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概念構圖教學相關研究

近年來,許多學者以認知觀點,從不同概念內容及特定概念著 手研究,探討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科學概念的理解情形,如國 外學者 Klein(1982)對地球與地心引力的研究;Maloney(1984)對力學 的研究;Hewson(1986)對密度的研究。而國內學者黃寶鈿、李武勳(民 89)發表多元化評量在理化教學上的應用─以氣體壓力概念為例;黃 寶鈿、黃瑞仁(民 90)發表從化學反應的現象探討國中學生對粒子的相 關概念;黃寶鈿、邱上峰(民 90)發表學生的空氣粒子錯誤概念初步探 討,以上皆是運用概念圖的理念於化學之教學設計。除此之外,也 有不少研究是根據學習的機制加以設計,以瞭解概念構圖的教學成 效。研究者將其統整如下:

壹、概念構圖實驗教學成效

一、「合作學習概念構圖策略」與「個別學習概念構圖策略」

陳嘉成(民 87)在「合作學習式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科教學之成效 研究」中,指出:個別學習概念構圖,讓學生對概念間的關係進行 聯結,監控學習歷程與發現知識結構之矛盾,減輕認知負載;至於,

合作學習概念構圖,除上述優點之外,另有發展人際關係之功能。

在記憶保留指標方面,「不退反進」的成果,意味其潛在學習效果 與有意義學習的發生。

二、「前置組織因子教學策略」和「整合概念教學策略」

李秀娟(民 86)在「不同教學策略對國中生學習生物的影響」研究 結果中,提及「前置組織因子教學策略」和「整合概念教學策略」

兩組學生的學習成就沒有差異;但在概念圖的呈現部份,前者於概 念數、連接詞、階層關係和分支等項目略優於後者,在命題和橫向

連結項目則略低於後者。以概念圖的結構而言,前者傾向記憶給予 之概念圖結構,後者則呈現較大的差異。

三、「經驗建構概念構圖策略」與「統計建構概念構圖策略」

近來,亦有研究者將概念構圖策略分為:「經驗建構概念構圖 策略」與「統計建構概念構圖策略」兩種,在江淑卿(民 86)「知識結 構的重要特性之分析暨促進知識結構教學策略之實驗研究」中即有 詳細說明,分述如下:

(一)經驗建構概念構圖策略

概念圖者以其經驗、知識基礎,主觀地建構階層式概念圖,

其鏈結有命名。本策略常見者有:圖解組織體系統、TCU 系統及 Novak 系統。以下,即就此三個系統作介紹 (江淑卿,民 86):

1.圖解組織體系統

圖解組織體(graphic organizer)主要為伊利諾大學閱讀研究 中心所發展。此系統以基模理論為依據,假設圖解組織體是基 模,可以幫助閱讀者接觸和整合先前知識,有利其掌握概念的 組織。由於圖解組織體的組織型態,是以基模型式和視覺圖表,

呈現概念間的結構和關係,可依據不同文章結構(如描述、列舉、

比較、因果、問題解決能力等),教導個人使用一種或多種文章 結構的組織體,其訓練方式可謂系統化和多樣化,大多用在社 會科學和語文方面的研究。

2.TCU(Types Commonly Used)系統

TCU 系統概念構圖主要是學者 Dansereau 與德州克利斯汀 大學的同事及學生,所共同發展出來的策略。此系統過去經常 採 用 網 路 (networking) 一 詞 , 現 在 則 多 用 語 意 構 圖 (sematic mapping)、知識構圖(knowledge mapping)或概念構圖等名詞。

TCU 系統概念構圖主要以網路模式為理論基礎,重視概念構圖 的鍊結、空間型式、規模特性、教學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並運 用多重關係的語意構圖,以具有命名、箭頭的鍊結和節點,呈 二 向度圖解 ,適用於 自然 科學, 強調命題之間的附屬關係 (subordination)。

3.Novak 系統

由 Novak 和同事所共同發展的概念構圖系統,稱為 Novak 系統。此系統以基模理論和 Ausubel 理論為基礎,大多運用在自 然科學領域,並發展出測量學習能力的評分系統,其概念構圖 的型式和 TCU 系統類似,但是有兩點不同:

(1)Novak 系統基本上強調由上而下的概念關係,因此很少用 箭頭式鍊結表示關係,此鍊結僅用在表次下屬概念對上序 概念的關係。

(2)Novak 系 統 以 具 有 命 名 的 鍊 結 , 表 示 概 念 間 的 特 質 (idiosyncratic),但其鍊結較無系統(Novak & Gavin, 1984)。

茲將不同系統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整理比較如下表 2-5-1 所 示:

表 2-5-1 不同系統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比較

系統別 說明

圖解組織體系統

以圖解組織體為基模,結合視覺圖表,呈現概 念間的結構和關係,依據不同文章結構(如描 述、列舉、比較、因果、問題解決能力等),教 導學生使用一種或多種文章。大多用在社會科 學、語文科。

TCU 系統

運用多重關係的語意構圖,以具有命名、箭頭 的鍊結和節點,呈二向度圖解,強調命名間的 附屬關係。大多用在自然科學。

Novak 系統

強調由上而下的概念關係,因此很少用箭頭式 鍊結表示關係。卻以有命名的鍊結,表示概念 間的特質,但卻失之散漫。大多用在自然科學。

(二)統計建構概念構圖策略

構圖者以統計、量尺化的資料為依據,客觀地建構網狀式概 念圖,大致以網狀的圖解呈現,鍊結沒有命名,以鍊結長度表示 概念的關係,亦被稱為「徑路搜尋」。

貳、「機械製圖與實習課程」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確立 參考上述諸多研究,本研究架構之確立:

