興

國際組織前線人員施襲。僧團領袖公開支持全盤使用武力解決教 族矛盾,並迫政府背棄國際斡旋達成的停火安排,公開推動立法,

禁止其他宗教傳教,反對援助南亞海嘯的泰米爾災民。佛教僧人 積極在政治、教育及社會層面推動宗教民族主義,乃至公開鼓勵 用暴力解决問題和堅决反對所有議和,某種意義上最後成了佛教 的主流聲音。好戰僧人不單大幅加劇斯國國內的衝突,也間接增 加南亞地區的不穩定,亦為其他佛教國家的僧人帶來惡劣示範,

因為緬甸及泰國的上座部的部份僧人都一直存在強硬的國教要 求,對政府及社會構成一定壓力。而近三十年的內戰過來,死於 戰爭的人數接近八萬,家園被毀,流離失所者上百萬。

對於從事佛教研究相關領域的學際學界同仁而言,斯里蘭卡 僧人的好戰與熱中散播教族仇恨,乃是在有關當代亞洲佛教在政

/教關係議題上,屬惡名昭著的一類。事實上當代斯里蘭卡佛教 僧人的好戰,不單聞名於與佛教研究直接或間接相關的西方學 界,同樣亦為在斯里蘭卡內戰期間,參與實質人道救援工作的國 際民間組織前線工作人員所熟悉,對其人身安全所構成的嚴重威 脅,簡直可用「談虎色變」四字總括之。國際上不同背景的研究 單位,或因實務需要、或因純學術需要,對當代斯國教族衝突作 出相當大量的專題研究,期刊論文數以百上千計,書籍專著、報 告及會議論文集也數以百十計。

中文學界直接切進佛教在暴力衝突中角色問題的,有張世澤 及張世强合著系列論文的其中兩篇〈僧伽羅佛教民族主義與民粹 主義對於斯里蘭卡族群衝突激化的影響〉44和〈斯里蘭卡政治佛僧

大學碩士論文,2008 年),頁 100-102。

44 張世澤及張世强合著,〈僧伽羅佛教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對於斯里蘭卡族群 衝突激化的影響〉《問題與研究》45 卷 2 期(2006 年),頁 61-10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