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之創作背景

第二章 「演奏音樂會」樂曲解說

第四節 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之創作背景

第五節 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樂曲分析

一、第一首黃昏(Des Abends):發自內心並深情地彈奏(Sehr innig zu Spielen),

降 D 大調,2/8 拍子,兩段體式(圖表 1)。

【譜例 63】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一首〈黃昏〉,第 14-26 小節。

樂曲持續至 B 段結尾時,上聲部經由下行音型至第 37 小節最後一音為升 D 音 時,再以相同的同音異名(Enharmonic)手法轉為降 E 音,而下聲部則為升 F 音(F#

=Gb音),後以上行音階再回到完整重現的 A 段(第 39-54 小節)之降 D 大調(如譜例 64)。

【譜例 64】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一首〈黃昏〉,第 33-45 小節。

而第 55-76 小節為 B 段之再現樂段,最後樂曲到了尾奏(Coda)時,第 77-88 小 節則採 A 段主題之動機加以發展變化,旋律以每兩小節為一個樂句,分別出現在 各聲部間相互跟進,最後低音聲部由降 D 大調的屬音回到主音,再以漸慢的方式 來結束這優靜的樂曲(如譜例 65)。

【譜例 65】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一首〈黃昏〉,第 74-88 小節。

二、第二首〈飛翔〉 (Aufschwung):生動且敏捷地彈奏(Sehr rasch),f 小調,

6/8 拍子,輪旋奏鳴曲式(圖表 2)。

【譜例66】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二首〈飛翔〉,第1-12小節。

A段樂曲逐漸地結束於降A大調,而B段(第17-40小節)曲中形成a-b-a曲式,在 調性轉為降D大調,舒曼在此樂段採用多聲部的創作手法,上聲部以十六分音符的 節奏型態來呈現抒情的圓滑線條,並將主題隱藏在旋律之中,而a段(第17-24小節) 與低音聲部形成一個平行六度的對位技法,再加上平行三度的音程來作為互相呼 應的旋律(如譜例67)。

【譜例67】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二首〈飛翔〉,第13-24小節。

b段(第25-32小節)的旋律由上行的音型於低音聲部展開,而第26小節也再次出 現Hemiola的節奏型態,彷彿形成互相追逐的景象。而後又回到a段(第33-40小節),

但力度變化由弱轉為中強用以表現再現樂段,低音聲部則改為以八度的分散和弦 為擴大和聲之深度,更讓重音位置變化亦與高音聲部相互交錯(如譜例68)。

【譜例68】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二首〈飛翔〉,第23-40小節。

在B段之結尾則停留於降D大調,而後再度回到A段(第41-52小節)樂曲,調性 轉成f小調,接著再轉入降B大調之發展部C段(第53-114小節),此樂段主要為a-b-a 曲式,a段(第53-70小節)採用四個聲部的織度來擴充,在高音聲部運用和弦銜接,

低音聲部則呈現下行音型(F-E-Eb-D-C-Bb-A),而b段(第71-84小節)持續地出現上行 模進,調性不停轉換(如譜例69)。

【譜例69】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二首〈飛翔〉,第49-78小節。

而後樂曲又回到降B大調之a段(第85-90小節)主題再現,接著過渡樂段(第 93-114小節)隨之而來,還加以擴展而轉到c小調,高音聲部逐漸出現主題a的片段 進行模進,用以表示將要回到A段主題,而低音聲部不斷重複低音級進(如譜例70)。

【譜例70】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二首〈飛翔〉,第84-110小節。

最後再現部(第115-154小節)也再一次重覆A-B-A之曲式,但B段(第123-146小 節)出現在降A大調,最後回到A段時,用f小調的Ⅰ6-Ⅳ-Ⅴ-Ⅰ以強而有力的來表示 樂曲的終止(如譜例71)。

【譜例71】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二首〈飛翔〉,第148-154小節。

三、第三首〈為什麼?〉 (Warum?):緩慢且柔和地(Langsam und zart),降D大調,

2/4拍子,兩段體式(圖表3)。

圖表3: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三首為什麼?(Warum?)樂曲分析

段落 調性 小節數

A Db大調 1-16

B f 小調 17-30

Coda Db大調 31-42

本樂曲開頭於高音聲部隨即出現主題,而在第 2 小節高音聲部的最後一拍與 第三小節的第一拍呈現一個六度音程,也如標題“Wa-rum”所示,彷彿心裡產生許 多疑問等待著找出答案,因此在短短的 16 小節當中已反覆出現六次的主題,

用以強調如標題的述說,而低音聲部則採用切分音(syncopation)節奏來貫穿全曲,

使全曲產生一種無穩定性(如譜例 72)。

【譜例 72】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三首〈為什麼〉,第 1-16 小節。

B 段(第 17-30 小節)的低音聲部仍然持續進行著切分音型,而主題逐漸出現於 各個聲部當中,更不斷地深刻表現出哀愁、揪心的音樂氣氛(如譜例 73)。

【譜例 73】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三首〈為什麼〉,第 17-33 小節。

尾奏(第 31-42 小節)的樂段出現最後兩次的主題反覆,在樂曲的高音聲部最後 則停留於最後一次的主題,但此旋律未結束在主音,而低音聲部的伴奏持續以切 分音型不停延續至結束全曲,更讓整曲反映出如標題所言之愁苦氛圍(如譜例 74)。

【譜例 74】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第三首〈為什麼〉,第 34-42 小節。

第六節 結語

innig zu Spielen)

2/8 慢 Db大調 兩段體

第七節 參考文獻

Dale, K. (1972). Nineteenth-century piano music. New York: Da Capo Press.

Gordon, S. (1996). A History of Keyboard Literature.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averio, J. (1993). Nineteenth-century music and the German romantic ideology.

New York: Schirmer. Grove Music Online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

附錄(一)

「獨奏音樂會」實況錄影 DVD

演出者:趙珮均 演出曲目/Program

巴赫 法國組曲,作品 813

J. S. Bach French Suite No.2 in c minor, BWV813 貝多芬 e 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90

L. v. Beethoven Piano Sonata in e minor, Op. 90

舒曼 幻想曲集,作品 12,第一、二、三首 R. Schumann Fantasiestücke, Op. 12

Ⅰ. Des Abends Ⅱ. Aufschwung Ⅲ. Warum?

夏米娜德 音樂會練習曲,作品 35-2,「秋」

C. Chaminade Concert Etude for the Piano, Op. 35-2,

“Autumn”

附錄(二)

「演奏音樂會」實況錄影 DVD

演出者:趙珮均 演出曲目/Program

佛瑞 桃莉組曲,作品 56,為鋼琴四手聯彈 G. Fauré Dolly Suite, Op. 56, for piano four hands 拉威爾 鵝媽媽組曲,為鋼琴四手聯彈

M. Ravel Ma Mère L’oye, for piano four hands 聖桑 動物狂歡節,為鋼琴四手聯彈

C. Saint-Saëns Le carnaval des animaux, for piano four hands

相關文件