一、概念圖之結構-採 TCU 系統模式

概念圖呈現方式不一,或呈網狀,或為樹枝狀。其中,TCU 系 統的基本理念,以節點代表命題或概念,並以鍊結呈現命名間的關 係;以及 TCU 系統模式,主張以鍊結的命名代表其中的關係(圖 2-5-1),並以階層式圖解呈現概念間的關係(圖 2-5-2),符合本教學實 驗之考量,敘述如下:

圖 2-5-1 TCU 系統的鍊結型態(引自:McCagg & Dansereau, 1991)

圖 2-5-2 TCU 系統的概念圖(引自:McCagg & Dansereau, 1991)

(一)學生初次接觸概念圖,可能不熟悉圖意,故在概念圖中,應提

receive 一條河

此外,概念構圖具有空間與語文表徵,在訊息處理歷程之理解、

編碼/貯存、提取/運用三個階段,具有下列的功能(表 2-5-2):

表 2-5-2 概念構圖理解模式兩個系統互動的功能

階段 功能

理解 空間系統可以提供正確的後設知識,引導語文系統(如 問題、重要判斷和時間分配)。

編碼/貯存 空間系統可以提供持續的心像表徵,文章基礎表徵透過 精緻化,進入狀態模式。

提取/運用 空間系統能保留位置訊息,提供快速接觸不同部分的知 識領域。空間與語文互動,可增加訊息提取的可能性。

(引自:Lambiotte et al., 1989)

二、選用「閱讀概念圖」教學策略

促進知識結構改變的教學策略,其主要目的在透過知識結構的 建構、重組和改變,以提昇學習表現。根據表徵理論所發展的教學 策略相當多,其中以「概念構圖」策略最受學者青睞。一般而言,

應用概念圖於教學中有兩種方式:一為「閱讀概念圖策略」,指教師 用已繪製好的概念圖進行教學,學生透過閱讀概念圖,獲得概念鷹 架(concepts scaffold),有助於同化概念;另一為「繪製概念圖」,是 教師教導學生繪製概念圖,學生透過構圖過程,獲得空間的隱喻 (spatial metaphor),有助於引導出重要的概念(Jonassen et al., 1993)。

若將兩者比較:前者,著重於教學生閱讀概念圖的結果,主要是用 來說明該單元的概念結構;後者,著重於教學生繪製概念圖的過程,

目的是讓學生自己發現該單元的意義。

研究者在進行本實驗之前,參考許多文獻,發現:許多學者主

張概念構圖教學,係先教導學生繪製概念圖,讓其能夠從概念與概 念中尋找關係,進而加以組織成網狀結構,屬由下而上(bottom-up) 的學習。亦即令學生扮演主動建構的角色,透過個人內化的心理運 作(獲得、貯存、提取、運用知識),連結個人既有的經驗與新知識,

使之成為有意義的學習(Jonassen et al., 1993)。不過,由於繪製過程 複雜,對於低學習能力的學生,繪製概念圖必須耗費許多時間;加 上學生可能加入無關主題的概念,造成個人認知上的過度負荷,故 而影響學習成果(McCagg & Dansereau, 1991)。因此,亦有學者主張 採閱讀概念圖之策略。所謂「閱讀概念圖」,是教師將事先完成的單 元概念圖呈現於學生面前,訓練學生閱讀圖解,屬由上而下(top-

down)的學習。不過,閱讀概念圖策略教學,雖然可以提供學生明確 的專家結構,卻有許多學生將學習的焦點放在單獨的節點(概念)上,

忽略了鍊結(有效命題)意義;此外,教師不易從閱讀概念圖中,清楚 學生知識結構的建構過程(McCagg & Dansereau, 1991)。儘管如此,

對概念間層級關係清楚的學習而言,提供學生專家概念圖,不失為 一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江淑卿及郭生玉(民 86)的研究中,接受「閱 讀概念圖策略」的高、中、低能力三組國一學生,在知識結構專家 化及理解能力上,都不比接受「繪製概念圖策略」的同學差。

所以,本研究以閱讀概念圖為實驗組之教學策略,期望透過概 念圖的功能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一)提供鷹架

1.閱讀概念圖在概念引導探究學習系統中,運用引導機制來指引 學生探究學習的程序與方向,以幫助學生完成探索、歸納、組 織知識的歷程。

2.在自然科學的學習歷程中,科學概念與科學程序技能兩者乃交

互影響,相輔相成(Novak & Gowin, 1984)。因此,閱讀概念圖 一方面可以建構新的概念,一方面練習基本的程序技能,並培 養學生自我主動學習的能力與態度。

3.有實證研究發現:在問題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若能提供適當的 引導來幫助學生進行推論,以促進學生深入的思考,則可有效 提昇其學習的成效(Coleman, 1998)。

(二)後設認知功能

「整合概念教學策略」是教師在單元授課結束時,以概念圖 作為整合學習概念的工具。這樣的策略應用有:摘要、自由回憶、

整理大意、問題回答、圖解策略等(陳順和等,民 89)。更具體地 說,「整合概念教學策略」可以提供後設認知的功能。後設認知又 稱為「策略性知識」(strategic knowledge)(Mayer, 1987)。後設認知 是個人在從事認知活動時,對自我認知的過程與內容的覺 察 (awareness),並進一步對自己認知活動歷程的監控與調整 (Flavell,

整理大意、問題回答、圖解策略等(陳順和等,民 89)。更具體地 說,「整合概念教學策略」可以提供後設認知的功能。後設認知又 稱為「策略性知識」(strategic knowledge)(Mayer, 1987)。後設認知 是個人在從事認知活動時,對自我認知的過程與內容的覺 察 (awareness),並進一步對自己認知活動歷程的監控與調整 (Flavell,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